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嵌入式技术开发
[导读]串口作为单片机开发的一个常用的外设,应用范围非常广。大部分时候,串口需要接收处理的数据长度是不定的。那么怎么才能判断一帧数据是否结束呢,今天就以STM32单片机为例,介绍几种接收不定长数据的方法。

串口作为单片机开发的一个常用的外设,应用范围非常广。大部分时候,串口需要接收处理的数据长度是不定的。那么怎么才能判断一帧数据是否结束呢,今天就以STM32单片机为例,介绍几种接收不定长数据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一个串口,使用STM32CubeMx来配置,如下:

然后打开串口中断、添加发送和接收的DMA,DMA参数设置为默认即可,如下图。(DMA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打开)

配置一下时钟等,点击生成代码,这样就可以使用串口了。首先我们定义一个串口接收的结构体,并定义一个结构体变量,如下:

#define RX_MAXLEN  200 //最大接收数据长度 typedef struct{ uint8_t RxBuf[RX_MAXLEN];//接收缓存 uint16_t RxCnt; //接收数据计数 uint16_t RxLen; //接收数据长度 uint8_t RxStart; //开始接收标志 uint8_t RxFlag; //一帧数据接收完成标志}Uart_Tpye_t; Uart_Tpye_t Uart1;

下面介绍几种接收数据的方法:

1.空闲中断

空闲中断可以配合接收中断或DMA来使用。

当使用DMA+空闲中断时,需要在初始化完成后手动打开空闲中断和DMA接收。

__HAL_UART_ENABLE_IT(&huart1,UART_IT_IDLE);//打开串口空闲中断 HAL_UART_Receive_DMA(&huart1, Uart1.RxBuf, RX_MAXLEN); //串口DMA接收数据

编写空闲中断函数,如下:

//串口空闲中断void UART_IDLE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uint32_t temp;  /*uart1 idle processing function*/ if(huart == &huart1) { if((__HAL_UART_GET_FLAG(huart,UART_FLAG_IDLE) != RESET))  { __HAL_UART_CLEAR_IDLEFLAG(&huart1);//清除标志位 /*your own code*/ HAL_UART_DMAStop(&huart1);//停止DMA Uart1.RxLen = RX_MAXLEN - __HAL_DMA_GET_COUNTER(&hdma_usart1_rx);// 获取DMA中传输的数据个数 Uart1.RxFlag = 1; HAL_UART_Receive_DMA(&huart1,Uart1.RxBuf,RX_MAXLEN); //开启下次接收 } }}

在主程序中判断接收完成标志,并处理数据:

if(Uart1.RxFlag == 1)//接收完一帧数据{ printf("Rev %d Bytes\r\n",Uart1.RxLen); Uart1.RxFlag = 0;}

最后,别忘了在串口中断函数中调用自己编写的空闲中断函数。

运行程序测试,结果如下:

使用接收中断+空闲中断与DMA类似,只不过需要打开接收中断:

__HAL_UART_ENABLE_IT(&huart1,UART_IT_IDLE);//打开串口空闲中断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 &RevByte, 1); //串口中断接收数据

编写接收中断回调函数,每次接收一个字节:

uint8_t RevByte;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if(huart->Instance==USART1) { Uart1.RxBuf[Uart1.RxCnt]=RevByte; Uart1.RxCnt++; if(Uart1.RxCnt==RX_MAXLEN) { Uart1.RxCnt = RX_MAXLEN-1; }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 &RevByte, 1); //串口中断接收数据 }}

编写空闲中断回调函数,与DMA的方式类似,只是数据长度判断方式不一样:

//串口空闲中断void UART_IDLE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uint32_t temp;  /*uart1 idle processing function*/ if(huart == &huart1) { if((__HAL_UART_GET_FLAG(huart,UART_FLAG_IDLE) != RESET))  { __HAL_UART_CLEAR_IDLEFLAG(&huart1);//清除标志位 Uart1.RxFlag = 1; Uart1.RxLen = Uart1.RxCnt; Uart1.RxCnt = 0; } }}

同样,在主程序中判断一帧数据的接收完成并处理。

2.特点协议判断帧头帧尾及长度

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定义协议传输数据,这时候就可以在通讯协议里添加特点的帧头帧尾以及数据长度字节,通过判断这些字节来判断数据的开始和结束。假设定义一个简单的传输协议如下:

帧头

数据长度,1字节

数据,N字节

0x5A,0xA5

数据部分的字节数

有效数据

可以使用中断方式接收数据: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 &RevByte, 1); //串口中断接收数据

接收中断函数如下:

//串口接收中断回调函数uint8_t RevByte;uint16_t RevTick = 0;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static uint16_t Rx_len;  if(huart->Instance==USART1) { Uart1.RxBuf[Uart1.RxCnt]=RevByte; switch(Uart1.RxCnt) { case 0: if(Uart1.RxBuf[Uart1.RxCnt] == 0x5A)//帧头1正确 Uart1.RxCnt++; else Uart1.RxCnt = 0; break; case 1: if(Uart1.RxBuf[Uart1.RxCnt] == 0xA5)//帧头2正确 Uart1.RxCnt++; else Uart1.RxCnt = 0; break; case 2: Rx_len = Uart1.RxBuf[Uart1.RxCnt]; Uart1.RxCnt++; break; default: Uart1.RxCnt++; if((Rx_len+3) == Uart1.RxCnt)//数据接收完成 { Uart1.RxFlag = 1; Uart1.RxLen = Uart1.RxCnt; Uart1.RxCnt = 0; } break; }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 &RevByte, 1); //串口中断接收数据 }}

同样,在主程序中判断一帧数据的接收完成并处理,运行测试结果如下:

3.超时判断

超时判断其实与空闲中断的原理类似,只不过是通过定时器来取代空闲中断来判断一帧数据的结束,一般采样接收中断+超时判断的方式。之前的文章Freemodbus移植就是采样这种方式。

超时判断的时间跟波特率有关,假设串口起始位和结束位各1位,那么接收一个字节就需要8+2=10位,在9600波特率下,一秒钟就能接收9600/10=960字节。也就是一个字节需要1.04ms,那么超时时间最小可以设置为1.5倍的单字节接收时间,或者更长。

超时判断可以使用硬件定时器或软件定时器来实现。硬件定时器的方式可以参考之前的Freemodbus移植部分的程序。软件定时器定义一个计时变量,该变量在systick中断中+1实现计时,可以节省硬件资源,但计时最小分辨率跟systick中断有关。

编写中断接收函数:

//串口接收中断回调函数uint8_t RevByte;uint16_t RevTick = 0;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if(huart->Instance==USART1) { Uart1.RxBuf[Uart1.RxCnt]=RevByte; Uart1.RxCnt++; Uart1.RxStart = 1;//开始接收标志 RevTick = 0;//计时清零 if(Uart1.RxCnt==RX_MAXLEN) { Uart1.RxCnt = RX_MAXLEN-1; }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 &RevByte, 1); //串口中断接收数据 }}

编写超时判断函数,在Systick中断中调用:

//串口接收超时判断,该函数在Systick中断(1ms中断一次)中调用void UartTimeOut(){ if(Uart1.RxStart == 1) { RevTick++; if(RevTick > 2) { Uart1.RxLen = Uart1.RxCnt; Uart1.RxCnt = 0; Uart1.RxStart = 0; Uart1.RxFlag = 1; } }}

使用时只要打开接收中断即可,不再需要空闲中断。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 &RevByte, 1); //串口中断接收数据

同样,在主程序中判断一帧数据的接收完成并处理。测试结果就不贴了。

4.总结

上面几种方式都可以实现串口接收不定长数据,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用哪种。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例程只是简单地接收数据,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连续接收多帧数据的情况,是缓存之后处理,还是舍弃后面的数据,都需要自己写程序实现。

推荐阅读:


一个IO挂多个按键怎么实现?

ADS1220的几种应用介绍(含源码)

UART波特率对时钟精度的要求有多高?

STM32HAL库移植FreeModbus协议(含源码)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8位单片机在嵌入式设计领域已经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主流选择。尽管嵌入式系统市场日益复杂,8位单片机依然不断发展,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和系统需求。如今,Microchip推出的8位PIC®和AVR®单片机系列,配备了先进的独立...

关键字: 单片机 嵌入式 CPU

在嵌入式开发中,STM32的时钟系统因其灵活性和复杂性成为开发者关注的焦点。然而,看似简单的时钟配置背后,隐藏着诸多易被忽视的陷阱,轻则导致系统不稳定,重则引发硬件损坏。本文从时钟源选择、PLL配置、总线时钟分配等关键环...

关键字: STM32 时钟系统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程序烧录是连接软件设计与硬件实现的关键环节。当前主流的单片机烧录技术已形成ICP(在电路编程)、ISP(在系统编程)、IAP(在应用编程)三大技术体系,分别对应开发调试、量产烧录、远程升级等不同场景。...

关键字: 单片机 ISP ICP IAP 嵌入式系统开发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STM32系列微控制器的内部温度传感器因其低成本、高集成度特性,广泛应用于设备自检、环境监测等场景。然而,受芯片工艺差异和电源噪声影响,其原始数据存在±1.5℃的固有误差。本文从硬件配置、校准算法、软...

关键字: STM32 温度传感器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看门狗(Watchdog Timer, WDT)是保障系统可靠性的核心组件,其初始化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系统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本文从硬件架构、软件流程、安全规范三个维度,系统分析看门狗初始化的最佳实践...

关键字: 单片机 看门狗 嵌入式系统

本文中,小编将对单片机予以介绍,如果你想对它的详细情况有所认识,或者想要增进对它的了解程度,不妨请看以下内容哦。

关键字: 单片机 开发板 Keil

随着单片机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医疗、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等各领域,单片机系统面临着电磁干扰(EMI)日益严重的威胁。电磁兼容性(EMC)包含系统的发射和敏感度两方面的问题。

关键字: 单片机 电磁兼容

以下内容中,小编将对单片机的相关内容进行着重介绍和阐述,希望本文能帮您增进对单片机的了解,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字: 单片机 复位电路

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单片机的相关报道。如果你对本文即将要讲解的内容存在一定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关键字: 单片机 异常复位

今天,小编将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带来单片机的有关报道,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对它具备清晰的认识,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字: 单片机 仿真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