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难题悬而未决,欧盟、美国争相出炉了振兴自家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方案。其中,欧盟计划要在2030年拿下全球20%的半导体份额,然后还喊话台积电等巨头到欧洲建厂;美国则在前几天就下定决心要重整在半导体产业的雄风,盼望着回到巅峰时期——此前拿下全球37%的半导体制造份额。
随着人类科技的高速发展,各项新技术也在不断出现,而中国新型人工智能技术也在曝光,并且还推出了人工智能相关设备,结果美国瞬间坐不住了,因为有专家断言,中国的这项技术在2030年将领跑全球?这项技术到底有多厉害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手机几乎从不离手,导致电池电量消耗得也快。
2022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InWith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出世界第一款软性AR隐形眼镜。这将是“动眼进入元宇宙”的第一步么?用智能隐形眼镜,直接在人眼上映出增强现实图像的点子,在电影电视中里不少见。比如在很卖座的《黑镜》里有。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汽车产业产销量受到明显影响,叠加疫情降低车市预期,车企提出芯片减产要求,芯片供应商降低车用芯片产能,将产能转向其他信息类产品芯片供应。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芯片代工厂商,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别是是两家超级厂商台积电、三星,技术达到了5nm,今年进入3nm。第二级别是联电、格芯、中芯国际,技术达到14nm
在最后时刻,中国选择为AMD亮起绿灯,这使得该公司能以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26亿元)的代价将全球最大的FPGA厂商赛灵思收入囊中。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又称固态驱动器,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制成的硬盘。
受到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影响,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纷纷在年初展出了最新研发的智能汽车的相关技术,关注热度依然不减,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再到未来出行方式的打造,无数厂商正凭借其技术优势,打破边界,涌入其中,等待市场的爆发,这其中自动驾驶的规模量产和商业化或将成为2022年不可阻挡的趋势。
1月25日,业内有消息指出,美光科技正在解散150人左右规模的上海研发中心DRAM部门,并挑选了40多位核心研发人员提供移民技术美国的资格。这一消息把大家气坏了,说明美国科技企业正在采用高度防范中国企业,值得中国警惕。
目前的GPU市场基本上是按照2年更新换代的频率进行着,而2022年也是安培GPU发布之后的第二年,在这一年,预计显卡厂商将会为大家带来全新一代的GPU,包括英伟达的RTX 40系显卡以及AMD的RDNA 3架构显卡,
台积电难道要变成我们中国的中继电了吗?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要知道他们已经成功的突破一纳米芯片。但是他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所需的原材料竟然被我们给牢牢的掌握住了。
智慧医疗是利用先进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化方式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相关人员、信息、设备、资源的连接与良性互动,以及实时、智能化、自动化、互联互通的动态服务,最终保证患者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医疗服务,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
2月10日晚间消息,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内容关于其与大唐控股订立2022年框架协议。
2月10日,中芯国际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各项指标一路高涨,创下多个新纪录,但是美国的限制也造成了诸多麻烦。
今年9月,苹果推出了全新的iPhone 13系列,拥有高刷屏、小刘海、A15芯片等诸多升级点,这让该机的销量数据还是非常亮眼的。不过对于该机万年的不变的外观和部分“保守”的硬件配置,很多用户开始期待苹果能为新一代的iPhone带来更大的改变。
三星电子公布了2021年的业绩预告,2021年营业利润高达51.6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25亿元),其中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半导体业务,而半导体业务的客户主要是苹果和中国手机企业
在智能手机卷不动的时候,众多的手机厂商们,集体卷汽车去了,比如苹果、小米、华为都开始造车了,另外像OPPO、VIVO也传言在秘密造车。
据路透社报道,在世界各地市场陷入困境之际,苹果成功克服全球芯片供应链短缺问题可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多位分析师表示,还不能这么快下定论。
汽车产品定位渐变,智能化有望加速。汽车行业发展驱动力目前正从供给端产品驱动转向消费者需求驱动。消费者对汽 车的定义将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间”演变,车辆需要更加主动了 解客户需求,汽车智能化浪潮大势所趋。从智能化发展路线来看,智能 座舱及智能驾驶是两大主要的演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