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波贸易战没有影响世界信息产业链,但第2波以后如果对2670亿美元产品再加征关税,包含资通讯产品,全球资通讯产业将都受到影响。张忠谋说,若事件演变至此,会波及全球供应链,成本如果变高,售价势必会升高,需求就会降低,对国际经济是伤害。他呼吁,应当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不应对美中贸易战这个议题感到乐观。
据报道称,苹果公司已告诉供应商如鸿海、和硕停止增加iPhone XR生产线。据称,鸿海目前iPhone XR机型开工的生产线约为45条,而准备好的产能是60条,这意味着每天产量减少约10万台,比最初期望减少20%至25%。
日前,据“手机晶片达人”透露:“Apple也在台积电下修明年第一季7nm A12 CPU的预测量,从原来接近12万片的预测,下修20%,剩下9万片(原来12万片已经比今年第四季减少20%),等于季营收增长率环比减少了40%。”
工研院产科国际所表示,各大厂投入面板级扇出型封装技术,在制程加工技术与自动化加工设备上,厂商积极开发。
据中国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台积电第三季度财报显示,8月3日电脑病毒感染事件约造成25.96亿新台币(约人民币5.84亿元)损失;而对于欧盟委员会调查反垄断一事,台积电表示,目前相关程序仍在初期阶段,无法评估后续进展及可能结果或影响。
11月14日,据报道,台积电(TSMC)已批准拨款约33.6亿美元,用于建造新的晶圆厂、推进先进节点及专业技术升级以及增加相关产能。新批准的资本支出还将用于将某些逻辑技术能力转化为专门技术能力、研发资本投资,以及2019年第一季度的持续资本支出。
10nm以上的晶圆代工市场则继续由台积电、英特尔、格芯和三星分食,而大陆最大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目前的14nm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预计最快明年量产,届时也会凭借14nm工艺进入晶圆代工的第二梯队中去。
全球三大晶园厂(做芯片加工生意的工厂)是中国台湾的台积电、韩国三星电子、美国的Intel。Intel主要是自给自足,生产自家的芯片产品,主要是电脑和服务器上用的因特尔CPU,现在也给苹果设计、生产基带芯片(手机上用的调制解调器)产品。
虽然台积电第3季受到机台中毒影响,业绩微幅下滑,但9月营收949.22亿已经是历史次高纪录,不过,第1代7纳米制程的iPhone A12处理器拉货效应,加上国际重量级客户的加持下,10月营收再度攀高至千亿元以上,距离1036亿元历史新高仅一步之遥。
台积电10月营收出炉,在苹果A12芯片拉货带动之下,单月合并营收约为新台币(单位下同)1015.5亿元,创下历史次高纪录,较上月增加了7.0%,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4%。累计2018年1至10月营收约为8432.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2%。
针对这个消息,台积电的代理发言人孙又文在接受《比特财经》的访问时表示跟客户之间只存在着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付款状况,一切正常。
随着华为智能手机销量迈向2亿的目标,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也跟着快速成长,得益于此,海思在代工厂台积电中的地位也会升级,预计明年营收规模将超越联发科,成为台积电前三大客户。
即便是增加了十数亿美元的资本支出,看来仍无法缓解爆炸性的处理器需求。据Digitimes报道,上游供应链的消息人士透露,Intel已经决定将部分入门级处理器的生产外包,涵盖Atom产品线,包括处理器和
来自供应链人士@手机晶片达人的消息称,海思明年在台积电将会超越联发科,成为台积电前三大客户。芯谋研究的顾文军也附和称算上海思在其他晶圆厂的采购量,海思今年很有可能超越联发科成亚洲第一大设计公司。
据台湾媒体报道,消息人士透露,鉴于其芯片供应短缺问题,英特尔已开始计划将入门级Atom处理器和部分芯片组的生产外包给台积电生产,但利润率高的Xeon和Core CPU仍由自己生产。
10月31日,台积电南京厂举行了开幕暨量产典礼。
据悉,目前南京厂月产能为1万片,预计2019年年底前将提升到1.5万片,并在2020年实现月产能2万片,双倍于现在的月产能。
消息人士称,在现有的代工厂商中,台积电是唯一家有能力处理这类紧急订单的公司,2018年中以来,两家公司就英特尔CPU和芯片组外包事宜一直在进行洽谈。
两日后,台积电运动会上,刘德音首度以董事长身份主持,呼应魏哲家的信心喊话,再次强调台积电7纳米制程今年下半年将大幅量产,也已经跟很多客户合作,明年将有超过一百个产品设计定案,7纳米营收比重将会超过20%,而采用极紫外光(EUV)设备的7纳米制程加强版约后年量产,客户大量采用预计会落在2020年,至于5纳米制程也将在明年春天试产。
据,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今(30)日接受《新竹IC之音》专访,透露出在退休后规划跟夫人张淑芬去法国巴黎看画展、吃美食,还要多安排国内外的音乐会,每周跟桥友打一个下午桥牌,另外,更多的时间还是阅读,他强调,每月看两本英文书,大量看国内外的报纸及杂志,尤其是《The New Yorker(纽约客)》,更是70年来没有停过的一本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