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飞凌深耕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化本土化战略

    【导读】2012年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是调整和规划的一年。整体销量并没有大的突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停滞和无所作为。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都在积极思变,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来精耕市场。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出台细化政策,推进整个产业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的发展。 摘要:  2012年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是调整和规划的一年。整体销量并没有大的突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停滞和无所作为。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都在积极思变,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来精耕市场。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出台细化政策,推进整个产业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的发展。关键字:  英飞凌科技,新能源汽车,DC/DC 提高整机效率成设计关键 英飞凌频祭杀手锏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业务高级总监徐辉表示,英飞凌利用2012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使之能够完整涵盖从纯电动、插电、强混到中混再到48V系统等各个细分市场,形成了最为全面的新能源产品和解决方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范围内装有HybridPACK模块的新能源汽车在2012年已经完成了累计20万公里行驶,并到目前为止保持了零缺陷的记录。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业务高级总监徐辉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核心电子模块需要更安全可靠和高效能的半导体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徐辉还给大家分享了英飞凌的IGBT技术和48V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一些差异化优势以及创新性突破。 英飞凌IGBT的芯片厚度在同等电压等级芯片中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其650V的IGBT芯片的厚度只有70微米。这有助于大大降低芯片上的损耗,结合以HybridPACK这一高功率技术的模块,可有助于大大提升车用电机控制器的效率并降低其尺寸。 最近英飞凌在400V IGBT芯片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并会在不久的将来进行推出相应的量产模块。400V IGBT芯片的厚度只有40um,不足一张纸厚度的一半,需要极其高超的制造技术才能得以实现。 此外,除用于车用电机控制器的IGBT模块,英飞凌的小功率产品(6kW以下)Easy ModuleTM也可广泛用于DC/DC以及各种高压附件,如电加热,电空调和电子油泵等,真正做到从各个方面提升整车效率。徐辉强调,除了上述基于IGBT技术的产品和应用,英飞凌在正在兴起的48V技术的布局上又走在了前列,目前已成为业界首家可以提供完整汽车级解决方案的半导体供应商。此外,英飞凌对未来呈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信心十足。 新标准策动应用新增量 中国新能源汽车引爆新商机 据研究机构分析,预计新能源汽车2015年销量将达25万辆,2020年300万辆,相对于2012年9000多辆的水平,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增加近27倍。鉴于此,由新能源汽车而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也是必需重点关注的。而汽车安全新标准ISO 26262的提出恰好解决了这些顾虑。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业务高级总监徐辉分两部分阐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为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徐辉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核心电子电器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池管理、DC/DC、车载充电器以及整车控制器。大量的信号检测、运算和控制,需要更安全可靠和高效能的半导体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模块的小型化趋势要求更低的散热和更高的功率密度。

    半导体 新能源汽车 英飞凌 BSP 汽车电子

  • 首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区落户通州

    【导读】业界分析认为:北京市规划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区”,意在延展自身科研院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优势,对标上海张江高科(600895,股吧),补强晶圆代工、封测等产业链,辐射中国北部。 摘要:  业界分析认为:北京市规划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区”,意在延展自身科研院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优势,对标上海张江高科(600895,股吧),补强晶圆代工、封测等产业链,辐射中国北部。关键字:  集成电路,产业园 北京市正在规划在通州区建设一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区”,这将是国内第一个以“国”字头命名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 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5月9日官网上发布了两条相关消息显示:该园区将建于通州区马驹桥镇及金桥基地。 通州经信委官网发布的一条消息称:5月8日,(北京)市经信委梁胜副主任等相关领导实地考察了我区集成电路产业群基地建设准备情况。在肯定了金桥基地所做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一是要尽快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快土地的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领导小组要形成例会制度,定期梳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镇、区级层面难以解决的可上报市里寻求解决途径; 三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树立起“一盘棋”的思想,明确责任,上下联动,密切协同,随时为企业入驻做好准备。 官网发布的另一条消息称:5月8日,洪波副区长考察了集成电路产业群基地建设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 一要认真领会和贯彻市经信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的建设步伐; 二是我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形成合力,明确职责,群策群力,树立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为此项重要工作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 三要加快与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对接,明确建设要求和先后顺序,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四是马驹桥镇政府及金桥基地尽快提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的申请并提交市区有关部门审批通过; 五要识大体顾大局,紧紧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建设顺序,合理地平衡土地开发和资金的使用。 六要根据北京市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的总体布局和要求,有步骤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业界分析认为:北京市规划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区”,意在延展自身科研院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优势,对标上海张江高科(600895,股吧),补强晶圆代工、封测等产业链,辐射中国北部。 官网透露:目前园区已经开始为企业入驻做好准备。据称园区已经为对接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企业中芯国际做好了准备,封测项目落地入园已经获批。

    半导体 集成电路设计 晶圆代工 集成电路产业 BSP

  • 汽车功率器件市场狼烟再起

    【导读】各国政府都将削减可再生能源及交通等领域的支出,因此IGBT器件和模块的制造商面临着一场考验。 摘要:  各国政府都将削减可再生能源及交通等领域的支出,因此IGBT器件和模块的制造商面临着一场考验。关键字:  能源,单晶硅,芯片,传感器 在汽车电子市场不能不谈到全球顶尖汽车电子芯片厂商——英飞凌,产品线涵盖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执行器。英飞凌功率器件全球市场份额连续11年第一。全球每部新车里超过1/2的负载由英飞凌汽车功率器件推动。英飞凌是全球最大的IGBT模块供应商。全球出产的新车中,50%采用英飞凌32位单片机。 据权威机构Strategic Analytics 报告,2012年英飞凌汽车电子在亚太地区以538M美元的销售额(市场份额9.4%)稳居亚太市场占有率第一。除掉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英飞凌市场占有率为12.2%,排名第二第三的厂家市场份额分别为10.8%和9.2%。 然而,您对整个汽车电子主要器件及市场真的了解并把握最新机会了吗? 2010-2020全球HEV/EV市场需求趋势 汽车改变功率器件技术及市场 变化激烈的替代能源市场让过去一直十分稳定的功率电子业务领域产生了动荡。混合动力车(HEV)与纯电动汽车(EV)的巨大潜在市场规模或许也会为该领域带来进一步的变化,原因是HEV及EV需要能够处理更大功率和更高热量的技术。其潜在市场规模吸引力了拥有各种业务模式的新进企业,因此将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成本估计也会降低。 功率模块的封装市场规模目前约为8亿美元,今后还会稳步增长。目前功率器件市场的规模为29亿美元,预计今后5年内会增长至42亿美元。高功率半导体此前一直是以4~6%的年增长率稳定增长的市场,但是,2012年的销售额降到了原来的20~25%。其原因包括,中国的风力发电与电气化列车方面的需求急剧缩小、世界各国的光伏发电政府鼓励政策停止以及经济低迷导致工厂投资减少等。高功率半导体销售额下滑是由多种偶然的不利因素造成的,因此今后还会重新回到年增长率4~6%的稳步增长轨道。 由于HEV和EV用产品在该市场所占的比例还会增加,今后该市场或许会发生巨大变化。HEV及EV用功率模块的销售额将在2020年之前达到25亿美元,占到市场的约一半,该用途的出货量将首次与消费类产品用途平分秋色。对于现有的半导体供应商和组装企业而言,面向汽车用途的业务也许会变得更具吸引力。 HEV及EV市场将对功率电子器件提出新的技术要求,例如扩大工作温度范围和循环范围、缩小尺寸、提高冷却能力。从事汽车、功率器件及材料业务的大型企业已开始进行巨额投资,但这种器件如何封装以及由谁来封装都不明朗。 关键在于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目前,主要厂商基本都是自己单独进行模块封装和组装作业,或者利用数量很少的模块组装商中的某一家。最大的模块供应商——赛米控(Semikron)和丹佛斯(Danfoss)也进行了巨额开发投资,专业性很高的组装作业基本都在欧洲进行。 受光伏发电和风力能源泡沫影响,亚洲出现了很多新进企业,其中就包括中国的无厂和轻厂功率器件厂商。这些厂商利用新出现的为数众多的芯片代工企业及模块组装商来生产自己的产品,目前正在探寻新市场。 功率半导体部门的关键问题是导致剥离的原因——热循环和热膨胀的不匹配。这些问题激发了比引线键合更为出色的管芯焊接技术、用来安装管芯的新材料、直接键合铜基板的相关研究。 在替代铝线键合方面,铜线键合应该是最有力的候选技术。该技术已经在通过细线化降低电阻、提高导热性并延长产品寿命的领域中获得充分认可。但实际上,以高成品率大量生产细线和小焊盘极为困难,原因是可防止铜污染的管芯金属化很难实现。 铝带键合技术目前已被量产线采用。尽管这种技术可通过大焊盘延长热循环寿命,但对改善电阻和导热性没有明显效果,而且成本很高。另一个接近实用水平的候选技术是采用银粒子的烧结技术,该技术可用于铜聚酰亚胺箔或铝键合带中,有望在保持电阻和导热性能的同时,大幅延长产品寿命。 另外,为了实现更加出色的耐热循环特性,管芯焊接时使用的传统型焊锡正逐渐被高温代替品取代。使用铜和锡的共晶焊锡已被英飞凌用于生产。很薄的锡层和铜层重叠在一起,受热后锡层熔化并扩散至铜层中,这样便可形成熔点很高的合金。 赛米控目前正在推进使用超细银粉膏的烧结技术。这种技术可大幅延长热循环寿命,但需要采用可均匀保持热量和压力的工艺,既费时又麻烦。而使用纳米银粒子的烧结技术需要的温度和压力较低,能够缩短加工时间,但存在的问题是银粒子会在高温下移动,而且原料成本高。 要在基板水平实现更出色的热性能,方法之一是将直接键合铜基板中使用的陶瓷材料由Al2O3或者Si3N4换成AlN(氮化铝),但这种方法会导致成本进一步增加。更有效的方法是,去掉陶瓷基板,将铜箔直接覆合在散热片上,增加直接冷却面积。 [#page#] IGBT市场还能再次增长吗? 各国政府都将削减可再生能源及交通等领域的支出,因此IGBT器件和模块的制造商面临着一场考验。 大部分IGBT制造商都在整个功率电子领域展开了竞争。英飞凌、三菱电机、富士电机等大企业在绝缘电压高达3300V的产品方面实力很强。从收益方面来看,600~900V的产品所占市场最大。 几家企业还瞄准了白色家电及相机闪光灯等销量大的用途,还准备涉足低压(200~600V)市场。这些都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用途,因此IGBT厂商的苦恼除了与超结MOSFET(SJ-MOSFET)的竞争以外,还有价格压力。但是,市场整体将实现增长。 成本的削减可通过改进设计和缩小芯片尺寸来实现。英飞凌的IGBT芯片尺寸从第1代到第5代已缩小了60~70%。最新的Field Stop Trench(场截止沟道)型器件也减小了晶圆厚度。英飞凌准备将晶圆厚度减至50~70μm,甚至40μm。而三菱电机则为在一个芯片上集成更多单元,减小了沟道尺寸。另外,IGBT厂商还将通过把现在的150mm和200mm晶圆增至300mm来削减成本。[!--empirenews.page--] 2006-2020全球功率器件市场总体走势趋势一览 技术人员选择IGBT并不一定是为了确保性能,而是因为IGBT能够满足他们的期待。在以减小尺寸、减轻重量以及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为目的、高成本被认为具有合理性的情况下,革新型IGBT就会被采用。比如高档混合动力车等。另外,IGBT还会被用于输电网供电等高压用途以及低压消费类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基本配置的纯电动汽车会使用中国厂商生产的质量达到平均水平的模块。 通常的IGBT是利用硅外延片制造的,硅外延片是利用Czochralski法生长出晶体、将其切片制成硅晶圆、再在硅晶圆上生长出外延层制成的。最近,利用垂直悬浮区熔法制备的NTD(中子嬗变掺杂)硅晶圆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制造IGBT。NTD是利用核反应使单晶硅中的Si30嬗变成磷原子而实现在硅中掺杂磷的方法。由于NTD硅锭的电阻率均一,因此能够实现高性能高压IGBT。切出硅晶片后不需要外延,因此能大幅削减晶圆厚度。这样,一个硅锭可生产出的晶圆数量增加,从而可以削减成本。现在,NTD晶圆只在能够大幅提高性能时采用,因为其价格还很高。由于还没有可处理大于200mm硅锭的反应堆,因此没有出现过渡到300mm晶圆的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削减成本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国很快会给IGBT领域带来影响。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丹尼克斯半导体公司 (Dynex Semiconductor)获得了IGBT相关技术。比亚迪已具备制造二极管的能力,将于2013年第三季度之前开始制造自主开发的IGBT。在中国其他地区,IGBT将以闻所未闻的制造模式开始生产,也就是高质量制造出基础器件,然后委托代工企业生产的模式。发展蓝图中包含了IGBT工艺的中国代工企业有华润上华、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及华虹NEC等公司。这将给自行制造IGBT的厂商带来一定压力,他们能否生存下去主要取决于芯片级别的技术革新和模块级别的封装技术。 由于模块发展迅速,封装技术的重要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因为封装技术能使多种器件在一个模块中使用。比如,IGBT与SJ- MOSFET组合及IGBT与SiC二极管组合等。这些器件的耐温和支持频率不同,因此在芯片键合后的Cu基板阶段、冷却阶段及芯片安装阶段需要技术革新。另外,在布线阶段也需要技术革新。存在的课题包括,要继续使用引线键合吗?如果是的话,是使用铝线还是铜线?是采用带式焊接(Ribbon Bonding)还是铜凸点? 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将使IGBT再次走上增长之路。由于风力发电涡轮机、可再生能源及铁路领域在2011年表现低迷,IGBT市场在 2012年出现了减速。之所以在一年后才表现出影响,是因为这些器件和模块有库存而且这些器件的生产周期长。各种IGBT器件和IGBT模块的销售额在 2011年为35亿美元,未来的增长趋势将出现不规则变化。预计2013年将有一定程度的复苏,2014年稍稍减速,待经济复苏并稳定后,从2015年开始将稳定增长。

    半导体 汽车 功率器件 基板 英飞凌

  • LED行业发展靠国家政策补贴并非长久之计

    【导读】那么国家的补贴会给LED行业带来哪些影响?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补贴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梁荣庆。 摘要:  那么国家的补贴会给LED行业带来哪些影响?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补贴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梁荣庆。关键字:  LED照明,半导体照明,能源,光伏 今年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加大了财政补贴LED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在商业照明、工业照明及政府办公、公共照明等领域,重点开展LED筒灯、射灯等室内照明产品和系统的示范应用和推广,适时进入家居照明领域。在户外照明领域,重点开展LED隧道灯、路灯等产品和系统的示范应用。球泡灯也首次纳入补贴范围。紧接着,今年4月份,《江西省节能减排“十二五”专项规划》出台,要求2015年公共机构全部使用高效照明灯具;5月份,福建省发布《福建省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的若干措施》,明确到201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公共照明领域普遍使用LED照明产品,全省实现同比照明节能50%以上。那么国家的补贴会给LED行业带来哪些影响?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补贴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梁荣庆。 价格较高市场尚未完全打开 中国经济导报: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目前LED行业发展现状。 梁荣庆:LED由于自身的各种优势,如在节能方面,是白炽灯节能率的6倍,且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完全有可能取代传统的照明,所以发展速度非常快。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价格比较昂贵,人们觉得性价比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使得LED行业销售市场尚未完全打开,目前市场占有率比较低。其次,现有光源,如节能灯、荧光灯本身能够胜任照明需求,所以LED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现有光源,市场应用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而造成我国行业企业产能过剩,陷入尴尬境地。近年来,LED行业发展由“叫好不叫座”到今年稍微起色,市场经历了较大变动,同时有专家预测,2016年将迎来行业发展高峰期。LED行业发展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 中小企业面临优胜劣汰 中国经济导报:由于LED行业进入门槛较低,随着市场的回暖,很多资本流入,下游聚集了大量低端产能。如果不加以把控,产能大量扩张之后,将有过剩的危险,届时行业可能会面临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带来的冲击。您认为LED行业是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光伏产业? 梁荣庆:LED行业和光伏产业是完全不一样的。光伏产业作为能源的补充,能量的密度很低,不会过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照明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设备,而且其节能减排效果也明显大于光伏产业,好的光源对国家能源的节省是非常明显、立竿见影的。我们对于LED的需求远远多于光伏。举个简单的例子,LED就像是手机的更新换代,用Iphone5换掉Iphone4,而光伏则是手里拿着IPAD,还想要一个IPOD的感觉。 中国经济导报:您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发展方向如何? 梁荣庆:从去年开始,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进口定向灯和LED灯具产品提高了进口门槛,定位出口的低端产品终究难逃被淘汰的命运。随着国内消费者对LED照明产品认识度的提高,对技术含量和质量要求也会有所提高,届时低端产能依靠低价存活的方式将很难行得通。 中小企业采购元件进行组装,生产的劣质产品,价格要比其他优质品低很多,一般在外观上看不出区别,要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才能感觉到质量的不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鉴别能力慢慢增强,随之对品牌的需求也在增强,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品牌保证会举步维艰,很难长时间维持下去,慢慢的自然会被淘汰。然而在中国,有这部分需求的消费者,所以他们有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国家提倡企业要做大做强,到2015年要有10~15个巨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并不是在短时间之内可以实现大品牌成立、中小企业倒闭,因为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分层都更复杂。 行业发展不能仅靠政府补贴 中国经济导报:国内LED行业许多龙头企业如三安光电等,据统计2012年企业利润一半以上来自于政府补贴,您认为这种现象是否合理?这是否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梁荣庆:政府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在发展之初需要政府的拉动,但是最终还是需要自身的能力。比如一个人如果生病,前期靠打针吃药,但是最终要靠自身的抵抗力恢复。任何企业都希望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但是如果单纯靠补贴,那企业的发展则不会乐观。企业要把助燃变为自燃。 [#page#] 政府的补贴会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有弊。弊端在于有些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把政府补贴的资金用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上面。但大多数企业,还是把国家给与的补贴资金甚至是自己能够争取来的财力、物力、人力,都用在产品的研制开发上,加之后期良好的管理,把企业做强做大了。总体来讲,政府的补贴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有报道称,政府对LED业的支持或者应该更倾向于中下游,因为终端市场如果表现良好,将直接拉动中上游产品的销售,也将缓解上游的产能过剩危机和库存的压力。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您认为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之间应如何平衡好关系? 梁荣庆:同意。行业中下游是至关重要的,LED如何应用,如何应用好都是关键问题。LED并不是做成照明灯如此简单,它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内容,包括把一些新型的灯具,结合LED的特点,使我们今后的生活照明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政府对行业的支持应该更倾向于中下游的终端市场。 我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国家政府可以给与政策支持,但是如果一直依靠国家政策是很难自立的。一个新兴的行业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同时也可以使国家的就业情况得以改善。所以国家的投入应该得到正向的回报,而投向哪些企业则显得尤为重要。[!--empirenews.page--] LED相关产业政策 200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各级政府机构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政府采购活动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的前提下,要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对部分节能效果、性能等达到要求的产品,实行强制采购。 2007年8月,建设部命令要求部分禁用高耗能灯具 2007年8月,建设部明令要求,各城市不得再在城区主干道大范围使用多光源装饰性庭园灯,景观照明严禁使用强力探照灯、大功率泛光灯、大面积霓虹灯、彩泡、美耐灯等高亮度高能耗灯具。 2009年10月,《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公布 2009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公布《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提出“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等目标。 2010年9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半导体照明位列其中。半导体照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机会,但同时半导体照明也开始面临全球性的挑战。 2011年11月,中国白炽灯淘汰路线图发布 2011年1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201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节能灯和LED等有望获22亿元补贴 2012年5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 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此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半导体照明(LED、OLED)研发,重点是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大尺寸衬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与器件、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加快推广低汞型高效照明产品。

    半导体 半导体照明 LED照明 LED行业 BSP

  • 中国IC业:不存技术鸿沟 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导读】中国IC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真的存在无力追赶的技术鸿沟吗?如果仔细分析,或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摘要:  中国IC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真的存在无力追赶的技术鸿沟吗?如果仔细分析,或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关键字:  IC,存储器,芯片,处理器 中国IC业与国际水平存在技术鸿沟吗?存在多大差距,是否可能弥补,如何弥补?这是当前IC界经常谈起的一个话题。然而,中国IC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真的存在无力追赶的技术鸿沟吗?如果仔细分析,或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从设计到制造 不存技术鸿沟 IC业大体可以分成IC设计、封测、代工制造、设备材料等几个环节,就中国IC业与国际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我们可以逐一分析。 业界对于IC设计环节一直存在市场占有率“3+3+3+1”的说法,它们分别代表着通用处理器(CPU)、存储器(Memory)、系统单芯片(SoC)以及功率器件等需要特殊工艺的集成电路。 SoC是目前市场上变化最快、也最为活跃的部分。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兴起,促使相关SoC市场、技术快速成长。而在本土市场快速成长的带动下,中国IC设计企业发挥贴近用户与快速抢市的优势,形成了一套以客户为导向,集中产品开发资源于先锋产品之上,快速推出产品方案的战术。面对国际大厂的激烈竞争,中国IC设计企业仍然能发挥主场优势,获取市场份额,保持成长。展讯、全智、瑞芯微电子等已在移动智能终端的低端市场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原因是相关电子产品的生产主要在中国完成,这就使得在国内进行相关AP的设计更具优势。 至于IGBT、CMOS image sensor等功率器件及其他采用特殊工艺的集成电路部分,只要给时间,中国企业也一定能够发展起来的。以前的相对弱势,正是因为工业应用、汽车应用和医疗应用等类集成电路产品的终端应用行业还没有发展起来造成的。但随着未来中国产业升级,中国在上述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正像消费电子市场带动上游SoC一样,只要假以时日,特殊工艺集成电路产业也能发展起来。 Memory部分的产业格局更具独占性,韩企在这一领域拥有统治地位。这个部分产品对工艺的要求也比较高,中国企业不是没有涉及,比如兆易创新就在开发生产NOR闪存,至于突破NAND还需要等待。 通用处理器向来是中国的弱项。由于该项产品的社会认知度较高,一提到中国IC产业的不足,普通消费者往往会拿通用处理器来说事儿。此前中国在这一领域也投入了巨大精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然而,现在通用处理器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移动设备的兴起取代了以往PC的主导地位,Wintel联盟打破,Win8开始支持ARM,X86架构的市场越来越小,ARM架构开始占有优势。这给中国企业以发展的契机,不需要再纠缠于X86,采用ARM架构,可以拥有自己的芯片。 谈到起中国的半导体制造,就免不了要谈到中芯国际。2000年中芯国际和宏力的奠基是中国民间资本进入半导体制造行业的开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间不免坎坷,但是目前中芯国际已经形成自身工艺的研发能力,可以追赶世界先进工艺,从建厂时候的0.25μm工艺,到现在可以量产40nm,正在研发28nm工艺;形成自身的扩产能力,从开始的一家8英寸厂,发展到现在的3家8英寸厂,2家12英寸厂,产能翻了7~8倍;形成了客户的多元化,从开始阶段的以海外客户为主,国内客户小于10%,到现在国内客户接近40%。 此前,中芯国际出现问题关键在于管理,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张汝京,就没有SMIC;有了张汝京,就没有赢利的SMIC”。张汝京讲究规模扩张,不注重企业的赢利能力;同时研发严重推迟,同国际差距越来越大。2011年6月,张文义成为中芯国际的董事长,邱慈云为CEO,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面,公司已经取得良好发展。 至于封装测试领域,国内的长电、南通富士通等企业的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大部分需求。在这个领域,中国企业毫无悬念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甚至在设备和材料领域,过去10年里,中国企业也有所布局,包括刻蚀机、清洗设备、扩散炉以及光刻机等,但是这些设备只是初步达到可商用水平,多数尚未真正进入市场。不过,设备和材料公司的客户是制造商,随着中国制造企业的走强,未来也将逐渐扭转设备材料领域的弱势格局。 总之,中国IC业不同环节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已经达到可与国际大公司一较高下的地步,有的还需潜心发展,但是至少技术鸿沟是不存在的,中国IC企业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page#] 从国营到民营 IC全新发展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半导体产业以国营体制为主。当时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脱离国际潮流、脱离市场。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分别实施了“908”工程和“909”工程两项旨在推进微电子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1990年8月,“908”工程启动;1995年开始建设6英寸生产线;1998年1月,“908”工程华晶项目通过对外合同验收。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使国内集成电路生产技术水平由2μm~3μm提高到0.8μm~1μm。但由于审批时间过长,工程从开始立项到真正投产历时7年之久,因此建成投产时技术水平已落后于国际主流技术4~5代。1995年12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正式决策实施“909”工程,投资100亿元建设一条8英寸、0.5μm的芯片生产线以及8英寸硅单晶生产和若干个集成电路设计公司。1999年2月华虹NEC生产线建成投产,技术档次达到0.35μm~0.24μm。 回头看两项工程可以总结出几点经验教训:一是IC技术和市场变化太快,国有甚至合资体制很难适应IC业这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二是只投资建设一家孤立的工厂,并没有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而完善的产业链环境又是IC业发展所必须的。三是建成的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仅靠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难以做大。比如当年的几家设计公司通过交通卡、电话卡起家,后来又借助二代身份证,初期的垄断市场使企业过上好日子。可是一旦真正进入全面市场竞争阶段,就难以适应了。以至行业内有“成也身份证,败也身份证”之说。[!--empirenews.page--] 回顾以国家投入为主的我国IC产业发展阶段,总体说并不是很成功。这是因为中国的IC产业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国际化竞争,靠国家投资、内部购买是没有前途的。 因此,只有改变以国有体制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走国际化、市场化道路才能真正做好中国IC业。而目前发展相对良好的中国IC业,正是2000年前后逐渐建立完善起来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群。它们虽然与以前国有体制为主体的半导体行业存在一定历史渊源,但是在市场开拓、运营管理、技术创新的方式方法上都有着巨大的不同。 从扶持到调控 市场环境重要 未来,中国IC业要想取得良性发展,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几条措施十分关键:一是对于IC设计、封装等产业来说,国家应当调控市场,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优胜劣汰,公平竞争;二是通过“863”等重大专项,以项目的方式支持由龙头企业牵头的研发,扶大扶强龙头企业;三是对于先进产能的扩充,应当通过国家资金给予支持。最重要的两个方向就是逻辑先进工艺和存储器。 国家对于先进产能的投资则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一是资金的引入不能影响该公司原来的独立性和国际化;二是资金引入应该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入,保持国家资金、地方政府配套、社会资本投入为1︰2︰3的比例;三是社会资本的引入十分重要,它可以引入市场化的制约机制,促进公司形成明确的长期发展目标,同时也会强调自身的造血功能,可以使企业自身独立滚动发展;四是可以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的模式保证上述几点得到落实,产业基金独立运营,引进专业人士管理,避免多头管理;五是今后一段时间,可以通过政策鼓励的方式,支持中国IC企业进入非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比如汽车、工业、高铁、医疗等长期看好的市场。

    半导体 中芯国际 通用处理器 IC IC设计

  • 光伏“双反”辐射 光热行业利好迎发展

    【导读】欧盟于去年9月发起的对华太阳能电池“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将在近日公布,从首轮谈判的无果而终到如今的初裁在即,涉及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的各方博弈也开始白热化。 摘要:  欧盟于去年9月发起的对华太阳能电池“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将在近日公布,从首轮谈判的无果而终到如今的初裁在即,涉及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的各方博弈也开始白热化。关键字:  太阳能,光伏,电池 欧盟于去年9月发起的对华太阳能电池“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将在近日公布,从首轮谈判的无果而终到如今的初裁在即,涉及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的各方博弈也开始白热化。逾半年多时间以来,这一或将殃及我国近300亿美元出口额的贸易纠纷,牵动着每一位光伏从业者的心。 光伏“双反”会辐射到热水行业吗? 在光伏行业的低迷与欧盟“双反”带来不确定冲击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思考: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可称作“兄弟”的光热市场又是如何呢?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最成熟的产品是太阳能热水器,那么,光伏“双反”会辐射到热水行业吗?在此,小编给出的答案是:不会。 首先,在认知上大家很容易存在一个误区:太阳能产业很多人认为它就是光伏,实际上它是分光伏和光热两个不同的产业。光伏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光热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这次的“双反”事件涉及到的是太阳能电池,也就是光伏产业,而太阳能热水器是属于光热产业的,所以客观来讲是不会被波及的。 其次,我们看看造成光伏“双反”事件的缘由是什么?数据显示,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早已是世界光伏生产领域的老大,自2007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的生产国之后,已连续5年保持领先地位。由于在光伏行业的快速扩张,但市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双重作用下,光伏市场整体走弱表现明显。然而,欧盟无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断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 对于光伏“双反”事件,媒体对此作出了大量评论,其中部分观点包括:我国光伏企业低端竞争、产能过剩导致出口价格低廉,给欧美以打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有了可乘之机。事实上,相对欧美国家,中国发展光伏产品的最大优势所在仍然是便宜的劳动力价格。问题就在于我国光伏产业未掌握核心技术,是以发展后劲不足,可能沦为代工;光伏产业链呈现上游原料和下游应用服务两头在外;中游电池、组件加工制造独大的局面等。核心技术的缺失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诟病的主要理由。 我们再来反观太阳能光热产业。中国的太阳能光热产业是起步于民间的,完全是靠自我奋斗和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首先它是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也就是说它所有的东西都是中国人发明创造出来的。中国人掌握了太阳能光热的核心技术和拥有了它的全产业链所有的东西,属于中国制造,而且它的市场是由内需市场来构成的,是不依靠国外的什么政策和消费的。所以很难产生产能过剩导致出口价格低廉而构成“倾销”问题。 多方利好助热水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与之前光鲜亮丽、备受瞩目的光伏行业相比,中国光热行业近年来是并不十分景气。如今在光伏行业正遭遇“寒冬腊月”之时,光热行业却传来一个个利好消息。 相关专家指出: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房地产调控、行业标准缺乏等原因,中国太阳能热水产业发展稍有放缓,但是,如今受以下多重因素利好推动,太阳能热利用企业总体还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以广州国际热水科技博览会为例,2011年参加展会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占总参展商的31%,2012年上升为36%,今年企业还在报名中,8月份我们就可以在展会现场得到结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行业利好消息: 不久前,工信部正式对外发布《关于促进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这被认为是太阳能光热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政策利好消息。《意见》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加强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在城镇市场的推广应用,优先推广高效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太阳能热水器在整个热水器行业(包括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比重超过40%,能效等级二级以上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 事实上,除了不久前工信部的正式发文,国家近年来已经愈发重视太阳能光热市场的热水行业。强制安装政策、补贴政策、优惠政策等频频发布。还有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皇明不断“曝潜强标”事件让行业表明看似混沌不堪,实则是为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优胜劣汰是古训,皇明在不断曝出潜规则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找寻解决方法,强制性促使行业快速的健康发展。在小编看来,总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韵味。这些举措,都大大地推动了热水市场的快速发展。

    半导体 光伏 光伏产业 太阳能热水器 BSP

  • 第1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今日开幕

    【导读】6月9日,第1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在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盛大开幕。主办单位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召开新闻发布会。 摘要:  6月9日,第1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在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盛大开幕。主办单位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召开新闻发布会。 关键字:  ,广州国际照明展,LED 讯:6月9日,第1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在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盛大开幕。主办单位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召开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今年的参展企业超过2300多家,相较于去年的2600下降了10%-12%。但是今年的展会面积比去年增加了5000平方米,达到220,000平方米。 第1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新闻发布会 首设阿拉丁神灯奖 广州国际照明展展览会创办人潘文波博士在发布会上介绍了首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阿拉丁神灯奖”。该奖项分为产品、工程和人物三个类别,对2008年到2012年全球照明产业绿色、节能、新技术的创新产品、光技术与艺术完美介绍的接触工程作品以及为照明产业的发展孜孜以求的卓越人士予以嘉奖。获奖名单将于今晚的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开幕晚宴上公布。 三个奖项的最终得胜者将得到阿拉丁神灯奖纯金奖杯一座和获奖证书,以及30万元的推广基金,用于对奖项内容进行宣传和推广。 明年将增上海国际照明展览会 发布会上,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Light+Building全球品牌展览会总监Maria Hasselman 女士提到:由于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相当的成功,法兰克福展览决定于2014年9月,针对华东市场的需要,推出“上海国际照明展览会”。 Maria Hasselman 表示,上海国际照明展览会将聚焦节能技术,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专业照明,LED光源、灯具及电灯附件,装饰照明,节能光源及电灯附件。 市场爆发临近 低价竞争成隐患 在答记者问时,潘文博表示,今年第一季度,LED市场已经开始好转。在未来八年中国80% 的照明产品将是LED产品。 但是,由于目前LED企业过多,导致产生过剩,市场恶性价格战激烈。这样导致的恶性循环将使LED 照明的推广的难度加大。同时,他还表示:未来很大一部分的小企业将被淘汰。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LED照明的发展前景仍然乐观。

    半导体 照明 照明产业 电灯 BSP

  • Entropic以1300万美元收购Mobius半导体

    【导读】日前,家庭网络及机顶盒芯片供应商Entropic宣布以1300万美元现金外加员工股票激励的方式,收购混合信号半导体供应商Mobius半导体,通过此次收购,Entropic将增强包括有线及卫星电视的现有产品组合。 摘要:  日前,家庭网络及机顶盒芯片供应商Entropic宣布以1300万美元现金外加员工股票激励的方式,收购混合信号半导体供应商Mobius半导体,通过此次收购,Entropic将增强包括有线及卫星电视的现有产品组合。关键字:  机顶盒芯片,电视,解决方案 日前,家庭网络及机顶盒芯片供应商Entropic宣布以1300万美元现金外加员工股票激励的方式,收购混合信号半导体供应商Mobius半导体,通过此次收购,Entropic将增强包括有线及卫星电视的现有产品组合。 Mobius成立于2004年,主要关注高性能低功耗的信号处理与模拟电路设计,Entropic表示,通过收购,可以为客户家庭娱乐提供更好的影音及数据流产品。 Entropic CEO Patrick Henry在一份声明中指出:“通过收购Mobius,我们可以更好的满足下一代低功耗模拟混合信号的需求,我们相信通过Mobius的技术和我们的产品组合,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的高级解决方案。” Entropic的核心技术是整个家庭的DVR服务,以及MoCA标准的共同发起者之一。去年,Entropic以5500万收购Trident的机顶盒芯片业务。 通过本次交易,Entropic可以在Mobius所在地Irvine设立研发中心,而Mobius创始人Aaron Buchwald及Avi Madisetti也将加盟新公司。

    半导体 半导体 机顶盒芯片 PIC BSP

  • LED“价格战”让商家对未来之路感到迷茫

    【导读】据LED行业研究所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3Q1与2012Q4相比,LED日光灯平均价格下降达12%。 摘要:  据LED行业研究所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3Q1与2012Q4相比,LED日光灯平均价格下降达12%。关键字:  LED光源,芯片,电源 随着流通型光源渠道战的白热化,无论是扁平省会直接联动数量更庞大的县市商家,还是自建省级仓储自负库存压力,谁能快速抢占市场占有率,谁就是最终的赢家。而个中关键处,就是产品的规模和成本,价格战自然无可避免。 难以避免 “今年4月对比1月,一些常规产品如球泡、T8等即使是大厂也陆续降价,幅度达到30%--40%。所以不要说补货,就算是首批进货我们也不敢按照厂家要求来备足库存。”湖南长沙德顺五金交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智中表示,今年还是想再选择两个品质优异的LED品牌合作,完善流通和工程渠道的产品线。 确实,记者翻阅以往资料对比,去年5月某上市公司LEDT8管还是50元左右的出厂价,今年5月变成了不到25元,缩水一半,而且这个价位还有一批规模企业紧跟其后。价格变动过大,经销商对库存说“不”,但更接近甚至击穿传统光源产品的价格无疑加速了终端消费的渗透。 “新产品要普及都是首先从价格下手的,良性价格战对于市场的推广,流通渠道更普及,LED已逐渐成为分销渠道的主流产品。重庆专业市场虽分散,但是对LED的接受度还是很高。”重庆勇胜连锁总经理程勇胜对记者说道。 今年他们会逐步从一些传统的照明产品向LED产品延伸,而且还会从LED产品的品类和梯队上尽量的拓宽拓深,以迎接即将来临的LED流通爆发期。 据LED行业研究所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3Q1与2012Q4相比,LED日光灯平均价格下降达12%。 LED行业研究所预计,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LED日光灯管降价仍将继续,但降价幅度不超出10%。LED行业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LED球泡灯价格平均降幅达到10.9%,预计第二季度降价仍将继续,但整体降幅不超出8%。 长期以来,LED光源成品所使用的芯片、电源、散热配件等价格持续下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LED光源成品的物料成本。 “中上游原本今年产能吃紧,供不应求,但多数不愿提价,实质也是害怕大客户转投他人怀抱,实为变相价格战。当然这也为成品企业价格进一步拉低创造了条件,加速终端渗透自然是好事。”高工LED营销总监何文斌说道。 规模效应 不少去年便大举进军LED流通渠道的企业,也将今年定义为“定品牌格局之关键年”。 原来依靠外销和OEM订单支撑起来的产能和成本优势,今年都将在国内渠道中得到释放。而持续加大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加性价比,强化分销价格掌控,加速抢占终端市场占有率则是大型LED企业今年的重头戏。 “我们年底前会将LED灯管产能增加到400万支,球泡产能也须翻番。规模上去后,价格自然将更低。计划是今年年内,球泡做到出厂价每瓦1元,终端价格维持在每瓦1.5到2元之间,一体化灯管出厂价在20元以内。”5月下旬,在“2013中国LED好产品巡回展示及招商大会”昆明站,木林森照明副总经理林纪良分析道。 “因为据我们预测今年上述光源产品整体价格将下降20%-30%。这是个大趋势,我们作为定位高性价比且质量稳定的大众品牌,自然需要紧贴这一潮流。”林纪良说。 不单封装和光源大户在筹划流通产品的价格战略,连原来的传统和LED商照品牌企业也在加紧布局。 [#page#] “我们目前有700多个专卖店,3000多个网点,加上今年成立战略发展中心,重点整合上中下游采购资源,为流通型产品项目的批发和分销做准备。”嘉美照明营销总经理周水明表示,将充分利用自主渠道发展流通型产品,以丰富终端的产品线,稳定优质经销商,并助力渠道进一步下沉。 业内人士分析:其实部分整合的上中下游的规模企业上半年都可以做到每瓦一元的出厂价,但一来维持市场现价能获利更多,二来渠道网点布局还没完善,没必要树敌太多成为众矢之的。这部分企业都在寻求最合理的价格攻势节点。 而据记者走访总结,“旺季做销量,淡季做市场。”已经处于成本优势的LED规模企业并不急于在旺季将年度价格底线“公诸于世”,而6、7月行业常规淡季,反而正是调整策略,攻打市场的好时机。 商家迷茫 日前,记者走访常州邹区7个新旧灯具城,统计出邹区约有1650多家经销商,其中200多家专业LED经销商,超过400家涉足LED产品,预计销售额已经接近传统照明销售额,因为工程份额和流通单品的产值比传统照明要大。渠道大渗透时代已经来临。 不过,目前照明展销仍以传统渠道为主力,虽然新兴LED专卖店开始拓展。例如湖南长沙今年已经超过5家,而且渗透势头从省会到县市,但80%销量仍依靠传统渠道销售的,无论是老牌还新锐企业都难以短时间内开拓新的大流通渠道分销。 而且不少经销商反映:价格大家都在降,但LED好产品和好品牌仍是稀缺资源,经销商常常雾里看花。 渠道主力军如传统品牌大店一边做着雷士、欧普、三雄,一边选择小品牌适应市场需要。真正确定代理哪个LED品牌,完成流通产品布局,全身心投入的商家还是很少。 同时,许多经销商对LED企业不了解,尤其是在大幅降价面前,在选择代理品牌时,显得非常迷茫。而部分经销商所销售的低价LED照明产品多为组装,品质参差不齐,没有自主品牌;售后服务无保障,甚至对代理LED照明失去信心。 “传统照明产品价格透明,LED是目前最吸引经销商的产品了。但到底LED技术趋势走向如何,真正的LED好产品是怎样的,如何向终端消费者推广LED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更专业的平台为我们梳理明晰。”南京米力米克照明科技总经理于海荣道出了普遍经销商的心态。 据了解,南京有大大小小的建材灯具市场约20个,灯具商家800家,单LED球泡品牌非常多,主要知名品牌有德豪润达、长方、迈勒斯、国星、勤上、企一、史福特、三雄极光、雷克、朗士、西顿、飞利浦、阳光等数十个;同时,还有不下于一百个低端劣质LED球泡品牌。各种各样的品牌和产品让人难以选择。[!--empirenews.page--] 对价格和品牌迷茫期的经销商,目前最多的选择是不固定和LED品牌合作,即使是对LED业内大品牌也仍然谨慎。只是做一些中小企业和产品,因为经销商觉得现在LED流通产品各方面还暂不是很成熟,小企业则可能会灵活和根据一些市场特色来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 “迷茫等待,也很可能错过了与好品牌合作的最佳时机。”从事灯具销售12年,现为冠华照明山东运营中心的总经理杨忠臣对高工LED记者说道。 相对而言,还是有更多经销商在积极寻求品牌出路。“不过,3月我用了15天时间走了广东深圳和中山两个LED产业基地,考察了不下20多家企业,还是没找到合适的LED合作伙伴。但我仍会继续,因为时不待我。”杨忠臣说。

    半导体 LED 终端 LED行业 BSP

  • 飞思卡尔ADAS市场增长率攀升 以太网智能摄像头成未来趋势

    【导读】快速的增长显示出这个应用的发展前景。据研究机构预测,ADAS三种类型实现了平均50%的增长率。 摘要:  快速的增长显示出这个应用的发展前景。据研究机构预测,ADAS三种类型实现了平均50%的增长率。关键字:  芯片,处理器,解决方案 经过数年的技术发展,以太网终于在汽车电子领域得以应用,相较于模拟与数字的方式具有更优的性能,基于以太网的智能摄像头将在汽车前视、后视及环视系统、全景泊车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为此,飞思卡尔致力于为ADAS系统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从被动安全到安全性预测 ADAS市场增长率攀升 汽车安全驾驶经历了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再到安全性预测的发展历程,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属于被动安全的范围,主动安全包括ABS、电子稳定系统等,安全性预测的主要形式是ADAS高级司机驾驶辅助系统。 ADAS系统分为三种类型,即前视后视和环视。前视包括道路偏移检测,道路盲点检测,交通灯识别;后视包括泊车等;环视则集成前视和后视。 飞思卡尔半导体汽车底盘安全系统亚太区市场开发经理郗蕴侠介绍说,目前ADAS系统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雷达,主要是24G或77G赫兹毫米波雷达。在中国雷达的应用并不是发展得很快,不过飞思卡尔在雷达的应用中,尤其是汽车单片机的市占率达到90%。二是摄像头,即VISION ADAS。 快速的增长显示出这个应用的发展前景。据研究机构预测,ADAS三种类型实现了平均50%的增长率。欧美日等都在大力发展ADAS系统,政策法规也对ADAS的应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2014年9月,美国规定所有汽车都要强制配备后视倒车系统;欧洲从2014年开始,所有卡车、巴士等都要配备前视系统道路偏移检测以及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为此,很多OEM工厂都在积极跟进ADAS系统。 以太网摄像头性能突出 视觉ADAS系统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客户在开发。其摄像头最早采用的传输介质成本非常低,主要是模拟摄像头加模拟总线。郗蕴侠谈到,这种方式成本低,但分辨率低,噪声大,可靠性不高。1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显示基本采用数字摄像头,即LVDS。在以太网介质尚未应用到汽车上时,客户只能采用LVDS,它支持很高的像素和带宽,但它的屏蔽线贵,生产昂贵,且EMC性能不佳。 来自ADAS系统百万像素摄像头的使用需求,以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音视频巨大的传输量的需求等使得具有高带宽高数据传输性能的以太网得以应用。 实际上,早在六七年前OPEN ALLIANCE组织就一直致力于车用以太网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如今诸多以太网产品已经成熟,开始面向市场。如飞思卡尔提供以太网网关芯片,博通提供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等。据预测,到2020年在汽车环视系统的应用当中,70%都会使用以太网。 以太网的带宽可以达到250Mbps,且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 飞思卡尔ADAS解决方案进程 飞思卡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基于以太网环视系统解决方案,架构中四到五个以太网摄像头,通过以太网网线到SWITCH,再集成到一根线传输到中央处理器。据郗蕴侠介绍,以太网摄像头包括三个部分,即Imager+ISP,飞思卡尔以太网芯片,博通物理层芯片PHY,目前第一代产品MPC5604E 已经量产。第二代将于2013年Q3出样品,明年量产。将实现MCU加以太网物理层集成。第三代2016年量产,在第二代基础上再集成ISP。 目前,MPC5604E作为全球唯一一款应用于以太网摄像头的芯片,尺寸小,只有64个管脚的封装,支持120万像素的camera sensor进行处理。 针对以太网环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中央处理器,飞思卡尔的I.MX6应用处理器拥有单核、双核和四核分别适用于模拟、数字和以太网方案,便于客户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开发。据悉,以太网全景系统将于明年推出。 此外,SCP2201图像识别处理芯片,用于测距和移动物体识别,满足尺寸小功耗低,良好的处理能力和快速的市场开发速度等要求。

    半导体 飞思卡尔 以太网 智能摄像头 ADAS

  • 新唐科技成ARM亚太地区第一个大学计划伙伴

    【导读】ARM大学计划提供其训练教材及免费的软件工具,包括Keil MDK-ARM (微控制器开发工具包)给符合资格的机构,以支持其教学、实验室工作及教育研究的计划。 摘要:  ARM大学计划提供其训练教材及免费的软件工具,包括Keil MDK-ARM (微控制器开发工具包)给符合资格的机构,以支持其教学、实验室工作及教育研究的计划。关键字:  控制器,消费电子,解决方案 ARM公司2013年6月3日在美国奥斯汀(Austin)举办之2013 DAC(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会中正式宣布邀请新唐科技成为ARM公司于亚太地区第一个大学计划伙伴,同时ARM公司亦将在2013 DAC会中展示新唐科技ARM Cortex-M微控制器之学习开发平台。 新唐科技于2010年推出台湾第一颗、全球第二颗以ARM Cortex-M0 为核心之32位微控制器产品后,以其32位微控制器产品优异的成本和性价比,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高速计算与通讯控制等应用领域市场的需求升高下,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于2013年中已出货超过5000万颗,并成为全球ARM Cortex-M0 32位微控制器之领先供货商。 身为ARM Cortex-M0 32位微控制器的领导厂商,新唐科技了解企业营运不仅只在营收表现,更应具体展现企业社会责任,故自2011年起即积极展开培育下一代具创新思维之工程师的大学计划,透过提供“新唐ARM Cortex-M微控制器教学平台”及相关之免费软件开发环境及驱动应用程序予亚太地区大专校院学生学习。学生们未来可透过嵌入式微控制器系统设计课程,结合应用实作,在学期间就能了解科技产业脉动并与业界最新技术同步接轨,新唐科技微控制器应用事业群黄瑞明副总经理表示:“ARM Cortex-M系列32位微控制器是目前业界开发的主流产品,学生在学期间就能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业界,除了大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外,我们更期望学生能透过这些学习工具为日新月异的世界开发出下一世代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创新产品。新唐科技亦将透过此一大学计划,持继关注与推动产学合作及协助学生就业接轨,以善尽企业之社会责任。” 新唐科技的理念与ARM公司的大学计划不谋而合,也促成这次新唐科技与ARM公司在事业合作外的另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ARM很开心能与新唐科技合作,共同协助新一代的工程师善用高效能、低功耗的ARM Powered微控制器”ARM公司全球大学计划经理Khaled Benkrid表示,其更进一步说明:“ARM大学计划之低成本硬件平台及优异的免费教材与软件开发工具,使得最新的ARM Cortex-M 微控制器技术易于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大专院校学习使用。我们期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能够采用ARM的技术生态系统为我们日益紧密互联的世界开发出低功耗、高性能及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ARM大学计划提供其训练教材及免费的软件工具,包括Keil MDK-ARM (微控制器开发工具包)给符合资格的机构,以支持其教学、实验室工作及教育研究的计划。学校如有需要,可以向ARM进行申请。

    半导体 ARM 新唐 32位微控制器 BSP

  • 半导体销售首陷负增长 前景未知

    【导读】半导体工业协会(SIA)提供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晶片销售按年下跌2%至236亿美元。这是全球半导体销售在7个月内,首次陷入负成长。 摘要:  半导体工业协会(SIA)提供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晶片销售按年下跌2%至236亿美元。这是全球半导体销售在7个月内,首次陷入负成长。关键字:  半导体,晶片 半导体工业协会(SIA)提供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晶片销售按年下跌2%至236亿美元。这是全球半导体销售在7个月内,首次陷入负成长。 其中,亚太区的销售放缓至按年成长3%,欧洲则表现持平。同时,美国和日本的销售分别按年下跌5%和19%。截至目前,全球晶片销售持续低迷,按年成长仅1%。这使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将其2013和2014年领域销售预测下修2%,分别按年成长2%和5%。 另外,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SEMI)数据显示,4月份订单出货(Book-to-Bill)比率连续4个月维持在高于1.1倍水平。 然而,6%订单成长仍落后按月比较达9%的账单涨幅,若按年比较则分别下跌27%和26%。 相较账单,订单目前以较缓慢的速度收缩,订单出货比率从1.05倍改善至1.1倍。此外,半导体设备订单按月比较的稳定走势提供正面讯号,因领域需求在2012年5月至12月间出现显著跌幅。 随着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下调两年的全球晶片销售预测,拉昔胡申分析员对领域前景抱持谨慎看法。 尽管许多业者认为下半年将有较好的表现,但领域可否在按年比较的基础下取得架构性复苏更为重要。 领域前景可见度仍然少于一个季度,半导体企业的成长亦有赖于其未来产品组合和策略。有鉴于此,分析员维持马太平洋(MPI,3867,主板科技股)和友尼森(UNISEM,5005,主板科技股)「中和」评级,合理价格为2.66令吉和0.98令吉。 友尼森管理层表示今年次季持续充满挑战,按年比较营业额预计下跌,但按季比较料有改善。 马太平洋乐观看待业绩表现,指次季至少取得10%按季成长。尽管如此,达证券分析员亦对未来数月的表现抱持谨慎的态度。 分析员维持半导体领域「减持」评级,但将马太平洋合理价格上修至3.35令吉,基于股价潜在的上升空间,因此把该股投资评级上调至「买进」。 不过分析员维持友尼森「卖出」评级和0.85令吉的合理价格。 虽然上述两家投行不看好半导体领域未来前景,但MIDF研究分析员却维持领域正面的看法,且相信智能手机的强劲需求将是主要的推动因素。 分析员维持友尼森和东益电子(GTRONIC,7022,主板科技股)「买进」评级,目标价格为1.08令吉和1.96令吉。 对此,分析员相信东益电子将在今年交出与2012财政年雷同的亮眼表现。至于友尼森方面,预计其盈利表现将在2013财政年复苏。 分析员认为,目前是半导体领域复苏的初期,料在2014年具有较好的成长前景。

    半导体 半导体 电子 晶片 BSP

  • Vishay Asia Pte Ltd荣获TTI Asia的钻石奖和优秀供应商奖

    【导读】新加坡 — 2013 年 6 月9 日 —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Vishay Intertechnology Asia Pte Ltd荣获了TTI Electronics Asia Pte Ltd的2012钻石奖和2012优秀供应商银奖。Vishay是全球最大分立半导体和被动电子元件制造商之一。TTI是全球领先的授权分销 摘要:  新加坡 — 2013 年 6 月9 日 —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Vishay Intertechnology Asia Pte Ltd荣获了TTI Electronics Asia Pte Ltd的2012钻石奖和2012优秀供应商银奖。Vishay是全球最大分立半导体和被动电子元件制造商之一。TTI是全球领先的授权分销商,专门从事被动元件、连接器、机电产品和分立元件的分销。关键字:  优秀供应商,Vishay,TTI 这是TTI Asia第六年颁发优秀供应商奖,也是Vishay Asia连续第三年获奖,该奖是对TTI Asia供应商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供应商奖评选主要是对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准时供货、收货质量、客户质量和管理质量,以及业务系统支持。TTI根据这些标准对供应商的表现打分,选出优秀供应商奖的获奖单位,钻石奖授予总分最高的企业。 Vishay Asia的行政总裁Christopher Tan说:“我们非常荣幸同时获得TTI Asia的优秀供应商奖和钻石奖。TTI是优秀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与该公司的紧密合作在满足亚洲地区的终端客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期望我们的合作关系能够不断延续。” TTI公司的全球产品运营副总裁Melanie Pizzey 说:“从TTI的优秀供应商评选来看,供应商和分销商的表现不断提高。从18年前开始此项评选以来,TTI看到供应商在整体表现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令人称道的是Vishay Asia为赢得这些奖项而努力,并做出了出色的协调工作。这不但代表全体Vishay Asia员工对TTI的贡献,也代表管理者追求卓越的承诺。取得这一水平的成绩,体现出Vishay Asia和TTI Asia之间强有力的合作。” 4月22日,TTI在其新加坡办公室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向Vishay Asia授予这些奖项。TTI Asia总裁Gene Conahan向Vishay Asia行政总裁Christopher Tan颁发了钻石奖,向Vishay Asia高级销售副总裁Johnson Koo颁发了优秀供应商银奖。 TTI Asia的产品市场总监Sam Sung评论说:“我们与Vishay的合作关系十分牢固,并不断深化。Vishay在这个奖项上取得的成绩,反映出所有Vishay Asia员工和管理者对此项活动的奉献和承诺。TTI非常高兴能把这个奖项授予Vishay Asia。” 除TTI Asia的奖项外,Vishay还荣获了TTI在北美和欧洲的奖项。这些奖项已在不同的仪式上颁发。 TTI简介 TTI公司归属于Berkshire Hathaway,是一家专业无源、互连和分立元件分销商。全球众多工业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选择TTI做为分销商。TTI的产品线包括:电阻、电容器、连接器、电位计、微调电容器、磁性元件、电路保护、滤波器、机电和分立半导体器件。TTI的服务和质量在业内居于领先地位,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供应链服务。TTI雇员超过2500名,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50多个地方。欲了解TTI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tiinc.com。 VISHAY简介 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VSH)的“财富1000 强企业”,是全球分立半导体(二极管、MOSFET和红外光电器件)和无源电子元件(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的最大制造商之一。这些元器件可用于工业、计算、汽车、消费、电信、军事、航空航天、电源及医疗市场中几乎所有类型的电子设备和装备。凭借产品创新、成功的收购战略,以及“一站式”服务使Vishay成为了全球业界领先者。有关Vishay的详细信息,敬请浏览网站 www.vishay.com。

    半导体 Vishay TE ASIA

  • LED行业市场井喷将“孕育”出价格战

    【导读】被产能过剩阴云笼罩的LED行业拨云见日?昨日,第1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在广州举行,超过2600家企业参展。记者从展会上采访获悉,受益于渠道商对LED灯具产品的热情,LED商用和民用市场今年呈现出井喷行情。 摘要:  被产能过剩阴云笼罩的LED行业拨云见日?昨日,第1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在广州举行,超过2600家企业参展。记者从展会上采访获悉,受益于渠道商对LED灯具产品的热情,LED商用和民用市场今年呈现出井喷行情。 关键字:  LED行业,LED灯具, 被产能过剩阴云笼罩的LED行业拨云见日?昨日,第1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在广州举行,超过2600家企业参展。记者从展会上采访获悉,受益于渠道商对LED灯具产品的热情,LED商用和民用市场今年呈现出井喷行情。 不过,伴随着市场井喷的却是激烈的价格战和渠道战。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三至五年,LED行业将快速发展,而企业的对决也将更加激烈。 生产企业订单饱满 “目前我们的机器正满负荷运转,还出现了客户排队等芯片的情况。”LED上游企业同方股份集团副总裁王良海昨日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而媒体在此前曾报道,去年上游50%的机器都处于闲置状态。同样的情况表现在中游和下游。“四五月份我们订单情况都不错。”中游企业鸿利光电董事长李国平也向记者表示。而从事照明应用的勤上光电副总经理祝炳忠透露:“今年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 记者了解到,户外照明和商业照明成为今年LED行业翻身的最大动力。广州国际照明展创办人潘文波认为,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全国各地公共照明领域将率先掀起普及LED的高潮。惠州元晖光电旗下品牌奥的亮中国区总经理吕卫东表示,商业照明领域的高速增长引领了这一轮LED行业井喷。高工LED产业研究所所长张小飞则认为,由于LED产品价格的迅速下滑,渠道商对LED产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才造成生产企业订单饱满。 对于后市,接受采访的LED行业人士均表示乐观。瑞丰光电董事长龚伟斌就预计今年行业增速将达到15%,2014年甚至会达到40%。张小飞认为,LED市场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三到五年内应该不用太担心市场行情。 价格战激烈开打 但值得注意的是,订单多了,但价格也在迅速下降。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LED灯具的价格只有2011年的1/3不到,光今年1至5月就下降了30%以上。甚至有部分LED产品价格比节能灯价格还低。价格下降的背后是对订单的争夺。光宇半导体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敏称,在投标过程中价格杀得“血淋淋的”。而深圳一家LED企业的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老板为了抢订单,在4月份突然决定公司放弃中高端产品而生产低端产品。” 奥的亮中国区总经理吕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奥的亮产品在美国、欧洲市场都具备很强竞争力,但国内市场注重价格胜过注重技术和质量,因此开拓难度也大于国际市场。”虽然部分企业称,LED价格已经降到无法再降的地步,但吕卫东认为LED产品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对于价格战的问题,张小飞表示,这是行业的正常厮杀。但吕卫东则表示,过度的价格战会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下降,慢慢失去市场。 未来两三年迎决战期 事实上,近两年来LED行业洗牌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吕卫东表示,国内LED行业有无数厂家,但却没有一个真正称得上品牌,行业洗牌是必然的。在江苏经营一家灯具城的肖小文告诉记者:“从渠道上看,所谓的品牌就是要有量,没有量称不上品牌。” 而多数LED企业则普遍受困于渠道不全,无法完全放量。也因此,渠道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吕卫东告诉记者,在LED行业,经销商很少专门代理一个品牌的,也因此会造成LED企业的不满。日前,雷士便下令旗下经销商禁止销售一家名为亿光的LED企业的产品。而同样拥有强势渠道的三雄极光董事长张宇涛也暗示,旗下经销商代理的LED产品不能与本公司产品有竞争关系。 业内专家认为,渠道商的战争表明LED企业已经真正开始在市场上的厮杀。

    半导体 LED行业 LED灯具 LED产品 BSP

  • Silicon Labs看好物联网 1.15亿美元收购Energy Micro

    【导读】Silicon Labs公司日前表示,以1.15亿美元现金外加额外5500万美元激励措施,收购低功耗单片机及射频芯片供应商Energy Micro。 摘要:  Silicon Labs公司日前表示,以1.15亿美元现金外加额外5500万美元激励措施,收购低功耗单片机及射频芯片供应商Energy Micro。关键字:  互联网,物联网,能源,芯片 Silicon Labs公司日前表示,以1.15亿美元现金外加额外5500万美元激励措施,收购低功耗单片机及射频芯片供应商Energy Micro。 此次收购为Silicon Labs提供了将近250款基于ARM的32位单片机,涵盖超低功耗、小尺寸封装的Cortex-M0产品以及高性能的Cortex M4内核产品。 Energy Micro的总裁兼CEO Geir Forre是ISM频段无线通信transceiver领先厂商Chipcon的创始人,Chipcon在2006年初被TI收购后不久,Geir Forre即成立了Energy Micro公司。Energy Micro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奥斯陆,挪威,其中在芝加哥,伦敦,香港和吉隆坡都是办事处。Energy Micro在2009年10月发布了第一款32位Cortex-M3内核EFM32 Gecko(壁虎) 微控制器系列,主打低功耗应用。第二个系列:EFM32‘小壁虎’(TG)。 同时此次收购,Silicon Labs也加强了其在射频产品领域的产品组合,包括EM的EFR Draco无线收发器及SoC,支持的频率波段范围从小于1GHz的产品到2.4GHz,支持的协议包括超低功耗蓝牙、6LoWPAN、ZigBee、RF4CE、802.15.4(g)、KNX以及ANT等。 此次收购可以使Silicon Labs获得两方面的成熟技术,无论是低功耗MCU还是射频SoC,都会帮助Silicon Labs加快部署面向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能能源等产业的解决方案。”Silicon Labs CEO Tyson Tuttle表示。 Silicon Labs公司表示,此次收购是从资产负债表的现金资源拨付,并要求任何借贷。 Energy Micro公司预计将在2013年下半年贡献约700万美元的收入。公司的董事会已经批准了收购。该交易预计将在7月完成。额外的财政,Silicon Labs的第二季度财报2013年7月25之后。

    半导体 ABS ENERGY LAB MICRO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