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上光电江西孵化工厂项目成功落地

    近日,勤上光电携手卓照实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江西卓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成功召开产品推介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销售精英推出涵盖LED室内照明、LED户外照明、LED景观照明、LED轨道交通照明等全系列新品。推介会的召开标志着勤上光电在江西的孵化工厂项目成功落地。卓照实业加入勤上光电“工厂孵化计划”,共同组建江西卓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88亿元,项目总投资20亿元,总占地面积达1000亩,其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300亩,厂房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划在建的最大的光电产业园之一。卓照光电致力于半导体照明系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专注为客户提供LED智能照明,LED户外照明,LED室内照明等全方位的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借助于勤上光电十多年成功探索的经验和技术研发设计平台、规模化量产能力、商业模式等,卓照光电实现了快速切入LED行业。” 卓照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招商和相关渠道建设的推进,可以预见,公司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量将会迎来更大的提升。

    半导体 光电 室内照明 轨道交通 景观照明

  • 厦门信达三度公告计提 LED项目扩张“不尽如人意”

    近日,厦门信达再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仅在前三季度,厦门信达就三度公告计提,合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64.18万元。不过,公司依然对LED产业痴心不改。9月12日厦门信达公告,募资7亿元投向LED业务。除此之外,公司还宣布继续收购多块LED资产。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厦门信达、国星光电、福日电子等扩充产能,LED行业竞争加剧,有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厦门信达LED项目的扩张正在寒风中前行。近日,厦门信达发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门市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LED存货市场价格下跌,原值共计2842.52万元,三季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1.92万元,影响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利润总额-31.92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厦门信达对LED存货不断计提,仅在前三季度,厦门信达就曾三度公告,合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64.18万元。8月22日,厦门信达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门市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存货LED直插346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原值共计1094.01万元元,二季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91.09万元,影响公司2013年第二季度利润总额-191.09元。一季度,厦门信达也计提过,公司表示控股子公司厦门市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存货芯片市场价格下跌,原值共计2392.9万元元,一季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41.17万元,影响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441.17万元。与公司不断计提LED相关产品的存货跌价相对应的是,公司却全速加码LED业务。厦门信达增发募集不超过7亿元资金,投向安溪LED封装新建项目、厦门LED应用产品扩产项目、RFID产品设计和生产线扩建项目。安溪LED封装新建项目是此次投资的重点,总投资额为4.3亿元,其中募集资金投入3.9亿元;厦门信达光电LED扩产项目和RFID项目将各投入1.5亿元。除了增发以外,厦门信达继续收购LED相关的资产,公司拟以5732.83万元收购LED企业深圳市安普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65%股权,以及拟以6520万元收购厦门信达光电30%的股权。有业内人士表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反映出产品降价快,而市场扩充产能的公司又并非厦门信达一家。近期国星光电、福日电子等均有动作,LED行业竞争加剧及有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对于厦门信达的扩张LEDc产业的结果无法太过乐观。厦门信达近日也披露了公司的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17.7亿元,同比增长43.34%,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大涨193.28%。但是在这样一份骄人的业绩背后,很难扯上与LED的关系,净利润的增加主要是大宗贸易、汽车利润增长以及转让三安电子部分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增加。

    半导体 RFID 电子 LED 光电

  • 玻璃基板大厂康宁:蓝宝石基板导入手机面板有难度

    随着智慧型手机大厂Apple与LG已将蓝宝石基板导入在镜头保护盖与home键应用,市场也预期2014年将见到蓝宝石基板取代玻璃基板而应用于手机面板,不过,玻璃基板大厂康宁(CORNING)认为,蓝宝石基板制造成本高昂,加上当蓝宝石基板厚度跟玻璃基板Gorilla Glass一样薄,蓝宝石基板的损坏机率将较高,对于蓝宝石基板在智慧型手机市场取代玻璃基板趋势看法保守。市场对于将蓝宝石基板导入手机面板应用已讨论多时,业者认为,目前用于手机面板的蓝宝石基板报价与玻璃基板的价差已缩小至3-4倍左右,OEM与ODM厂开始有采用蓝宝石基板的意愿,预计2014年下半年将有机会看到蓝宝石基板在手机面板的应用,同时可望带动蓝宝石基板下一波成长动能。不过,以玻璃基板Gorilla Glass抢占智慧型手机市场大饼的康宁,对于蓝宝石基板取代玻璃基板在智慧型手机面板应用的趋势看法则趋向保守。康宁认为,制造蓝宝石基板的时间是玻璃基板的4000倍,而蓝宝石基板的物理特性也成为成本下降不易的门槛。除了成本以外,康宁也指出,蓝宝石基板确实比玻璃基板防刮痕,不过,蓝宝石基板的透明度较玻璃基板低6个百分点,恐将导致光学畸变(Optical Distortion),此外,蓝宝石基板在同样单位体积下,重量比玻璃基板重67%,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而根据康宁的耐久性测验,当蓝宝石基板切割薄度和玻璃基板Gorilla Glass一致时,搭载在一般手机上,蓝宝石基板比玻璃基板Gorilla Glass更容易破裂。谈到蓝宝石基板是否将取代玻璃基板应用于手机面板上,康宁认为,未来确实有机会看到蓝宝石基板导入新机种,不过,就蓝宝石基板的特性与经济规模来看,导入蓝宝石基板的新机种主打市场预料将是利基型市场。

    半导体 玻璃基板 康宁 手机面板 GO

  • 市场淡:TPK、面板双虎获利不妙

    友达、群创、F-TPK(宸鸿)等面板、触控大厂法说召开在即,惟面板价格第3季大跌超过10%,外资预估友达、群创第3季每股纯益将滑落至0.1~0.2元,第4季将面临获利保卫战;至于宸鸿单季每股获利也将创下新低,第4季能否逆转胜备受瞩目。韩国面板双雄陆续公布财报,LGD第3季营收表现持平,维持新台币1,813亿元,由于高毛利中小尺寸面板出货增加,单季净利成长达65.88亿元。至于三星面板部门第3季营收季增1%维持在2,236亿元,营业利益较前一季衰退12%、至270.97亿元。韩国面板厂因为高阶中小尺寸面板出货增加,拉抬第3季获利,但台湾面板厂少了高阶面板支撑获利,又面临电视面板价格单季大跌逾10%,第3季获利下滑的压力大。上半年面板双虎转亏为盈,友达第2季税后净利39.82亿元、每股纯益0.43元;群创第2季税后净利40.69亿元、每股纯益0.45元。友达第3季营收1,070亿元、季减4.2%,群创上季营收滑落到千亿元以下、季减12.8%。考量大尺寸面板出货减少,电视面板价格大幅滑落10%,外资预期面板双虎第3季获利锐减,每股纯益估约落在0.1~0.2元。而十一长假过后大尺寸面板需求再降温,电视面板跌势持续,预估本季面板还将下跌5~8%,第4季将出现单月亏损,面板厂又面临获利保卫战。宸鸿第3季合并营收约294亿元、季减23%,表现不如预期,先前还曾传出出现单月亏损,法人预估上季每股盈余下探3元。由于获利锐减,触控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大举卖出宸鸿,上周股价一度跌破上市承销价220元。虽然在苹果第五代iPad Air以及第二代iPad mini铺货效应带动之下,第4季营运可望反弹。不过宸鸿面对来自大陆欧菲光、台湾英特盛、及面板双虎来势汹汹的竞争,高获利时代恐怕一去不复返。

    半导体 三星 面板厂 电视面板 IPAD

  • 触控面板产能过剩:有利芯片厂

    触控面板笼罩在供过于求阴霾,不过,业者认为,这对触控晶片厂将是利多于弊。触控面板市场近年变化剧烈,去年底触控面板还处于供应吃紧热况,只是随着TPK及欧菲光等台湾及中国大陆厂商新产能纷纷大量开出,加上终端市场需求不如预期,触控面板市场随即面临产能过剩压力。另外,包括金属网格(Metal mesh)及奈米银等多种材质触控方案也陆续推出,使得触控面板市场战局更加混乱。中国大陆手机触控晶片龙头厂敦泰(5280)董事长胡正大表示,明年随着内嵌式(on cell)触控面板蓬勃发展,面板厂产能纷纷转进生产触控面板,恐将导致触控面板市场供过于求。另有业者说,其实目前触控面板市场已是产能过剩,产品价格面临沉重跌价压力;触控面板每寸报价自过去的3.5美元,下看2美元。尽管触控面板市场面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惨跌的修正期,触控晶片业者认为,触控面板厂在新产能开出后,将积极去化产能,随着触控面板产品价格急遽滑落,触控笔记型电脑价格竞争力,将可大幅提升。业者表示,今年触控笔记型电脑渗透率将仅约10%,预期明年渗透率可望攀高到20%至30%水准,市场规模将可倍增。业者指出,明年第2季触控面板产品价格可望落底,跌价速度将趋缓;触控晶片方面,因量产经验是客户采购重要考量因素,笔记型电脑触控晶片产品跌价空间将相对有限。综合市场及产品价格变化等因素,业者认为,触控面板市场供过于求,对笔记型电脑触控晶片厂将是利多于弊。笔记型电脑触控晶片龙头义隆电目前已出货所有非苹果(Apple)笔记型电脑品牌厂,挟丰富量产经验优势,义隆电明年市占率可望进一步扩增,呈大者恒大发展。手机触控晶片市场方面,业者表示,市场竞争情况将较笔记型电脑市场更加激烈,随着晨星及联发科转投资的汇顶逐步打开市场,将打破过去敦泰在中国大陆市场独大的局面。业者指出,手机触控晶片市场将存在较多样化规格产品,除快速服务外,产品价格也是厂商胜出的关键;预料价格竞争将较笔记型电脑触控晶片市场相对激烈。

    半导体 晶片 芯片厂 电脑 触控面板

  • 大器晚成 指纹识别或将成为智能手机标配

    指纹识别一词并不陌生,只是近日才成为人们的谈资,慢慢火了起来,原因是因为苹果最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5S的一大亮点就是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开启了指纹识别技术更多新的应用。那指纹识别是苹果首创吗?当然不是!因为大家熟知的门禁系统、考勤系统、笔记本电脑 、银行内部处理、银行支付等等都已经用到了指纹识别。笔记本指纹识别而在智能手机方面,早在2011年,摩托罗拉推出的智能手机Atrix 4G就已经支持指纹识别功能。但因指纹识别并非Atrix 4G的核心功能和卖点,因此也没有流行开来。再早一点的功能机时代,许多手机都已支持指纹识别,也没有流行开来,用户的使用率也不高。可以说苹果iPhone 5S是首款置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成功产品。苹果一旦进入某一个领域,通过颠覆性的创新,在苹果营销的扭曲立场作用下,足可以改变某一个行业的格局,相信指纹识别的iphone5s也不例外。指纹识别到底是什么,这里不妨跟大家稍作普及。指纹识别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拥有一套包括指纹图像获取、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比对模块的识别系统。识别技术目前包括光学识别、电容传感器识别、生物射频识别以及数字化光学识别。iPhone5S的指纹识别则属于电容触控技术。自古以来,任何流行的事物都会有其追随者或模仿者,指纹识别也不例外。在iPhone5S的带动下,各家智能手机厂商也坐不住了。最近的一款带有指纹识别的手机就是HTC One Max,与iPhone 5s不同,在识别方式上HTC One Max需要手指滑动,而不像iPhone 5s轻触来的方便。不过,HTC One Max可针对不同手指设定不同启动功能,比如可以一个手指用来解锁,另一个用来启动相机。相信随着指纹识别芯片的植入,更多地指纹识别应用会不断地涌现出来。由于芯片不同,HTC的指纹识别模块和iphone5s在加密等等方式上有一些不同,要达到金融级别的安全还是比较困难的。HTC One Max对于三星要推出指纹识别产品的消息也是不绝于耳,大家应该还记得三星收购瑞典指纹识别技术厂商Fingerprint Cards的乌龙新闻。而近日曝光的三星新旗舰机Galaxy S5就声称配备指纹识别,据说也是用的64位处理器,将会提前至明年一月发布。三星一直以来被外界说成是在模仿苹果,三星也一直想要突破,摆脱模仿苹果的阴影,但是指纹识别和64位CPU不得不让人将其与苹果iPhone5S联系起来。所以,要想摆脱模仿,就必须有创新和差异化,这次的新旗舰机会不会在这两方面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拭目以待。三星Galaxy S5猜想图苹果去年并购了最大的指纹芯片厂商AuthenTec公司,这不仅仅是为了iPhone5S做准备,业界认为,苹果不仅要做到利用指纹识别来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更有企图心要做到金融支付的身份认证。而AuthenTec被并购后,其下游合作商,如三星、惠普、戴尔、联想、富士通等客,只好另寻其他合作供应商。近来,台湾一家微小影像研发商茂晖科技的指纹识别系统受到众多品牌手机商的青睐,接到不少询问电话。众多台系、陆系、韩系及日系的智能手机品牌厂商,因苹果产品内置指纹识别技术而备感压力,争相将指纹识别技术内置到智能手机产品中。除了AuthenTec、Fingerprint Cards这两家指纹识别厂商外,国内外还有哪些指纹识别厂商会在苹果带起的这场指纹识别风波中获益?在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涉足指纹识别的公司如主营身份识别的新开普、拥有北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国农科技和拥有二代身份证指纹阅读器技术的上海普天三股均在iPhone5S宣布推出指纹识别功能后,一度迅速涨停。至于国外,最近有传闻小米有意入股先思行集团,因为先思行持有韩国指纹识别技术公司Nitgen股权,而小米就是因为看中这一点才有意入股。除了Nitgen,韩国Crucialtec公司也致力于指纹识别技术,由于三星与FC的传闻,致使瑞典另外一家指纹识别技术公司Precise Biometrics的股价随之大涨。随着指纹识别潮的爆发,指纹识别很快将会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同时,很多默默无闻的公司要走到人前,大干一番了! (文/CarinaXing)

    半导体 智能手机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技术 IPHONE5S

  • 联发科跃升大陆AP出货龙头

    转自台湾自由时报的消息,根据DIGITIMES Research调查,第4季全球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AP)厂商于大陆客户出货季增14.4%,年增22.4%;联发科本季跃升大陆地区AP出货龙头。DIGITIMES Research表示,各厂集中于第4季推出新芯片产品,主要满足平板电脑制造商为了欧美假日购物潮,期望以新平台推动换机欲望的需求,制造商需求也带动平板芯片持续出货。DIGITIMES Research指出,在主要AP供应商方面,今年第4季联发科将成为大陆地区出货龙头,由于智能手机整厂输出(turn-key)模式转换到平板电脑市场,使其占有绝大市场优势。DIGITIMES Research认为,联发科出货动能仍可持续不短的时间。瑞芯微则是依靠一致的核心架构与周延的产品布局,除简化产品支援,也有效降低成本,使其在白牌及品牌客户市场得以有效推动。全志在产品布局方面虽渐补足,但因速度不够快,导致新产品递补速度追不上旧产品衰退速度,致使整体出货下降,也让全志从第3季的龙头地位在第4季滑落至第3名。DIGITIMES Research指出,相较第3季前3大平板电脑AP供应商出货占比,第4季微幅衰退2.1个百分点,但仍达到72.2%,前3大主流地位仍不变。后段班供应商则因部份产品布局的变化,在市占比率上稍有起色,例如海思、NVIDIA、英特尔,在出货数字方面都近倍增,但因基期非常小,实际出货数字上仍远不如前3大供应商。

    半导体 联发科 RESEARCH DIGI TIMES

  • 广东高院判IDC公司垄断赔偿华为两千万元

    一方是世界通信终端生产巨头华为公司,另一方是全球通信标准专利巨头美国IDC公司,这场知识产权纷争横跨太平洋从美国一直打到中国。10月2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美国IDC公司构成垄断,赔偿华为公司2千万元。该案涉及世界知识产权领域最前沿的法律问题,其判决确立的裁判标准对于我国乃至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均将产生重要影响。   IDC公司发难与华为反击华为公司是全球电信设备巨头之一。然而,华为“进军”美国之路却并不平坦。继2012年10月遭遇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以“国家安全”名义发布调查报告后,华为等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再遭挫折,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即ITC)今年1月31日宣布,对华为等公司的3G、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以确定这些产品是否侵犯美国公司专利权。美国“337调查”最早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后经历数次重大修订。根据该条款,ITC有权调查有关专利和注册商标侵权的申诉,也开展涉及盗用商业机密、商品包装侵权、仿制和虚假广告等内容的调查。一旦“337调查”的结果构成知识产权侵权的话,将意味着华为公司将被在美禁售相关产品而失去美国市场。此次“337调查”的推动者是美国无线厂商InterDigital,它在2011年7月26日向ITC提交诉状,同时还在美特拉华州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指控华为3G产品侵犯了其7项专利。这些均发生在双方专利授权谈判过程中,令华为公司十分烦恼。InterDigital是谁?它中文名为美国交互数字公司,旗下有交互数字通信有限公司、交互数字技术公司、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和IPR许可公司等子公司,互为关联,对外统称交互数字集团(以下统称为IDC公司)。该公司参与了全球各类无线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拥有一系列无线通信基本技术相关的专利。而华为与IDC公司之间的恩怨也正是源于这一系列无线通信专利。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给交互数字公司以反击,华为公司将其告上中国法院。2011年12月6日,华为公司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以交互数字集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提起反垄断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其停止垄断行为,并索赔人民币2000万元。绕不过的独家专利近年,全球各大通信巨头包括苹果、三星、诺基亚等企业之间由于相关专利侵权问题摩擦不断。该案件一立案即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通信业的高度关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引发的纠纷在我国为首例。什么是标准,什么又是标准必要专利?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越发离不开手机,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国内手机到了日本不能漫游的,这是两国的通信标准不同导致,因此标准是一种“看不见的秩序”。大家熟悉的现行通信领域技术标准有2G、3G、4G。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百余个行业标准化组织。其中,电信领域影响较大的有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等。如,2G标准包括GSM和CDMA标准,GSM由ETSI组织制定在欧洲推行,CDMA由TIA组织制定在美国使用,而我国则是两种标准并存,分别由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运营。而3G标准则包括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标准,由ETSI、TIA创立的第三代合作夥伴组织制定,使用地区包括欧洲、中国、美国等。要实现自己通信产品在出口国的销售和正常使用,必须符合该国采用标准。而通信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跟通信企业巨头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是分不开的,更跟他们的通信专利分不开。每一个新标准的出现代表了更高的科技水平,必须采用更前沿的技术,而更前沿的技术又多受专利保护。“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这反映了当前全球企业竞争的现状。尽管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也参与了4G标准的制定,但是由于我国通信领域自主研发起步较晚,在2G、3G标准制定中几乎缺乏话语权。IDC公司则是2G、3G标准的大赢家,其直接参与了标准制定,并将自己专利融入标准。因此,华为想要生产3G手机就必须得用到IDC的专利,否则将寸步难行。厚此薄彼的许可费率华为公司起诉称,IDC公司利用参与各类国际标准制定,将其专利纳入其中,形成标准必要专利,并占据市场支配地位。“IDC公司无视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的承诺,对其专利许可设定过高价格,附加不合理条件,涉嫌搭售”,华为公司认为,IDC公司还通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337调查和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来拒绝与其进行交易,损害市场秩序,请求法院认定IDC公司在美国和中国两个市场构成滥用垄断地位。对于IDC公司而言,其盈利模式是靠许可通信专利收取费用,并不直接从事终端生产。其收取专利费用一般采取:一次性付款和按销售量确定收取费率等方式。事实上,双方从2008年11月就开始了多轮谈判。在启动337调查前,IDC公司曾于2012年发出最后要约提出,从2009年到2016年按照销售量确定支付许可费率为2%。显然,华为无法接受这样高企的价格。2%是什么概念?目前,一般工业产品的利润率仅为3%。如果华为公司接受2%费率,那么其仅缴纳IDC公司这单独一家的专利费就几乎可以掏空其全部利润。令华为公司感到愤怒的是,IDC公司在对外进行专利许可时采取了多重标准、厚此薄彼。比如,IDC公司与苹果、三星公司之间的专利许可费用则明显不同。尽管IDC许可给华为公司的专利许可方式与苹果、三星不尽相同,但其许可使用费率却是许可给苹果、三星的数十倍。而华为公司在全球通信终端市场的销量上根本无法跟苹果、三星比拟,更没有办法承受如此高额的许可费。摆在法院面前的难题很多。IDC公司的专利都是合法取得的,专利权天然就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种技术垄断与市场垄断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判定滥用垄断地位?这些均是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最前沿、最新颖的问题。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提起上诉。为了确保在二审审理好案件,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庭长邱永清担纲这次垄断上诉案的审判长,肖海棠博士任主审法官。邱永清,曾担任苹果iPad权属纠纷案审判长,是国内知识产权的资深审判专家。由于案件涉及商业秘密,双方当事人均申请法院以不公开开庭方式审理此案。没有选择余地的高额对价[!--empirenews.page--]对于华为公司而言,在与IDC的专利许可谈判中始终处于劣势。标准必要专利,说白了就是卖方市场,怎么开价几乎也成了IDC的“一言堂”。从IDC先后4次给华为的报价来看,华为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出局。在反垄断法上,“利用垄断地位不公平的高价销售产品”是规制打击的重点对象。然而,判断一个公司构不构成垄断,首先必须划定一个圈,即确定相关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地域市场。尽管IDC辩称应当将2G、3G、4G视为同一商品市场,将地域市场界定为全球。然而,法官对此并不赞同,通信标准之间代表着不同技术发展阶段,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标准的制定者之一,标准一旦确定下来,就具有了封锁效应,它与专利自身具有的法定垄断属性相结合,使得该专利成为唯一且必须使用的技术。故IDC公司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的3G标准中的每一个必要专利许可市场都具有“仅此一家、别无他选”的100%份额,具备了垄断地位。华为状告IDC垄断,更关键的目的是确定垄断的地域范围涵盖美国市场。然而,中国的反垄断法是否具备域外效力,这成为双方辩论的重心。对此,肖海棠解释,我国反垄断法第二条有规定,对于境外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可以管辖。但肖海棠提出,这种管辖应该同时遵循效果原则和合理管辖原则,防止滥用。对于本案,法院认为,由于华为公司在国内生产,IDC公司在美国的授权许可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华为公司在中国境内的生产、出口等,且影响达到了重大、实质性以及可以合理预见的程度,故中国法院可以审查IDC公司在美国市场垄断行为对华为公司的影响做出裁决。反垄断法不反对企业取得支配地位,其规制的是滥用这种地位。针对本案,华为指控IDC构成垄断的最关键依据就是在许可费用上不公平的高定价以及要求“打包”许可。最终,法院支持了华为公司对不公平定价的“指控”。依据主要有:IDC对华为的4次报价均明显高于对其他公司的许可,甚至高达百倍;针对全球手机销量远不如苹果、三星等的华为公司索要高价明显缺乏正当性、合理性;为迫使华为免费许可其名下所有专利给IDC使用,反而提起337调查和诉讼,强迫给予免费交叉许可。法院确认,IDC实施了不公平的高价销售行为,构成垄断侵权行为。对于华为公司在法庭上提出IDC公司对必要专利一揽子许可构成捆绑搭售行为,法院不予认可。合议庭认为,对全球范围内必要专利进行打包许可,这对华为公司这类跨国公司而言符合效率原则,不构成垄断行为。最终,广东高院以及深圳中院两审均判定IDC公司因实施了垄断行为,赔偿华为公司损失人民币2000万元。反垄断:打破技术堡垒的有力武器该案以华为公司的胜诉而告终,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于近期初裁认定华为公司不构成专利侵权。华为公司之所以能连续赢得官司,关键在于其敢于运用知识产权的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尤其是大?运用反垄断规则打破对方的技术堡垒。事实上,由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许多领域,标准的制定和专利权基本都控制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即便在中国市场,很多专利也被外国公司垄断,需要域外授权。中国的许多企业从事着附加值低、利润率低,处于替“外国老板打工”的境地。中华企业要实现复兴,路只有一条:加强知识创新能力,只有占领标准专利的高地,才能不被“牵着鼻子走”。以通信标准领域,2G、3G的技术标准,我们企业几乎很少参与,而从4G开始,华为、中兴公司开始加大研发投入,终于在该标准制定上具备了一定话语权。如华为公司已先后取得了将近2万个专利,在通信领域有一定立足之地。本案中,华为提起反垄断的成功意义重大。审判长邱永清认为,华为公司善于运用反垄断法律武器进行反制,值得其他中国企业学习。邱永清建议国内企业,在突破技术堡垒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上,要大?运用反垄断诉讼的手段。法官分析,由于反垄断诉讼专业性很强,需要有关诉讼参与人。而目前,国内企业除了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外,人才储备欠缺是更大掣肘。今后,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核心越来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谁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法律规则进行自我保护,谁就能赢得发展空间和先机。

    半导体 华为 苹果 华为公司 IDC

  • 张亚勤:穿戴装置 5年内难成气候

    转自台湾工商时报的消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昨(28)日表示,目前各大公司的穿戴式产品包括有手表及眼镜,虽这些穿戴式产品是有前景的,但张亚勤预言,未来五年内这些穿戴式装置不会成为商业主流。Google等国际厂目前积极进军穿戴式商机,Google Glass即将商品化;而苹果、三星及索尼则分别发表iWatch智能型手表装置。据传,微软也低调秘密的打造一款穿戴式智能眼镜产品。张亚勤昨日面对媒体询问,没有正面回答微软是否将推出穿戴式装置产品,他仅是说,10年前微软就曾经CES场合中公开秀出一款SPOT Watch。但张亚勤坦言,“似乎推得太早”。张亚勤强调,穿戴式装置是有前景的,未来不论是头戴式、戴在手上及穿在脚上的,都可能性,而结合健康、医疗及娱乐,是最可能的发展方向;但他预言“穿戴式装置在未来五年内不会成为商业主流”。而未来这些穿戴式产品透过与云端结合,可进行大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可望成为具有价值的智能信息,并给予厂商回馈。

    半导体 微软 手表 穿戴式 WATCH

  • 友达AMOLED面板 获酷派等采用出货

    转自台湾工商时报的消息,友达AMOLED面板传捷报!试量产多时,友达终于接获酷派等大陆手机品牌的AMOLED面板订单,10月正式量产出货,成为三星之外,唯二量产AMOLED面板的厂商。目前出货尺寸是4.3寸,月出货量约20万至30万片,接下来将推出5寸面板,抢攻一线手机品牌订单。友达耕耘AMOLED技术多时,今年光电展中展出新一代AMOLED面板显示技术,发表全球最高分辨率5寸Full HD及5寸HD720两款AMOLED面板,其中5寸Full HD AMOLED面板达到443 PPI的超高分辨率。另外也发表了4.3寸可挠式AMOLED技术,采用软性塑料基板及薄膜封装技术,开发出可弯曲的超薄型AMOLED面板,厚度仅有0.2毫米。外传今年友达在AMOLED的量产技术上有了突破,由于良率提升,供应趋于稳定,下半年拿下酷派等等大陆手机品牌订单,10月份正式量产出货,单月出货量估计约20万至30万片。目前友达量产AMOLED面板尺寸为4.3寸,接下来要推出逐渐成为主流的5寸AMOLED面板。因应手机面板放大,除了一条3.5代线之外,未来友达中小尺寸AMOLED生产基地会以新加坡的4.5代厂为主,目前已量产的AMOLED面板就是在该厂生产。大陆手机品牌求新求变,勇于采用AMOLED、On Cell外嵌式触控面板等新技术,希望诉求不同的卖点。不同于欧美品牌偏好使用日韩面板厂产品,大陆手机品牌和台湾面板厂合作紧密,如此一来也带给台湾面板厂更多机会。例如群创、华映、彩晶等,都已经在下半年量产On Cell触控面板,供应给酷派、联想等大陆手机品牌。市调机构DisplaySearch预估,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预计从2012年的1.34亿片上升到今年2.17亿片。加上手机屏幕也逐步增大,预计AMOLED面板需求将从2013第一季的26.3万平方米提高到2014年第一季的55.7万平方米。三星显示器仍是最大的AMOLED面板的生产厂商,主要用于智能手机。随着供需比急剧缩小,三星今年重点扩大A2 5.5代线的产能。此外,三星也计划加快开启A3产线,以挹注不足的AMOLED产能。

    半导体 酷派 OLED面板 AMOLED HD

  • iPhone 5s触控屏幕边缘精准度下滑 逊于Galaxy S3

    转自台湾精实新闻的消息,苹果iPhone 5s、5c触控屏幕的精准度在靠近边缘的位置明显下滑,这可能导致使用者无法轻松点击虚拟键盘位于边界的按键(例如Q、O、P)。芬兰光学影像检测系统商OptoFidelity对iPhone 5s、5c以及三星电子“Galaxy S3”触控屏幕的测试结果如附图,绿点代表机器手指的点击位置和屏幕测量点误差小于1公厘(mm),红点代表误差大于1公厘,黑圈是机器手指的正确触击位置,红圈则代表触控装置对机器手指的触击没有反应。根据新闻稿,测试的结果显示,iPhone 5s、5c触控屏幕仅有一小部份区域能够准确反应机器手指的点击位置,这个区域大致位于虚拟键盘会出现的地方,而边缘位置的触控准确度则极差(extremely bad)。相较之下,Galaxy S3整个触控屏幕的准确度则都明显较佳,这让使用者打字较不容易失误。AppleInsider 25日报导,这份测试结果与2010年明显不同。当时OptoFidelity以在屏幕上画直线的实验证明,iPhone是市面上触控屏幕反应最精准的智能手机。不过,虽然这份测试显示iPhone的触控屏幕边缘精准度欠佳,但云端串流软体网站Agawi 9月份的测试却显示,iPhone 5的触控屏幕反应速度仅55毫秒,表现优于iPhone 4的85毫秒、Galaxy S4的114毫秒。

    半导体 iPhone 触控屏幕 虚拟键盘 IDE

  • 大器晚成 指纹识别或将成为智能手机标配

    指纹识别一词并不陌生,只是近日才成为人们的谈资,慢慢火了起来,原因是因为苹果最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5S的一大亮点就是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开启了指纹识别技术更多新的应用。 那指纹识别是苹果首创吗?当然不是!因为大家熟知的门禁系统、考勤系统、笔记本电脑 、银行内部处理、银行支付等等都已经用到了指纹识别。   笔记本指纹识别 而在智能手机方面,早在2011年,摩托罗拉推出的智能手机Atrix 4G就已经支持指纹识别功能。但因指纹识别并非Atrix 4G的核心功能和卖点,因此也没有流行开来。再早一点的功能机时代,许多手机都已支持指纹识别,也没有流行开来,用户的使用率也不高。可以说苹果iPhone 5S是首款置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成功产品。苹果一旦进入某一个领域,通过颠覆性的创新,在苹果营销的扭曲立场作用下,足可以改变某一个行业的格局,相信指纹识别的iphone5s也不例外。 指纹识别到底是什么,这里不妨跟大家稍作普及。指纹识别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拥有一套包括指纹图像获取、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比对模块的识别系统。识别技术目前包括光学识别、电容传感器识别、生物射频识别以及数字化光学识别。iPhone5S的指纹识别则属于电容触控技术。 自古以来,任何流行的事物都会有其追随者或模仿者,指纹识别也不例外。在iPhone5S的带动下,各家智能手机厂商也坐不住了。最近的一款带有指纹识别的手机就是HTC One Max,与iPhone 5s不同,在识别方式上HTC One Max需要手指滑动,而不像iPhone 5s轻触来的方便。不过,HTC One Max可针对不同手指设定不同启动功能,比如可以一个手指用来解锁,另一个用来启动相机。相信随着指纹识别芯片的植入,更多地指纹识别应用会不断地涌现出来。由于芯片不同,HTC的指纹识别模块和iphone5s在加密等等方式上有一些不同,要达到金融级别的安全还是比较困难的。   HTC One Max 对于三星要推出指纹识别产品的消息也是不绝于耳,大家应该还记得三星收购瑞典指纹识别技术厂商Fingerprint Cards的乌龙新闻。而近日曝光的三星新旗舰机Galaxy S5就声称配备指纹识别,据说也是用的64位处理器,将会提前至明年一月发布。 三星一直以来被外界说成是在模仿苹果,三星也一直想要突破,摆脱模仿苹果的阴影,但是指纹识别和64位CPU不得不让人将其与苹果iPhone5S联系起来。所以,要想摆脱模仿,就必须有创新和差异化,这次的新旗舰机会不会在这两方面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拭目以待。 苹果去年并购了最大的指纹芯片厂商AuthenTec公司,这不仅仅是为了iPhone5S做准备,业界认为,苹果不仅要做到利用指纹识别来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更有企图心要做到金融支付的身份认证。而AuthenTec被并购后,其下游合作商,如三星、惠普、戴尔、联想、富士通等客,只好另寻其他合作供应商。 近来,台湾一家微小影像研发商茂晖科技的指纹识别系统受到众多品牌手机商的青睐,接到不少询问电话。众多台系、陆系、韩系及日系的智能手机品牌厂商,因苹果产品内置指纹识别技术而备感压力,争相将指纹识别技术内置到智能手机产品中。 除了AuthenTec、Fingerprint Cards这两家指纹识别厂商外,国内外还有哪些指纹识别厂商会在苹果带起的这场指纹识别风波中获益? 在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涉足指纹识别的公司如主营身份识别的新开普、拥有北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国农科技和拥有二代身份证指纹阅读器技术的上海普天三股均在iPhone5S宣布推出指纹识别功能后,一度迅速涨停。 至于国外,最近有传闻小米有意入股先思行集团,因为先思行持有韩国指纹识别技术公司Nitgen股权,而小米就是因为看中这一点才有意入股。除了Nitgen,韩国Crucialtec公司也致力于指纹识别技术,由于三星与FC的传闻,致使瑞典另外一家指纹识别技术公司Precise Biometrics的股价随之大涨。 随着指纹识别潮的爆发,指纹识别很快将会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同时,很多默默无闻的公司要走到人前,大干一番了! (文/CarinaXing)

    半导体 智能手机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技术 IPHONE5S

  • 日厂推4K平板面板 IDC:不具竞争力

    转自台湾新电子的消息,日本显示器(Japan Display)于23日在日本国际平面显示器展(FTD International)中,展示全球最小尺寸的12.1寸4K×2K面板,并宣称该面板主要是专为平板电脑(Tablet)所设计。不过,国际数据资讯(IDC)资料却显示,未来驱动平板电脑市场成长的动能为价格及消费者对小屏幕的需求,因此4K解析度及12.1寸的“大”屏幕恐怕不具竞争力。IDC移动装置部门分析师Ryan Reith表示,综观整体平板市场重心,将由10寸大小正式转往7~8寸战场。事实上,7~8寸平板在2013年已占整体平板市场约60%,而消费者对小屏幕平板的需求将是未来平板市场成长的动能之一;相反的,12~13寸大平板约只占整体市场的2%,可见其对消费者而言吸引力并不大。除屏幕尺寸之外,价格亦是另一关键。Reith进一步表示,欧美日等成熟市场已渐趋饱和,新兴市场才是未来移动装置市场能否持续扩张的关键,而具竞争力的价格方能引起新兴市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近年来即能发现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价格大幅下滑的趋势。因此Reith表示,1,080p解析度即能满足一般消费者需求,若真的导入4K面板,将会拉高平板电脑成本,且消费者也不一定会发现其中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低价浪潮也对平板龙头苹果(Apple)造成不小的威胁。与去年同期相较,苹果iPad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从60.2%大幅下滑至33%;相反地,三星(Samsung)的平板电脑全球市场占有率则一路从7.5%劲扬至18.9%,是成长幅度跃升最快的品牌。对此Reith表示,三星的秘密武器就是低价策略;而Android竞相出笼的低价化平板,将持续蚕馋食苹果的市场占有率。针对苹果甫于22日发布的iPad Air,Reith认为,虽然iPad Air对金字塔上端的消费者仍具吸引力,但还是难以帮助该公司稳住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龙头宝座,主因系其价格仍然过高,并不符合新兴消费市场的需求,因此苹果现在只能固守地盘,已难以再成为驱动整体平板市场成长的动力。

    半导体 苹果 平板电脑 平板 IDC

  • 超高分辨率TV面板牵引疲乏市场

    转自台湾FPD制造的消息,在过去2-3年间TV市场呈现成长力道明显钝化的现象。在随着OLED TV的初期市场推广不如预期,以及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之下,TV产业也未能推出引起消费者关注以及促进需求的高规格新产品刺激市场,使紧缩消费的消费者打开钱包。此时,LCD面板制造企业推出超高分辨率的面板试图扭转颓势。2012年下半年开始LCD面板制造企业积极板推出了超高分辨率面板(UHD,3840x2160)的LCD面板。UHD TV 面板应在2013年2季度的出货量达40万台,较上季度成长了142%,而预计在3季度也将呈现大幅度的成长。预估UHD TV面板在整体TV面板的出货份额在2013年达1%,并在2017年预计将上升至8%的份额。而在产值方面UHD TV面板所占有的分额会较出货量更为迅速,预计在2017年将占有20%的份额。2013年UHD TV面板仅适用在特定机种尺寸,但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尺寸会扩及至30几英寸到100 英寸以上等多种尺寸上。虽然目前50英寸与55英寸两种尺寸寡占整体UHD TV面板市场近60%的份额,但预计在2017年50英寸以下的份额将达36%。虽然面板制造企业欲积极供应UHD面板,但在内容不足、低生产效率、高价格、生产能力不足问题将成为市场成长上的绊脚石。因此面板及整机制造企业为了尽早实现UHD TV产品的潜力,应亟需解决此类问题。Displaybank发行的”LCD Market Tracker”报告以面板尺寸、分辨率、基板技术及背光类型等多样化的基准提供TV、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显示器用面板的出货量及未来5年的前景分析。另外,同时也根据个别应用产品市场的热门焦点议题分析,提供市场前景分析的依据。

    半导体 高分辨率 TV HD LCD面板

  • 三星第8代液晶面板厂25日开始量产

    转自台湾FPD制造的消息,Yonhap News报导,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SSL;三星显示公司与TCL集团的合资企业)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8代液晶面板厂25日开始量产。三星主管透露。这座原本规划采用7.5代技术的面板厂每个月可生产8万片标准规格面板。Thomson Reuters报导,三星显示公司(Samsung Display Co.)是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持股84.8%的未上市企业。上述厂房是三星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座液晶面板厂。IHS iSuppli、三星电子指出,今年第3季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呈现季减、为史上头一遭,主要是受到中国、欧洲电视需求下滑的影响。三星25日预估,本季液晶电视需求仍将呈现低迷、整体电视面板库存问题仍无法获得纾解。三星2013年第3季(7-9月)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DP)部门营收年减4.4%(季增1%)至8.09兆韩元;营益年减16%(季减12%)至0.98兆韩元。

    半导体 三星 面板厂 三星电子 液晶面板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