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行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得到高度关注。作为智能交通的先行技术领域,车联网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车联网将掀起数字技术协同发展新篇章。当前,中国车联网已经从国家标准层面完成顶层设计,将通过与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融合,并在各地方政府示范区引领下蓄势起飞。在经历车载信息服务发展阶段后,中国车联网产业渐入佳境,数字化运营一触即发,开启全面迈入了智能网联发展的新步伐,并逐渐向智慧出行方向进阶,进入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不断迭代,以及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智能网联汽车正加速演化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化”将接力“电动化”加速重构产业链生态。在这一过程中,关于自主可控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亟待推出,这也正是下一步整个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机会。在国家的政策引导支持下,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智能网联化的功能逐渐成为终端消费者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智能网联企业的发展对标准的国际化协同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全球并跑,一方面要协同,另一方面要把中国的特色尽快融入标准,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来,智能网联汽车的互联互通一定会受阻。各方将在融合感知、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领域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智能网联当中,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化等等,这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变化,能够引领和驱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技术本身的变化既有渐进式的也有飞跃式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创新,无论是渐进还是飞跃,都会产生在产品,从技术到服务,到整个应用,以及基础设施领域巨大的变化。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交互平台。目前网联汽车未实现真正“互联”,各类企业级平台以及政府监管平台数据互不联通。基础数据交互平台通过标准的数据交互方式,与各企业级平台以及行业管理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大数据共享,提供基础数据服务,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行业监管效率。
可控核聚变,一定条件下,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以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的核聚变反应。有激光约束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等形式。
5G+AI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是为了加速国内边缘计算(MEC)技术研发,由百度与Intel共同发起的实验室。2018年9月25日,“5G+AI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
随着未来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汽车芯片的使用数量和性能指标要求成倍提升,已经成为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预计2030年汽车芯片等电子器件、系统在汽车总成本中的占比会达到50%。
众所周知,芯片工艺每进阶1nm,投入就是几何级增长,3nm、5nm工厂的建设资金大约是200亿美元,1nm工艺的投资计划高达320亿美元,轻松超过2000亿元,成本要比前面的工艺高多了。
当前,车联网的内涵不断丰富,价值空间不断拓展。车联网应用服务体系日益丰富,与汽车、交通等行业加速融合。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政策持续加码,将推动车联网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车联网行业有望进入规模化部署及落地的新阶段,应加强政府、行业、产业与国际企业和组织进行全方位的对等交流和开放合作,依靠合作共赢促进技术深度融合。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中国甚至是全球的汽车行业和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品牌向上已经不是少数品牌的选择,而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共同选择。近年来环保措施越来越严格,然而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目前也只能说是过渡阶段,接下来的日子,各大车企将会把更多精力投身于新能源汽车建设和发展身上,并且为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做准备,初见新能源汽车时也是一脸的不屑。但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如今再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已然是另一番景象,以至于让我不得不对其重新思考。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战略机遇,汽车新四化的到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窗口期,中国的汽车品牌真正有机会换道超车。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而在燃油汽车时代,西方国家设置了强大的壁垒。虽然中国汽车企业难以追赶,但电动汽车时代不同了,世界起步几乎相同。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比欧美国家更快,原型车基本诞生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是一次新的机会,在政策扶持和“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演变成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有助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燃油车辆相比,新能源车受“双碳”影响,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且新能源车呈现“电动+智能+网联”三重性。以数字化、智能化驱动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中国国策,智能化、网联化使人们出行方式发生本质性改变,已超越电池进化、续航里程,带来行业颠覆式的惊艳。
当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与资本市场密切融合、相互赋能的重要产业,新的产业赛道诞生了全新的产业增值观念与资产估值逻辑。稳定的销量,丰厚的利润,甚至悠久的品牌,也无法成为传统燃油车企的护身符,在挑剔的投资者眼中,这些只代表过去,而只有面向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才是高估值、高溢价的基础。因此,资本市场更青睐汽车企业占据科技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关注能够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打造差异化优势的经营用户的能力,更关注构建新的服务生态,创造新的盈利模式的商业模式创造能力。因为只有这些能力,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广大消费者才愿意为之买单。
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家都想趁着这个风口期来分一杯羹,对此小米的CEO雷军表示:小米的汽车明年年产量将达到一千万辆,2024年将实现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