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砷化镓器件市场小幅增长并刷新收益记录

    讯:Strategy Analytics砷化镓和化合物半导体技术服务(GaAs)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砷化镓行业预测:2012-2017》指出,2012年收盘势头强劲使得砷化镓器件市场小幅增长并刷新当年收益记录。整体市场约增长2%,以略高于53亿美元的收益收盘。增长主要来自蜂窝部分,而砷化镓器件大多其他部分持平或下跌。报告预测未来两年该市场增长高于平均水平,市场对蜂窝部分的需求放缓导致其增速低于史上平均水平。这些趋势导致的结果是2017年市场规模将略低于61亿美元。Strategy Analytics砷化镓和化合物半导体技术服务(GaAs)总监Eric Higham谈到:“2012年砷化镓器件市场收盘增长强劲,我们认为该趋势将持续至2013年。随着市场对蜂窝应用,尤其是功率放大器的需求增加,我们预测2013年和2014年的市场增长将高于史上平均水平。遗憾的是,随着富有竞争力的技术和新架构联合抢占市场份额及砷化镓器件市场增长缓慢,我们认为这一局面是短暂的。”Strategy Analytics战略技术实践(STP)总监补充到:“矽胶衍生物技术,尤其是CMOS和多频段功率放大器的发展势头将阻碍砷化镓器件收益增长。”Strategy Analytics按照应用、器件类型、流程、地理位置和频率预测砷化镓器件的细分市场。报告同时对砷化镓器件供应链中半绝缘砷化镓衬底和半绝缘砷化镓外延衬底市场的结果,趋势和预测进行探讨。 责任编辑:Flora来源: 分享到:

    半导体 器件 砷化镓 STRATEGY ANALYTICS

  • 专业电子零售商Strategy Analytics将主导平板销售

    讯:Strategy Analytics平板和触摸屏战略(TTS)服务发布最新报告《平板渠道出货量预测:2010-2017》指出,2013年电子零售商和厂家直销的出货量将合占50%以上的全球平板出货量份额。Strategy Analytics认为专业电子零售商将引领平板渠道销售,占2013年全球平板出货量份额的35%。Strategy Analytics平板和可穿戴设备总监Matt Wilkins谈到:“虽然渠道构成复杂并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购买方式,但是消费者明显乐于从他们可持有,碰触和把玩的终端代销点购买平板。这对那些首次购买的消费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能同时看到终端真机,同类竞争机型和价格。”Strategy Analytics平板和触摸屏战略(TTS)服务总监Peter King谈到:“除了根据渠道预测平板的出货量之外,报告还根据线上和线下销售两种方式预测出货量。许多消费者通过实体零售商店筛选平板,然后再去首选的线上零售商处下单。在新兴市场,网上购物对消费者来说更加简单和便利;而在成熟市场,零售业务并不具有相同的规模水平。”报告根据渠道对平板的出货量进行预测,涵盖北美、西欧、亚太、中美和拉丁美洲,中欧和东欧,非洲和中东六大地区。 责任编辑:Mandy来源: 分享到:

    半导体 电子 平板 STRATEGY ANALYTICS

  • JDI 5.4寸面板像素高达543ppi,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转自台湾精实新闻的消息,全球最大中小尺寸面板厂“Japan Display Inc(以下简称JDI)”24日发布新闻稿宣布,已研发出一款使用于智能手机的5.4寸液晶面板产品(见附图),其解析度为1440x2560,每寸画素高达543ppi、达全球最高水准。JDI指出,藉由采用低温多晶矽(LTPS)技术,有效提高了该款5.4寸面板的开口率、降低其耗电力,且可实现薄型、窄边框的要求。JDI指出,该款5.4寸面板的边框(上边及左右)尺寸为1.0mm、色域范围NTSC 70%、明暗对比为1500:1、视野角度为160度以上(上下/左右)。JDI并指出,除了上述5.4寸产品之外,该公司也研发出一款6.2寸面板,其解析度为1440x2560、画素达473ppi、边框(上边及左右)尺寸为1.0mm、色域范围NTSC 70%、明暗对比为1000:1、视野角度为160度以上(上下/左右)。JDI表示,上述2款产品皆已于10月23-25日在横滨国际平和会议场(Pacifico Yokohama)举行的“FPD International 2013”上进行展示。JDI于23日宣布,为了抢攻中国大陆市场,将在11月中旬于台湾台北市设立一家全额出资子公司“台湾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且并将找来精通大陆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且拥有丰富知识及经验的群创前副总裁许庭祯担任社长一职。“台湾显示器”的资本额为3,000万台币,主要将从事中小尺寸面板的销售业务。

    半导体 显示器 色域 PI JDI

  • 国民技术卖壳将见分晓 总经理四处筹钱意在接盘

    据悉,停牌近一个月的国民技术有望近日收到国资委关于其大股东转让控股权事宜的批复。一旦获批,谁来接盘国民技术将成为资本市场竞猜热点。据悉,国民技术总经理孙迎彤正四处筹钱,若资金到位,孙氏夺标可能性较大。即将获国资委批复9月25日晚间,国民技术公告,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行情 专区)产业集团(下称“中国电子集团”)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同意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华大通过协议方式转让其持有的7480万股国民技术股权(占比27.5%)。该事项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后方能实施。上证报昨日获悉,国民技术近日就有望收到国资委的批复。此前10月21日,公司公告,目前股权协议转让事宜已由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报请国资监管部门审批。根据国有股权转让相关办法,国资部门须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如果不出意外,就这几天吧。”国民技术董秘办人士向记者证实,其还表示,本次国资部门只是批复是否同意转让,如同意则将实施征集受让方等事宜。关于谁来受让国民技术的控股权,市场猜测甚多。第一种猜测认为,国民技术或被中国电子集团内部其他企业接盘。不过,该猜测很快被知情人士否定了。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电子集团内部整合将以上海贝岭(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为集成电路整合平台,所有集成电路相关业务都将逐步注入上海贝岭,而中国华大未来也将借上海贝岭实现整体上市。“国民技术本身为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如果内部其他企业接盘,将来还需注入中国华大,那中国华大此次转让股权理由何在?”该人士如此反问。第二种猜测认为,接盘方为中国电子外部企业或自然人。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第19号令》等文件,受让方可以是自然人或者法人,法人必须设立三年以上,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而自然人必须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管理层接盘可能性大“受让方条件由我们公司草拟,与中国华大协商后确定,不限定自然人或法人。”昨日,国民技术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发布股权转让公告后,“前来咨询的多为自然人”。按受让门槛,近期传闻国民技术总经理孙迎彤拟接盘的消息就显得颇为可信。据传,孙迎彤近期正四处筹钱。记者根据受让股数7480万股乘以收盘价计算,本次受让总价在16亿左右。有意思的是,针对记者电话求证,孙迎彤昨日并没有断然否定,“应该没有吧,排除其他可能限制,资金问题呢?”似乎在他眼里,能否接盘,关键在资金能否足够。“孙迎彤不一定能拿出这么多资金,因此,他可能无奈之下会联合其他管理层共同接盘。”分析人士如此表示。回看孙迎彤工作履历可知,国民技术的成长与其密不可分。2003年,国民技术前身中兴集成陷入绝境,当时31岁的孙迎彤被股东国投电子派来出任副总经理,力挽狂澜后,国民技术还成功实现上市。

    半导体 集成电路 中兴 中国电子 控制

  • TCL集团投资244亿元建二期第8.5代生产线

    TCL集团24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控股的华星光电拟投资244亿元建设二期第8.5代TFT-LCD(含氧化物半导体及AMOLED)生产线建设项目。TCL集团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简化,TFT-LCD生产正在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产业已进入稳定增长期,在全球显示器件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根据DisplaySearch数据,2012年TFT-LCD产业产值已达到1115亿美元,预计未来8至10年,预计2019年TFT-LCD面板销售收入将达1427亿美元,其产值市场份额一直占据整个平板显示产业的85%以上。从出货量来看,未来数年,TFT-LCD技术出货量持续增长并一直保持约75%的比例,预计到2019年出货量将达到3.51亿片。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244亿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投资为224.2亿元,流动资金为19.8亿元。项目建设的资金,由华星光电以自有资金投入、股权融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项目加工的玻璃基板尺寸为2500mm×2200mm,设计产能为10万片/月,2013年1-6月,华星光电实现营业总收入68.62亿元,净利润8.92亿元。TCL集团持有85%的股权,三星显示株式会社持有15%的股权。

    半导体 华星光电 TCL AMOLED TFT-LCD

  • 半导体 Panasonic撤守 日月光传接手

    转自台湾工商时报的消息,日本家电大厂Panasonic传出将大幅缩减半导体事业规模,包括在2014年会计年度结束前(2015年3月底前)将半导体事业员工人数有现在的1.4万人砍半到剩下7,000人,并计划将部份工厂出售。据了解,Panasonic在大陆、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拥有数座封测厂,有意出售给代工厂接手,业界认为国内封测龙头日月光(2311)接手呼声最高。日月光9月封测事业合并营收达130.7亿元,连续2个月创下新高,第3季封测事业合并营收达378.1亿元,季增4.2%符合原先预估。至于加计EMS事业的9月集团合并营收达203.9亿元,第3季集团合并营收567.48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合并营收季增率达11.8%。根据日本媒体报导,Panasonic半导体事业营收在金融海啸前的2007年度达到高峰,当时年度营收高达4,000亿日圆以上,但2012年度已大幅下滑到1,840亿日圆并陷入亏损,因此将大幅缩减半导体事业,以藉此将半导体研发重心,由电视及手机等数码家电,移转高附加价值的车用或工业用机器等领域。也因此,Panasonic将大动作进行工厂的缩编,同时也会针对海外工厂为主的地区进行裁员。Panasonic半导体生产重镇主要以日本北陆厂区为主,晶圆厂主要位于日本富山县砺波市、富山县鱼津市、新泻县妙高市等地区。日本海外的营运据点包括在大陆苏州及上海、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地则设有封装测试厂。外电报导指出,Panasonic的裁员计划主要以日本海外的工厂为主,同时也正在与以色列晶圆代工厂TowerJazz展开协商,考虑出售部份工厂给TowerJazz,并计划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出售协商。分析师指出,日本半导体是IDM营运模式,各大系统厂如索尼、富士通等均设有半导体事业,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则是瑞萨(Renesas),但因近几年来没有顺利抢到行动装置订单,自家系统厂的订单量也不如,所以几乎都陷入严重亏损,只好进行缩编并改与代工厂合作。业界人士则指出,Panasonic在先进制程上已经与台湾晶圆双雄台积电、联电合作,所以在这次的产能缩编计划中,应该是要大举关闭并出售海外封测厂,以及采委外代工模式。而在国内封测厂中,日月光与Panasonic、NEC、瑞萨等日本IDM厂合作多年,接手Panasonic海外封测厂及承接代工订单的可能性最高。

    半导体 半导体 DM PANASONIC TOWER

  • 联发科8核MT6592 11月20日将在深圳发表

    转自台湾经济日报的消息,上市公司联发科计划第四季推出真8核处理器MT6592 ,目前产品正式发表时间有新进展,联发科今日证实将于11月20日于中国深圳举办8核心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新品发表会。外资看好联发科8核心智能手机芯片明年出货占比可达1成,将带动明年产品平均售价与毛利持续走升。联发科今年7月于官网发布真8核处理器白皮书,强调可同时运行所有8颗A7核心的真8核。为继三星之后,推出8核心智能手机处理器厂商,且一度引起全球智能手机芯片龙头高通大动作论战。联发科8核心手机单芯片先前已传有设计主板提前曝光,一般猜测为TCL新款手机,而原市场猜测联发科8核心处理器可能搭配如TCL、金利、华为等客户新机一起发表,不过联发科上午证实11月20日将于深圳举行新产品发表会,而非与客户一起首发。另除真8核外,联发科预计年底前也将发布高阶四核心产品MT6588,而4G手机芯片部分,整合LTE规格与AP解决方案预定明年初发表。联发科上半年每股税后盈余约7.8元。第三季单季合并营收390.07亿元,季增17.2%,优于法说预期季增5-13%区间,获利表现上,依财测估,第三季毛利率估约42.5-44.5%,税前净利约73-89亿元左右,单季税后盈余估约5.09-6.22元。日系外资看好联发科第三季EPS约将接近预估值高标,毛利率略优于财测中间值。展望第四季,外资对联发科营收表现看法分歧,预估范围从季减10-15%或持平第三季看法都有,不过看法乐观外资预期,联发科在新产品效应下,第四季有机会淡季不淡,毛离率有机会持续上扬,智能手机芯片出货出货6000万套。联发科11月1日将举行线上法说,将近一步说明新产品进度与营运展望。

    半导体 联发科 智能手机 手机芯片 MT

  • 三星 传明年芯片投资砍30%

    转自台湾经济日报的消息,韩国时报报导,全球最大记忆芯片供应商三星电子,打算把明年对芯片的投资削减多达30%。另外,三星25日可望公布第3季营业利益创下历史新高,但增幅可能比第2季小。报导说,由于芯片业的结构快速改变,三星目前不打算盖新的记忆芯片厂。三星国内主要零件供应商的主管认为,由于需求疲弱、科技界的不确定性渐增,加上芯片业吹起一波整并风,砸大钱投资就保证会获得高报酬的时代已经过去。一名三星供应商的高阶主管表示:“三星明年对芯片的投资至少会减少30%,因为我们相信三星不打算盖新的芯片制造厂。2014年三星对芯片的总投资金额仍将低于10兆韩元。”另外,三星订25日公布第3季财报,营业利益可能介于9.9兆韩元(93亿美元)至10.3兆韩元(97亿美元)。这个数字虽然创下历史新高纪录,但与一年前相比只成长22.8%到27.8%,不如第2季的成长47.5%。华尔街日报指出,三星第3季财报有四个观察重点:平价智能手机对行动部门的影响多大、记忆芯片的贡献有多少、手中庞大的现金将如何运用,以及消费者电子部门表现是否改善。另据三星本月向韩国当局注册的设计专利,三星可能正在开发一款外型类似眼镜的电子装置。这被归类为“运动眼镜”,与智能机连接后能在收到讯息时提醒。

    半导体 三星 芯片 三星电子 华尔街日报

  • 新架构问世 ARM强攻车用/工业市场

    转自台湾新电子的消息,ARM展现其进攻汽车及工业控制市场的雄心。ARM于23日正式发布专为嵌入式系统处理器所设计的ARMv8-R架构,并强调其即时运算的效能,主要锁定汽车及工业控制运用。ARM行销总监Richard York表示,ARMv8-R架构承袭32位元ARMv7-R架构的优点,且与ARMv8-A架构相容;前一代的ARMv8-A架构诉求的是高效能,而ARMv7-R架构则更加强调其即时运算处理的能力。不过,ARMv7-R架构目前仅支援32位元暂存器(Register),暂时无法满足64位元嵌入式应用的即时运算需求。ARMv8-R架构的特色为其能在一个处理器上同时运行多种操作系统,以及出色的即时运算处理能力。据了解,在汽车及工业控制应用中,若使用ARMv8-R架构能使设计人员迅速改善处理器的效能,且能快速扩增多种与安全相关的解决方案,以因应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不只如此,ARMv8-R架构处理器亦能在多种车用/工业领域的新兴应用趋势中大展长才,如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汽车对汽车(Vehicle to Vehicle)通讯、工业自动化应用、人机介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等,将能减少这些嵌入式新兴应用的成本并大幅提升其效能。事实上,车用市场在近年来有很大的变化。York表示,各车款之间的决胜点已渐渐不在机械系统上,而是在于其软体及电子设备,也因此,愈来愈多的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开始涉足相关领域,纷纷开发自有的软体服务,打造更智能的车用设备,也催生了相关解决方案应运而生。ARMv8-R架构的问世即为许多有意进军车用市场的芯片设计商提供了一块敲门砖。据了解,辉达(NVIDIA)有意将ARMv8-R架构导入其汽车解决方案中,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取得ARMv8-R架构授权的公司。ARM将在10月29日的“ARM TechCon”大会上正式发布ARMv8-R架构的详细规格。

    半导体 汽车 ARM 处理器 工业控制

  • 3Q’13台厂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季减3.5%

    转自台湾DIGITIMES的消息,根据DIGITIMES Research调查,2013年第3季全球大尺寸(9寸及以上)TFT LCD面板总出货量约1.756亿片,较第2季增加0.8%,台厂表现相对较弱,季出货量6,454万片,较第2季衰退3.5%,主要原因在于台厂于9寸以上平板电脑用出货量减少...new3Q’13台厂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季减3.5% 各主要应用中仅NB面板维持季成长2013年第3季厂大尺寸(9寸以上)TFT LCD面板厂商出货量为6,454万片,较第2季减少3.5%,亦较2012年第3季减少9.6%。重要因素之一为大陆LCD TV市场上半年因节能补贴将结束而呈现提前消费情形,导致6、7月大陆地区电视用面板需求低迷。第3季南韩厂商在大尺寸TFT LCD出货量市场占有率提高至46.6%,主因LGD在9寸以上平板电脑应用的出货量较第2季大幅成长约5成所致。

    半导体 平板电脑 TFT DIGI TIMES

  • “大”长虹新故事 敢问“路”在何方?

    “蜕变”过去10年,在赵勇的领导下,长虹实现了一系列的蜕变。赵勇接任长虹掌门之时,深陷美方市场债务危机的长虹,已经到了可能面临大规模业务重组的边缘。如何避免企业休克,同时尽快的在“彩电平板化”的潮流中站立起来,再次冲刺,成为压在赵勇身上的一副重担,也是这个昔日中国彩电大王的宿命。对此,赵勇给出的药方是“变”: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彩电大王的长虹,根本上是一个“制造公司”、“产品公司”。这样的一个长虹,颇像是一个大号的“传统老作坊”。有着优良的品牌口碑、巨大的产品产能、深厚的创造和制造实力,但是却没有现代企业“平台化”的治理理念。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高度集中,并演变成了APEX债务危机。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长虹的根本问题。只是解决APEX债务危机,并不能根本上改变长虹自身的“治理水平”,并实现企业经营风险的管控。新上任的赵勇,无疑深谙此道。赵勇上台之后,集中的动作不是“补充APEX”的窟窿,而是彻底盘活属于“平台”,而不仅仅是“产品制造”的长虹资产和实力。2005年收购美菱,长虹系打造出中国冰箱产业第三极;2005年组建国虹通信,进入手机产业;2006年收购佳华,打通IT渠道产业链;2007年收购华意压缩,成为中国最强的冰箱压缩机供应商;2007年主导四川军工电子产业整合,构建长虹军工电子板块;2007年建立空调压缩机企业“虹东元空调压缩机生产线项目”,打通空调产业上游;2007年开工等离子显示屏项目,打通平板上游显示产业链……一连串的动作,带给长虹最大的改变是:长虹不再仅是“彩电”。虽然这些努力,有些不甚成功。但是,正因为有了赵勇在企业根本理念上的“求变”,才拥有今天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拥有四川长虹、合肥美菱、华意压缩、长虹佳华等四家上市公司;完全实现“白加黑”、“家电加IT”、“终端加上游”的“大”长虹。在这样的平台之下,类似APEX债务危机这样的风险,再也不是长虹不能承受之重,长虹的企业管控上升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问题”十年之后,昔日英姿飒爽的赵勇,不再年轻。但是,长虹的命题并未结束。一家巨头型的企业,最惧怕什么:答案是“大企业病”。这是全球企业治理界的共同难题。长虹虽然幸未患病,但也需未雨绸缪!现在,摆在长虹掌舵人面前的是一个巨无霸:长虹不仅有上市公司,还与集团公司;不是一只股票,而是四只在发行;不是一种技术主导一种产品的企业,长虹几乎涉及目前所有的家电、电器和电子信息技术下的产品。长虹体系,千丝网络、错综复杂,却都在等待一个领袖,给出前进的方向。 1234 责任编辑:Fgrill来源:普信网 分享到:

    半导体 平板 长虹 IP APEX

  • “土豪金”非苹果专利 东莞企业可造各种款式

    苹果发布的金属机身iPhone5S热销,引发了一股智能手机“金属风”。作为苹果的竞争对手,三星、HTC等大型智能手机厂商着手或加大力度布局金属机身智能手机市场。而东莞两家上市公司劲胜股份和宜安科技,早在8月份就启动金属结构件项目,有望在这股智能手机“金属风”中抢得先机。手机外壳“金属风”起作为手机技术的领导者,iPhone5S一推出,因其独特的金属质感和耐磨受到消费者热捧。据媒体报道,“土豪金”版iPhone5S已在全球多个地方断货,价格被炒到了万元以上,而在美国市场,上市仅3个小时就售罄。在东莞市场,“土豪金”版iPhone5S也处于卖断货的现状。在联通网上营业厅,联通“土豪金”版iPhone5S预订机显示为无货状态。昨日,记者还走访南城一家水货手机店,工作人员也明确告知,“土豪金”版iPhone5S没有现货,下单拿货大概要一周时间。面对苹果引发的“金属风”,各大智能手机生产商坐不住了。据媒体报道,三星日前就在部分社交网站上展出了自己的“土豪金版”GalaxyS4,该款产品极有可能出现金属机身版本,HTC one也推出了金属外壳版。两莞企抢先布局伴随手机外壳“金属风”涌起,处于智能手机供应链的东莞企业也迎来机遇。事实上,早在iPhone5S发布之前,东莞两家上市公司已经提前布局金属精密结构件。劲胜股份在8月底发布的公告表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8000万元投资消费电子产品金属精密结构件项目。本次投资实施达产后,公司新增金属精密结构件产能160万套/年。劲胜股份长期专注于生产手机外壳和手机天线,投资的金属结构件项目有望在“金属风”中抢得先机。劲胜股份经初步测算,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约为9800万元,税后净利润为1064万元。另一家东莞上市公司宜安科技则在8月份成立了分公司,分公司位于清溪,生产和销售镁、铝、锌合金及五金类精密件及其零配件等。在消费电子金属化趋势下,宜安科技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供应链企业前景看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到没有太多创新的阶段,手机外壳成为一个角力点。如果技术不成熟,金属外壳会导致手机信号中断,这是对金属结构件供应企业的考验。劲胜股份作为三星、中兴、华为等消费电子巨头的核心机壳供应商,在金属外壳机型的天线引出区域使用了注塑工艺,用料虽少,但使用高难度的纳米模塑技术(NMT),附加值远高于普通塑胶机壳,已经通过了客户的认证。国泰君安认为,劲胜股份将新产品与原有工艺流程相结合,有能力成为精密结构件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提供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长江证券的分析报告写道,劲胜股份虽然目前以塑胶结构件为主要业务,但公司不断购进CNC等设备,在金属件领域布局正在展开。宜安科技也有望实现快速成长。东莞证券认为,宜安科技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可支撑公司成功转型消费电子,如独家提供的HTC one内部结构件,有助于公司获得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压铸紧密技术水平的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公司获得高于行业平均的毛利率。(胡从意)

    半导体 智能手机 金属 苹果专利 IPHONE5S

  • 集成整合大潮推动MCU集成模拟外设

    讯:集成整合的设计理念大行其道。数字芯片是当前业界瞩目的焦点,但是即便数字IC的性能再优异,如果没有模拟IC的搭配,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模拟器件必然成为整合大潮中的一份子。MCU集成模拟外设便是这一市场趋势的具体体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将各种外界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未来物联网概念基本的体现。在整个链路中,传感器可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经由放大及信号调理电路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再经过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而MCU则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产生控制数字信号,这些信号经过D/A转换并变成电压/电流,驱动外部的开关/继电器等执行器件,最终通过各种接口进行通信。由此可见,MCU与模拟器件在功能上有越来越多的结合。因此,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将MCU与模拟器件集成具有市场意义。首先,它可以简化电路设计,使系统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其次,在减少MCU外围器件的同时,也减少了工程师设计时出错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工程师设计的便利性。最后,可以减小板级尺寸,对产品的轻薄化有利,甚至还有可能降低系统成本。这使得MCU的集成化趋势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好的演绎,一些国际领先的大厂商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发。不仅ARM阵营的MCU大厂开始集成模拟外设,MIPS阵营的MCU厂商也在积极推出相关产品。如Microchip公司近年来在MCU与模拟模块集合上便有相当建树,推出了系列产品。当然,这种集合也存在相当多的挑战。毕竟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理念存在诸多不同,将两个存在矛盾的功能块结合在一起时,倘若芯片内部处理不好的话,将降低整个芯片及系统的性能。另外,中国的工程师更擅长软件编程和数字电路设计,这些方面相对更容易快速掌握。而具有模拟电路设计经验的工程师则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这使得工程师在电路设计时,擅长对数字电路(MCU)方面的设计,而对于外围的模拟功能块,则只能参考芯片厂家提供的参考设计以及有限的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Dav来源:中国电子报 分享到:

    半导体 工程师 集成 模拟 MCU

  • 中移动吃着碗里的4G 看着锅里的固网宽带

      “中移动将获得固网牌照,肯定对电信和联通宽带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位电信员工在与笔者谈起移动插手宽带,显得非常不平静------土豪来了!据该员工的说法,一旦中移动获得固网牌照,将直接产生两个影响:其一、原本就不赚钱的固网市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价格战”。现在中移动就是再不赚钱,前三季的利润估计也在千亿以上(官方数据915亿元有保留成份)有战争的底气;其二、通过宽带夺取他们的用户。电信和联通采用的是宽带捆绑移动号码,中移动正好相反,采用移动号码送宽带。结果是,电信联通宽带继续亏损,并且有失去3G用户的危险。毛泽东说过,“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运营商之间的“内战”,甚至比这更为残酷。中移动一旦进入宽带市场,进行低价策略,枯木拉朽,这是多数用所希望看到的热闹气氛。如今,中国多数用户的普遍心态,通讯资费越便宜越好,最好能全部免费。中移动固网牌照一波三折中移动真的就需要这个固网牌照吗?现在太需要了。1、宽带中国这是国家战略,国务院决策,缺少这个未来在国家层面上信息消费部署就少了一个话语权;2、4G网络未雨绸缪,TD无线座机,不伦不类,名不正言不顺;3、竞争的有力武器。接近中移动内部人士透露,早在2009年中国电信业重组的时候,中移动就希望能获得固网牌照,从而实现和电信联通一样“全业务”。但是事与愿违,当时工信部将中国铁通划给了中移动。作为中移动一个子公司,铁通没有能够为中移动带来梦寐以求的固网牌照,反倒先替铁通还债80亿元。因为当时工信部明确规定,中移动只能经营利用TD网络开展无线宽带业务,有线宽带业务由铁通运营。一场由6大运营商合并成3大的重组,让中移动赔了夫人又折兵。工信部这个文件已于2011年到期,按理来说, 中移动可以申请固网牌照了。据接近工信部内部人士透露,中移动高层也曾为之奔走,游说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希望能够给中移动一张固网牌照。然而,一拖就是两年多了。造成中移动固网牌照姗姗来迟的原因有二:1、中移动内部存在分歧。这就是中国移动和铁通之间的“父子”关系如何处理。一旦将铁通的牌照给中移动,铁通内部诸多部门将纳入中移动部门。据说铁通多数员工来自铁路系统,而中国移动多为工科出身,两者文化差异太大,难以融合在一起。2、中移动和证监会监管矛盾。中移动可以撇开铁通,自己申请一张牌照玩玩。然而, 中移动上市公司要做固网业务必须先收购铁通,消除“上市公司、母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中金公司的预测,投入大、收益低,短期利润恐受损5%-10%。利润损失可以从市场上赚回来,但是,监管问题却无法绕过。中移动不可能为了做固网而退市。当然,没有这块遮羞布的固网牌照,中移动并没有停下宽带的脚步。用电信员工的话说,中移动面向企业的政企类基础网络搭建得非常早,而针对家庭用户的也在地方“打游击”。此前,中移动在重庆、江浙一带低价做宽带并不是新闻,以重庆等地为例,地方移动推出的2m包年宽带费用只要628元,还送180元手机话费。《经济参考报》称,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推出的10M光纤入户服务,一年的费用仅有238元,平均每月费用不到20元。低价,暴露了中移动宽带的秘密据点。据笔者调查,中移动做宽带的说法,很多地方仍然是打着“中国铁通”的旗号,打着政策的“擦边球 ”。中移动拿钱投资固网?快来呀!中移动获得固网牌照,进入固网宽带业务,从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关系看,价格战,搅局者,会给整个生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中移动降价,华为中兴等产业链企业也就要压价,这会让原本资金短缺的固网市场雪上加霜。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在接受搜狐IT采访时谈了宽带中国面临的难处:1、中国规模网民官方数据5.91亿,然而宽带普及率小于7%;2、中国宽带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网络建设资金有限;3、用户月租费还是太高,用户普遍用不起宽带。赵院士今年81岁高龄,有中国“光纤之父”的称呼。由于是技术出身,他对中国通信技术在全球的发展状况还是了如指掌,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三大电信运营商谁最不缺少钱?异口同声,中国移动。因此,赵院士在笔者问他拉中国移动进入宽带是否是利好时?他简直发萌了。“移动会来投钱吗?”因为他没有看新闻,确实不知道中移动将获得固网牌照这个消息。当笔者给他解释一下时,老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了。连声说“很好,很好”,只要能够解决了宽带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对国家宽带中国战略,绝对是个利好。笔者在这里加上一句,在三大运营商里面,中移动除了有钱,客服做得也是最好的。中移动吃着碗里的4G,看着锅里的宽带中移动不是忙着搞4G网络,怎么想起来了搞固网宽带?宽带中国和4G网络到底有何牵连?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因为当前业界有一种声音:中国已进入了4G时代,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投资宽带不就是浪费资源吗?这里列举了四位业内人士的声音:1、笔者采访工信部某专家,他就认为移动和固网宽带是两条线,平行向前发展;2、赵梓森认为,未来移动的4G网络就是发展再怎么好,也无法替代宽带网络;3、烽火科技集团董事长童国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4G只是宽带的一个补充;4、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在接受笔者采访说,4G网络其实是宽带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一个的实现方式是移动,另外一个实现方式是固网。两者都是宽带中国的亲“儿子”。中移动进入宽带网络,都不会用移动4G网络的矛,去戳固网宽带的盾?“全面”运营所谓的“全业务”。用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的话说:“移动互联网阶段,管道服务毫无疑问要继续做好。运营商包打天下不现实,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办公地点距离常小兵不到1000米的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是否心有灵犀,重心偏向打造移动4G网络,把固网这个新媳妇娶进门后就晾在一旁,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empirenews.page--]因此,监管部门向笔者透露了这样的担忧:中移动再有钱也要有投资重点,一旦4G忘得非常尽兴,那么固网宽带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生意,可能就会是搅局的一个招式而已。那么,缺少公共基金投入的基础宽带网络,说什么村通工程,宽带下乡,这一揽子公共基础网络,又让谁来投资建设呢?

    半导体 移动 固网 宽带 4G

  • 同意吗?苹果iPhone最大的优势在于应用开发

    美知名投资网站 The Motley Fool刊登题为《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最大的优势在于应用开发》的评论文章,现全文摘要如下:谷歌公司的Android操作系统在移动设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全球售出的智能手机近80%安装Android系统。微软的Windows Phone正渐入佳境,但其市场份额不过3.7%。与此同时,苹果在今年上半年的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6.6%下滑至13.2%。许多人认为这种趋势或将导致开发人员开始首先关注Android平台,事实也许并非如此。iPhone在美国这个众多移动创新初创企业发源地的国家销量相当好。市场调研机构Kantar最新报告显示,苹果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43.4%。并且,9月iPhone最新迭代产品上市以来,其销售份额与上月相比已翻倍。事实上,在美国最受应用开发人员欢迎的手机平台仍然是iPhone。不仅大部分应用起源于美国,很多应用开发商关注美国的原因还在于iPhone用户愿意花钱购买相关应用。同时,不仅消费者愿意花钱,广告商为吸引消费者眼球也乐于为应用支付更多费用。尽管大多数拥有智能手机的美国人都有一款Android手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开发人员将会优先选择Android平台。Android市场比较分散,而Windows Phone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又太小。是以只有一个iOS手机。据报道,开发iOS应用的成本远低于Android应用。Android应用研发成本过高最主要原因来自于品牌分散、机型过多,导致应用能否顺畅运行、品质保证成为问题,而iOS应用开发人员则无需担心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开发人员会从投资潜在回报的角度考虑应用开发。即使iOS、Android或Windows Phone平台的开发成本相同,大部分应用开发人员可能仍将选择前者。美国iPhone用户乃是智能手机用户的精华所在,尽管Android用户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对于应用开发人员来讲前者的综合价值远远超过后者,涌入iOS应用的资金数量同样显着超过Android应用。据广告平台商Nanigans最近一项研究发现,Facebook投放在iOS平台的广告为其带来6.1倍的营收增长,同Android平台相比,其盈利为后者的17.9倍。因此,Android每点击成本率约是iOS 的一半,并随着Android平台广告投资回收率为负,这一差距将会加大。也就是说,每一iOS应用下载为其开发人员带来的收益为Android应用的两倍,至于广告商,则是17.9倍。因此,在今年第二季度,即便是Google Play商店的应用下载率超过苹果iTunes10%,后者的营收仍超出前者1.3倍。应用开发人员为一个新的平台研发并推出一项新应用的时间需要一年到18个月左右。例如一款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在Android平台从研发到推出的时间约为18个月,同样花费18个月的时间推出Windows Phone版本。除非微软公司能够刺激开发商为其移动平台开发应用,否则其应用生态系统很可能会落后于苹果两到三年的时间。然而,一旦缺乏最新应用,又将很难拓展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苹果在应用开发方面的优势仍无人能及。苹果空头们大多集中关注于其市场占有率的减少,但需要注意的是,硬件只是成功的一半。苹果在应用生态系统方面的优势将确保这家企业在其盈利最丰厚的市场仍然保持强有力的市场份额。此外,iPhone用户通常在购买应用方面愿意花费更多,是以随着每一部卖出去的手机,都能为苹果带来更多营收。这就是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最大的优势,并且这一优势不会很快消失。

    半导体 iPhone iOS 应用开发 苹果IPHONE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