• 扩大工厂蓝宝石生产规模 为iPhone 6备货?

    苹果公司与GT Advanced公司合作建设蓝宝石工厂的又有新的进展,这两家公司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梅萨市的工厂已经开始扩大生产规模。据外媒AppleInsider报道,一些公司正在参与苹果蓝宝石工厂附近地区的竞标项目,使得这座工厂的生产规模将大幅扩张。尽管目前尚不确定苹果公司将如何使用蓝宝石材质,此前有消息显示,即将到来的iPhone 6上可能会采用蓝宝石代替康宁公司的大猩猩玻璃。另外也有预测指出,传闻中的iWatch同样也会使用蓝宝石屏幕。苹果公司在去年11月开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梅萨市建设蓝宝石工厂,并且将雇佣大约700名员工。分析师预计,该工厂每年可生产1亿到2亿块蓝宝石屏幕。如果此次工厂的扩张也用于蓝宝石的制造,那么该工厂的产量将进一步提升。苹果蓝宝石工厂的卫星地图

    半导体 iPhone 苹果公司 ADVANCED APPLE

  • 高通英伟达抢进 车用处理器市场“战火”升级

    讯:车用处理器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车载资通讯系统智能化与联网商机兴起,不仅激励瑞萨电子、德州仪器和飞思卡尔等车用处理器市场老将加紧推出新产品,更吸引高通和英伟达等移动芯片商积极抢进,并分别挟无线联网与绘图处理器技术优势打造更高整合度方案,因而引发激烈的车用处理器规格竞赛。高通业务拓展资深副总裁KanwalinderSingh表示,移动装置的设计概念将日益延伸至汽车领域,对此,高通将基于移动装置市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利用高整合处理器开启汽车联网资讯娱乐服务的新纪元。事实上,高通在2014年消费性电子展中,已揭橥旗下首款四核心车用处理器解决方案,并延续其一贯的高整合设计策略,预先在处理器中导入高阶GPU、LTE多模数据机、802.11ac/蓝牙4.0芯片、数位讯号处理器和GNSS解决方案,强势挑战较早进军车用市场的芯片业者。由于目前已有一千多万辆联网汽车搭载高通3G/LTE基频处理器,因此高通打的如意算盘就是以LTE为跳板,并引进Wi-FiMiracast连结、语音控制和高解析度影音编解码等移动处理器功能,快速切入车用市场,进而增辟旗下应用处理器的出海口。为防堵移动处理器厂商大举瓜分车用市场版图,较早在汽车领域耕耘的德州仪器和飞思卡尔也分别推出新一代四核心处理器,并强调已与车厂投入长期的研发合作,可望率先通过AEC-Q100/200和ISO26262功能性安全等汽车标准认证,取得市占优势。瑞萨电子第五营业行销部营业行销事业部副理何吉哲强调,目前瑞萨电子、飞思卡尔和德州仪器系车用处理器市场前三大供应商,市占率大幅领先其他业者;以车厂动辄3~5年的系统研发时程来看,短期内转搭其他芯片方案的可能性不高;尤其车用处理器在系统周边介面设计、可靠度测试和功能性安全的要求与消费性电子迥然有别,因此移动处理器业者还须历经一段学习曲线才有机会在车用市场出头。

    半导体 处理器 英伟达 LTE

  • 评测称A7处理器达到桌面级水平 领先高通等对手

    目前几乎没有iOS应用能利用A7处理器的全部性能新浪手机讯 北京时间4月1日早间消息,美国科技博客Anandtech本周发布了苹果公司iPhone 5s中A7移动处理器的详细分析。该网站认为,正如苹果公司所宣传,A7处理器确实已达到“桌面级”水平,而移动处理器市场的其他公司都缺乏足够高的目标。Anandtech发现,目前几乎没有iOS应用能利用A7处理器的全部性能。对当前的移动设备来说,这款处理器过于强大,而目前内存和电池耗电量已成为主要瓶颈。高通首席营销官此前曾将64位A7处理器称作“营销噱头”。不过高通随后收回了这种说法。另一名高通的人士随后表示,A7处理器“狠狠打击了我们”。这名人士表示:“不仅仅是我们,也包括所有人。我们目瞪口呆、感到震惊,同时也没有为此做好准备。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太大的性能差异,因为当前大部分软件用不到这些性能。不过,从‘发烧’的角度来看,现在所有人都想要这样的产品。”此前还有消息称,苹果公司正在MacBook Air笔记本中测试ARM处理器。出于功耗方面的考虑,苹果公司甚至有可能停止使用英特尔处理器。而AMD或ARM处理器可能成为替代的选择。(维金)

    半导体 处理器 TE 苹果公司

  • 语音处理芯片: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好日子

    有位名人说过: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那么重的猪都能飞起来,何况是小小的芯片。在这个红红火火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随处可见。这些设备都需要处理语音。在强劲的市场需求下,语音处理芯片厂商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日子。Cirrus Logic公司是一个幸运的典型。2013年,这个在全球仅有约700名员工的无晶圆半导体厂商的收入达到了7.71亿美元,也就是说,每名员工创造了100多万美元的营收。而在四年前的2009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还不到2亿美元。Cirrus Logic公司是一家美国的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器件厂商。它的市场定位简单明确:音频和能源,其中音频应用占主导,包括汽车音频、家庭音频和便携音频。由于全球移动设备的市场仍在快速增长,这些设备对高性能音频处理芯片的需求也在增长,所以Cirrus Logic公司的好日子还会很长。据Cirrus Logic公司市场总监Carl Alberty介绍,当前音频处理芯片的一大市场机会就是设备界面从触摸向语音的迁移。虽然触摸操作不会消亡,但越来越多的设备将会支持语音界面。语音控制的基础是语音识别。语音识别的基础是高品质的语音信号。如果输入的语音信号很嘈杂,再智能的语音处理软件也无能为力。Cirrus Logic公司的优势就在于其改善音频和语音信号的能力。中国有很强的语音识别软件技术公司,如科大讯飞,但可惜我们仍然缺少像Cirrus Logic这样的模拟与混合信号硬件公司。Cirrus Logic的语音技术包括超低功耗音频DSP、嵌入式软件SoundClear、音频编解码器和音频放大器等。以该公司最新推出的CS48LV12/13 语音处理器为例,它通过改善语音质量、消除背景噪声和提供嘈杂环境下的清晰通信,来提升用户体验并增强移动设备的语音识别准确度。<IGNORE_JS_OP>昨天16:14 上传 下载附件(80.54 KB) 超低功耗语音处理器CS48LV13方框图最后,Cirrus Logic的好日子不仅没有到头,它可能才刚刚开始。据说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正在兴起。显然,可穿戴设备对语音控制的需求将更加强烈:它们的屏幕太小了,因而触摸控制会有点困难。如果可穿戴设备真的能够流行起来,那么Cirrus Logic的语音处理芯片一定还会热卖下去。

    半导体 移动互联网 芯片 语音处理 CIRRUS

  • 与其担心产品创意被偷 不如拥抱开放性硬件平台

    不久前我收到了一封神秘感十足的电子邮件,内容简短但耐人寻味;那位名叫Jonathan的发件人告诉我他正在开发一项伟大的产品,需要在如何展开事业以及将他的产品原型推向下一个阶段等方面的建议。但Jonathan并没有在信中详述他的产品概念以及他想着墨的市场;后来我们见面了,他在犹豫了几分钟之后终于透露了那个伟大计划,并解释他不太敢谈的原因是害怕他的点子被偷窃。我收到过很多这类神秘电子邮件;对大多数的创业者──特别是硬件公司创业者──来说,害怕产品创意会被偷是一个大问题。多数人认为,只要把自己的点子分享出去,很快就会被人复制、抢先推出产品;这种恐惧也让许多硬件公司创业者对开放性硬件平台却步。在展示新创公司在初期阶段采用开放性硬件平台的优点之前,笔者想强调两件事:1. 你的点子并不是独一无二的;2. 如果有人想偷,他们一定会偷。喔…还有,专利技术是很昂贵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在产品开发案使用开放性硬件平台的优点吧!开放性硬件平台对产品开发的好处更快打造出原型:开放性硬件平台就是由原型开发工具所衍生出来的,该平台的核心概念就是希望能打造出一种每个人都能使用的开发工具。对硬件公司创业者来说,现在有很多可以用来开发产品原型的元素,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以及各种机械、相关软件,而且价格非常合理。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发明/创业同好社群,能在一起各自开发产品的同时,也对其他人的成功带来贡献;开放性硬件平台能在获得庞大资源与回馈社群之间取得折衷。找到伙伴:一旦接触开放性原型开发工具,你将很快体会到你可以利用整个社群内身怀绝技的爱好者,能告诉你哪里出错,以及该如何改善你的产品;而为了报答同好们的协助,你可以透过以相同的授权条件(如果你愿意)让他们使用、修改与贩卖你的产品。因为你是产品开发案幕后的推手,你也是那个知道一切详情以及产品如何运作的人;随着开放性硬件带来重大的责任,你必须一肩扛下。产品的演进速度更快、表现更好:能不断给予回馈的同好社群,对任何一家准备好推出产品以及经常改善产品的公司来说就像天堂一样。Sparkfun这家公司在开放性硬件领域扮演了推手的角色,这家嵌入式产品、开发工具包供货商,几乎每周都会推出新产品。开放性硬件平台对市场营销的好处建立你自己的开发社群:只要你不赶走他们,那群曾参与你的产品开发之“创造者(maker)”们将会一直站在你这边;而你的任务则是让你的社群更容易了解产品相关文件、以及更容易参与其中。为此你需要建立并管理沟通管道,或是至少维持对话、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有一款水底探测机器人OpenROV,背后就有一个成员达数百人的活跃开发社群,其中每个人都是队友、也都是这款机器人真正的粉丝。建立你自己的品牌:任何一种产品本身都是可以被复制的,因此营销在开放性硬件领域扮演要角,它促使创业者们厘清自己的价值所在。而建立品牌也是一个让你的开放性硬件公司欣欣向荣的重要策略,如Arduino、Adafruit、SparkFun、Makey Makey等都是很成功的品牌,他们具备强有力的价值与道德观,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及开发社群的行为。在一开始,你就必须确保提供清楚的产品著作权以及规则,让想要修改你的产品开发案的其他人遵守;如果你是原作者而且有意创业,你更必须在分享你的产品相关文件之前,先拥有公司名称、识别标志以及清楚的著作权与授权信息。一款由Emmanuel Gilloz所设计、采用开放性架构的可折迭 3D打印机Foldarap,就是一个开放性硬件实作的最佳案例;这款产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实际的身分、有力的作者声明,同时给予其幕后RepRap开发社群充分的回馈。Emmanuel Gilloz所设计开发的Foldarap 可折迭3D打印机开放性硬件平台对产品用户的好处展现对客户的尊重:开放性硬件架构是你能为客户所做的最选择,藉由允许他们公开以及修改产品,以及分享你的产品是如何制作出来、如何维修等详细信息,你的客户将会更信任、支持你。当我们购买一款专利产品时,消费者实际上并不是买下该产品而是只买了使用权;但在开放性硬件架构下,产品不再是“借来”的资产,而是真正被整个社群拥有。向使用者学习:许多创业者并没有真正明白选择开放性平台的重点,这是因为他们不期望终端用户打开并修改产品;而在很多案例中,Maker们并不是你的目标市场,就算他们对开发你的产品有兴趣。因此你要为终端用户打造产品,而不是你的开发社群;要记住,让你的用户了解你的产品是如何运作、维修甚至复制会是很有益处的,他们将会开始与你对话、提供回馈意见,甚至分享改善产品的点子。如果你愿意倾听、爱护你的客户,并想要真正改善你的产品,开放性硬件的好处就会展现。让你的产品价格是可负担的:最最重要的是,选择开放性硬件平台是降低你的产品成本以及提供价格更合理之产品的最佳途径。从原型开发、市场研究、人事与研发成本等各方面考虑,开放性硬件平台与传统专利技术相比较,是非常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这解释了为何有那么多成功的开放性硬件公司能够白手起家,以及为何它们仅需要少数外部资金。最后笔者想分享我在2012年在一个3D打印技术blog看到的一段话做为总结,这是Printrbot──开放源码廉价3D打印服务公司── CEO Brook Drumm所写的:[!--empirenews.page--]“在此申明,Printrbot将永远是一家开放性公司,而只有时间能证明这是不是个好主意;这个策略可能会让我们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可能让我们在尝试中失败。我们已经在推动3D打印技术的行列中贡献一小份力量,该领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与其在封闭的硬件世界承受恐惧以及需要紧抓住每一分利润的压力,我宁可死后能留下一个能不断延伸得更广、更远,以及开放源码信息四处散播的世界。”你认同开放性硬件平台的概念与该平台能为新创公司在初期阶段带来的好处吗?你是否也是“Maker”世界的一员?欢迎分享你的看法与经验!

    半导体 硬件平台 3D打印技术 AN MAKER

  • 【盘点】全球十大半导体研发领导者

    讯:英特尔(Intel)再次成为榜首,美光(Micron)和高通(Qualcomm) 在研发方面的增幅最大,博通(Broadcom)则录得最高的研发/销售额比率。在2013年,英特尔的研发支出继续远超其他晶片企业,占十大企业总支出的37%,占全球半导体研发支出的19% !英特尔的研发支出比第二位的高通超出3倍,高通在2013年的研发支出则增长凌厉,达28 %,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支出者,高通在2012年首次取得第二名。三星(Samsung)排名第三,自2011年起公司每年的研发预算一直平稳,保持在28亿。行内最大两家网络下载管理器(IDM)厂商─英特尔和三星继续将重点放在尖端晶圆厂先进集成电路的内部产能。可是,两家集成电路巨头近年来在研发计划支出方面的增长速度大不相同,其中一个原因是,三星加入了IBM的通用平台联合开发联盟,有GlobalFoundries作为研发伙伴,大大压低了成本。IBM联盟在近几年协助三星保持其研发费用占销售额之比率在10%以下。三星低研发销售比率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主要业务是生产和出售DRAM及闪存设备,这些都是商品类产品,非常资本密集,不如英特尔和台积电(TSMC)生产复杂、高性能、逻辑为本的研发密集型产品。三星的销售额比研发支出的增长要快得多(从2001-2013期间,年度销售额的增长达15 %,而研发支出的增长只有5%)。20132012 公司1 1英特尔2 3 高通32三星4 5博通5 4意法半导体6 9台积电7 8东芝8 7 德州仪器9 13美光106瑞萨至于业内多项技术的开拓者英特尔,在2013年其研发支出占半导体销售额的22 %,相比2012年为21 %,2011年达17% 。英特尔的研发支出在2013年创新高,达106亿美元,事实上只较2012多5 %。排名第四的博通,其2013年研发支出占半导体销售额的比例为30%。博通是第二大无晶圆厂集成电路供应商,自2006年首次打入十大后,每年的研发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皆是十大之首。博通在成立初期的研发销售比每年皆大不相同,在2001年和2002年,公司更将所有销售投放在研发上,但自2006年起,博通每年的研发支出增长达12%,与其销售增长相同,并保持其研发销售在平均31%!另一个有关研发支出排行榜的有趣事实是,十大公司在2013年的研发支出占半导体销售额只比所有晶片公司的总额少一个百分点(15.8 %对16.7 %)。IC Insights从2005年起开始详细报导半导体研发趋势以来,这是首次十大公司的研发/销售比率比整个行业低。然而,2013年十大公司的研发总支出仍超出所有半导体公司的总支出287亿美元对260亿美元),相信此趋势远在2005年前已开始。首10名中有5家以美国为基地,另外两家在日本,两家在亚太地区,一家在欧洲。而其中两家─高通和博通为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随着无晶圆厂和轻晶圆厂不断增加,在2010年,有史以来第一次一家纯晶圆代工打入半导体研发支出的十大。行内最大的代工厂台积电在2010年大幅增加其研发支出达44%,在一年内从第18位上升至第10位。公司的研发支出持续攀升,在2013年的增长达18 %,超过16亿美元。

    半导体 半导体 三星 博通 英特尔

  • 路由器存泄密后门 多家厂商尚未升级补漏洞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日前发布“2013年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指出D-LINK、Cisco(思科)、Linksys、Netgear、Tenda(腾达)等多家厂商的路由器产品存在后门,99.5%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是针对安卓平台等安全问题,并提示今年社交网络将成为黑客攻击和网络犯罪的新途径,二维码背后未经安全认证的网站链接和应用程序逐步成为黑客的青睐对象。黑客可由此直接控制路由器所谓后门,一般是开发软件的程序员为了某种目的,在软件中保留的不为外人所知的程序,通过后门,可以绕过软件的安全机制直接获得控制权限。一些路由器厂家在研发成品时,为了日后调试和检测更方便,会在产品上保留一个超级管理权限,一般情况下,这个超级管理权限是不容易被外人发现的,但一旦被黑客所发现并破解,进一步发起DNS(域名系统)劫持、窃取信息、网络钓鱼等攻击,直接威胁用户网上交易和数据存储安全,使得相关产品变成随时可被引爆的安全“地雷”。以D-LINK部分路由器产品为例,攻击者利用后门,可取得路由器的完全控制权,CNVD分析发现受该后门影响的D-LINK路由器在互联网上对应的IP地址至少有1.2万个,影响大量用户。另外,如今很多路由器厂商实际上都是采用的同一种芯片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如果最初的软件系统层面存在后门,那么中枪的会是多个品牌的多种产品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继续大幅增长,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环境呈恶化趋势:去年,CNCERT通过自主监测和交换捕获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达70.3万个,较2012年增长3.3倍,其中针对安卓平台的恶意程序占99.5%。按照恶意程序行为属性统计,恶意扣费类数量仍居第一位,占71.5%,较2012年的39.8%有大幅增长;其次是资费消耗类(15.1%)、系统破坏类(3.2%)和隐私窃取类(3.2%),与用户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恶意扣费类和资费消耗类恶意程序占总数的85%以上,表明黑客在制作恶意程序时带有明显的逐利倾向。其中,高危恶意程序所占比例较2012年大幅下降,反映出黑客为降低风险,从制作恶意性明显的木马或病毒转向制作恶意广告、恶意第三方插件等灰色应用,以达到既逃避监管,又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报告显示,去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共收录各类安全漏洞7854个,其中高危漏洞2607个,较2012年增长15.1%和6.8%。涉及通信网络设备的软硬件漏洞数量为505个,较2012年增长1.5倍,占CNVD收录漏洞总数的比例由2012年的2.9%增长至6.4%。CNVD及时向相关厂商通报威胁情况,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但截至今年1月底,仍有部分厂商尚未提供安全解决方案或升级补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款网络设备,不存在漏洞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看漏洞是不是容易被人发现并利用。一般来说,针对企业级的产品安全性较高,比较难被黑客攻破,只是这类产品往往价格昂贵;而针对家庭的产品,因为售价和成本的限制,在安全防护上不会做得太强。“就像银行金库密码锁和家用防盗门锁的区别。”他表示,对于普通家用路由器来说,从技术层面上提高安全性的一个方式就是厂商定期进行升级,把一些已经被人发现的漏洞补上。报告提醒,2014年,我国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形势将更为复杂,值得关注的是,社交网络成为黑客攻击和网络犯罪的新途径。逐渐深入人们生活的社交网络,成为黑客实施社会工程攻击的“温床”。由于大多数社交网络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构成,包括的信息内容和用户生活密切相关,带有很强的真实性。黑客通过社交网络广泛收集挖掘用户个人信息,形成社工库,并基于用户网络习惯实施高效的定向攻击,散播恶意程序、钓鱼欺诈信息等,命中率极高。今年基于社交网络的恶意程序攻击将增多,甚至可能出现利用社交网络发布命令、实施控制的新型僵尸网络,社交网络免费开放的第三方应用接口将成为黑客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突破口。当前进行网购和网络支付时经常会用短信验证码。报告指出,通过手机木马劫持支付验证码短信,窃取用户账户信息的活动将呈高发态势。黑客利用手机木马拦截验证码短信,并进一步套取用户网络支付账号和密码,使得用户的个人财产面临巨大损失。此外,随着二维码的日益普遍使用,由于隐蔽性高,制作成本低,二维码背后未经安全认证的网站链接和应用程序逐步成为黑客的青睐对象。缺乏安全意识的手机用户在扫描来历不明或无法确认安全的二维码后,进入黑客预先埋伏的网站链接或下载应用程序,导致手机被植入病毒或恶意插件,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和经济损失。。

    半导体 路由器 移动互联网 软件 黑客

  • 华为为何能超爱立信跃居全球第一?

    3月31日,华为2013年财报正式出炉,共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约合395亿美金),同比增长8.5%,净利润210亿元人民币(约合34.7亿美金),同比增长34.4%,这与此前华为公布的财务预期相近。今年1月,华为CFO孟晚舟曾预计,公司2013年在全球的销售收入将达到2380-240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约8%。31日,华为在正式年报中表示,受益于整体向好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公司在运营商网络、企业业务和消费者领域均获得了稳定健康的发展,经营性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均保持稳定。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未来四年华为收入有望翻番,在2018年达到700亿美金规模。看到华为发布了2013年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约395亿美元),超越了爱立信(约353亿美元),净利润也是爱立信的近两倍。华为为什么能够超越爱立信这一全球通信设备巨头公司,跃居行业第一呢? 一、爱立信做减法,华为做加法近年来华为不断扩大业务领域,而爱立信则更加专注于无线业务。一个在做加法,一个在做减法。例如爱立信在2012年将包括GPON及ONT等产品在内的光接入资产出售给美国光接入设备公司Calix,放弃了光接入市场。此外,爱立信还退出了手机业务,将其所持有的索尼爱立信股份系数出售给了索尼。在区域市场布局上,爱立信减少甚至放弃了部分低利润市场。例如爱立信很早就曾表示,由于价格原因,不会接手来自印度国有运营商BSNL的订单。而这笔订单的金额高达约10亿美元。而华为不仅在保持了在传统优势领域的投入,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在消费者业务(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以及企业业务上的投入,目前这两项业务的销售总额达到722亿元人民币,占到总销售收入的30%。而且从增长率上看,消费者业务同比增长约17.8%,企业业务同比增长约32.4%,远远高于运营商网络业务4%的增长率。同时华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13年除在美洲市场进展受到阻碍之外,在中国本土市场、亚太和欧非地区市场均实现了增长,中国区甚至增长超过14%。爱立信的主要营业收入来自于移动宽带、网络服务和运营支撑解决方案三项业务,而且在移动宽带领域只聚焦核心网部分,其余业务和产品都在逐步退出,以合作集成和OEM为主。不过虽然在总体销售收入指标上被超越,但是在移动宽带的核心网部分,爱立信仍然占据优势。 12

    半导体 华为 爱立信 移动宽带

  • 15载风雨历程 中国“芯”强势逆袭

    讯:4G牌照发放引发了产业链各方的关注和热情,其中,作为手机的核心部件——芯片产业的发展更引人关注。展讯日前表示,到2013年TD-SCDMA年出货量已超过1.4亿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G制式的单一国家市场,在推动产业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芯”的翻身战已渐行渐近?中国“芯”的15载风雨历程提到中国“芯”,必然要回顾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历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过去中国的芯片产业长久受制于国外厂商,特别是在2G时代,尽管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但由于技术标准受制于欧洲标准GSM和美国标准CDMA,为此付出的专利费用数以百亿计。4G牌照的发放,将极大地促进国内芯片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芯”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从2004年的零起步,到2008年的30万片出货量、2009年的130万片,再到2013年的1.4亿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15年的风雨历程,中国“芯”在跳跃式前进。多年的发展,不仅是市场数据的巨大变化,更为关键的是国内企业积累了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经验。正如展讯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康一所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可以说TD-SCDMA开启了我国通信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之路。”伴随着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中国从2G时代迈入3G时代,再进入4G时代,中国的芯片产业、自主技术标准TD也在前进道路的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4G时代国产终端配备中国“芯”中国已进入4G时代,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在积极建设4G网络的同时,向众多厂商提出终端计划,必然拉动对芯片的巨大需求,国内芯片厂商有望借此良机实现“弯道超车”。站在国家层面,芯片产业关乎国家信息安全,早在2000年6月,国务院就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多次表示加大对TD-LTE多模芯片等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环节的研发支持力度,提升国产芯片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必然出台进一步的政策、举措,为国产芯片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站在企业角度,过去受制于人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也促使众多国内厂商加大了研发、创新力度,布局芯片产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日前,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手机业务“掌门人”何士友透露,中兴预计今年四季度推出自主五模4G终端芯片。华为也在4G手机D2使用了华为海思四核芯片,华为还将推出首款支持LTE CAT-6网络的海思处理器,其最高下载速率可达300Mbps。此外,展讯、联芯科技等厂商也加大了4G芯片的研发力度。 12

    半导体 通信 芯片产业 终端 3G

  • 展讯智能手机芯片参数对比一览表

    展讯通信有限公司(“展讯”)致力于无线通信及多媒体终端的核心芯片、专用软件和参考设计平台的开发,为终端制造商及产业链其它环节提供高集成度、高稳定性、功能强大的产品和多样化的产品方案选择。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展讯智能手机芯片参数对比一览表:SC8810平台基于Android2.3搭载1GHz频率处理器支持移动TD-SCDMA制式3G急速网络,SC6820平台与之相差不大,基于Android4.0搭载1GHz频率处理器支持电信EDGE制式3G急速网络,此外还支持Wifi无线网络。SC8810、SC6820平台最大的优点就是低功耗高性能,经过反复测试,跑分值不比任何一款旗舰手机低,并且最低的价格只有300元。TD-SCDMA版的SC8805G和EDGE/WIFI版的SC6810。两款芯片都采用40纳米600MHz的方案,保证低功耗、低成本的有效架构,整机成本可降低至40-50美金,远远低于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机方案,轻松实现零售价格100美金以内。SC8825采用双核1.2GHzCortex-A5CPU,集成双核Mail-400的GPU。外部需要搭配SR3500收发器,以及SC2712ABB两颗芯片,是一款支持TD-SCDMA和GSM的双模芯片。其内部集成了300MHz的ARM926和CEVAX1622的DSP来处理Baseband的工作。其最大支持1280x720HD分辨率的LCD和8M的Camera。SC6825、SC8825开发代号“老虎”(Tiger),均采用台积电40nm工艺制造,Cortex-A5架构双核心,主频最高1.2GHz,整合GPUARMMali-400,还有多媒体硬件加速器,都是面向中低端方案的,主攻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市场。它俩均支持720p高清触摸屏、H.264720p视频解码、800像素RGB摄像头、双卡双待等功能。SC8825、SC6825区别在于,SC8825的基带可支持中国移动3GTD-SCDMA,同时也支持HSPA、EDGE、GPRS、GSM,SC6825则是2G方案,仅支持EDGE、GPRS、GSM。

    半导体 智能手机 手机芯片 HZ EDGE

  • 大陆半导体:难以忽视的“平行宇宙”

    当笔者身在中国,笔者常觉得自己掉进一个平行宇宙;但更糟的是,一旦笔者回到熟悉的美国,却感觉到更重的失落。这是因为笔者在产业趋势、设计需求以及市场领导厂商等方面恰好有通常不适用中国的西方主义偏见;但尽管今日的电子产业已经如此全球化,某些事物还是有区域上的差异。平板装置市场是说明这种情况的一个好例子。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统计,2013年全球平板装置出货量为2.171亿台;在此同时,中国当地的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平板装置出货量达到9,000万台。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平板装置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0%;而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平板装置市场,中国在大量生产平板装置的同时也消费它们。虽然苹果(Apple)的iPad与三星(Samsung)的Galaxy Tab是全球公认的两个最大平板装置品牌(不包括中国市场),但实际上中国的OEM / ODM厂商──在西方市场几乎看不到──才是全球平板装置市场的主宰;而因为如此,中国的平板装置市场为当地的应用处理器供应商创造了庞大的商机。不过在两年前,笔者记得似乎有数不清的中国无晶圆厂晶片设计公司都在为平板装置应用设计类似的ARM核心处理器;但当笔者最近与珠海全志科技(Allwinner Technology)的市场行销经理Eva Wu见面时,她却澄清:“在2012年,中国有十家应用处理器供应商都在竞逐平板装置市场;不过到2014年初,主导平板装置市场的应用处理器供应商只剩三家──全志、瑞芯微(RockChip)以及联发科(MediaTek)。”笔者总认为中国应用处理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淘汰是必然的,迟早会发生,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如此剧烈的变化。从下面根据中国业界资料所做成的表格,可以看到中国应用处理器市场的概况;2014年的市场估计值显示来自台湾的联发科有明显成长趋势,出货量可增加一倍,进一步稳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中国平板装置应用处理器供应商出货量比较 123

    半导体 半导体 联发科 平板 应用处理器

  • 国光电器牵手江苏国泰开发锂电池正极材料

    国光电器今日宣布,公司拟与江苏国泰、华荣化工、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合资设立广州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广州锂宝)。广州锂宝将利用各方的经验和优势,共同推进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以下简称NCA)、镍钴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以下简称NCM)的产业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江苏国泰为A股著名的“特斯拉概念股”,其控股的华荣化工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有机硅的产销。国光电器绝对控股新公司据公告显示,广州锂宝注册资本拟为7000万元,其中国光电器以现金出资4745万元,占有67.79%股权;江苏国泰以现金出资875万元,占有 12.5%股权;华荣化工以现金出资875万元,占有12.5%股权;相关技术人员以现金及非专利技术出资共505万元,占有7.21%股权。参与此次合作的主要技术人员包括: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锂电池协会理事胡国荣;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及管理10余年,2011年开始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新材料研发工作的袁昌杰;以及伍斌、陈瑞祥、黄鸿、吴层等人士。除胡国荣外,其余人士大部分为国光电器或其子公司的研究人员。广州锂宝设立后,将向国光电器、华荣化工的子公司国泰锂宝新材料购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关研发、制造设备及相关专利技术等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据规划,广州锂宝将建成年产300吨NCA材料的产能,建设期一年,建成投产后一年达产,并在NCA形成稳定产能和规模销售的阶段,形成800吨NCM的产能。国光电器表示,公司此次对外投资为利用合作各方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制造、销售经验的优势,推进NCA、NCM材料产业化,为公司培育新业务。电池业务成去年业绩亮点事实上,在此前特斯拉概念遭遇炒作之时,具有锂电池制造业务的国光电器股价也迎来一波炒作。有投资者发现,国光电器旗下广东国光电子是国内较早从事聚合物锂电池研发和生产的企业。2012年12月,广东国光电子作为申请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的锂镍钴铝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对于上述传闻,国光电器曾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认同。由于特斯拉的量产车型Model-S使用的是松下定制的三元材料电池,即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电池。因此,国光电器曾被认为是A股中继金瑞科技、众和股份后,第三家与特斯拉电池产业链直接相关的个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光电器今日还发布了2013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0.21亿元,较上年增长11.23%,归属净利润 8153.9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营业务方面,电池事业部实现了较好的业绩,2013年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86.45%,净利润为 1846.27万元,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也由2012年的4.26%提升至5.49%。延伸阅读:松下公司计划将锂电池生产转移至苏州新型锂电池充电速度比普通电池快120倍快120倍!韩国研发出快速充电锂电池索尼将锂电池装配转移到中国和新加坡

    半导体 电器 光电 锂电池 正极材料

  • 空调原材料价格上涨 企业损失该如何补

    通常越是产品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对原材料涨价的态度都比较平和。越是原材料成本占的比例高,产品附加值越小,企业对原材料涨价越在乎。俗话说的好“堤内损失,堤外补”。原材料涨价时,损失应该如何补?这种“补”法从成本管理角度看无非有两种:一是,要求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以降低成本来消化涨价因素;二是,企业 的产品也随原材料的涨价而涨价,把涨价所带来的危机再转嫁出去。第一种办法在前面已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这里就不在赘述。我们知道企业靠产品涨价来消化原 材料涨价是很有效的,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为什么在原材料不断涨价的一年多里空调产品的价格不但不涨反而在一直走低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空调在家电行业里是一个后起之秀,前几年一直是暴利行业。虽然这几年价格一直是在走低,但远远还没有到把水分挤干的地步,行业还是有能力化解因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也就是说行业平均价格接近或低于成本水平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第二空调市场的竞争激烈,导致了各品牌为了取得竞争的主动权纷纷祭起了价格战的利剑,毕竟价格因素是抢占市场扩大规模和制打击争对手的锐利武器。尤其像格兰仕以低价著称的企业在三年前杀入空调行业时就称,要把空调的价格拦腰砍一半。三年后的今天,空调价格的确是下调了几乎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了各个品牌不敢轻易实施涨价策略;第三在空调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实力差别很大,另配件企 业一般来说实力较小,大部分是依托整机生产企业而生存。当遇到原材料涨价时,都是另部件配套企业处于搏弈的弱势,除压缩机技术含量较高,还有一定的话语权 外,其他企业只能自己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消化涨价的因素。而压缩机这几年也是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其说话也不能很硬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实力较强的几个大品牌为了封杀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进行所谓的强势“洗牌”,以强大的品牌实力携超低价格的 “特价机”出击市场。如,去年11月初,也正是又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之时,格力、美的先后将自己小一匹挂机降至1100元以下,明显就是封堵小品牌的退 路。由此可以看出,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导致出现了一年多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终端产品价格却不能同步上涨的怪现象。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限制,超过了这个“度”事情就可能要发生质的变化。这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出续了近一年半了,另配件 企业的水分已差不多被挤干,大部分已处于亏顺的边缘,无法再承受原材料的涨价,如果再不向下游企业涨价就很可能出现难以为继的状况。压缩机企业的多次密谋 涨价和压缩机出现的“先货后款”转变为“先款后货”现象就清楚表明了这一点。这充分表明行业整体价格上涨已露出端倪。其实,在涨价与不涨价的搏弈中,也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年也曾有过是否涨价的讨论,可那时还处于本次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初 期,对终端产品成本上升的压力还没有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讨论归讨论,涨不涨还得看市场。进入2004年情况就不同了,一是原材料价格还在上涨。现在 的上涨已不在仅仅是心理上的压力,而确确实实是在另配件的采购上遇到了调价。广东某 空调企业副总经理就称,凡涉及金属原材料的配件与去年同期相比采购成本有了明显提升,压缩机的涨幅最大,在15%—20%之间,两器、电机、钣金、铜线等 都在10%以上。以石油为原材料的塑料件涨幅相对小一些,但也接近10%。二是另配件企业的状况已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据浙江一位为空调企业配套电机厂的老板介绍,由于原材料持续涨价,尤其是制造电机所需的钢材、铜材涨幅较大,使得电机的成本上升,现在是生产的越多亏的就越大。而整机厂又不接受我们的涨价,不得已我现在只好停产,否则我就亏大了。一切迹象都在表明空调涨价的压力愈来愈大,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我们知道在过一个月,就是四月份。四月是传统意义上的空调旺 季的开始,如果今年天气有利,在原材料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断货一旦发生很可能就是调整价格的最佳时机。在此之前,及就是再难各个 品牌也不会轻易出台涨价。事实上,很多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已经感受到了涨价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的气氛。但对外却都是三缄其口,轻易不敢表露自己的观 点。大品牌的顾虑是,如果轻易言上调产品价格的话,利用原材料涨价达到加速洗牌、清理市场的目的将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而中小品牌的想法是,如果急迫的 讲要上调产品价格的话,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说你已经无法承受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极大的损害品牌形象。所以说,产品涨价虽然已是迫在眉睫,但就 是谁都不肯打响这“第一枪”。因此,真要是空调产品价格上涨的话,方式也会区别于以往。许多品牌可能会采取只做不说的办法,如以推出新品的形式把定价抬高,而原 来的老款和特价机只说无货。这样力推新品就无形中实现了涨价的目的,根本就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去嚷嚷涨家的事。短缺经济时代的那种靠炒作涨价去鼓动消费者 去抢购的做法早已不合时宜。理智的去想一想,到了空调旺季集中消费时,不是那一个品牌能够做到独揽市场的。空调就是这样的消费特性,我们为什么非要逆势而行呢?延伸阅读:中央空调品牌集中度提升 国产异军突起高智商空调是否“叫座” 需要时间来检验

    半导体 电机 空调 配件 压缩机

  • 智利三座共计144兆瓦公共事业级光伏项目投产

    据智利可再生能源中心(CER)报告,2013年1月与2月,智利共有三座公共事业级太阳能项目建成,总装机量144兆瓦。报告声称,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兼开发商SunEdison的Amanecer光伏发电站已经竣工。CER表示该项目装机量93兆瓦,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项目。此外,该企业装机量48.2兆瓦的SanAndres光伏发电站也已竣工。据CER透露,第三个电站名为“Salvador”,不过并非美国Sunpower公司旗下的Salvador项目。该项目规模更大,预计最早将于2014年第四季度竣工。CER指出,在拉丁美洲,目前智利光伏装机量最大。据三月报告,智利共有225兆瓦的光伏电站在建。该国环境局已批准另外一批共计5.9吉瓦的光伏项目(虽然诸多项目属于投机性质)。与智利绝大多数并入北方电网(SING)的太阳能项目不同,Amanecer与SanAndres均并入中央电网(SIC)。此外,SunEdison已就Amanecer项目与矿业公司CAP签署购电协议,而SanAndres电站将向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供应能源。SunEdison表示将在批发市场出售SanAndres电站生产的能源,令其成为拉丁美洲首个商业电站。基于此,ProjectFinance杂志授予SunEdison公司2014年“拉丁美洲太阳能新星”之誉。·不过,SunEdison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3年,GaussEnergía位于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亚州的AuraSolar1项目竣工。基于墨西哥小型发电制造商项目,该企业将电站的电力在批发市场中出售。GTMResearch分析师AdamJames称其为“准商人”。

    半导体 太阳能 光伏 ISO CE

  • 微软并购诺基亚 本土手机商恐陷专利之困

    每经记者 张斯 发自北京备受关注的“微软(40.99, 0.69, 1.71%)并购诺基亚(7.34, 0.00, 0.00%)”本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但至今仍没有交割。原因是,该交易目前未获得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审查的批准。在审查过程中,以“中华酷联小”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集团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在这些厂商看来,微软吞下诺基亚,不仅仅是在终端市场增加一个单纯的竞争对手那么简单,中国手机商恐面临高额专利费。因为诺基亚目前所拥有的专利组合数量位居业界第二,仅次于高通(78.86, -0.42, -0.53%),且全球20%没有跟诺基亚签署专利授权的相关公司基本集中在中国,并购完成后,若双方利用自身垄断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会对中国手机商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厂商反对陷“专利丛林”从公开披露的消息来看,该案目前正处于商务部审查的第三阶段,截止日期大致是4月上旬。这也是国内移动通信领域首例跨国并购案。微软和诺基亚的并购案发生于去年9月3日,根据当时公布的交易内容显示,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其中50亿美元用于收购设备及服务,22亿美元用于获得诺基亚十年专利许可。据不完全统计,诺基亚拥有与智能手机通信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1713件,非标准必要专利5647件。另外,诺基亚已经在中国注册了10件涉及短信、近距离通信、视频等领域的核心专利。值得注意的是,诺基亚在此次交易中未将其专利转让给微软,而是采取了专利使用授权的方式,这不由得让中国手机厂商开始担忧,如并购顺利完成,仍手握核心专利的诺基亚是否会借此将高额专利费压向中国手机厂商。事实上,中国企业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诺基亚近几年的专利进攻令人侧目。仅在去年,它就针对HTC、优派和RIM(8.08, -0.33, -3.92%)等厂商发起了诉讼。除此之外,诺基亚已经把它的部分专利出让给16家所谓的“PatentTroll(一般指没有实体经营而以专利诉讼作为商业模式的专利投机人)”,使其间接攻击竞争对手。此外,并购后的微软也令人担心,由于Android系统中使用到了一些微软所持有的专利技术,所以手机公司需要从微软处获得授权。此前,三星、LG和HTC等大型手机厂商已经与微软达成专利授权协议,向微软支付专利使用费。为了使得自己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微软也可能提高专利许可费。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詹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自己将这个交易称之为是一种复合型的交易,诺基亚把自己跟移动智能终端生产有关的业务全部转给微软,既然把所有的生产业务转给微软,相应的应该把自己所有生产相关的专利,尤其是一些标准专利,一并进行转让。这是一个常见的转让模式。但是,这次案件非常特殊之处就在于,诺基亚在移动智能终端专利全球数量第二,仅次于高通。它没有把自己一些非常关键的专利转让给微软,却予以保留。”詹昊认为,这样的一个交易,对于中国本土市场来说,它在 《竞争法》方面有非常潜在的负面作用。交易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对目前现行的专利许可制度里面,叫专利许可费叠加这个制度的漏洞,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这种专利将越来越多,被称之为专利丛林。任何一个手机的生产,可能涉及的专利数以千计,或者是万计,每一个专利权人收取的许可费用虽然低廉,如果把这些费用叠加起来的话,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为了推动审批的进程,据PaRR报道,微软和诺基亚提交了救济措施。作为救济措施的一部分,微软承诺在有专利侵权时,将仅针对事实标准必要专利,且非善意的被许可人寻求禁令。而诺基亚则承诺将在FRAND基础上进行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并承诺不对善意被许可人寻求禁令。但是,从PaRR报道的救济措施方案来看,并没有提到国内手机商最为关心的微软专利费问题。中国手机制造企业对这一方案不满意。微软和诺基亚存专利威胁在这个案件中,核心顾虑是专利费。众所周知,微软一直拥有大量的专利。虽然安卓系统是免费使用的,但是系统中使用的微软软件,依然需要支付费用。目前,微软已向安卓制造企业以智能手机每台约5美元(占成本价的5%)、平板电脑约10美元的价格征收专利许可费。但是,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未来5年内,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还将继续降低约7%。也就是说,由于竞争的加剧和低端智能手机的兴起,智能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导致利润率下降,而微软的专利费用却一直没有改变。2009年安卓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的比重微乎其微,目前却已占到80%。随着安卓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微软的此项收入以几何级数式增长,越来越成为众多安卓手机商尤其是中国手机商的负担。据了解,诺基亚拥有智能手机通信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和非标准必要专利接近7000余件,一个不再生产手机的企业却拥有大量的手机专利,这不得不引起关注。一旦并购完成后,未出售专利的诺基亚加大力度进行专利运营,获得高额利润将会成为现实。一位与微软和诺基亚都有过业务往来的资深知识产权人士表示:“如果诺基亚在未来数月内提起专利诉讼,我丝毫不会感到意外。”诺基亚自己公开宣称,“完成交易后,将加大力度进行专利运营。”诺基亚发言人马克·达兰特表示:“直到现在,诺基亚并没有大量地对外许可自己的专利,而更愿意用专利保护自己的手机产品,使其免于竞争对手的专利打击。但是当手机业务剥离后,我们将会尝试进行技术对外许可。”此外,诺基亚为了在中国市场提起专利诉讼,已申请了涉及短信、近距离无线通信、回路技术、保密技术、视频等核心专利。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提到的救济措施中,诺基亚表示,在FRAND原则下许可其标准必要专利。这相当于给诺基亚提高专利费一个合理的支持。事实上,诺基亚的行动已经开始了。据悉,诺基亚刚刚已经向一家科技企业要求比并购前高20倍的专利费。因为诺基亚的救济措施中没有数量限制,即使诺基亚把专利费提高10倍甚至20倍,在诺基亚看来,也是FRAND原则下合理的调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为了收取高额专利费,诺基亚可以通过销售禁令的方式逼迫手机商就范。此前,行业中亦不乏这样的案例,如爱立信(13.33, 0.24, 1.83%)在剥离手机业务的过程中就在全球掀起一轮专利诉讼浪潮,波及众多厂商。此外,从微软方面,还应值得注意的是,在并购之前,微软与其他手机商的关系是单纯的专利许可关系,但并购之后,成为直接的竞争关系。为了大力扶持WP手机,微软也很有可能通过收取高额专利费用,从而降低对手的竞争力。随着中国手机商的做大做强,或者到国际市场进行发展,都有可能成为微软提高专利费的直接征收对象,而微软自己生产的手机并不需要交纳这笔高昂的许可费用。这不禁让中国手机商担忧,一旦两家公司收取的高额专利费成真,这将对国内手机厂商竞争力形成巨大负面影响。[!--empirenews.page--]或进一步挤压国产手机厂商利润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马一德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知识产权上,我们国家在前30年吃了无数的亏。在专利技术方面,我们国家现在没有核心技术,用大量的外汇买外国的芯片。他们的收购,利用知识产权的优势,要把中国正在成长的,像少年一样的智能手机打压下去。”毫无疑问,微软的高额专利许可费对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手机制造商造成威胁。预计到2017年,中国企业需向微软支付至少38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包括过去销售额)。这一费用与当下智能手机业内发展情况相比,看起来并不乐观。目前,绝大部分中国厂商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在100美元以下。以中国主流安卓手机品牌华为、联想、TCL和中兴为例,2013年第三季度,上述四家手机品牌智能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仅为103.25美元,同期上述四家手机品牌的平均利润率为1.70%。如果微软收取每台5美元的专利费,将占去成本的5%以上。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即使5美元一直维持不变,占中国手机商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微软的高额专利水泵,正在抽干中国手机商的利润。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手机产业站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它可能有两种发展方向,一种就是继续让国外的专利巨头和专利流氓把我们当肥羊宰。现在的高通2013年营业收入里面,来自中国市场的营业收入占了49%。微软和诺基亚的营业收入里面,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比例也挺高。“我相信这一起并购完成之后,如果按照他们想要走的那种运营模式,中国市场在微软和诺基亚这两家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让我们继续给人家当肥羊宰。”梅新育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面,如果我们能够为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手机,争得比较合理比较低的专利费的话,对于确保中国手机生产的全球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智能手机的新兴市场和消费市场应该是在中国。70%智能手机在中国制造又在中国大量消费。”马一德认为,在这次商务部的审查中,职能部门应站得高,看得远,要保护民族企业,保护本土企业,这是立法本意。当市场失灵、无法通过企业的力量解决时,只有司法或执法部门有能力进行必要的纠正。在这方面已有诸多先例,2013年初美国联邦法院在微软诉摩托罗拉案中的判决,大幅降低了摩托罗拉要求微软支付的专利许可费。高通公司涉嫌实施歧视性定价和垄断高价的行为近期也正在被国家发改委调查。该公司已在2014年2月12日提交整改承诺请求书,并承诺会继续配合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希望通过整改,请求发改委中止对其进行的反垄断调查。马一德表示,“我的观点是,可能采取事先防范和事先预估,效果要好得多,商务部要慎重,可以适度的延长审核时限,过去有这种做法,商务部再听一听尤其是企业界的声音。”目前微软诺基亚并购案正处于商务部审查的最后阶段。事实上,当商务部对于经营者集中进行审查的时候,如果遭遇申报方和反对方两者差距过大,也可以通过延长审查时间的方式进行寻求更为谨慎的决策。此外,业内人士建议,为了防止其滥用专利变成专利流氓,应通过限制性条款和准入门槛解决相关隐患。对微软和诺基亚均附加适当的限制性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该交易完成后对于竞争的不利影响,应当是最佳的选择。

    半导体 诺基亚 微软 智能手机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