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ste Asanovic强调,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放标准的RISC-V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指令集架构,尽管在不同领域成为主流所需时间不同,但他坚信RISC-V终将成为最主流的指令集架构。
2025年7月17日,RISC-V中国峰会——在全球开源技术浪潮中,RISC-V架构正以其开放性和灵活性成为行业焦点。Tenstorrent首席执行官Jim Keller在峰会上分享了公司在RISC-V生态中的实践以及对人工智能与开放计算的展望:“希望把AI处理及RISC-V的软件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开源、并且是开放的解决方案。”
芯片设计正迎来“黄金时代”,多样化的架构和跨厂商协作是应对未来AI需求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联合开发兼容的芯片组合,才能满足AI应用的广泛潜力。
RISC-V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行业标准,允许全球开发者免费下载使用规范,无论身处硅谷、欧洲还是亚洲,都能基于此开发产品。这种开放性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还成为推动全球技术创新的催化剂。
“对于那些对于RISC-V持怀疑者的来说,我想说: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光明的阵营。” Lu Dai说道,“相信在这场大会之后,大家会对我们的技术可能性获得更加多的认知。”
作为全球三大RISC-V峰会之一,备受瞩目的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将于7月16日至19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本届峰会由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SOPIC)主办,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和中电标协RISC-V工委会联合主办,中国RISC-V产业联盟(CRVIC)、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CRVA)、RISC-V中国社区(CNRV)等多方协办,将汇聚全球顶尖企业和专家,共同探讨RISC-V技术的前沿发展与产业应用。
RISC-V作为一种开源的指令集架构(ISA),正以其简洁、模块化和可扩展性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硬件与软件协同创新的浪潮。Linux作为开源操作系统的代表,在RISC-V生态的构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将Linux适配到自研的RISC-V芯片上,需要深入了解芯片的启动流程,并掌握向Linux主线内核提交补丁的方法,以推动RISC-V生态的繁荣发展。
第五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生态展
移动计算与边缘AI设备对能效与算力双重需求的驱动下,多核SoC的异构计算架构正经历从传统同构到异构融合的范式转变。从ARM DynamIQ的动态调度到RISC-V大小核的能效比优化,技术演进的核心在于通过核心类型、电压频率与任务分配的协同创新,实现每瓦特算力的指数级提升。以高通骁龙8 Gen 3为例,其Hexagon AI引擎通过异构调度将语音识别延迟降低36%,而中科蓝讯的RISC-V音频芯片则以5mW功耗实现主动降噪功能,印证了异构计算在能效比突破中的关键价值。
瑞典乌普萨拉,2025年6月10日 — 全球领先的嵌入式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IAR正式发布其旗舰产品的重大更新版本:Arm开发工具链v9.70和RISC-V开发工具链v3.40,大幅提升了IAR开发平台在性能、安全性和自动化方面的能力,助力汽车、工业、医疗和物联网等行业中的敏捷、可扩展嵌入式应用。
RISC-V向量扩展(RVV)通过动态矢量架构与乱序执行单元的协同设计,正在重塑边缘计算与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硬件范式。这种协同不仅体现在指令集与执行单元的物理耦合,更涉及编译器、缓存策略与分支预测算法的深度联动。在阿里巴巴T-Head C910/C920与SiFive高端SoC中,RVV已实现“指令集驱动硬件重构”的闭环优化,使INT8卷积速度较传统ARM NEON方案提升3.1倍,同时功耗降低25%。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持续演进,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的崛起为传统DSP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凭借其开放、灵活、可定制的特性,RISC-V不仅打破了传统DSP架构的知识产权壁垒,更通过与专用指令集的结合,推动DSP在通信、工业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随着国产DSP生态的逐步完善,RISC-V架构在信号处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边缘端AI计算需求日益增长。嘉楠K230芯片凭借其创新的RISC-V+NPU异构架构,为边缘端AI图像识别等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RISC-V架构具有开源、灵活的特点,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则专门针对神经网络计算进行优化,两者结合能有效提升AI图像识别的效率与性能。
在RISC-V生态蓬勃发展的当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适配成为推动其广泛应用的关键。RISC-V的开源特性为EDA工具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开源协议栈移植到实现高性能验证,是构建完整RISC-V设计流程的重要环节。
在智能穿戴设备蓬勃发展的当下,智能手表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正朝着更强大功能、更长续航和更低成本的方向不断演进。RISC-V架构以其开源、灵活的特性,为智能手表芯片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商业化挑战。
中国上海,2025年4月7日 — 全球领先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IAR正式发布全新云就绪平台,为嵌入式开发团队提供企业级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自动化能力。该平台于在德国纽伦堡举办的embedded world 2025展会上正式亮相,标志着将现代DevSecOps工作流集成到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已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迭代,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如智能家居、工业传感器),对算力、功耗、实时性要求差异大,单一架构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因此米尔推出MYD-YT113i开发板(基于全志T113-i)来应对这一市场需求。
RISC-V指令集架构的开源特性正在重塑消费电子领域硬件创新模式。全志科技推出的D1芯片作为首款量产RISC-V消费电子SoC,为开发者提供了从边缘计算到智能家电的低成本解决方案。本文以全志D1为例,深入探讨其硬件特性、开发环境搭建及典型应用场景,并给出可验证的代码示例。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飞速发展,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OpenThread作为一种开源的、基于IPv6的无线通信协议栈,支持Thread网络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RISC-V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以其简洁、模块化和可扩展性特点,正逐渐成为物联网芯片设计的首选。本文将探讨如何将OpenThread协议栈移植到RISC-V芯片上,并进行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