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刘岩轩

所属频道 原创
  • AI优先!Arm Lumex CCS发布,移动设备迈向AI计算时代

    Arm Lumex CSS平台的发布,不仅标志着移动计算迈向AI优先的新时代,更彰显了Arm以生态协同与技术创新驱动未来的雄心。从SME2赋能的5倍AI性能飞跃,到SI L1与MMU L1的系统级优化,Lumex为旗舰智能手机到智能端侧设备提供了统一的计算底座,兼顾性能、能效与普惠性。预计到2030年,SME与SME2将为超30亿台设备新增100亿TOPS算力,推动端侧AI在隐私、延迟与成本上的指数级突破。与vivo、支付宝、Google等伙伴的深度合作,也印证了Arm Lumex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潜力,足以覆盖从智能助手到游戏AI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

    原创
    2025-09-15
  • 第四代LoRa技术来了!满足端侧AI的高速率低功耗连接需求

    全球 AIoT 市场预计从 2024 年的 110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48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 20%。中国市场同步增长,从 72 亿美元增至 220 亿美元。在中国,已有超过 100 个智慧城市部署智能监控系统,逾 2 亿亩土地通过图像分析进行害虫监测。

  • 全国产3D封装,天成先进携“九重”三维集成技术体系亮相Elexcon2025

    随着半导体行业迈向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技术正成为推动芯片性能提升和产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在晶体管微缩逐渐逼近物理极限的背景下,先进封装通过异构集成、3D堆叠和高密度互连等技术,突破传统封装的瓶颈,实现更高性能、更低功耗和更小尺寸的芯片设计。

  • 从硅片到更大的系统,Ansys亮相Elexcon2025

    前不久,新思科技已经正式对Ansys完成了整个收购。一家是IP和IC设计方面传统三强之一,一家是仿真与分析领域的老牌技术专家。双方的结合也是呼应整个技术潮流,为客户提供从硅片到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而且,借助Ansys的强大的物理场仿真知识积累,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大的系统层面的支持。例如在汽车上,提供从芯片到底盘的设计、优化和虚拟化汽车的特性和功能。

  • PLP做功率器件,起量了,还是全国产

    全球半导体封装市场正向PLP、ECP等先进技术倾斜,以应对5G和高性能计算需求。但国内上规模的PLP厂商不超过五家,芯友微凭借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已占据一席之地。面对行业竞争和终端需求波动,张博威认为:“机会永远都在,关键看你能不能抓得住。”芯友微通过扎实的运营、稳定的良率和高效交付,成功将理论优势转化为市场成果。

  • “没有电源就没有AI”,英飞凌谈AI服务器的供电架构变革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正重塑数据中心生态,供电系统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据国际能源署(IEA),2023至2030年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这种高功率密度需求对电源效率、散热设计和可靠性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 高通跃龙布局嵌入式AI,释放端侧计算和连接潜能

    高通认为,端侧AI是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随着工业流程的全面自动化,物联网设备在每个节点产生海量数据,传统的云计算模式已难以满足实时性和效率的需求。端侧AI通过边缘计算实现数据的本地处理,赋予工业流程AI感知能力,确保低延迟、高效率的在线计算。这种能力不仅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还通过数据分析和报表处理实现持续改进。

  • 多核异构 + 统一工具链,瑞萨电子引领嵌入式AI实现跨界融合

    MarketsandMarkets预测,到2027年,全球嵌入式AI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这一增长背后,是对高算力、低功耗、实时性和安全性的迫切需求,以及技术碎片化与跨界融合的复杂挑战。在这一浪潮中,瑞萨电子凭借其深厚的半导体技术积累和全球化战略,成为嵌入式AI领域的先锋。

  • 2070 TFLOPS的智慧大脑:全新NVIDIA Jetson Thor引领人形机器人进化

    2070 TFLOPS的智慧大脑来了,全新NVIDIA Jetson Thor引领人形机器人进化。从单一“工具人”到真正的物理“智慧体”,Jetson Thor赋予人形机器人通用智慧。

  • 神经技术进入移动端GPU,Arm让手游媲美PC游戏体验

    从画质优化 (NSS) 到帧率提升 (NFRU) 和光线追踪(NSSD),Arm 计划覆盖移动端图形处理的多个维度,推动边缘 AI 图形革命。而未来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Arm也将保持在移动计算领域的技术领先,满足手游、AR/VR 和其他视觉应用的未来需求。

  • 人形机器人爆发前夜,英伟达助力突破技术瓶颈

    在这两天召开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成了人形机器人的技能比拼大舞台,它们竞相登台,跳舞、踢球、写毛笔字、当售货员...无所不能,我们仿佛置身科幻电影之中。很多人笃信,具身智能即将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迎来自己的ChatGPT时刻。然而,技术瓶颈让这一愿景仍需时日。NVIDIA、宇树科技和银河通用等领军力量,正在攻克模型、数据和硬件三大卡点,力图让通用人形机器人成为现实。

  • RISC-V在AI上的天然优势,以及能走多远的关键所在

    受生成式 AI 驱动, RISC-V 芯片市场快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RISC-V SoC出货量将达到1618.1亿颗,营收将达到927亿美元。其中,用于AI加速器的RISC-V SoC出货量将达到41亿颗,营收将达到422亿美元。

  • 中国RISC-V MCU先行者,率先成熟商用并持续盈利

    2017年前后,RISC-V在中国萌芽,一些RISC-V的先行者便开始摸索前行。匆匆数年过去,质疑不再,掌声潮起,RISC-V已然成为业界追逐的焦点。当人们兴奋地畅想着Arm无法攻克的高峰将要插上RISC-V的大旗,RISC-V早已在MCU领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沁恒微电子是其中的亲历者和主要推动者。从2017年到2025年,沁恒在RISC-V上8年深耕、5年商用,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一众Arm MCU的差异化之路。

  • 全球电子协会:动荡时代,更需互联共生

    在动荡的全球环境中弥合政策分歧、推动技术落地,并激励企业与政府共同拥抱开放协作的理念...这绝非易事。面对人工智能、绿色制造的机遇与地缘政治的挑战,由IPC升级而来的全球电子协会的努力为行业描绘了一幅协作共创的蓝图,但未来的道路仍需行业各方共同探索:在一个高度互联却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电子产业将如何定义其繁荣之道?协会能否真正引领这一变革,答案或许将在新的全球协作生态构建的实践中逐步显现。

  • ST第五代ST Presence:以AI+ToF技术重塑PC智能交互

    在十年间,3D深度感知市场规模将实现超过2倍的增长,而我们正处于这场变革之中。据Yole数据,2020年这3D深度感知市场规模为67亿美金,2024年为95亿美金,而2030年将达到176亿美金。整个3D深感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而主要推动力来自环境监测、生物识别和导航这些细分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