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已经达成了在该市自贸区内建厂的协议。针对这一问题,特斯拉现在给出了官方回应。特斯拉表示,目前正在与上海市政府谈判,计划在当地建设一座工厂,并有望在年底达成协议。
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消息在今年6月份就出现过,不过今天国外各大媒体消息频出,这次应该是稳了。即使特斯拉在上海自贸区内建厂,特斯拉仍要缴纳25%的关税,但却可以降低一些生产成本。国产后的特斯拉价格可能会有所下调,但别指望降幅太大。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国务秘书马赫尼希11日表示,德国如果想要在电动汽车领域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自主生产电池包。德国经济和能源部网站援引马赫尼希当天在布鲁塞尔参加“欧
特斯拉的产能瓶颈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关键的零部件,比如动力电池的生产瓶颈,第二个就是工厂产能本身受限。特斯拉现在仅有位于弗里蒙特的工厂,年产能勉强达到10万辆。
很多电动汽车的车主都有着「里程焦虑症」,总怕电动车还未到目的地就出现没电的情况。近日,亚马逊的一项专利为这些车主带来了福音,亚马逊打算利用无人机为行驶的电动车进行充电,让车主摆脱「里程焦虑症」。
现今电动汽车车型日新月异,如何在诸多车型中脱颖而出呢?一款性能强大的电动汽车内部一定会有一套优质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而想要打造优质的BMS,隔离电源和隔离CAN收发器的选择至关重要,那么在BMS方案中隔离电源和隔离CAN收发器该如何选择呢?
世界上的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处于碳排放的削减和柴油车销量的下跌的尴尬境地之中,于是它们纷纷利用法兰克福车展来关注未来的一代电动车,而这些电动车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它们摆脱困境。除了整车制造商,诸如法雷奥和德尔福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商则推出了更快的解决方案:48伏混合动力车。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如今日益成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如充电效率低、安全性等问题。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距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随着汽车行业的多元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能源多样化战略渐成发展共识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各方努力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成绩显著。那未来动力电池前景如何呢?
日本东芝公司日前宣布开发出新一代电动车专用锂电池,快充仅需6分钟。据介绍,与一般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不同,这种锂电池使用钛铌氧化物作为负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可超快速充电等特性。
据报道,巴克莱银行分析师预测,由于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燃油效率的提高,石油消耗将在2025年迎来重大转机,届时每日石油消耗的减少量约等于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伊朗的日产量。
滴滴出行引100万辆电动汽车尝试自建充电站,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受邀参加了在京召开的“2017全球能源互联网高端论坛”,此次论坛是围绕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共商全球能源发展大计。而程维作为移动出行领域领军人物,发表了与未来交通变革相关的主题演讲。
德意志银行仔细考虑电动汽车增长对欧洲公共事业单位的影响,发现配电公司可能是最大赢家。德意志银行表示,德国莱茵集团、德国意昂集团、西班牙伊比德罗拉、意大利国家电力和捷克CEZ是配电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据外媒报道,博格华纳于数日前发布消息,公司将向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动车制造商提供先进的新款高压正温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座舱加温技术(cabin heating technology),该项技术产品在提升能源利用率的同时,还缩短了座舱加温的时间。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在汽车和交通领域的应用正在深度推动交通体系与出行方式变革,促进了新业态成长,并呼唤相关政策、法律、标准等的调整。
如今,大街上的电动汽车数量越来越多,让人感受到了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动汽车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具有低碳环保、启动快、节能等优点,而且运行平稳,没有汽油味和发动机轰响的声音,乘车感觉比燃油汽车更加舒适。不过,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的质疑。
广东省正在制定针对充电设施的财政补贴政策,预计补贴将以初装补贴和运营期间的度电补贴两部分构成。9月15日,在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下称“联盟”)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充电设施智能服务平台“粤易充”上线发布会上,联盟秘书长、广东电网市场部主任谭跃凯对媒体做出上述表示。
近日,国内媒体曝光一组雪佛兰Bolt车型的国内路试谍照,该车为一款纯电动小型车,曾于2016北美CES展首发亮相。该车或将于2018年春季引入国内市场销售。
未来会怎样?谁也没一个准确的答复,但是从目前来看,燃油车将死,电动车时代将要来临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
历经Model X多次跳票、“噩梦般生产”之后,这次Elon Musk终于有一件事如期达成,甚至还稍微提前了。7月28日,第一批量产30辆Model 3在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举行交付仪式,在推特上Musk表示9月份将会继续交付1500辆Model 3。Model 3的大规模成功量产,将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引火线,引爆整条产业链盘桓已久的老炮们和新入局新贵之间的混战。这对Model 3中最关键的核心部件之一——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