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显示器产业研究机构NPD DisplaySearch 观察指出,本月开始一些液晶电视(LCD TV)面板厂商对中国品牌以及、三星(Sony)、LG和索尼(Sony)供应的面板数量呈现短缺,特别是32寸、40寸和42寸面板;预计这种情况还将持续数月,主要因为多数面板厂商直到5、6月份尚无法针对品牌厂商开出的需求预测做全数满足。实际上 NPD DisplaySearch 预测2014年TFT 面板需求量的面积将成长7%,而TFT产能的面积成长率仅为4%,因此 2014年会呈现较为短缺的现象,而目前的迹象正是一个开端。该机构指出,电视面板供过于求的最近周期开始于2013年第二季,面板价格也因此快速下滑;但同时,笔电和显示器面板的供应从2014年一季开始吃紧,面板价格也有所上涨。另一方面,一些预计不能完成订单目标的电视面板厂商开始有意提高价格;这与NPD DisplaySearch先前表示因面板库存下降、电视品牌厂商开始采购并面临供应压力的预测一致。而在该机构 2013年10月大尺寸LCD和PDP价格月报(Monthly Large-Area LCD and PDP Pricing Report)也预测,电视面板价格将在2014年二季止跌回稳,2014下半年则有可能上涨。然而,单从几种型号面板的供应短缺是否就能推断面板厂商开始复苏?电视面板价格会否上涨?NPD DisplaySearch 归纳出以下数个目前面板供应短缺的原因:首先是供应链乐观且积极的 4K 电视计划──如NPD DidplaySearch大尺寸TFT面板供应季报(Quarterly Large-Area TFT Panel Shipment Report)所指,面板厂商计划在2014年出货2,000万片4K电视面板,这是一个相当积极的数量。因此4K面板的产能分配得到了提高,但是4K良率和生产效率仍低于FHD面板。这将会让面板厂的产能无法完全供应出来。其次是面板厂商产品组合进行新一波的调整──由于32寸Open Cell的价格跌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最低不到75美元),32寸面板厂商(例如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纷纷将产能转向了大尺寸46、48和55寸。而台湾面板厂也开始积极转向65寸等大尺寸面板。此外韩国面板厂也积极地准备量产新技术的液晶电视面板如曲面(Curved)面板与Green UHD等新机种, 这些均造成产能的移转。而且三星电视和LG电子 2014年电视面板出货计划成长快速──三星计划2014年将LCD电视的产量增至4,700万台,年成长率为11%;而LG电子的目标为3,200万台,年成长率为7%。此外,中国电视品牌厂商2014年的目标也有大幅提高,特别是海信、长虹和海尔等(年成长率均在20%以上),创维和康佳的年成长率也高达9%。由于这些激进的成长计划以及预期2014下半年面板供应的短缺,许多电视品牌厂商目前正在积极加大面板采购,特别是那些针对目前价格相对较低的电视面板Open Cell。中国电视通路上的库存逐渐减少──中国的面板通路库存已下降到5~6周,这使得电视品牌厂商不得不积极建立库存。同时中国面板厂商也得为即将到来的“五一”长假做准备,因此开始逐渐加大购买的量。但是,电视面板短缺是否终将会引起面板价格变化?NPD DisplaySearch认为现在就断定液晶电视面板将开始在近期上涨还太早;原因如下:面板库存逐渐减少,但尚未完全回到健康的水平──2013年电视面板出货量为2亿3,800万片,而电视机的出货量仅2亿800万台,这就表示面板的出货量比电视机多了13%。这个面板出货大于整机出货的比例和2012年相同,这表明产品组合的改变、新尺寸和新型号电视机的开发会使得电视厂商购买面板,但其实在整个供应链上库存的因素仍未完全消除。面板厂自己的库存──在过去几季,面板厂商并未大量减少产能的利用率。而且,一些面板厂商针对新尺寸开发了新资源,提高了库存,其中包括4K面板。所以如果面板厂商需要在市场转变之前减少这些库存的话,那么这些面板厂也面临必须渐少自己仓库里库存的压力,因此有可能会抑制面板价格的上涨。电视品牌厂商面板采购计划的转变──2014年发布的新型电视型号促使电视品牌厂商积极采购面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库存短缺。一些中国电视厂商放慢了五月之后的采购计划,因为他们已经为“五一”长假做准备, 而销售旺季过后其会相对对于购买面板趋向保守, 尤其从库存管控的观点。整体而言,NPD DisplaySearch推断2014年的面板供应将比2013年吃紧。产品组合的调整、电视销量的提高、4K电视,和厂商逐渐对于曲面电视的热衷、大尺寸的持续演进、产能向行动设备的调整,以及面板产量产能有限的成长幅度都将使得面板供应趋于吃紧。NPD DisplaySearch 预测供过于求周期的底端已过,现在正呈现逐步短缺的趋势;该机构曾在先前的研究报告中所指出,面板厂商的复苏将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可几。一些尺寸面板的短缺是复苏的重要标志,但仅仅是开始,2014年二季将是面板和电视机之间供求关系的关键调整时期,而且未来这1、2个月将可观察到面板价格是否在下半年如预期明显反弹。
英特尔(Intel)再次成为榜首,美光(Micron)和高通(Qualcomm) 在研发方面的增幅最大,博通(Broadcom)则录得最高的研发/销售额比率。
除了花俏精巧的平板电脑或手机,iFixit 每年都会拆解几部值得一探究竟的设备。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宣布,2014年1月份的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262.8亿美元,比2013年1月的241.5亿美元上升了8.8 %。
Altera宣布加入IBMOpenPOWER联盟,该联盟是采用IBMPOWER微处理器架构的开放发展联盟。Altera将同IBM及其他OpenPOWER联盟成员合作,开发高性能运算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整合用于下一代资料中心的IBMPOWER中央处理器(CPU)和Altera采用现场可编程闸阵列(FPGA)架构的加速技术。Altera军事、工业和运算业务部资深副总裁JeffWaters表示,OpenPOWER联盟为开发人员提供可扩展的开放技术,促进下一代巨量资料和云端运算应用,大幅提高开发人员的创新能力。与IBM及其他OpenPower联盟成员合作,Altera能在许多高性能运算应用中充分发挥FPGA优势。FPGA为POWER用户提供复杂核心运算所需的可配置硬体加速器,以低功耗实现高性能,进而协助系统设计人员降低营运开销。IBM和Altera已联合开发POWER8处理器和AlteraStratixVFPGA间的一致性介面。OpenPOWER联盟成员有Altera、IBM、Google、Mellanox、辉达(NVIDIA)、三星(Samsung)、PowerCore及泰安电脑。这些公司联合开发高阶伺服器、网路、储存和硬体加速技术,旨在为下一代超大规模和云端资料中心开发人员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强的控制能力,而且更加灵活。
汉诺威激光中心(LZH)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研究机构组织,中心的科学家们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带有记忆功能和复杂形状的微型植入物,如人体内耳的耳蜗。
讯:日经新闻29日报导,Panasonic计划于3月底清算与全球OLED材料大厂出光兴产合资成立的子公司“Panasonic Idemitsu OLED Lighting Co.,Ltd.(以下简称PIOL)”;PIOL为Panasonic与出光分别出资51%、49%于2011年成立的公司,PIOL融合了该2家公司所拥有的设计/制造技术以及OLED材料研发能力,从事照明用OLED面板的制造、研发、贩售等业务。据报导,因LED照明普及,故Panasonic研判当前OLED照明市场料无法呈现显着扩大,因此决议解散PIOL,但解散PIOL之后,Panasonic仍将持续进行OLED照明的市场调查,相较于Panasonic有意解散照明用OLED面板的制造子公司,Pioneer等其他日系厂商则正加快OLED照明面板的量产脚步。Pioneer、三菱化学( Mitsubishi Chemical )于3月19日发布联合新闻稿宣布,采用“发光层涂布型(藉由涂布制程形成发光层)”生产技术的OLED照明面板已于3月开始进行量产/出货;和现行“真空蒸镀式”技术相比,“发光层涂布型”OLED照明面板的制造成本可缩减1/5-1/10、且寿命可增至4倍(3万小时、亮度2,000cd/ m2 )。Konica Minolta也于3月18日宣布,将在旗下甲府工场厂区内兴建一座新工厂、量产全球首见的树脂基板可挠式OLED照明面板产品(计有白色及可调色2种产品);该座新厂将在2014年夏天完工、并计划于2014年秋天以月产约100万片的规模开始进行量产。
讯:CDFP行业联盟发布用于热插拨模块中连接器外形尺寸的设计图纸和规范, CDFP白皮书可供免费下载CDFP MSA发布用于新型CDFP 400 Gbps接口的机械规范和图纸草案,400 Gbps连接器设计用于电信、网络和企业计算环境中的资源密集型应用,其紧凑的外形尺寸产品可以在16个通道上实现25 Gbps数据速率,具有出色的信号完整性、热冷却特性和EMI保护功能。此外,CDFP行业联盟也发布了探讨可互操作的CDFP模块的行业发展趋势、潜在市场,以及深入规范的白皮书,可在网站CDFP MSA 主页上免费下载名为CDFP Delivers 400 Gbps Today的白皮书。CDFP发起及推广的企业包括:安华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博科通讯(Brocade Communications)、IBM、JDSU、Juniper Networks、Molex Incorporated和TE Connectivity。 CDFP名册扩展包括以下会员企业:FCI、菲尼萨(Finisar)、华为、Inphi、Mellanox Technologies、奥兰若公司(Oclaro)、先科电子(Semtech)和山一电子(Yamaichi Electronics)公司。CDFP行业联盟致力于定义规范并推进可互操作的400 Gbps热插拨模块的应用。CDFP机械规范以OIF CEI-28G VSR和IEEE 802.3电气和光学接口标准为基础,提供具有热插拨外形尺寸的标准连接器和模块,支持每通道最高26 Gbps信号,而速率可以调整至最高400 Gbps。32mm间距CDFP接口可让OEM厂商设计在一个线卡上容量最高达到5 terabytes的系统。这些连接器具有直的后部路由占位面积,并具有衬垫可以提供EMI控制和抑制。其压接设计可接受广泛的散热器,确保牢固和简单的电路板端接。 12
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TSIA)理事长暨钰创董事长卢超群昨天指出,政府应将半导体视为新兴、创新产业,而非「老态龙钟」的产业。他警告,三年内若无积极政策方向,则「廿年可以成业,五年就可败业」。产业规模大,不见得和衰老画上等号,卢超群引述经济部、工研院IEK数据说,2012年IC产业附加价值率达46%,居制造业首位,电子零组件以21%次之,面板甚至为负。TSIA昨天举行2014年会暨会员大会,以创新时代-核心产业以智能与知识开创新世代为主轴,卢超群说,去年半导体产值1.89兆元,预期今年持续成长,将突破2兆元门槛,全球排名坐四或坐三,关键一役就在韩国。卢超群表示,分子制造领域可望成为半导体业的未来,但仰赖人才和技术突破。他向政府喊话,经济部迟未提出新的半导体产业政策,若年轻人不相信半导体产业「还有高峰、好前途」,又怎会愿意投入。卢超群说,台湾半导体业面临存亡之秋,员工分红制度改革是关键,公司利润必须分给员工和股东,否则,员工分红配股没了,即使有股票选择权、限制型股票等措施,使用起来不灵活。他呼吁,分红制应「合理合用」,要回归使用者角度,产业界才是主角。对于中国大陆积极投入半导体产业发展,卢超群表示,台湾早就赢了,不怕竞争不过(大陆),重点是如何吸引年轻人投入。他说,若大陆祭出策略性奖励,台湾却完全作不到,员工奖励薄弱化,就需开始担忧。来源:经济日报
讯: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保有量为5.8亿台,移动网民的规模已达5亿,再加上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移动设备市场日渐崛起,整个移动互联网正以超出我们预想的速度在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繁荣景象不仅加速了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更迭,同时也推动了芯片等上游产业链向下延伸,越来越多的IC企业正投身到这股热潮之中。近日,360公司宣布与国内芯片领先企业联芯科技合作开发的MiFi产品 -- 4G版360随身WiFi正式面市,这项合作不仅成为本土IC公司与互联网合作的标榜,同时也显示了联芯正积极为自己注入鲜活的创新思维和力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谋求与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360公司宣布与国内芯片领先企业联芯科技合作开发的MiFi产品 -- 4G版360随身WiFi正式面市,这项合作不仅成为本土IC公司与互联网合作的标榜,同时也显示了联芯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谋求与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360公司基于联芯科技LC1761芯片开发的4G版随身WiFi360公司这款最新的MiFi产品是360随身WiFi的4G升级版。前一代360随身WiFi体积迷你,操作简单,只要将其插到联网的电脑上即可为多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提供联网功能,解决了无线环境缺乏等问题,因此得到市场的肯定,从2013年7月上市至今已突破1000万的惊人销量。 123
今天,华为公布了其2013年财报,财报显示:2013年,华为共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约合395亿美金),同比增长8.5%,净利润210亿元人民币(约合34.7亿美金),同比增长34.4%,这与此前华为公布的财务预期相近。下面通过一张图让各位更加直观的看懂华为2013年财报。
超低功耗(Ultra-low Power, ULP)技术正广泛地让各式各样的能源採集新应用成真。自给自足式(Self-sustaining)装置可以透过採集小额环境能源,且不太须要维护功夫,即可永久(Perpectual)或近乎永久地运作。这些新系统逐渐应用在工业与消费性电子产品中,也可望大幅改变医药与保健科技。不久之前,採集微量能源或周遭微小能源以发动电子系统,听来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仅限于研究提案或实验题材。今日已有愈来愈多系统开始善用在过往遭到浪费的环境能源,如光线、震动等,供应电源线路或电池维护不易的设备。能源採集技术正迅速拓展至各种新应用,例如工业领域常运用感测器,从远距设备与有害製程中收集资讯;消费性电子藉此达到行动与便利的目标;医疗系统则用它来解决义肢及非侵入式监控的特殊需求。 这些系统可自行收集能源,维护需求也很低,由于日渐普及,人们自然好奇这些智慧系统何时能完全自给自足?也就是说人类还需要多久时间,才能创造出可永恆运作、完全不须维护的装置?其实某些应用早已开始採用这种装置。早在1970年代,德州仪器(TI)等公司推出设有小型太阳能面板的手持式计算机,这些大小如信用卡的第一代系统,有些至今仍在使用,帮助民众计算小费与购物总额,尤其在汰旧换新速度飞快的消费性电子市场裡,使用30年听来已像永恆。 使用这类自我供电计算机时若要看到按键与萤幕,必须接近光源,显示在许多情况下,环境能源与应用产品存在共生关係,这也是能源採集的商机所在。计算机只须显示数字结果,而其他系统可能得透过网路传输资料与资讯。新式能源採集应用多半是各种能够相互沟通的感测器与监控装置,附带的电池可运作多年、不须维护,几乎已经可以称为长久型装置(Perpetual Device)。 在不久的未来,住家、办公室、工厂、道路、医院、甚至人体内,都将出现更多能源採集装置,这些电子装置从环境中取得电源,维护需求极低,能与其他系统或网路云端沟通。对这类系统的设计师而言,不仅要思考如何权衡效能、用电需求与成本,也得在公用系统和可用能源间达到平衡。甚至得发挥想像力:如果供电来源仅有洒落桌面的光线,或是因步行产生的地板震动,智慧系统还能发展出哪些用途? 业界厂商在推动能源採集系统背后的超低功耗技术时,也得深思这些议题。目前业界产品早已广泛应用于这类应用,技术发展方向也根据此一快速发展领域的未来趋势所拟定。由于未来业界将开发出各种利用极微量能源的新应用,超低功耗的定义也将改变,换言之,今日所谓的超低功耗,他日可能是耗能大户。此外,降低功耗需求后,这类装置的部署数量将大为增加,进而建构更密集的网路。由于产业与消费者藉由此类装置派送智慧资讯的状况日趋普遍,业界厂商正在研发如何让系统脱离传统电源,并关注未来长效装置将如何发展。 [@B]能源採集应用花开遍地[@C] 能源採集应用花开遍地未来能源採集系统不论是否为长久型装置,多半将做为网路的周边装置或远端节点。应用装置若已具备电源线,或是需要电池维持机械运作功能,应不至于迅速改变;但新型应用装置散布智慧资讯与沟通的范围将超过中央系统。部分使用电池或电线供电的现有应用装置类别,未来则可能改为能源採集,以节省成本与耗能。另一方面,能源採集应用装置大多扮演沟通角色,记录远端资讯后回送中央系统,或发挥传输开关功能。此种用途让物联网(IoT)不再限于传统电源的电器,而能拓展至迄今仍鲜少具备沟通功能的领域。 早期应用装置横跨工业与消费性电子,而快速兴起的医疗系统则提供许多值得注意的潜在商机。工业系统建置通常针对长期运作,让初期成本能长期获得回报。外型规格则以实用与功能齐全为主。对工业环境而言,极小型能源採集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可方便感测器等小型设备安装于维护不易与昂贵的偏远区域。 桥梁与建筑物结构感测技术近来广受各界瞩目,感测器可记录压力大小或材质变化,再传输资料至中央系统,藉此判断结构体质与安全程度。这些感测器运用压电收集器,从震动压力收集能源,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达数百微焦耳(Microjoule)。在部分感测器中,採集到的能源便用来驱动超低功耗微控制器(MCU)与发送器。另一种应用则是在有害工业环境内放置感测器,因为这类环境不易取得系统资讯以进行维护。若此类感测器能採集周遭能源,人员进出风险即可减少,也不必为了照顾设备而中断製程。 在消费性电子方面,由于成本与外型规格相当重要,可就工业领域内不存在的新型便利装置开拓商机,或针对现有产品开创新用途。例如许多消费性电子都附有遥控器,必须定期更换电池。此类系统很适合改用能源採集,不过基于成本考量,能源收集设计的价格竞争力不得逊于现有电池产品。住家与办公室如今也需要完全无线的电子装置,例如太阳能电脑键盘或电子墨水显示器等。另一方面,由于住家及办公室能源成本日增,恆温器等室内环境感测器必须提高效能,才可增加安装地点,或迁移至更适合的场所。就连一般电灯开关也可以使用长效装置--按键时所产生的能源,就足以传送指令开关灯具。这些系统都是能源採集的潜在用途,省下线路配置与更换电池的麻烦。 医疗系统为电子学新领域,而自我供电设备拥有显著优势(表1)。目前正在研发能用人体热能或动作供电的心律调节器,不必定期更换电池或动手术维护。微型能源採集若适用于心律调节器,亦可用于其他正在积极研发的体内植入式装置,藉以提升视力与听力,以及协助义肢移动。穿戴式或植入式健康监测器也可能做为人体网路进行无线通讯,再个别或统一传送讯息至外部系统,让医疗人员能够掌握资讯,未来这些人体资讯监测器的照护功能也能继续延伸,进入患者居家照护或任何场所中。 这些例子说明能源採集应用装置未来可能发展,不过还有其他较为迷你的商机。例如,想像咖啡杯附设温度感测晶片,可以通知你的智慧型手机咖啡已凉或快要见底。手机接著把讯息传递给最近的咖啡壶,或提醒你该煮咖啡了。这样的产品也可以只是个逗趣的小礼物,像是一打开会发出音乐声的卡片,但由此可见,电子科技也有好玩的用途。同样地,步行时可藉由鞋跟採集能源,脚上所踏的地砖亦然,鞋子可以用来监测足部压力点,以找出最适合你的袜子或鞋垫、智慧地砖能监控行人移动速度,藉以控制交通号志与路灯。这些案例或许听来无聊,但背后概念却相当严肃--建立自我供电长效装置的迴路早已存在,价格愈来愈平实,应用范围也愈来愈广泛。 [!--empirenews.page--]ULP元件技术突破 能源採集趋势快速普及能源採集趋势之所以兴起,必须归功于多项科技变迁。有了云端网路才能大范围派送智慧资讯,让所有非智慧装置都能有效进行运算与沟通,至于系统内部技术本身,能源採集器必须能够收集与缓衝周遭能源,再以最具效率的方式加以运用。 光线转换面板,还有压电与热能转能器的技术改良后,小规模能源採集系统的效能亦逐渐提高。例如室内太阳光电採集器的集光效能可望加倍,以200勒克斯(lux)为标准,每平方公分可从10微瓦(μW)增至20微瓦。电池技术提升后,亦可提高缓衝能力,电压供应也更稳定;超级电容也提高能源储存效能,方便传输时所需的大量能源爆发。不过进展最显著的领域仍为主动电子元件,拜技术创新之赐,可运用更低电力、更低成本发挥更多功能。 能源採集系统包括低功耗资料转换器、数位讯号处理器、微控制器,且在16位元装置中功耗最低(图1)。此外,奈米电力升压充电器等电源管理晶片提供理想的充电控制功能,适用于太阳能、体感、热能採集系统的电池与超级电容。奈米电力升压充电器一大特色为最大功率点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可优化能源採集效果。 图1 能源採集讯号链与电源管理各阶段的超低功耗零组件儘管大众较常注意到大型太阳能、风力、潮汐装置发展趋势,但你我周遭採集环境能源的小型系统已出现稳定成长趋势。这些装置均几乎可达到长效运作目标,对居家、办公、工厂、道路、医院,甚至人体各种应用都日益重要。收集与缓衝技术的发展推动这类应用成长,更重要的是超低功耗线路快速进步所致。
讯:基于4大原因:智能手机将配备更多的功能、更多新手机厂家加入市场、手机价格下降、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推行,分析员认为半导体领域接下来将呈活跃趋势,因此维持该领域前景正面的看法。MIDF研究分析员指出,现有的手机出产商不断地推出日新月异的手机,而新推出的手机功能也在超越旧手机,例如知名度较高的三星(SAMSUNG)在上个月推出了它的新旗舰手机--GALAXYS5。“除了改进上一款式的手机规范,S5还具备独特的功能,包括心脏监测仪和指纹识别器。这对电子零件制造商而言是正面的,因为它们可以将产品的供应对象多元化。”该分析员补充道,除了科技大玩家新推出的智能手机,不少新品牌例,如欧珀(OPPO)和小米(XiaoMi)也开始进攻亚太区市场。手机日新月异今年初,欧珀积极地推介了一系列的新智能手机,在中国当地市场,就具有5各手机款式,价格介于1000令吉到2000令吉之间。而最抢眼的就有OPPON1,它是全球第一个附加可转动摄影机的智能手机,价格大约是1798令吉。另外,小米在市场的反应也是非常热烈,据说,新加坡只上市仅仅8分钟就卖断货的RedMi,足以证明它捕捉了市场的注意力。小米将会在大马行销,MIDF研究分析员相信,大马最大的科技经销商佳杰科技(ECS,5162,主板科技股)取得小米经销权的机率最大。该分析员也表示,随着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竞争力也跟着增加,导致手机的价格会陆续下滑。欧珀和小米也以更低的价钱推出和其他主要品牌类似的手机。藉着这个趋势,廉价手机的需求可能会转移至中国和一些不倾向于高价手机的发展中国家。此外,分析员称,调查显示可穿戴设备的趋势也会随着智能手机而增加,目前市场上就已经有178款的可穿戴设备,平均售价为364美元。目前,大部份的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和表带。分析员认为,可穿戴设备的供应和需求将增加。鉴于以上种种正面因素,MIDF研究分析员表示,智能设备的需求会继续加强,因此他继续正面看待半导体领域的前景。
导语:3月31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印刷版刊登题为《苹果起诉三星意在打击谷歌》(Apple’s War on Samsung Has Google in Crossfire)的评论文章称,苹果公司与三星电子的专利大战本周再次打响,而谷歌则成为了苹果在这场斗争中的真正打击目标。以下为文章全文: 瞄准谷歌本周,苹果公司与三星电子的新一轮专利大战在圣何塞法院正式打响。虽然谷歌既非原告也非被告,但却仍与该案关系重大。在一起官司中,苹果公司指控三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侵犯其5项移动软件专利,并向其索要20亿美元赔偿。与此同时,三星则指控苹果侵犯其两项专利。但三星设备中部分被控侵权的功能却属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这也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全球有超过10亿台设备使用该系统。因此,倘若苹果胜诉,谷歌就必须对关键的Android功能做出调整,而三星和其他Android手机厂商可能也必须对各自手机上的软件进行修改。“由于Android系统的缘故,谷歌一直潜伏在类似的官司背后。”圣母大学知识产权法教授马克·麦肯纳(Mark McKenna)说,“很多人都认为,三星与苹果公司之间的斗争,其实就是谷歌与苹果的斗争。”苹果公司、三星电子和谷歌均拒绝对此置评。并非易事现在的这起官司将于周一开始选择陪审团,这也是苹果与三星在圣何塞法院展开的第二场专利大战,而后者在Android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星在2012年的一起官司中落败,被判赔偿苹果9.3亿美元。由于苹果公司是全球现金最充裕的公司,因此这笔赔偿对该公司来说无关痛痒。而三星的手机销售能力似乎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测算,这家韩国公司去年的手机出货量达到3.14亿部。所以,波士顿大学法学讲师詹姆斯·贝森(James Bessen)认为,双方第二轮斗争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钱。他说,如果苹果公司只想要钱,肯定已经与三星达成和解。但贝森也表示,要通过三星打击谷歌并非易事。谷歌和三星可以通过调整功能来避免侵犯专利。而且等到该案开庭和上诉完成时,涉嫌侵权的设备将被新一代的产品取代。“要用6个专利扼杀Android几乎不可能。”贝森说。热核战争无论是否可能,打击谷歌Android系统都是苹果联合创始人兼前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遗愿。他曾经指责iPhone抄袭Android,并对《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表示,他想发起一场“热核战争”来杀死Android。他还对艾萨克森说,苹果公司以往针对HTC和其他Android手机厂商发起的诉讼,都是为了打击谷歌。“我要摧毁Android,因为它是偷来的产品。”乔布斯说。在本周打响的这起官司中,苹果公司起诉三星侵权的功能都源自谷歌,而非三星自己,例如,点击短信内的电话号码直接拨打电话。而尽管谷歌并非该案被告,其部分高管还是有望出庭作证。苹果公司一向有打击仿冒产品的传统。1988年,该公司就曾起诉微软和惠普,指控这两家公司销售的软件侵犯了Macintosh操作系统的信息展示方式,其中也包括Windows。但经过了4年的斗争后,苹果公司的所有主张几乎都被悉数驳回。苹果公司大约两年前向美国圣何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三星侵犯与iPhone和iPad有关的两项软件专利,包括“滑动解锁”和通用搜索功能。 双方主张苹果公司希望按照三星在美国销售的侵权设备数量,针对每台设备索赔40美元。苹果公司当时列出了多款侵权的三星设备,包括热销的Galaxy S3和Galaxy Note2,前者的销量曾经一度超过iPhone。“三星并没有独立开发产品,而是奴隶般地抄袭了苹果的创新技术。”苹果公司在起诉书中说。三星表示,苹果公司侵犯了该公司的相册组织方式,以及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视频的方式。该公司是从日立和多家美国发明家手中购买的这些专利。该案将设置4人的陪审团,有可能会持续1个月时间。苹果公司的律师认为,三星通过模仿苹果的设备,并出售数以百万的手机对三星构成了打击,因为很多购买三星手机的人原本会购买iPhone。苹果公司可能会努力证明三星是抄袭者,而非创新者,因为这家韩国公司起诉苹果侵权的两项专利也并非三星自己的创意,而是从其他企业那里购买来的。三星律师则认为,苹果公司的专利无效,因为谷歌和其他企业早在iPhone诞生前就已经在开发类似的技术。他们还有可能辩称,苹果公司的起诉将会有害竞争,因为该公司的两项专利主张会对Android阵营构成全面打击,意味着其他手机厂商也会被拖入这场纠纷。有可能在该案中出庭作证的包括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利普·席勒(Philip Schiller)、三星美国分公司首席营销官托德·彭德尔顿(Todd Pendleton)和谷歌Android部门工程副总裁希罗史·洛克海默尔(Hiroshi Lockheimer)。 苹果占优苹果公司在这起官司中拥有一些优势。它在上一轮诉讼大战中胜诉,这可能成为陪审团的重要考虑因素。而该案法官高兰惠(Lucy Koh)同时也是上一起案件的主审法官,她已经认定三星侵犯了苹果公司的自动文字纠错功能。因此,三星已经先失一局。但这并不意味着这起官司很容易打赢。为了简化流程,高兰惠已经对双方主张的被侵权专利数量作出限制。苹果公司必须证明,尽管一部智能手机涉及的专利成千上万,但真正为其赋予重要价值的却是为数不多的几项专利。“当诉讼的一方拿着几项专利说,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专利,这些专利在每部手机中的价值达到好几美元时——从简单的经济角度来看,这没有太多意义。”圣塔克拉拉大学专利法教授布莱恩·拉夫(Brain Love)说。今年1月,双方的高管在一位调停者的撮合下展开了和解谈判,但却并未达成一致。由于可能有损商业战略,所以和解对任何一方来说都并非易事。苹果公司的方法是为自家硬件独家开发软件,他们通常不会对外授权专利,因为该公司希望避免其他企业抄袭自己的产品。三星则凭借多样化战略取得了成功,推出了洗衣机、电冰箱、智能手机和电视机等众多产品。该公司不太可能在毫无抗争的情况下,从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中删除重要功能。[!--empirenews.page--]
(中国,上海-2014年3月28日),世界领先的8英寸晶圆代工厂之一,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虹宏力”)和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睿科技”)今天联合宣布,双方将深化合作,联合开发和生产新一代MEMS传感器。此举将进一步巩固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进一步增强双方在MEMS领域的领先优势。双方合作生产的第二款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速度传感器QMA5981,已于近日成功上市。该款产品是矽睿科技基于华虹宏力8英寸MEMS工艺平台,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三轴单芯片加速度传感器产品。这标志着矽睿科技和华虹宏力共同创导的“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已开花结果,亦是双方强强联手,协同创新,进一步深耘MEMS传感器市场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加速度传感器QMA5981具有内置自检功能模块,与市场上现有的同类产品相比,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显着的竞争优势。该款产品将开启“智慧新生活”,可被广泛应用于可穿戴式系统等多个领域,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3D遥控器、智能家电、航模、汽车导航和智能停车场等。随着MEMS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华虹宏力正加快MEMS传感器芯片制造工艺的研发,致力实现MEMS器件与标准CMOS工艺及生产线的全兼容。华虹宏力将充分利用其业界领先的嵌入式存储器、射频以及超低漏电CMOS技术工艺,针对不同的传感器应用,配以兼具功耗和面积优势的嵌入式存储器IP,以减小系统功耗,并降低芯片成本,同时也使MEMS设计可更为灵活,应用空间更为广阔。矽睿科技首席执行官谢志峰博士说:“该款产品具有小尺寸、低功耗、高精度的优异特点,并内置智能体感算法,更适用于智能可穿戴领域。最为重要的是,矽睿科技和华虹宏力共同创导的‘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逐渐显现其技术和资本优势,成为全球MEMS市场上的一支新兴力量,满足客户对于低成本和高性能MEMS传感器日益增长的需求。”华虹宏力执行副总裁傅城博士说:“该产品的成功上市,是双方深化战略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我们将全力支持矽睿科技,助其实现引领MEMS传感器市场的发展目标。同时此项合作,也给我们带来了扩大MEMS制造业务的重要机遇。华虹宏力凭借先进的制造工艺和领先的嵌入式闪存等技术,在MEMS领域与客户的合作已有良好的开端,我们正在加快工艺研发和量产,完全有能力提供更精良的工艺和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