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先锋
[导读]日前,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ICCAD)、芯原股份、松山湖管委会主办的主题为“AR/VR/XR x 元宇宙”的“2023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正式在广东东莞松山湖召开。

日前,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ICCAD)、芯原股份、松山湖管委会主办的主题为“AR/VR/XR x 元宇宙”的“2023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正式在广东东莞松山湖召开。

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D dToF图像传感器芯片SIF7010。

3D ToF技术为何更适合AR/VR/MR?

根据Yole Dévelopment的“2020年度3D成像与传感”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3D传感模块市场规模为2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3D模块市场规模将增长到81亿美元,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26%。

Gartner在2019年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中,也指出3D传感技术即将进入成熟期。目前3D视觉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智能手机、家庭娱乐、AR/VR/MR、智能AGV、智能制造等众多领域。

目前,主流的3D成像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双目主动立体视觉,结构光和TOF(Time Of Flight,又可分为iToF和dToF)。

从各项技术优缺点来看,双目成像虽然有着3D成像分辨率高、精度高、抗强光干扰性强、成本低等优势,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比如其算法非常复杂、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干扰、依赖环境光源、暗光场景表现不佳、模组尺寸相对较大等。因此目前在手机上应用相对较少。

3D结构光虽然有效识别距离相对较短,模组结构也比较复杂,成像容易受强光干扰,成本也相对较高,但是其通过一次成像就可以得到深度信息,能耗低、成像分辨率高,非常适合对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3D人脸识别、3D人脸支付等方面的应用。

而且由于2017年苹果iPhone X的率先应用3D结构光技术的带动,该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

虽然在苹果的带动下,之后有不少的旗舰也纷纷采用了前置3D结构光的方案,但是由于结构光在识别距离上的限制,使得结构光在手机上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前置,主要用作3D人脸识别解锁、3D人脸识别支付以及3D建模等应用,相对来说应用面较窄。

相比之下,3D ToF技术虽然成像精度和深度图分辨率相比结构光要低一些,功耗较高,但是其优势在于识别距离更远,可以做到0.4米到5米甚至更远的中远距离识别,抗干扰性强,而且FPS刷新率更高,这也使得ToF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3D人脸识别、3D建模等方面,还可适用于SLAM、手势识别、体感游戏、AR/VR等多方面的应用,相比结构光技术应用面更广。

此外,相比结构光技术,3D ToF 的模组复杂度低,堆叠简单,可以做到非常小巧且坚固耐用且易于集成,因此更适合部署到移动端设备上,因此也得到手机厂商的青睐。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不少手机厂商都纷纷开始推出基于后置3D ToF技术的手机新品,比如OPPO R17 Pro、vivo NEX双屏版、华为P30 Pro、三星S10 5G版等。不过,这些基本都是基于iToF技术。

2020年,苹果率先在其新iPad Pro采用了基于dToF技术的“雷达扫描仪”,之后发布的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也配备了基于dToF技术的后置的“雷达扫描仪”,进一步加速了dToF技术的应用。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业内消息,昨天蔚来在创新科技日上宣布首款自研芯片产品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NX6031)开始量产,号称业界首颗自研激光雷达主控芯片,具有集成度高、能耗低、性能强等特征,能对复杂场景提供更佳支持。

关键字: 国产芯片 蔚来 芯片 杨戬

2023年9月14日,第五届中国模拟半导体大会在深圳举行。杰华特微电子大客户销售总监臧真波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全要素打造高性能模拟芯片”的演讲,从模拟市场现状和影响模拟芯片关键要素为切入点,同与会嘉宾和企业共同探讨模拟...

关键字: 杰华特 芯片

业内消息,日前有传闻称 OPPO 可能重启其芯片设计业务,即其之前解散的旗下芯片公司哲库科技(ZEKU),并已开始招揽前哲库科技员工回归,近日 OPPO 官方就此事回应称:对此不予评论。

关键字: OPPO 哲库 芯片

近日消息,网传芯片巨头高通公司在中国区大规模裁员,甚至有知情者透露,高通上海的研发中心将会被 “一锅端”。本轮裁员的补偿标准为:普通员工 N+4(刚入职不到一个月也能拿 4 倍薪水),无固定期限资深合约员工高达 N+7,...

关键字: 芯片 高通 裁员

2023年第十八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于9月20日重磅发布,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一代低功耗旗舰GNSS定位芯片/HD8120系列”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大...

关键字: 华大北斗 芯片

Intel原本计划在今年的Meteor Lake也就是一代酷睿Ultra上更换新的封装接口LGA1851,但因为Intel 4工艺不够给力,Meteor Lake-S桌面版最终被取消。

关键字: Intel 芯片 1.8nm

AI促进了“芯经济”的崛起,一个由芯片和软件推动的全球增长新时代。

关键字: AI 处理器 芯片

高合汽车品牌及传播总经理徐斌宣布,高合自研的高算力智能座舱平台即将亮相,这颗高合的高算力智能座舱实测最高算力跑分可达117万分(安兔兔平台)。

关键字: 高合汽车 芯片 智能驾驶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储能设施在全球加速普及,为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功率器件产业的落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长电科技厚积薄发定位创新前沿,多年来面向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开发完成的高密度成品制造解决方...

关键字: 第三代半导体 大功率器件 氮化镓

近日,亚成微发布了新一代包络跟踪(ET)芯片RM6100、RM61o2F1A1S,以及两款APT BUCK电源芯片、一款BUCK BOOST电源芯片。

关键字: 亚成微 芯片

编辑精选

技术子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