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4周内获得美国政府许可证并非官方口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环球日报报道,路透社通过美国一高级官员透露,美国政府可能在2-4周对美国企业向华为供货发放许可证的消息。环球日报、路透社,这两家媒体在业内的影响力,使得各门户争相以重要的位置转发此消息。不过,据集微网记者判断,对于这个消息不要盲目乐观,因为这并非美国政府的官方口径。
根据以往美国政府的做法,或者说特朗普的风格,即使同意做的事情事后也会说变就变,更何况是美国一个官员就此事发表的非正式言论,其可信度更是差强人意。在收获足够利益之前,特朗普不可能就此收手。
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大报,《环球时报》在一些重要事件上的报道,却给读者带带来不少误导,不得不引发《集微网》记者的“吐槽”。6月27日,《环球时报》发表的文章《美国政府沮丧:“封杀”华为后诡异的一幕终于来了》,而且是驻美国、德国的特约记者所写,看起来很有权威。这篇文章讲到被美国政府禁运的企业中又开始给华为供货的现象。不了解情况的读者,得知美国企业对华为继续供货,确实会很高兴;再看到《环球时报》权威媒体这样标题的文章,更是会欣喜不已。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美国企业在收到美国禁运令之后,根据《出口管制条例》进行分析结果出来后的一个行为,也就是说美国企业继续给华为供货的产品是禁运管制范围之外的产品。并不是美国企业胆大够大,敢冒禁运令,继续给华为供货。所以知道事实之后,美国企业此举并不是如《环球时报》描述的那种“诡异”。而且对于这种现象,美国政府并不是预判不到这种情况,说“美国政府沮丧”,他们的智力连我们普通老百姓都不够,那也未免太还低估对手智商了。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习惯了当世界第一的美国,通过贸易战来遏制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新兴国家的崛起受到原有大国的封锁,这在近代的大国崛起中几乎都是如此。19世纪,英国是世界强国,面对美国的快速发展,英国同样对美国实施高科技禁运。从双方的科技摩擦到美国崛起,中间过程持续超过30年。
面对中美贸易战,中国要想打赢这场战争,不要寄希望于美国政府的开恩或心软,要放弃向外求援,而是要练好内功。并且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10、20年的埋头苦干、奋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