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预期2010年全球半导体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大幅增加。 在它的Q2季度半导体产能报告中,Gartner预计全球半导体产能与去年相比增长5%-6%,这是由于PC及手机的出货量增长有关。 根据Q1的全球半导体产能报告,Gartner近期作了更新,将2009年产能原先下降2.3%,修正到下降1.9%,及2010年增长5%修正到6%,而2011年由增长9%,有小幅减缓,修正为8%,以及2012年仍维持8%的稳定增长。之所以如此,与Gartner的最新半导体投资报告,今年将增长83.5%以上相一致。该公司预测下一波下降周期是由于存储器的供大于求所致,时间在2013年。 按Gartner的报告,过去3个月来许多公司提高了它们的投资,如GlobalFoundries、Samsung、Toshiba及TSMC。 Gartner同样指出,自2005起到2010年计,前10大投资者中有9个其每年平均投资至少10亿美元,而前10大中,有7个其平均年投资超过15亿美元,大多数在20亿美元。为了竞争用于先进制程产能需要持续投资,至少每年在15-20亿美元。 Gartner指出在全球前十大投资者中,见下表,仅只有TI,它在先进的逻辑电路生产中采用轻资产模式。但是TI近期的表现亮丽,如在4月时宣布将把300mm模拟生产线的产能翻倍及7月时兼并Spansion日本的两个fab。 Gartner以及其它的市场调研公司都相信存储器与代工是2010年产能扩充的最大支持者。
此次iSuppli预测2010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增长35.1%,由2009的2296亿美元提升达3103亿美元。而该公司于5月时曾预测增长30.9%。由于市场需求迅速的增长,2010全球半导体市场如注入强心剂一样,促使iSuppli再次提升销售额的预测至创记录的水平。如下图所示; 今年807亿美元销售额的增加值,使2010年将成为历史上半导体销售额的增加值最高的一年。与互联网时代的2000年相比,它也是增加值最高的年之一,该年的增加值不到600亿美元。iSuppli的高级副总裁DaleFord观察到,由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迅速扩大,造成2010年半导体市场继续上升。显然推动此波增长的包括有价格上升,库存补充及在关键电子产品中,如智能手机与LCDTV等中的芯片含量的提升。下图是1998to2014年半导体销售额及增长率预测; 电子产品市场2010年半导体销售额的迅速增长是由于全球电子产品销售额的强劲增长。如2010的电子产品中,OEM销售额的增加值达1310亿美元,总计达1.54万亿美元,与09年相比增加9.3%。而之前高值的2008年的OEM销售额为1.53万亿美元。可见2010年己超过2008年的水平。在PC,手机,LCDTV及其它半导体含量富有的电子产品推动下,使今年电子产品的出货量与销售额都超过预期的目标。强健的芯片推动价格上升显然半导体销售额的增长大大超过终端电子产品市场的增长,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是芯片价格。Ford表示,由于半导体库存的精确管理及芯片制造产能的合理控制,导致总体上芯片市场供不应求。为此不少芯片的价格波动范围很大。而且,由于无论芯片以及系统,大量采用创新的技术,使得电子产品中芯片总含量的提高及价格上升。紧接着2009年的库存削减与成本下降,推动2010年电子产品在整个供应链市场的迅速扩大,包括半导体市场的增强。与泡沫说再见当2010年的增长与2000年相比时,要清楚此波周期的性质与2000年时有明显的不同,这是十分重要的。2000年的增长是由于1999年的产能迅速扩充以及不能持久的网络泡沫增长来推动,所以2001年泡沫破裂,导致半导体业下降28.6%。相比2010年的增长是由于受2009年的外力突然打击,产业自身增长的动力暂时被压抑,因而在2010年半导体产业能迅速回复,包括在2011年能继续增长。不可能两次探底Ford认为,在上个月听到的最多词汇是全球经济及半导体业可能进入两次探底(doubledip)。由于近期半导体市场的增长超出业界的预期,因而有些理性的思考者担心市场的持久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iSuppli并不认同两次探底的说法,并认为自2010下半年开始全球半导体业将回到正常增长的轨道中来。2011年仍有7%的增长。今年Q2半导体销售额环比增长8,2%,可能是此波周期的峰值。预期Q3增长为6.7%及Q4为0.4%。iSuppli表示,到2011年Q1之前半导体业有连续7个季度的增长,这是1991到1995期间有连续19个季度增长的又一次最长的连续季度增长。下表是自1998年至2014年的半导体年销售额与增加值及增长率的数据,包括预测; 强劲的存储器观察在2010年特定类半导体器件领域,存储器将是增长最快的类别。DRAM销售额增长大于86%,NAND有望超过33%,因此今年总存储器的增长将达到56%。其它如微型元件,Logic,Analog,分立器件与光电传感器等在2010年中增长也超过25%。其它在2010年大幅增长的还有LED,可编程逻辑(PLD),通用模拟电路与分立器件。在2010年中NOR闪存是很少未能达到两位数增长的类别之一。
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决定在位于韩国京畿道器兴厂区的太阳能电池研发(R&D)太阳光电(PV)产线,以增加100百万瓦(MW)生产规模。三星内部人员表示,2009年建设的PV产线为30MW规模,日前决定进行扩大产能,计划至2011年上半将产能扩大至130MW规模。器兴厂PV产线除生产结晶矽太阳能电池外,也将研发更多元的太阳能电池,但目前仍未考虑进行商业化量产。三星2009年9月时开始在器兴厂区进行太阳能电池研发,曾公开举办启动PV产线仪式,并正式跨入太阳能电池产业。
北美和日本半导体设备订单出货比均呈上升趋势,未来半导体市场需求可期。但同时各半导体厂家积极扩充产能,加大供应,未来竞争将加剧。半导体上游材料市场需求创新高,供应难以接续。LED产业上游电子元件产能不足,太阳能多晶硅用料缺货严重。iPhone等智能手机增长拉动上游芯片需求,其中存储芯片销售额剧增50%,ARM芯片的市场地位大幅提升。LED背光电视渐成市场主流,出货持续走高,但受电子材料缺货、蓝宝石基板涨价的影响,未来厂商如何应对以满足需求将成为焦点。虽然第二季面板业淡季不淡,但下游终端产品的销售没有明显成长,目前终端库存持续垫高,导致面板价格与产能面临调降的压力,未来需求将取决于下游库存消化速度。
8月4日下午,西安高新区与韩国半导体零部件生产企业--森姆泰公司签订了半导体零部件项目协议,项目总投资10100万美元,占地40亩,成为森姆泰公司在韩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一期投资4000万美元,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全部建成投运后年产值可达1.8亿美元。森姆泰公司入驻西安高新区后,将为西安半导体产业提供高品质聚晶金刚石产品,填补西安在半导体零部件行业的空白,完善西安集成电路产业链。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4日宣布,该委员会已与全球主要电脑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就反垄断诉讼达成和解。和解方案不涉及罚金,但英特尔须对其经营策略作出一系列调整。根据和解方案,英特尔不得向电脑厂商开出优惠条件,换取它们只购买英特尔电脑芯片的承诺;不得因电脑厂商购买非英特尔芯片而以取消优惠条件作为报复。同时,方案还就英特尔对其编译器产品的信息披露、修改与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联邦贸易委员会去年12月对英特尔提起诉讼,指控其采用威胁、利诱、绑定价格等手段,迫使戴尔、惠普、IBM等电脑厂商不采购竞争对手的芯片。此外,该公司还采用独家协议或排他性协议,限制竞争或者不公平操控芯片及其他产品价格。英特尔目前在全球处理器市场拥有近八成份额。长期以来,一些反垄断机构和竞争对手一直谴责英特尔采取非法手段维持市场垄断地位。亚洲和欧洲的反垄断监管部门此前对英特尔采取了惩治措施。其中,欧盟委员会去年5月向英特尔开出10.6亿欧元巨额反垄断罚单。去年11月,英特尔与主要竞争对手超威半导体公司(AMD)达成和解,英特尔向超威支付12.5亿美元以平息争端,超威则同意撤消所有针对英特尔的反垄断诉讼。
开始于2008年末的经济危机在2009年给全球造成重创。进入2010年下半年来,尽管我们已经看到明显的复苏迹象,但半导体业对此的解释并不完全相同。令人欣喜的是绝大多数的美国半导体公司对此持乐观态度,Q1和Q2的强劲反弹也给业界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在与一些美国半导体公司高层接触的过程中,对此印象颇深,他们的思维以及在危机阶段中采取的措施和研发方向值得我们借鉴。DavidB.Bell,总裁和CEO,Intersil本次的危机来自经济层面而不是网络和电子产业,智慧型的公司从危机中创造机会并获取利益。Intersil在2009年做了很多事情,进行内部重组,而且投入R&D的资金占据了公司总营业额的22%。在过去的7个季度中,我们购买了6家新兴高科技公司,技术领域涉及到数字音频、数据转换器、安全监控、车载信息娱乐、电源管理等,其中5家发生在经济危机期间,包括中国的磐大微电子。目前Intersil中国员工已超过100人,有效地加强了我们在中国的力量和布局。很明确地,越来越多的设计项目正在中国发生。在Intersil近年的发展中,工业控制(包括医疗电子和汽车电子)以及通信是增长幅度超过其它领域的两个行业,同时,计算和消费类产品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中工业控制在2009年每季的增长率均超过15%,在2010年Q1的增长率已达到23%,成为Intersil目前最大的业务领域。我们也在关注一些新兴的应用,包括更好的音频处理方案,高效率、高质量的功率放大器(如D类放大器),高效率的LED照明/背光照明解决方案,微型投影仪/激光扫描等。在电源领域,Intersil正在开发第二代的电源模组产品,目前已有4个产品面市,更多的产品即将推出,该领域市场潜力巨大。JacobSayer,副总裁,业务开发&IR部,AvagoTechnologies市场开始复苏。从Avago的财表来看,2010年Q1较2009年Q4的净销售额增长了约7%,年度增长率达到24%。从2009年Q2开始,Avago呈现出持续的增长态势。从公司的整体产品线架构上看,无线通信占据最大的份额,为38%,其它包括有线通信、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消费类电子和计算。从行业的发展趋势上分析,工业和新能源的增长率最高,无线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在中、长期时间内也会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同时,我们也预测PC市场在2010年下半年会明显好转。Avago无论在任何时期都关注技术创新。广泛应用于3G的FBAR滤波器实现了较传统的SAW更好的性能,同时,可节省电池能量;基于LED技术的光学手指导航芯片已应用于鼠标、蓝莓手机等,其中光学鼠标可直接在玻璃面板上工作。Avago在光学导航技术上拥有超过100项专利。开发的并行光学技术已实现12通道、每通道10Gb/s的传输速率,目前主要应用在超计算领域,未来会扩展到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在工业控制行业,新能源、LED/激光应用、自动化制造等应用的快速发展对光学编码器、光纤器件、光耦合器、LED器件带来巨大的需求;在消费类和计算领域,将会更多地采用新一代的光学鼠标,我们也预测,性能达到10G/s的低成本光学I/O接口将进入到PC领域,并代替下一代USB。
在3月22日 NXP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文件中,表明此次IPO,仅拿出公司总股数的14%,其上市股价最终为每股14美元。NXP的IPO可能是今年在美国上市公司中最大之一,达到4.76亿美元,但比预期己经低了许多。公司在4月时曾作过估计,IPO可达15亿美元。直到上周初在提交给证交会的文件中,计划股价为18-21美元,预计在中间值时可融资6.2亿美元。看来投资者仍相当担忧整个半导体业的前景,所以NXP的 CEO Rick Clemmer在与EDN对话时非常清醒,它声言关键问题是公司必须面对当前的逆境。IPO市场继续是买方的市场,所以人们关注的并不仅是公司的业绩与前景,而更重要的是关注未来半导体业的前景。它认为,作为公司当然希望股价能高些,这一点与广大股民不一致。因为股民们更多关注的是未来股价能增长多少?因而目前高的股价不可能让它们能接受。Clemmer表示尽管目前受经济的挑战影响甚大,但是NXP不想采取延期IPO的作法。 NXP还是选择IPO,同时公司己作出在未来5-6个季度中,一个可节省开支约200-300M美元的重组计划(cost reduction program)。自2006年9月公司的80.1%的股权被私募基金财团收购,总金额达34.51亿美元,包括有Kohlberg Kravis Robert & Co(KKR),Bain Capital,Silver Lake Partners,Apax and AlpInvest Partners NV等机构,而如今此次IPO公司用了近4年时间的努力。自从私募基金介入之后,刚开始时NXP几乎每年都是亏损。为了扭转上述的困境,公司于2008年提出一个重组计划,每年减少支出650M美元。从2008年3月31日开始,依2008 Q3数据为参考值。该计划包括机构重组,公司继续聚焦于混合讯号电路,仅把盈利高的部门留下来。因此,大刀阔斧地把原皇家Philips拥有的前工序芯片生产线由14个减少到2011年底的6处。NXP的债务在IPO之前总计有42亿美元,而在2009年公司发行了债券(bond) 减少13亿美元。Clemmer重申它正考虑从此次IPO中得来的资金再次下降。今天上市的股数为3400万股,按NXP提交给证交会的文件中仅占现有2.49251亿股的14%。而其原母公司Philips仍拥有17%股份以及私募基金财团拥有69%的股份。按照规定,对于私募基金,包括Philips公司必须在IPO之后等6个月,才能够出售它们的股份,如果它们愿意做的话。Clemmer分析,对于私募基金拥有者它们必定会等待时机,期望能有更大的回报,才会脱手。而对于Philips公司,相对比较灵活,更倾向于作长期的投资者。
不到半年时间,在中国国有资本不断抄底海外能源资产同时,TI以11亿人民币收购成芯半导体,Atheros以7,400万美元收购上海普然通讯,近期联发科则以2,400万美元将大陆TD方案提供商苏州傲视通纳入囊中,本来规模偏小的大陆微电子产业面临外资大规模抄底的危险。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微电子是中国由制造强国向创造强国升级的基石,没有了自己的微电子产业,大陆将永远处于代工生产的尴尬境地,这些年虽然大陆微电子产业发展迅猛,已经出现诸如上海展讯、中星微、珠海炬力等NASDAQ上市公司,但公司规模普遍偏小,年营收超过5亿美元的公司只有海思一家,其主要客户还是来自自家的华为,与在全球并不领先的台湾IC设计相比,大陆微电子产业依然任重道远。即使如此并不能否认大陆500家微电子公司的价值,否则也不会在全球经济刚刚回暖便招来众多全球巨头对大陆IC产业的一次次抄底,TI以11亿人民币收购成芯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多年来我们的产业政策是否走偏?投入高达40亿人民币的成芯半导体被11亿人民币出售,站在成都地方政府的立场无可非议,毕竟如果不出手,成芯未来将带来更多亏损,国内企业无人接手,折价卖给外资将是必然,相对数字领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国本土模拟IC设计企业年营业额最大目前也不超过2000万美元,虽然大家都知道晶圆厂对模拟IC设计企业的价值,大陆弱小的IC设计企业根本不敢奢望收购成芯。苏州傲视通被联发科2,400万美元收购联发科可谓捡了大便宜,以如此低的代价获得大陆已成规模的TD-SCDMA核心技术,联发科已经摆脱多年来的障碍;上海普然出售给Atheros虽然7,200万美元很多人认为高了不少,老杳估计这与普然之前已经投资过大有关;不过以华为、中兴为主要客户的普然对于Atheros显然物超所值,这些收购说明虽然大陆IC设计公司普遍规模较小,对于海外巨头来讲价值依然不可限量。可以想象未来一段时间海外巨头抄底大陆微电子企业的事件将继续上演,虽然大陆已经有包括展讯、中星微、炬力、国民技术等多家IC设计公司上市,相对海外巨头的巨额资金冗余,中星微的1亿美元、炬力的2亿美元即使国民技术创纪录的融资23亿人民币相对来讲并不多,据老杳所知最早希望收购傲视通的并不是联发科或高通,而是大陆一家知名半导体企业,可惜这家企业出资规模要比联发科小了不少,结果失败而归,正是由于手头拮据,导致了中星微、炬力这些年虽然有意收购却无力出手的窘境,展讯当年以8,500万美元收购Qurom虽然物有所值,之后由于资金困乏带来的窘境让很多企业老板不敢放手一搏。之所以大陆微电子公司频频被外资收购也与大陆IC业界甚至整个产业的观念有关,与收购企业相比大陆企业更愿意挖角员工,最应当收购普然的应当是海思集成电路,不过纵览这些年海思的成长史,虽然公司员工总数已经超过2000人却鲜有收购的历史,好像海思更愿意去挖人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曾经有不少大陆IC设计公司老板向老杳抱怨海思高价挖人,已经被联发科收购的傲视通也曾经一度面临被竞争对手挖角,只不过由于傲视通大多数员工持有公司股权没能实现而已,观念上的落伍是大陆本土企业无法通过收购迅速扩大规模的另一原因。这些年大陆政府为了保证微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每年都拿出巨资资助本土企业成长,一旦未来大陆微电子企业频频被外资并购,无疑对产业未来的升级造成负面影响,当然从积极意义来看,这些被收购的企业依然落脚大陆,对整体产业依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如果大陆产业政策不作调整,难免大陆的扶植将成为外资的孵化器,为了加速大陆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大陆产业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首先主管部门应当调整产业发展策略,由扶植中小企业创业变为扶植企业做大做强,500家IC设计公司大陆的总数可能已经超过了海外总和,而且由于各地政府扶植,每天还有很多新创公司成立,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以尽快扶植几家有潜力的IC设计公司做大做强为首要目标,市场竞争永远是强者更强,通过在财务、政策、税收等扶植使中国尽快出现年营收超过5亿美元规模的公司。第二,加大海外人才回国就业,这些年虽然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大人才引进,不过更多的在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不过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海归人才回国创业至少在微电子界成功的概率并不大,因为在海外生活多年对国内市场环境不了解,通过政府财政补助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就业更现实,对产业的促进作用也许更大。第三,政策倾斜让更多达到上市指标的半导体公司尽快IPO,据老杳所知目前已经有超过4家的公司正在或准备登陆创业板或NASDAQ,相对台湾、日韩等地,上市公司依然太少,企业融资渠道匮乏是制约大陆微电子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作为初创企业或上市或出售、倒闭,结局不过这三种,要避免被外资并购开放更多的融资渠道是最佳手段,在创业板登陆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只有政府的政策倾斜才能促使更多IC企业上市并整体促进作为中国制造核心产业发展的目的。第四,为山寨正名,引导山寨良性发展;虽然部分假冒伪劣产品为山寨抹黑,依旧无法否认山寨这些年对中国大陆产业的贡献,更无法否认山寨已经比更多品牌厂商更早走出国门,作为民间自发行为,山寨的确有许多难为称道的潜规则,不过只要政府合理引导规模,山寨将成为一股任何竞争对手都不可忽视的力量称霸新兴市场,而这几年山寨与本土IC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促进大陆IC产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引导山寨产业良性发展将决定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
马斯葛集团公布,拟收购代价预期不超过1.25亿美元,收购山阳科技已发行股本50.1%,将以现金、代价股份或发行可换股债券等方式支付。山阳科技已开发并于美国、欧洲、日本、台湾及内地专利注册一项全新及创新技术用以在制造多晶硅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及减少环境损害;山阳科技估计其位于台湾生产厂房的建造工程将于今年8月落成。根据初步协议,卖方将向马斯葛授一项认购期权,可于未来12月至36个月内购,买目标公司已发行股本余下49.9%股权。马斯葛表示,拟透过收购于另类能源市场的公司分散其投资。透过与卖方的磋商及初步尽职审查,公司明白山阳科技已开发并于美国、欧洲、日本、台湾及内地专利注册一项技术,有潜力大幅降低制造多晶硅的成本。
尽管英国太阳能市场出现了组件和逆变器短缺、安装商普遍未受培训,以及产品价格远高于德国等现象,其仍被称为全球增长最快市场。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表示,2010年的太阳能系统安装量将达96MW,同比上一年度上涨了1500%,而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在今年四月份才刚刚实施。2009年的新增安装额仅为6MW。当然,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增长率,是由于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实施之前安装量十分少。iSuppli公司表示,在初始阶段结束之后,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所带来的安装量急剧上涨将在2011年后趋于平稳。但是,2011年市场的预计增长量仍将达到143MW,且2012年的预计增长量为214MW。直至2014年,年均预计增长量将达500MW。英国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使得英国太阳能市场十分具有吸引力,当然,如果其产品价格能与美德两国相媲美的话,其市场将更具吸引力。同时,iSuppli公司还认为,德国的上网电价补贴下调政策也相对增加了英国市场对供应商的吸引力。iSuppli公司高级总监兼首席分析师亨宁·维希特(HenningWicht)表示:”随着德国这个太阳能大国对上网电价补贴额进行大幅削减,光伏业界的重点就转向了其他具有优惠条件的地区,这就使得英国成为了今年的太阳能热点国家。”由此可看出,随着德国市场增长减缓后许多公司将在英国寻求产品销售渠道,英国市场应该增强自身在产品价格及安装成本上的竞争力。短期来看,这似乎对英国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如果真如iSuppli公司所预测的那样,高达500MW的年均新增安装量发生在仅未来四年里,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不引人担忧了。就如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这几个过热的市场所经历的那样,上网电价补贴的下调速度远超出最初所预计的程度,从而导致市场进入了繁荣-萧条的怪圈,而无法的到长期稳定的发展。根据对英国市场2014年前每年50%的增长率的预测,这一增长水平将很有可能导致对上网电价补贴的极端下调。
VLSI提高IC预测,但是该公司看到虽然很多产品供不应求,但是有一种可能DRAM市场再次下跌。同时由于经济大环境可能对于产业的影响,目前对于产业抱谨慎的乐观,如Marvell.SiliconImage及其它公司的大部分高管都有同样的看法。VLSI在它的最新看法中发现各种数据是交*的,按VLSI的最新预测,2010年IC市场可能增长30%,但是2011年仅增长3.7%。而2010年半导体设备增长96%。而在之前的预测中认为2010年全球IC市场增长28.1%,其它预测尚未改变。按VLSI公司看法,目前好消息及坏消息都有,正是Q2季度报告的时机,几乎绝大多数芯片制造商的结果是亮丽的,超过分析师的预期及自已的目标。目前所谓不好的消息,是指随着市场需求的上升,而进行的产能扩充。DRAM市场是最明显的,主流渠道的另售价,已经开始下降达一个月。按VLSICEOGDanHutcheson的看法,目前实际上有2/3的产能扩充计划集中在存储器,尤其是DRAM。近期如5月份,每个人认为兼并可能限制过渡的扩充,然而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发现产品短缺现象一下子消失。它认为,告诉我们问题是十分清楚,实际上因为台湾与韩国都支持存储器大战,希望能从中把对手打下去。无人愿意丢失市场份额,因此从投资方面与对手火拼。在NAND闪存有不同的景况,这要感谢全球移动产品市场的需求上升,因而NAND的库存一直保持很低。实际上对于NAND制造商在Q2中依靠库存来作销售的比例已下滑到6年來新低。而且NAND市场有可能在下半年季节性销售旺季时出现短缺现象。虽然短缺问题在其它领域中相对容易的解决,然而对于OEM仍是抱怨声不止。如Ericssion由于部件缺货而造成销售计划没有达成。几周前Nissan有两条在美国的生产线停工待料,原因是STMicron仅发了80%的订单货源。MarvellTechnology公司的CEOSehatSutardja说,众所周知,2009是个差年,但是地球仍是运转。它认为2010在复苏之中。而2010年目前IC市场火红的程度,让这些市场老手也感到惊奇,谁也没有估计到会如此之好。这位CEO说,它对于某些经济指数,如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及研究机构缺乏经费等会对于半导体业带来影响,而表示担忧。当问到能否对于IC市场作出百分比的预测时,它非常诚实地坦言,我无可奉告,因为变化太快。一家消费类芯片制造商SiliconImage的CEOCamilloMartino说,感觉比一年之前好多啦,但是经济仍有相当长的路去走。尽管经济的某些方面疲软,然而消费类芯片市场的产品仍供不应求,供应链紧。谈到数字电视在日本市场需求强盛及份额上升时SiliocnImage本周的季度财报达到华尔街的预期,华尔街预期在销售额4345万美元,达到每股1美分。SiliocnImage在2010Q2销售额是4460万美元,与上个季度Q1相比是3430万美元及去年同期的3730万美元。非经审计(GAAP)Q2的纯利是180万美元或者每股2美分,而相比Q1是亏损720万美元,或者每股10美分及去年同期的亏损1330万美元或者相当于每股18美分。其中2009Q2的亏损中包含710万美元税前支公司的重组费用。当EETimes釆访它时,Martino说公司正在扩大DTV数字电视的市场份额。它可以有利于日本的Eco点计划的推广。因为这个计划使消费者能得到Eco点,凡是购买绿色应用产品相当于用钱来购买Eco点一样,在日本该项活动依季度比较增长达80%。关于Q3,SiliconImage估计销售额在4800-5000万美元之间。
夏普将把在英国的结晶硅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工厂的年产能提高至目前的两倍——500MW。计划从2010年12月开始投资约40亿日元,用于扩大产能,2011年2月建立起年产500MW的体制。将要扩大产能的是夏普位于英国威尔士地区雷克瑟姆(Wrexham)的生产基地——英国夏普制造公司(SUKM,SharpManufacturingCompanyofU.K.)。这是夏普继美国工厂之后建设的第二个太阳能电池海外生产基地,已从2004年春季开始生产。
无疑2009年对于闪存市场是可怕之年。要感谢产业的很快复苏,预测2010年全球闪存市场已经很热,然而按Web-FeetResearch报告,其供应链部分却遭受困境。按Web-Feet刚公布的全球闪存的季度报告,NOR及NAND市场都很热。NOR市场由2009年的47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57亿美元。而NAND市场与2009年相比增长33.4%,达215亿美元。这是好的消息而坏消息在供应链中也开始传了出来。Apple及其它OEM釆购大量的闪存,使得市场中有些购买者采用两次下订单方式。这样的结果连环影响到NOR及serialNOR,也造成供不应乘,价格也随此上升。Web-Feet的CEOAlanNiebel认为,闪存市场从2009Q4开始上升,直到2010上半年,而后无论NOR或者NAND制造商都积极扩充产能,想乘机获得它们的最大收益。Apple及其它OEM在市场中釆购大量的闪存,使得市场中呈现恐慌心理,导致有些购买者采用两次下订单的方式。这样的结果连环影响到NOR及serialNOR,也造成供不应求,价格也随此上升。
据路透社近日分析指出,全球太阳能行业可能将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继而导致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价格重挫50%,成为继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又一次行业大衰退。德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去年德国太阳能产业获得了大量投资,弥补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由于商家纷纷赶在政府降低行业补贴之前进货,因此2010年该行业呈现出复苏迹象。与此同时,制造商则最大幅度地提高产能,以此满足市场的需求,但这对于大部分制造商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因为他们对德国市场的依赖度通常较高。与德国一样,意大利、西班牙及捷克等欧洲国家也都在计划或已经削减了太阳能补贴,应对银行界的资金短缺问题,路透社称,此举可能加剧太阳能产业的艰难处境。投资银行RBCCapitalMarkets分析师斯图塔·布什(StuartBush)表示:“明年市场将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大部分供应商的利润将由于价格下跌而受到影响。”受经济刺激机制削弱影响,支撑太阳能行业高成本运转的资金不复存在,制造商已经将目光转向法国、美国、中国和印度这些新兴市场。根据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协会EPIA的数据显示,以上四国2011年的光电太阳能市场将占全球市场的30%左右,远高于今年的17%。但分析师对于这些增长是否能抵消德国市场衰退带来的影响分歧很大。根据EPIA的数据,德国市场明年将萎缩57%,从今年的70亿瓦缩减为30亿瓦。危机能源研究中心的欧洲太阳能分析师卡塞蒂·德林(CassidyDeLine)认为,德国市场的萎缩情况未必如人们预测的那么严重,欧洲其他国家的增长幅度或许可以弥补这一损失。全球领先的太阳能薄膜光伏模块生产商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和德国太阳能巨头SolarWorld也都对2011年的市场需求均表示乐观。EPIA表示,目前全球已建成光电太阳能站23兆瓦,2011年将新增15.4兆瓦。但如果政府削减补贴,新增需求可能将下降到9兆瓦。分析师斯图塔·布什对新兴市场对供求关系的贡献仍报有怀疑态度。他说:“我不认为新兴市场可以弥补需求的衰退。”但斯图塔预测,明年全球光电太阳能需求只会比2010年下降3.7%,从目前的11.2兆瓦减少到10.8兆瓦。根据行业刊物Photon报道,世界前十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有九家计划在今年年底扩充产能,届时这些企业的总产能将达到9.5兆瓦。研究机构EnergyTrend分析师表示:“随着产能上升,我们预计太阳能供应量不足的情况将在今年下半年得到改善。因此,太阳能的价格将保持平稳,甚至出现小幅下跌。”目前欧洲地区太阳能的价格为1.92欧元,已经比去年下降27%。分析师预测明年的价格将继续下滑,降幅可能高达40%。(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路透社称,中国企业可能将从本轮降幅中获利,因为他们通常可以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售出手中的太阳能模组。而由于近期人民币的升值,这些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价格压力。Jefferies分析师迈克尔·麦克拉马拉(MichaelMcNamara)指出,目前主要有三种对太阳能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预测。第一种认为市场需求保持强劲而价格下跌15%。麦克拉马拉支持第二种观点,即认为供过于求将带来温和的价格压力,再加上德国政府补贴政策收紧的影响,电池模组的价格将下降25%。他说:“我认为这个假设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过麦克拉马拉也指出,在最坏的情况下,明年价格降幅可能高达40%,与2009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