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四化”进展得如火如荼,汽车厂商不断运用新技术和新概念重塑产业格局。近些年,在汽车产业“新四化”的推动下,“联网化”已经被当成汽车真正成为智能化终端的基础,并且据业内人士估算,车联网技术如果得到充分应用,将能够降低20%的能源消耗和25%~30%的尾气排放;缓解60%的交通拥堵,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2~3倍;减少80%的车辆事故率和30%~70%的死亡人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企业在传统汽车产业链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未来,我国车企可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加快培育市场竞争优势。
双碳目标驱动下,将继续推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与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两大历史性变革,分别是电动化和电子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明确,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换句话说,燃油车智能化将不会是未来倡导的发展方向。
原材料价格上涨、俄乌冲突、" 双碳 " 行动大幕拉开、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供应链受阻 ……2022 年,汽车行业似乎正在面临一次更艰巨的考验。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仍在全球范围内铺开,为困顿中的汽车市场带来一线希望。最新数据显示,受中国和欧洲强劲需求的推动,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翻了一番,达到 460 万辆,首次超过混合动力汽车。而在供应链的上游,动力电池行业正承压前行,不仅产能快速提升,更有新技术推陈出新。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了10年的发展,赢得了先发效应,市场对电动车的认可程度一年比一年提高。由之前完全靠政策推动的市场,转向了由政策和市场双驱动。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是一个关键节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个是补贴政策退坡,另一个是外资大举进入。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这将涉及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链调整和改造等,每一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对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实行综合考虑,实现技术、规划、政策、法规协同有序推进。
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产销量、保有量居世界首位,技术创新在全球处于并跑甚至领跑位置,一批整车和动力电池骨干企业茁壮成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关键核心技术有待提升,性能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产能过剩风险积累等。
汽车缺芯,是由于现在人们对手机和电脑所使用芯片的需求极具增加,而目前全球有能力生产最新纳米技术芯片的企业就那么几家,像台积电、英特尔、高通、三星等,而近段时间半导体芯片公司纷纷将生产重心转向了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另一方面,在新冠状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全球半导体芯片又加剧了供给失衡的情况,导致眼下汽车产业面临的困境,全球多家车企被迫减产或停产新车。
4月21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约1303.56亿元,同比增加159.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9.31亿元,同比增加185.34%。
4月22日消息,日前,地平线官方表示,比亚迪与地平线正式宣布达成定点合作,比亚迪将在其部分车型上搭载地平线高性能、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征程5,打造行泊一体方案,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功能。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到了跨越鸿沟的关键阶段,需要做好后补贴时期新能源汽车政策衔接,加快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设施建设,做好规模化发展的供应链保障,继续加大技术创新。特别是要巩固锂离子电池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钠离子、无钴、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加快操作系统、芯片等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应加快建设低碳发展体系,尽快出台交通领域各个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路径、分工和工作机制。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近10年来呈现了极其高速的发展态势,无论是技术和产品已经日趋成熟,尤其是在诸如电池等领域,大有赶超国外先进企业的表现。随着电动化发展不断深入,车联网、自动驾驶、换电、氢燃料等新概念新技术也得到了突破,不仅表现在乘用车上,在货车等商用车领域更是如此。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HEV)、(BEV,包括)、(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各类别产品。新能源客车是当前我国汽车行业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研发生产和竞争的重点与焦点。在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新能源客车发展政策的情况下,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和推广将成为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
现在汽车正在朝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这两大方向发展。这两大行业趋势催生了对汽车半导体种类的多种需求和对性能的高要求。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ADAS) 的引入的带动下,汽车很可能成为未来十年增长最快的半导体细分市场。而拆开汽车的全身,智能汽车的各个“部位”都孕育着很多芯片机会,包括自动驾驶AI芯片、智能座舱芯片、功率器件、MCU、激光雷达等等。针对这些细分领域,国内都有不少企业正发起攻势,以期打入国内汽车芯片供应链。
随着汽车产业变革发展进程加快,市场对车规级芯片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汽车芯片自主品牌也纷纷提速,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变革趋势,新趋势下,芯片正在逐渐成为智能汽车最核心部件。
4月20日,快科技从比亚迪官方获悉,比亚迪半导体进一步扩大了车规级通用MCU系列产品阵容,现已推出车规级8位MCU BS9000AMXX系列芯片,客户端应用开发项目已全面启动。
进入到今年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板块,股票普遍进入下行区间,比亚迪、长城、以及宁德时代,都开始回调。
已经入手新能源汽车的朋友,你的爱车电池包是什么材料,铁电池还是三元锂呢?
4月19日消息,针对近期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疯狂涨价的问题,工信部也作出了相关回应。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空气质量是衡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新能源汽车成为良好的解决方案,国家明确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在汽车工业时代,汽车作为人类主要的移动出行工具,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以汽油、柴油为动力的传统能源汽车造成了严重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随着汽车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已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燃油型交通工具,更多的是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方向发展,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新阶段,一些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让新能源汽车更具吸引力,需要各方加强协作。当减污降碳、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新风尚,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自不待言。近年来,从政策推动到地方实践,从行业布局到企业研发,各方积极探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