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地震对太阳能模块材料供应的冲击较大

    2011年上半太阳能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在缺料状况下,311地震对多晶硅料源的影响备受关注,然日本生产多晶矽的4家业者中,除M.Setek外,多以供应半导体产能为主,且日本太阳能级多晶矽产能占全球比重低,因此地震对全球太阳能料源供给的冲击有限。反观在太阳能模块材料方面,日系业者在全球具领导地位,若分区限电状况持续,将使已吃紧的模块外围材料供给雪上加霜。日本在多晶矽上游材料扮演要角,位于日本的4个多晶矽厂中,仅友达旗下的M.Setek与Tokuyama部分产能有投入太阳能市场,其余皆以半导体用多晶矽为主。Tokuyama的多晶矽厂位于山口县,地震对其影响有限,反而是M.Setek位于灾区中心,受到影响较大。M.Setek现有的7,000公吨产能中,实际影响多晶矽供给的产能有3,000公吨,另外4,000公吨产能正在试产,对太阳能上游料源供给影响不大。DIGITIMESResearch预估2011年全球太阳能用多晶矽总供给约16万~17万公吨,虽然现阶段太阳能多晶矽料源缺料情况严重,但日本地震对太阳能多晶矽料源影响有限。2010年日本境内的太阳能矽晶圆产能为1,360MWp,仅占全球太阳能矽晶圆产能的5%,除M.Setek外,其余均位于关西地区,受地震影响有限,仅M.Setek的120MW切晶产能受影响,但不致于对全球太阳能矽晶圆供给造成影响。

    半导体 太阳能模块 TE 晶圆 半导体

  • 日本多晶硅受灾减产 SunPower或另觅供货渠道

    SunPower(NASDAQ:SPWRA)向多家日本供应商了解了震后的最新情况,并表示其日本供应商的生产设施均未遭到严重损害,不过“部分工厂由于供电等原因已暂时停产”。PV-Tech也在报道中指出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对辖区内的地区开始实行轮番停电政策,其中包括栃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琦玉县和山梨县。尽管电池和组件的生产并没有因地震或轮番停电而受到太大影响,不过多晶硅和单晶硅硅锭的生产在轮番停电期间将无法继续进行。此外,PV-Tech收到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多晶硅制造商M.Seteck的一座工厂受到了海啸的影响,海啸损坏了工厂的部分设施和生产设备。根据杰富瑞国际有限公司(JeffriesInternational)公布的信息,M.Setek的工厂位于福岛县相马市,该地区靠近仙台(主要的海啸受灾区),预计该厂将无法在2011年恢复生产。而福岛县正是东京电力公司3台事故核电机组的所在地,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反应堆熔毁险情,日本政府已经撤离了核电站周围20公里范围内的民众。SunPower在发表的声明中表示,在2011年第2季度内,来自日本供应商的多晶硅将不到公司总需求的10%,尽管SunPower并未透露其日本供应商的厂名,但杰富瑞表示M.Setek确实为SunPower的原料供应商之一。SunPower还在声明中表示,“公司将在必要情况下寻求从其他渠道获取多晶硅。”SunPower表示,公司将不会修改其2011年生产预期。日本的另一家多晶硅生产企业SUMCO也有两座工厂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目前SUMCO还未就生产是否中断发表任何官方声明。杰富瑞的研究报告还提到,占到全球半导体行业晶圆市场份额35%以上的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Shin-Etsu)也已经关闭了3家晶圆厂。由于M.Setck公布的损害信息极其有限,M.Setck的主要股东友达光电可能会为SunPower提供有关多晶硅生产情况的信息。不过目前M.Setck和SunPower都还没有提供相马市工厂受损的具体信息。友达光电在之前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最新情况,所有员工和工厂设施都安然无恙,地震和海啸并没有对工厂造成严重的损害。而工厂恢复生产的时间将视该市基础实施重建的情况而定。”杰富瑞表示,即使日本多晶硅/硅片的生产出现问题,其对光伏产业的影响也微乎其微,目前多晶硅的供应渠道相当广泛。日本主要的光伏供应商均公布了受灾情况和初步影响,目前人们更关注此次地震和海啸对未来几个月原料供应的影响。由于日本主要的光伏厂商在东北地区的受灾情况并不严重,电力供应将成为影响生产恢复的主要因素。

    半导体 多晶硅 CK SE POWER

  • 蝴蝶效应显现 日本电子产品供应链灾情汇总

     一只蝴蝶在热带雨林扇动翅膀,引发了地球另一端的暴风雨。   9.0级地震、大规模海啸、核电站爆炸并发生泄漏,史无前例的灾难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包括日本支柱产业之一消费电子。   日本出品几乎覆盖了全球电子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从上游的设备制造、关键原材料提供,到中游的芯片、电子元器件制造,再到下游的终端产品提供,都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和客观的份额。   目前,东芝、富士通、索尼、松下、日立等企业的多家厂房被迫关闭或暂停经营,摩托罗拉等外资电子企业在日的工厂也受到波及。根据索尼等公司提供的信息,公司正尽力清理,以恢复正常运营。   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地震海啸直接造成的工厂受损和停产,电力紧张和糟糕的交通状况对产品运输与出口的限制,必将波及到整个电子产品的供应链。目前,包括面板、芯片、LED以及相机等电子产品市场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中国位处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末端,上述四大产业对日本息息相关,这场蝴蝶效应,中国已然身处其中。   南都记者 王海艳 实习生 官昌旭   灾情导读   ●高世代面板建设或受波及   蝴蝶效应之面板产业   国内高世代面板建设或受波及 原料供应紧张将在4月底显现   面板业受灾指数:   ★★★☆☆   对国内的影响:   ★★☆☆☆   “地震对面板行业造成的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比实体的影响更具破坏性。”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大卫分析,这次灾难造成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可能削弱消费者和商业信心。随着对油价的关注,日本地震可能以一个微妙的方式进一步影响消费者心理和企业。   上游材料影响更大中小尺寸甚于大尺寸   日本液晶面板产能约占全球14%,产业主要位于关西地区。受本次地震影响的生产线包括位于茂原的PL D (原IPS)千叶6代线,位于横滨的旭硝子玻璃基板熔炉,以及位于新潟县与琦玉县的彩色滤光片厂商T oppan与D N P。从大尺寸来讲,日本大尺寸液晶面板约占全球供应的6 .2%。其中夏普的面板厂在三重县龟山市,震度仅为2级,直接影响并不严重。   奥维咨询副总经理金晓锋表示,以面板厂来看,中小尺寸面板厂受冲击甚于大尺寸面板厂,比如日立从2代到4.5代线都在关东千叶,震度四级。爱普生的2.5代线在日本东北的长野,接近宫城可能会停产。而从供应链上看,对面板上游材料的影响更大,如康宁的玻璃基板位于静冈市,震度影响为4级。需注意的是,日立化成的异方性导电胶A CF的全球供应比重很高。如日立化成在茨城县的生产厂停工,会影响面板驱动IC的供应。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地震对于能源供应以及物流运输的影响,这将关系到面板厂以及上游原料厂恢复正常生产与供应的时间表。   心理影响更具破坏性原料供应四月底趋紧   Displaysearch中国区经理张兵表示,目前大尺寸整体开工率不是很高,局部或暂时生产受影响对于供给方面冲击不大,从震后10天来看,面板没有出现供应紧张问题。记者了解到,由于日本高世代面板线对中国大陆面板出货较少,对中国大陆电视面板的供应链直接影响面较小。虽然本次地震对液晶面板产业主要供应方韩国及台湾地区未造成影响,但由于日本是液晶面板关键原材料和零配件如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光学膜的重要供应国,掌握着全球液晶面板产业上游原材料、设备等重要领域的出口,因此业内普遍担忧此次地震将会影响到材料的供应链,进而影响到市场上的面板价格。   金晓锋表示,更多要看上游材料的供应,以A CF来讲,日立化成占据了全球五成以上的份额,三星、LG、友达、奇美、夏普等企业都大量使用日立化成的产品。目前工厂具体受灾信息还不充分,而当下几大面板厂都应该有存货,以一般一个月的存货量来看,预估四月底各家存货消化完。目前主要就是看A CF何时能恢复生产供应。至于影响的深度和长度,则要看灾后重建状况。“如果电力、物流等致重新投产慢,供给就存在衔接缺口。对于面板价格带来上行压力,而且面板供应商也希望价格上行。友达、奇美目前都在酝酿提价,友达光电执行副总经理彭双浪坦言,虽然日立化成已尝试恢复生产,但在化学材料供货吃紧下,第二季度面板价格或进一步调涨。   张兵表示,平板产业整体受冲击到底如何,地震之后一个月可以体现,企业检修状况以及可再次开工的时间能够确认,心理影响更大。   彩电只跌难涨企业赢利空间或承压   尽管面板价格有上行压力,但是历来国内彩电整机的价格是只下不上。金晓峰表示,若面板提价,彩电压力增加,终端或在促销价格基础上反弹一些,或促销力度减小,或者企业通过销售结构调整来消化成本压力。据其介绍,今年五一促销再打价格战,各家肯定不会在C C F L液晶上大打出手,而且近来CCFL液晶在终端价格上一直也没有太多变化。“不管面板上如何,整机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更多的是结构的调整,比如LED、3D产品卖得更多。”   而对于日系彩电企业的影响,索尼官方称现在还无法确定地震对索尼(中国)运营将产生的具体影响,原因是索尼正在日本全面评估因灾受损的情况,截至目前还无法确认何时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恢复运营。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夏普来讲,还要看其在国内六代线建设速度,“已经在建了,正在做调适。”在其看来,对日系彩电来讲,更大的影响不在生产环节,而是地震将使其对整体的资源调配发生变化。   国内高世代面板建设或受波及   目前,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处在建设时期。虽然旭硝子、电气硝子和康宁在日本的十多座液晶玻璃基板熔炉在这次地震中并未受损,但液晶产业链前端的材料供给影响较大,因此对于全球特别是中国的液晶面板产业来说,这次强震可能影响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的进度。   TCL集团品牌中心总经理梁启春表示,由TCL集团与深超投资共同投资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震时正在日本采购生产设备,原计划4月主设备即要安装,地震或使交货延迟—————华星光电8.5代线项目约80%的生产机械设备须从日本采购。梁启春表示,工作组正在全力和供应商沟通,争取尽早完成采购,不影响今年8月份投产。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推广部部长魏静表示,京东方位于北京亦庄的8代线确有部分设备需从日本采购,不过第一期生产设备已采购完毕,不会影响到今年6月份的投产。而且京东方一直在推进材料供给本地化。不过京东方人士亦称,后面二期和三期建设会否因地震受到拖延,目前不好评估。   台湾已经开始发挥替代作用。据国外媒体报道,日立的中小尺寸面板厂日立显示器受日本宫城强震影响导致厂房停工,日立开始寻求策略合作伙伴奇美电器的供货生产。与此同时,中国相关厂商是否有能力提供替代品满足市场需求也备受市场关注。招商证券分析师张良勇坦言,国内涉足玻璃基板项目的公司如彩虹股份和东旭集团等,普遍仍未实现量产,并不能对日韩产品形成替代。但目前液晶面板储备充足,只要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供应能够保证,液晶面板价格将保持平稳。     ●LED产出生变数   蝴蝶效应之LED产业   受交通与限电影响,后续产出变数顿生   LED受灾指数:   ★★☆☆☆   对国内的影响:   ☆☆☆☆☆   日本LED产业方面,由于制程以化学反应为主,不像半导厂商必须经过多道制程,且大部分厂商离震区较远、防震要求高,地震对其影响程度较低。   日本LED两大巨头无碍封装厂商供给吃紧   LEDinside报告表示,日本地震对于LED产业影响较小,小部分位于关东地区的厂商,其厂房与设备也大多安然无恙,不过受到福岛核电厂停止运作,加上海啸造成部分地区交通中断影响,某些零组件与材料出现供给不足现象。   生产厂商方面,日本两大LED龙头,日亚化和丰田合成,工厂位置都在关西地区,地震并未对它们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两家公司在LE D晶粒产能占日本80%左右。另一生产厂商昭和电工,由于该公司有一部分的生产线位于千叶县,在电力吃紧的状况下,或会影响其产能状况。   日本LED产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均由日本国内提供,由于原材料厂商或多或少受到地震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对LED产业造成影响。   蓝宝石基板、M O源和荧光粉厂商虽然没有在地震中遭受过多损失,但是由于交通因素与限电影响,后续产出状况还不能确定。   其中,蓝宝石基板是目前大部分LED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日本主要生产厂商为京瓷与并木,京瓷由于离灾区较远,故影响不大;并木的生产线部分虽然位于青森县,但厂房并没有受损。   MO源则是LED产品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日本主要厂商为住友化学与信越化学所,但其以日本国内市场所使用为主,对其他区域的LED生产厂商无大影响。   荧光粉是决定LED产品颜色的原料,日本荧光粉主要提供厂商包括日亚化与三菱化学,据业内人士表示,日本目前是荧光粉材料的最大供应商。但是,现在国内与台湾相关产业也已建立,故不会有过大影响。   但日本LED硅胶厂商则会对LED产业造成一定困扰。据悉,硅胶主要用于LED封装,而全球的封装硅胶主要是由日本信越化学与道康宁所提供,信越化学的工厂位于群马县,在交通运输不便与缺电的情况下,目前已经有许多封装厂商表示供给出现吃紧状况。   运输与电力为震后产业羁绊   虽然LED整体产业在地震中并未受到过大的打击,但是震后所带来的运输与交通成为两大难题。   高盛称,日本本土的能源供应链暂时断裂,短期内,日本国内的运输能力受到限制。   目前,日本东北部地区道路损坏严重,高速铁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东北部机场设施遭到一定破坏,客流量在后续行动中将会大大减少,加上部分港口的损坏,短期内日本运输将会影响LED产业。   电力方面,为应对供电不足,在东京电力公司与东北电力公司电网覆盖范围内“为防止发生突然的大规模停电,可能在各地区实施计划性(轮流)停电。很有可能面临供电不足的异常局面”。据悉,计划性停电可能从14日开始实施“可能持续数周以上时间”。   中国LED产业迎来抢占市场契机   由于之前国内曾出台《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国内LED厂商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广东省内。2009年,全省LED照明及相关产业产值达310亿元,占据国内LED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其中广东全省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约占全世界的50%。目前,广东省以深圳为龙头的LED照明企业有2600多家。   此番日本大地震,受运输、物流等影响,短期内日本LED供应会减少,这也给国内厂商抢占市场的契机。   而且LED照明在日本的需求量正在逐渐攀升,尤其在本次地震后,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启动,全球正在正视核能发电危险性,提升节能环保意识,对L E D照明的需求也会加大,有助于提升国内出口L E D芯片企业的销量。   从产业角度说,几乎在整条产业链上,国内都有比较好的项目和企业。尤其在封装、灯具制造等方面基础是非常好的,优势明显;在上游的芯片制作,衬底材料等方面,国内企业成长也很快,如果抓住时间,极有可能获得较大收益。   另外,台湾LE D产业与日本属竞争合作关系,台湾磊晶厂晶电、光磊、泰谷分别为丰田合成、日亚化、昭和电工代工,有机会受惠代工订单增加的效益。以泰谷为例,其负责人称,3月接单金额已高于2月营收,因应L E D需求大幅增长,泰谷今年上半年将月产能从6万片一举增加到10万片,扩产幅度约6成;晶电为丰田合成代工,在日本供电不足与日元升值之际,也有机会受惠转单效益。   ●硅晶圆、DRAM内存、闪存全球价格上涨   蝴蝶效应之芯片业   硅晶圆、DRAM内存、闪存等领域遭深度冲击   芯片业受灾指数:   硅晶圆★★★★★   闪存★★★★☆   DRAM内存★★★☆☆   对国内的影响:★★★☆☆   日本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中处于关键一环,特别是在上游核心芯片领域,如硅晶圆、DRAM内存、闪存等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地震和海啸,使得日本的芯片业供应链遭受了严重冲击,并将在全球范围内对相关上下游产业带来影响。   据悉,在地震直接影响的区域(宫崎、岩手、福岛、秋田四县)内,共有18座芯片生产厂,包括12英寸厂1座、8英寸厂7座、6英寸厂7座、5英寸及以下芯片厂3座。这些芯片厂的合计产能约占日本半导体总产能的20%,占全球总产能的4%左右。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姚宏光表示,日本电子产业受地震影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还要视灾区的进一步信息反馈,以及震后的电力、交通恢复状况而定。但相对明确的是,日本NAND和D RAM在全球的产能占比较大,如果相关企业由于电力和交通异常,而不能正常运转,可能会造成全球市场价格明显上涨。   硅晶圆成重灾区   硅晶圆是这次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行业。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发布报告,称日本地震导致全球用于生产半导体的四分之一硅晶圆生产中止。半导体用硅晶圆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上游原材料之一,目前全球最大供货商是日本信越化学旗下的信越半导体,其2010年月产能达120万片12英寸硅晶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3%;全球第二大供货商是住友金属与三菱合资成立的SU M CO,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9%,二者合计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2%。受地震影响,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白河工厂已经停产。ME MCElectronic M aterials Inc。的宇都宫工厂也停产。这两家工厂的合计产量,约占全球用于生产半导体的硅晶圆供应量的25%。这些工厂生产的硅晶圆,主要用于生产闪存和D R A M等内存器件,不仅用于满足日本国内的需求,而且向全球各地的半导体制造商供应硅晶圆。因此,这些工厂停产,影响可能涉及日本以外的广大厂商。   在DRAM内存领域,日本的尔必达公司在DRAM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7%,是韩国三星、海力士之后排名第三的DRAM芯片供应商。不过,由于尔必达公司大部分标准型DRAM产能都在台湾生产,其在日本国内的厂房主要位于广岛、秋田,距离震中较远,受损情况较轻,尽管地震后广岛厂、秋田厂虽然在11日暂时停工,但隔日随即全面复工。不过,受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以及日本电力、物流交通方面受到的影响,尔必达公司要想短期内恢复到地震前的生产水平,也并不容易。   相对于DRAM内存,闪存芯片在这次地震中则严重得多。日本东芝的N A N D Flash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5%(含东芝与SanD isk的合资公司),仅次于韩国三星。地震后,东芝曾一度宣布位于震区的两家工厂停产,自然牵动芯片市场的神经。所幸的是,东芝主要的N A N D生产线集中在关西地区,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相关原材料供应、交通受阻与日本基础建设受到的冲击,东芝方面还在评估后续效应。由于N A N DFlash芯片是iPhone、iPad等热销产品的关键部件,因此,N A N D Flash芯片供应受影响,使得市场担心iPhone、iPad的供应跟不上,据传,香港市场上水货iPad已经被炒到了12000元人民币一台。    中国市场现涨价潮   截至目前,我国在硅晶圆、D R A M内存、闪存这样的上游核心产业环节还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所需产品绝大部分需要进口,因此,日本地震给相关产业链带来的冲击,势必对中国市场带来影响。   记者从多家电子市场了解到,日本地震发生后,韩国、中国台湾相关厂商就做出了反应,韩国三星、海力士、台厂力晶半导体都暂停了D R A M报价。国内市场闻风而动,渠道商纷纷调高了D R A M内存、N A N D闪存芯片的价格,闪存盘、数码相机存储芯片、M P3等产品价格也相应涨价,商家还出现了惜售心态,希望囤货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广州太平洋电脑城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地震之后,D R A M内存、优盘的价格都上涨了10%左右,且上游渠道商在控制货源,一次性还拿不到很多。“并非是真的缺货,而是大家都认为价格会上涨,所以捂着不卖。”   对于国内市场出现的闪存、内存涨价潮,深圳创智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平指出,近年来,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持续低迷,价格战越打越烈,市场上早就在期待一个提价的契机。因此,尽管闪存、DRAM内存在这次地震中受损程度并不是很严重,但日本地震给市场炒作提供了一个借口。   内存品牌厂家威刚科技总经理黄俊杰也指出,按照flash闪存芯片和内存的生产周期来看,日本地震的影响至少要到四五月才会真正在市场“发酵”。如果说flash闪存芯片涨价有东芝工厂受损的因素,那么内存涨价完全是在跟风。   赛迪顾问最新的报告指出,由于芯片业供应链在这次地震中受损较为严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对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带来相应的冲击。国内众多消费电子产品代工厂的订单,如富士康的iPhone、iPad代工业务,可能会受原材料供应短缺影响而减少,相关厂商要做好相关的应对准备。   蝴蝶效应之数码相机   从元器件到成品受挫范围广,部分厂房仍未开工   数码相机业受灾指数:★★★★☆   对国内的影响:★★★☆☆   3月11日那天,作为全球相机产业的神经中枢,日本震动。在地震发生的日本东北部,集中着诸如佳能单反相机专用镜头生产地宇都宫事业所、尼康负责旗舰级产品生产的相机工厂、富士当下热门机型X100的生产工厂等等。近日,南都记者从包括佳能在内的多家企业证实了其有数码相机产业链相关工厂位于震区,或者靠近震区的消息。相机产业受到地震影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按照各大日本数码相机企业的反馈,工厂的受灾程度并不严重,但大都因此而停产。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被日系企业占据过90%市场的相机产业来说,影响远不止如此。   受灾厂房停产未恢复   在广大数码相机相关工厂中,此次最靠近日本地震核心灾区的当属尼康在仙台的一家大型工厂。据悉,该工厂主要负责生产高端单反相机,包括D 3系列以及胶片相机F6等。此外,还负责生产包括闪光灯在内的部分高级元器件。有消息称,地震引发的海啸完全摧毁了该工厂,不过来自尼康官方的消息称,该工厂只是部分设备有轻微程度的损害。   另一大影像产品巨头佳能也有多家工厂位于灾区。据悉,此次对佳能影响最大的是位于宇都宫的镜头工厂,另外位于关东以北生产超声波马达的佳能精密仪器、生产萤石等化学结晶的佳能光电子学、化城岩间工厂、福岛佳能和佳能模具工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尽管自佳能方面的消息称受灾情况并不严重,只是供电中断而已。但也正因为停电,这些工厂正处于停产状态。   至于另一家涉足高端相机领域的索尼集团,此次共有六家工厂受影响,以与相机相关的宫城县登米市的丰里厂区为例。按照索尼方面给予南都记者的最新回复,一部分员工仍在继续对厂房设备进行检查,并未开工。   影响深远并非危言耸听   几家工厂停工,部分生产线停止,一些产品暂时运不出去,需要的东西运不进来,看起来也就如此。但背后的影响却绝非这么简单。在数码相机领域,除了一些原装成品外,关键零部件受地震的影响面要广泛得多。试想一下,一家位于中国广东珠三角的组装工厂,因为日本原厂生产的核心元器件停产,无法组装成品,会造成怎样的景象。   和美国以金融强国的路径不同,日本是典型的科技强国,产业立国。无论是尼康、佳能还是索尼,目前大多数日系相机制造商都是把核心技术部分放在国内,而其他对技术要求较低的工艺则放在成本远低于国内的海外工厂完成,例如中国和泰国等等。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受日本大地震影响最严重的岩手县和宫城县是东芝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包括一个生产相机主要零部件C M O S传感器的工厂,已然对下游发展中国家一些生产工厂的运作造成了影响。情况更严重的还有向索尼采购高端产品元器件的众多企业,因为上述索尼六家受灾,他们宛如热锅上的蚂蚁。   国内经销商“囤货有理”,厂商支吾以对   如果从元器件的角度出发,中国相机产业因日本地震而产生的影响与内存、液晶面板、LED所受影响类似,都是由于关键日系企业停产或供应不畅导致下游生产放缓,影响在未来。而相比元器件,这10天来国内相机销售市场的表现则明显“直白”得多。由于担心地震造成的货源短缺价格上涨,有相当一批经销商开始四处搜集货源,倾尽所有现金流用于囤货。   震后第10天,南都记者从广州数码相机市场上了解到,几天前还只是原装中高端单反、镜头售价上涨。现在连组装的卡片机亦开始涨价,幅度由300元到800元不等,原本就在涨价的单反则涨得更多。几乎每位销售人员都能很老练地告诉你,“虽然有些只是组装,但里面部分零件是日本产的,现在很紧张。”   只是经销商大发灾难财,还是真的货源紧张?除了奥林巴斯方面给予南都记者的回复是“供货正常”外,其他相机厂商都是支吾以对———佳能官方面对媒体的说法是,“部分经销商要提价,我们也很难控制。”索尼的回应是,“目前还无法估算对中国的影响。”富士市场部有关人士的回应则显得更有意思,“我只懂技术,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相机厂商没有确定的答复,经销商更显得“提价有理”。不过广州百脑汇一家相机经销商还是向南都记者吐露了其中的投机心理,“原装单反确实会有影响,但卡片机纯属跟风。”他坦言,卡片机的选择范围大,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也强。相信提价若造成销量急剧下滑的话,不会“挺”太久。  

    半导体 供应链 电子 内存 硅晶圆

  • 电子企业囤积零配件导致芯片价格一路攀升

     受日本地震的影响,电子企业纷纷囤积零配件,致使芯片价格居高不下。   IT业界21日表示,由于日本索尼宫城县电脑工厂因地震关闭,广达、纬创资通等台湾的索尼代工(OEM)企业一致增购芯片零配件。这是为了取代索尼日本工厂,生产电脑。世界最大的芯片生产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有限公司(TSMC)首席执行官(CEO)张忠谋当天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WSJ)采访时表示:“为了避免日本地震对生产产生影响,已要求零配件供应商增加供应量。”   美国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也在当天的报告中说:“因日本地震IT供应链将瘫痪的恐慌席卷全球,预计将发生‘囤积电子产品’现象。”iSuppli当天把今年全球芯片市场增长率从原先的5.1%上调到5.8%。也就是说,受地震的影响,芯片等零配件价格上升,因此市场规模将扩大。   韩国国内外芯片价格始终保持着上升势头。韩国IT零售企业Danawa.com表示,韩国国内电脑用芯片(2Gb DDR2,三星电子)零配件价格从月初的1.9万多韩元上升到最近的2.2万多韩元,涨幅约为15%。   该企业有关人士说:“震后储存芯片的价格一度蹿升到2.7万多韩元。电子制造、零售企业均认为,‘价格可能会上升,所以先买了再说。’”   台湾芯片价格信息网站DRAMeXchange表示,同一天手机用储存芯片(16GB闪存,截止到下午2时30分)的价格达到4.42美元,比18日(4.41美元)小幅上涨,虽然比15日创下的最高价格的4.93美元有所下跌,但比日本地震发生的11日的4美元上涨约10%。

    半导体 电子 芯片 电脑 配件

  • 日本地震未致芯片实质性缺货 商家哄炒制造恐慌

     尽管日本地震暂未导致电子产品芯片市场的实质性缺货,但在电子芯片商家的哄炒下,芯片即将缺货的心理恐慌已经开始大面积蔓延。 《第一财经日报》昨天在上海徐汇区百脑汇询问多家档口发现,目前4G手机内存卡一般要价65元~75元,8G手机内存卡要价100元~135元。绝大部分商家均表示,最近电子产品涨价都很厉害,每天涨幅都在5元~10元,而且未来几天可能会继续上涨。 “8G金士顿内存卡前段时间还是99元,现在已升至135元。尽管大幅提价,但买的人还是很多。”一位销售人员表示,从目前的销售情况判断,未来10天应该不会降价。 “现在基本没有存货,而且货源紧张。大家都没有搞清楚什么状况,只知道日本地震会有影响,导致甚至连移动硬盘也跟着涨。”上述销售人员补充道。 “目前电子芯片供应应该是充足的。但电子芯片炒家却在放大日本地震的影响,甚至将手机的flash闪存卡的价格炒高了四成,最近几天才有所回落。”七喜控股(002027.SZ)移动通信事业部总经理高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高斌表示,他本人与电子芯片供应商沟通过,这些供应商均表示,短期内市场供应没有问题,但日本厂家在锂电池原材料、高端液晶屏的驱动IC和flash闪存芯片等市场上的占有率很高,若不能如期恢复生产,对未来市场的供应将造成较大冲击。 台湾DIGITIMES的调研报告显示,日本古河电工、日立化成、JX日矿和三菱化学4家材料厂家占据全球锂电池四大材料市场55.9%的份额。四大锂电池材料分别是:分隔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在此次地震中,上述4家材料厂家均有工厂位于灾区或靠近灾区。 “我们延长了手机显示屏、flash闪存芯片和T卡等配件储备,备货周期从过去的15天延至45天。”高斌说。 不过,相比高斌的镇定,手机配件市场被恐慌情绪笼罩。 深圳一家手机厂家负责采购的人士透露,目前手机芯片市场涨幅最为疯狂的是一种手机用的时钟晶体,价格从0.13美元涨至0.25美元,涨幅接近100%;另一疯涨的元器件是flash闪存芯片,平均涨幅超过20%。 其实,电子芯片炒家也并非无的放矢。手机用的时钟晶体过往主要的供应商是日本精工和爱普生,其中此次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日本精工在这一市场份额高达40%。在flash闪存芯片领域,东芝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0%。 “其实上述芯片都有来自台湾地区或美国厂家的替代料。据保守估计,目前市场此类芯片市场保有量还有两三个月的库存。”上述负责人指出。 内存品牌厂家威刚科技总经理黄俊杰指出,按照flash闪存芯片和内存的生产周期来看,日本地震的影响至少要到四五月才会真正在市场“发酵”。如果说flash闪存芯片涨价有东芝工厂受损的因素,那么内存涨价完全是在跟风。 “内存大厂‘尔必达’主要的生产基地在台湾,日本受损的工厂也已复产。”黄俊杰说。

    半导体 芯片 电子芯片 Flash 闪存芯片

  • 瑞萨电子证实六家工厂停产,成立紧急对策本部

    瑞萨电子日前发表“关于3月11日地震中瑞萨电子所受影响和对应措施的公告”称,受此次大地震的影响,截至3月14日,瑞萨电子集团在日本的22家工厂中有7家暂时停止生产。其中瑞萨山形半导体的鹤岗工厂已经开始重新启动准备恢复生产。其余的6家工厂正在进一步确认受灾情况及恢复生产的日期。瑞萨电子成立紧急对策本部,由社长赤尾泰任本部长,积极妥善处理灾后事宜。该公司还表示,在得到确凿信息之后,瑞萨电子打算在其财务报告中加入关于地震影响的详细情况。(1)集团生产基地的状况瑞萨电子集团证实,它在日本的22家工厂中有七家暂时停产。其中,瑞萨山形半导体旗下的鹤岗工厂目前正在启动过程之中,准备重新生产。目前瑞萨电子集团正在评估其它六家工厂的情况。图题:瑞萨电子集团因地震导致的停产情况(截止到2011年3月14日12:00p.m.) 资料来源:瑞萨电子官网(2)应急机制3月11日地震发生后,瑞萨电子于第一时间启动公司应急机制,成立了由赤尾泰社长亲自担任本部长的紧急对策统括本部。瑞萨电子(中国)也于3月14日成立了应急小组,积极对应中国客户的咨询。关于瑞萨电子公司瑞萨电子公司,是世界领先微控制器供应商和高级半导体解决方案领导厂商,包括微控制器、SoC解决方案和各种模拟与功率器件。

    半导体 微控制器 瑞萨电子 BORDER 半导体

  • 欧洲光伏市场最新展望

    尽管欧洲光伏安装总量占全球总量很大比例,但2011年欧洲光伏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前行路上也并没有那么顺利。IHSiSuppli调查表明,尽管2011年欧洲光伏业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仍将占世界光伏安装的最大份额,约70%。在世界15个主要太阳能市场中,欧洲国家占9个。预计今年欧洲光伏安装量将突破15.7GW,约占全球22.2GW的75%。欧洲将拥有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和意大利,安装量分别为9.4GW、3.9GW,其他7个区域依次为法国、比利时、英国、捷克、西班牙、希腊及保加利亚。而世界第三大光伏市场——美国,据IHSiSuppli预测,其2011年安装量将达到2.1GW。尽管欧洲主导着全球太阳能安装量,但其2011年的安装量约为12.3GW,市场份额将从去年的78.1%下降到70.7%。今年增长速度也会减缓,增长率从2010年高达120.3%的下降到27.5%。而且,这些消极信息和欧洲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对整个欧洲大陆整体光伏前景造成严峻的威胁。几多欢喜,几多愁纵观整个欧洲市场,主角非意大利莫属,市场增长率也要好于预期。受快速增长的产能和政府良好的投资环境刺激,意大利光伏总安装量将高达5GW。而讽刺的是,意大利政府对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衷于此,2011年3月9日,罗马发表公告,表示其试图在3个月时间内(6月前)削减光伏贷款。比起意大利光伏的光明前景,德国光伏似乎没那么明朗。计划年底实施的补贴削减和政府支持力度可能会放缓光伏增长。尽管德国目前位于全球光伏产业前列,四年前预计的市场高峰已经过去了。到2015年,光伏安装总量将保持在5GW,低于其2010年水平。IHSiSuppli报告显示,除了要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外,德国目前正采取相关措施减少西班牙、法国、捷克投资者的业务。再看欧洲其他市场,西班牙政府减少对现有光伏电站30%的补贴,法国在今年第一季度新补贴政策实施之前,已经暂停了对大型光伏项目的所有补贴。捷克也于三月份停止对地面式光伏项目补助,其今年光伏安装将更加严峻,将从2010年的1.3GW下降到350MW。展望前景,比利时、保加利亚、西班牙以及英国或将是欧洲光伏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预计到2015年,美国将取代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光伏市场,而占据了多年的光伏巅峰的德国,将成为行业老二。

    半导体 太阳能 光伏市场 5G ISUPPLI

  • 越南10亿美元太阳能薄膜光伏模块项目正式动工

    据越南《投资报》报道,3月22日美国FIRSTSOLAR公司美国越南太阳能薄膜光伏模块生产项目将在胡志明市东南工业区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于2011年1月获批准,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分二期进行,项目一期总投资为3亿美元,生产功率为238MW/年。预计2012年年中建成投产。

    半导体 太阳能 薄膜 光伏模块 FIR

  • 日本地震致全球25%硅停产 半导体业面临短缺困境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市场研究机构IHS isuppli周一公布报告称,日本地震已经导致全球范围内25%的硅生产暂停,这将令整个半导体行业面临硅短缺的困境,而硅是用于生产芯片的主要原材料。     IHS isuppli分析师厄尔-塞贡多(El Segundo)在今天公布的这份报告中称,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Shin-Etsu Chemical Co)及多晶硅和硅晶片生产商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WFR)(以下简称“MEMC”)等公司旗下工厂都将在“近期内” 暂停生产。IHS isuppli称:“这些工厂暂停业务运营可能会对日本电子行业以外领域带来广泛的后果,25%的供应短缺会对全球半导体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IHS isuppli称,这些工厂中生产的硅晶圆的主要使用者是内存芯片厂商,韩国三星电子是这种产品的全球最大制造商。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曾在3月17日表示,该公司旗下白河(Shirakawa)工厂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目前还不清楚将需多长时间才能恢复运营。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还称,该公司计划在其他地区建立生产基地。IHS isuppli数据显示,这家遭到破坏的工厂在全球产量中所占比例为20%。     MEMC则表示,该公司旗下宇都宫(Utsunomiya)工厂中的人员都已被疏散,这家工厂的业务运营自3月17日起已被暂停。IHS isuppli数据显示,这家工厂在全球产量中所占比例为5%。用于电脑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所有芯片都是在硅磁盘上覆盖化学和金属涂层制成的。  

    半导体 EMC BSP ISUPPLI

  • 日本地震危及全球 影响远超神户地震

    据美国《新共和》杂志3月16日报道,1993年前,美国电子行业中很少有人听说过日本的新居滨,但是当地一家小型化工厂发生大火后,这种情况一夜之间被改变。这家工厂竟然在生产全球65%的酚醛环氧树脂(制造半导体必需材料),它的倒闭立刻对全球电子行业造成冲击,一些半导体产品几天之内价格翻了一倍。当时的克林顿政府甚至公开呼吁日本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恢复生产。这起事件暗示,全世界许多制造行业正面临着日本大地震的冲击。日本在先进材料、零部件以及机器生产等许多领域占据着垄断位置,一旦这些大公司的工厂遭地震袭击,全球相关行业立即受到影响,世界供应链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工业后勤专家指出,随着世界制造业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技,导致形成单一供应模式的可能性更大,一家工厂往往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兴衰。比如日本YKK拉链公司垄断着全球锁扣行业,禧玛诺集团支配着自行车式起落架行业。尽管这些企业不太引人注意,但确实在全球经济顺利运转中起到关键作用。英国JLT风险咨询公司合伙人提姆·克拉克内尔认为,自然灾害已经威胁到全球工业产品供应链,日本供应链可能中断数月。半导体研究公司ObjectiveAnalysis的吉姆·哈迪说,地震将导致半导体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并在短期内出现大量缺货。几家美国公司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比如苹果iPhone和iPad的关键部件要在日本生产。日本制造商控制了全球近半半导体市场,这些生产商受到地震影响,推迟货物供应,可能引发行业混乱。很多分析家称,此次大地震对全球工业影响远超1995年神户地震。科技进步和全球化都鼓励产品专门化。国内市场不再受到保护,对新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但是这种集中是非常危险的,一家工厂被烧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混乱的新居滨事件,可能被放大百倍后重演。

    半导体 供应链 电子行业 IPAD ANALYSIS

  • Solarbuzz:去年全球太阳能安装量18.2GW年增139%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olarbuzz最新年度太阳能市场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安装量达18.2GW,相较于前年成长139%,其中,欧洲地区太阳能市场规模为14.7GW,占全球81%的需求。Solarbuzz表示,2010年全球前5大太阳能市场国家为德国,义大利,捷克,日本与美国,这5个国家的市场相当于全球80%的需求,其中,欧洲地区太阳能市场规模为14.7GW,占全球81%的需求。而欧洲区域前3大太阳能市场国家依序为德国,义大利与捷克,3个国家市场规模共计12.9GW。2010年日本与美国市场的成长非常迅速,年成长率分别达到101%与96%。总体来说,2010年超过100个国家为太阳能产业需求的爆发成长或多或少都做出了贡献。分析去年太阳能产业部分,2010年太阳能产业全球营收达820亿美元,相较于2009年营收400亿美元大幅成长105%,同时,太阳能产业企业在过去12个月中,成功的募集到超过100亿美元的股票与债券。在产量部分,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20.5GW,较2009年9.86GW有显著增长,其中薄膜电池产量占据总产量13.5%的比例。以区域别来说,中国与台湾的电池厂商继续扩大市场比例,目前已占全球总电池产量59%,较2009年的49%的水准向上成长10%。至于厂商出货成绩,2010年前2大电池厂商为尚德电力(尚德电力)与晶澳太阳能(晶澳太阳能),紧随其后的是第一太阳能。2010年前8大多晶硅制造商年产量为14.52万吨,前8大硅晶圆制造商占据全球硅片产量的45%,而供过于求的局面,造成2010年晶硅模组出厂价下跌14%,但是相较于2009年降价38%的幅度相对较小。

    半导体 太阳能 电力 多晶硅 SOLAR

  • ARM芯片占手机市场份额90% 英特尔进入更加困难

    《华尔街日报》网站当地时间3月17日载文称,目前,ARM架构芯片在全球手机市场上的份额超过90%,颠覆了英特尔一家独大的处理器市场格局,也使英特尔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以下为文章全文:尽管规模较小,但ARM颠覆了芯片产业,给英特尔造成了最为严峻的挑战。ARM架构已经成为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事实上的标准,还被广泛应用在大量其他设备中,例如数码相机和硬盘。ARM在手机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超过90%,过去15个月内,其股价上涨了约2倍。ARM增长的标志,以及它对英特尔的威胁在3月2日显现出来。当天,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公布了iPad2平板电脑,他强调称,iPad2的芯片采用ARM的技术,速度是上一代产品的2倍,但电池续航时间仍然长达10小时。市场研究公司IHSiSuppli分析师弗朗西斯•赛德科(FrancisSideco)表示,“如果没有ARM,具有目前智能手机处理能力的设备的尺寸将与计算机相当。”电池续航时间非常重要。这是ARM架构芯片称霸手机市场的原因所在。英特尔的芯片性能很高,适合用在PC中。但是,与ARM架构的芯片相比,它们的能耗过高,不适合用在依靠电池提供电力的设备中。英特尔仍然是PC和服务器市场上的霸主,但手机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快。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今年智能手机发货量将增长近40%至4.13亿部,超过PC。另外,iPad蚕食了低端笔记本市场,影响了英特尔增长的潜力。因此,尽管英特尔通过生产PC芯片赚得盆满钵溢,但目前其股价与1997年相当。ARM芯片技术诞生于1980年代早期。英国Acorn公司希望为其BBCMicro计算机开发更好的芯片。Acorn联合创始人哈尔曼•豪瑟(HermannHauser)回忆称,当批准芯片设计项目时他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我一不出人,二不出钱,他们没有办法生产出复杂的芯片”。Acorn一个小型团队开发出了以节能、高性能、尺寸小著称的芯片。但是,采用ARM芯片的计算机问世太迟,在1987年发售时,IBMPC已经占领了市场。ARM总裁都铎•布朗(TudorBrown)回忆称,Acorn“几乎破产”。科技界最著名的失败案例之一拯救了Acorn。1990年,苹果希望为其NewtonPDA开发一款低能耗芯片,与Acorn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后来改名为ARM。苹果出资150万美元,Acorn的出资形式是一支12人的芯片设计团队。尽管Acorn最终破产,ARM则获得了极大成功。苹果当初的150万美元投资的价值膨胀至8亿美元。ARM成立之初就作出了一项决策:不自己生产芯片,向其他公司许可芯片设计。ARM开发的只是芯片内核,许可客户可以增添其他组件,构成完整的片上系统。这些ARM架构芯片最终占领了手机市场,因为芯片中整合有许多功能,为生产功能强大的手机奠定了基础。目前,德州仪器、高通、三星等公司向ARM支付许可费,生产ARM架构的芯片。去年ARM的毛利率高达94%,远远超过英特尔的65%。ARM的业务模式催生了一个由开发者、制造商和设备厂商组成的社区。1998年,ARM的30家许可客户发售了5100万个芯片,201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至250和61亿。英特尔希望进入手机市场。英特尔计划今年推出一款在能耗和性能方面可以与ARM架构芯片相媲美的芯片。英特尔财务副总裁、投资者关系主管凯文•赛勒斯(KevinSellers)表示,“移动设备都成了计算机,要求处理功能更强大的芯片。性能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将继续保持这一优势。”但是,即使英特尔推出可以与ARM相媲美的芯片,能否被手机厂商采用还是个问题。设备厂商可以让ARM架构芯片厂商相互竞争,降低芯片采购成本。英特尔面临的更大障碍是说服软件开发者为其平台开发软件。英特尔有更丰富的资源。ARM的商业模式使得其规模不会很大,ARM收取相当于芯片售价5%的许可费,2010年营收为6.31亿美元。相比之下,英特尔营收接近440亿美元。ARM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满足投资者的期望。目前ARM市盈率约为70倍,英特尔为10倍。微软1月份表示,下一个版本的Windows兼容ARM芯片,这意味着ARM进入PC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特尔本来可以避免ARM架构芯片带来的挑战。豪瑟回忆说,在设计自有芯片前,Acorn曾与英特尔接洽使用其技术,“如果英特尔同意转让其芯片技术,就不会有ARM架构芯片了”。

    半导体 手机市场 英特尔 AC ARM芯片

  • 日本地震对光伏产业影响甚微

    3月11日,日本东北沿海发生9.0级地震,专家称这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发生的最大规模地震。10米高(合33英尺)的大海啸袭击了东北沿海的城镇,其中东京北部的仙台受灾最为严重。3月12日,福岛海岸一座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且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的新闻成为全球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然而,初步报告表明该事件对太阳能光伏产业供应链的影响微乎其微。与日本半导体工厂一样,许多光伏制造工厂为应对地震装备了紧急自动关闭系统。恢复生产之前还会进行破坏评估。然而,由于仍将有余震来临,目前尚不清楚企业是否会恢复或间歇性恢复运营。一些半导体行业的相关报导指出,三洋、夏普和松下公司在日本的工厂已经暂停了生产工作,但具体哪些工厂会受到影响尚不得而知。受到地震引发海啸的影响,日本东北地区受灾情况最为严重。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已经停止,北部其它地区有间断性的电力供应。日本的光伏产业制造厂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大阪和京都附近,以及最南端的九州岛上,因此光伏产业并没有受到重大影响。日本大部分重工业的工厂在地震后关闭,仅有个别工厂报告了问题。康宁在震后率先发表了有关玻璃制造业务的公开声明,其在大阪附近的堺市有一家工厂。而大阪也是夏普公司最新的液晶和薄膜光伏制造厂所在地。康宁表示没有任何雇员受伤,而且其在日本的业务也没有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公司表示玻璃制造业务一切正常。今天夏普也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证实了康宁之前的评估,指出:“包括我们在枥木县矢板市的工厂在内,我公司在日本的厂房和设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我们在堺市、龟山市、塔基町和天理市的液晶面板生产厂照常运营。”三洋在周五表示正在对损害进行评估,截至发稿时三洋并未在其官网上发表相关信息。(更新1中包含关于三洋的最新信息。)地震后的检测显示,几乎没有光伏制造商对于在日本的生产表现出担忧。根据iSuppli的消息,地震并没有严重影响日本的半导体制造商,这家市场调研公司在向媒体发布的消息中表示:“地震对日本半导体生产的主要影响并不在于对生产设施的直接破坏,而在于地震破坏了产品的供应链。制造商可能会在原料进货和产品运输方面遇到问题,这可能会在未来两周中影响日本半导体行业的供货情况。”光伏产业面临同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原材料需求和组件销售运输方面。另据报道,友达光电已经关闭了其位于仙台的M.Setek硅片生产基地。“我们的员工都平安无事,”报道引述一位高管的话说,“但目前由于我们无法到达现场评估情况,暂时还没有关于灾害损失的统计,也不清楚何时才能恢复生产。”友达光电也发表了声明,表示公司在台湾新竹的总部和东京都设立了应急指挥部。公司在声明中对福岛县相马市M.Setek多晶硅工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最新情况,所有员工和工厂设施都安然无恙,地震和海啸并没有对工厂造成严重的损害。而工厂恢复生产的时间将依赖于该市基础实施重建的情况。”“电网中断后,工厂启动了应急电源以保证基本电力需求。”友达光电表示。三洋北美分公司的公关经理亚伦·福尔斯(AaronFowles)对StatesmanJournal(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媒体)表示,“公司所有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设施都位于日本西海岸,在此次地震和海啸中受灾并不严重。初步调查显示,没有一家工厂遭受严重损害,仅有几处暂停了生产。”报道中还提到“目前还没有三洋公司员工受伤的消息”。(三洋在美国俄亥俄州塞伦市(Salem)建有硅锭/硅片生产基地。)

    半导体 夏普 康宁 友达光电 光伏产业

  • 日本地震影响电子产业 中国或迎产业转移机会

     目前,受地震影响较大的索尼公司仍有8家工场停止运营,而位于东京的索尼总部19-21日三连休,22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上班。 分析则认为,地震对日本电子信息产业也带来了强烈冲击,日本企业或加速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的步伐,其中中国或将迎来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 赛迪顾问在分析日本地震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报告中指出,此次地震对日本硅材料、液晶材料,以及部分半导体、电子元件的生产造成的直接损失较大。且因电力不足、物流不畅,各行业未来的整体开工状况也难以确定。 昨日,记者从受地震影响较大的索尼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受影响的工场只有小部分恢复正常运营,其中索尼生产系统公司久喜工场15日开始已经恢复正常运营,而索尼化学及信息部件公司鹿沼工厂和索尼能源部件公司枥木工场受到停电计划影响,部分恢复运营。 同时,索尼称现在还无法确定地震对索尼(中国)公司运营将产生的具体影响,原因是索尼正在日本全面评估因灾受损的情况。尽管索尼在日本的相关工厂和机构正在尽最大努力恢复正常的运营,他们仍需要一些时间来判定损失的情况以及何时能够恢复运营。 电子市场短期将现短缺 受开工难以确定的影响,赛迪顾问认为,一段时间内全球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市场将出现供应短缺状况。国内LCD面板、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中依赖日本原材料供应的企业,以及依赖日本核心部件进行组装的中国电子企业将面临短期负面冲击。 由于全球硅材料、液晶材料价格将止跌上涨,下游电子整机企业的利润将受到影响。另外,国内与日本相关的子公司、以及为其提供代工业务的企业,订单将会减少。 高端电子产业转移带来新机遇 如全球市场因此次地震出现供货不足、价格上涨的状况,则硅材料、液晶材料、半导体、电子元件,以及部分下游整机领域的国内厂商,将因进口替代效应而直接受益。 此外,地震使得日本本土的高端电子产品供应紧张,导致有能力对其产品形成替代的国外企业,其产能部分向高端产品转换,因此将在中低端电子市场遗留更多的市场空间。 日本企业将加速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亚太区域及中国将在本轮产业转移中获得新的机遇,特别是上游原材料和设备环节。

    半导体 索尼 中国电子 电子产业 液晶材料

  • 部分日本半导体工厂恢复生产 电力短缺和余震将延缓产业恢复进程

     据国外媒体报道,因地震、海啸灾难关闭的部分日本芯片工厂已经恢复生产,但其他工厂则仍然面临电力短缺等问题的困扰。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芯片业最关注的问题是地震和海啸灾难对全球高科技产业供应链的影响。尽管未来数个月内有些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但部分工厂恢复生产就是一个信号: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全球第二大300毫米晶圆供应商信越化工(Shin-Etsu Chemical)表示,地震后关闭的4家工厂中的2家已经恢复生产,该公司仍然在评估另外2家工厂的损失,正在将一家工厂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位于日本其他地方的另外一家工厂。据瑞银称,日本占全球300毫米晶圆市场的72%。 日本DRAM内存芯片厂商尔必达表示,在因地震造成的停电事故短暂关闭后,位于日本东北部的一家芯片测试和封装工厂已经恢复生产。这家工厂没有遭到破坏。信越化工和尔必达都表示,电力供应仍然是个问题。 据市场研究公司IHS iSuppli称,在日本东北部地区的余震完全停止前,芯片制造生产线不可能恢复生产,“在较大的余震停止前,芯片制造生产线恢复生产是不可能的。发生里氏5级地震时,芯片生产线就会自动停止”。

    半导体 进程 电力 晶圆 半导体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