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800V汽车应用挑战:PI五大参考设计可有效解决高压隔离、空间限制、高可靠性需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电动汽车快速普及的今天,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已成为决定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800V高压平台应运而生,凭借其显著提升的能量传输效率和快速充电能力,这一电力系统架构逐渐成为了各大车企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
在此背景下,全球领先的高压集成电路供应商Power Integrations(以下简称“PI”)推出了五款基于1700V InnoSwitch™3-AQ反激式开关IC的全新参考设计,包括三个参考设计套件(RDK)和两个设计范例报告(DER)。这些专为800V纯电动平台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不仅攻克了高压环境下电源转换的技术难题,更是通过创新的安全架构设计,满足了汽车行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极致追求。
直面挑战:800V平台下的电源设计应对策略
当前,电动汽车高压平台从400V向800V的升级浪潮正在全球加速推进。根据行业定义,800V高压平台是指整车高压电气系统电压处于550-930V区间的系统。这一技术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发展中的续航和补能难题,提供更接近燃油车使用体验的充电解决方案。与传统平台相比,800V系统不仅可以显著缩短充电时间,还能降低电池重量和能量损耗,提升整车能效。
尽管800V快充技术优势显著,但其更高的母线电压也为电源设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传统600V或900V功率器件已无法满足安全裕量要求;另一方面,高压隔离变得更为关键,而有限的车载空间又对电源模块的体积提出了苛刻限制。
据PI公司资深FAE王晓戈介绍,在800V系统中,电源模块不仅需要处理更高的输入电压,还要在极端环境下保持可靠运行。例如,牵引逆变器的门极驱动电源必须能在-40℃至150℃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同时还要承受强烈的振动和潜在污染。此外,整车厂还要求电源设计尽可能紧凑,以减少对宝贵车载空间的占用。
针对这些挑战,PI的解决方案是采用1700V额定电压的碳化硅(SiC)开关和创新的宽爬电距离封装。据悉,PI的InnoSwitch™3-AQ IC内部集成了1700V SiC MOSFET,其击穿电压是传统硅器件的2倍以上,为800V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裕度。同时,新型InSOP™-28G封装将初级侧引脚间距增加到5.1mm,无需喷涂三防漆即可满足IEC 60664-1标准对2级污染的环境要求,简化了制造工艺和认证流程。
技术突破:创新封装与平面变压器的完美结合
尽管InnoSwitch™3-AQ IC是800V电动汽车的理想选择,但在此次PI发布的参考设计中,最具革命性的突破还要属宽爬电距离InSOP™-28G封装与平面变压器技术的完美结合。
要知道,传统高压IC封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引脚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足,设计人员往往需要通过喷涂三防漆或增加开槽等额外工艺来满足安规要求。而InSOP™-28G封装通过创新的引脚布局设计,可以将关键高压引脚(如漏极与源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扩展到5.1mm,远超行业标准。
“5.1mm的爬电距离是一个重大突破,它意味着我们的IC可以直接应用在最严苛的汽车环境中,包括可能接触冷凝水或污染物的区域,”王晓戈解释道,这不仅降低了BOM成本,还减少了潜在的故障点,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对空间利用率的极致追求,PI的五款参考设计均采用了高度优化的变压器方案。与传统的绕线变压器相比,平面变压器则具有多重优势:一是轮廓更薄,通过将绕组嵌入PCB层间,可使厚度减少40%以上;二是散热性能更高,大面积的铜层有利于热量均匀分布;三是机械稳定性更强,抗震性能优于传统绕线结构;四是一致性更好,自动化生产确保参数高度一致。
全面解析:五款参考设计覆盖关键汽车电源需求
基于InSOP™-28G封装与平面变压器的技术优势,PI此次发布的五款参考设计针对电动汽车不同子系统进行了专门优化,形成了完整的电源解决方案矩阵。
1、RDK-994Q:35W超薄型逆变器电源。采用绕线变压器,高度18mm;输入电压为40-1000VDC、输出电压为24V;通过加强绝缘认证;专为牵引逆变器门极驱动和应急电源设计。
2、RDK-1039Q:18W平面变压器电源。高度仅12.5mm,在300mm²的PCB面积内实现了完整的隔离电源方案;输入电压为100-1000VDC、输出电压为12V;宽温工作在-40℃至+125℃之间;适用于牵引逆变器门极驱动器或应急电源。
3、RDK-1054Q:120W高功率密度电源。采用平面变压器和同步整流技术,实现了仅14.6mm的超薄高度,却能在200-900V输入范围内稳定输出12V/10A,且效率超过91%。这一设计有望替代传统电动汽车中笨重的12V铅酸电池,为整车减重做出贡献。
4、DER-1030Q:20W四路去耦输出电源。集成共模电感抑制EMI,其中一路输出为24.75V的应急电源(EPS),三路输出为25.5V的门极驱动电源;输入电压为40-950VDC;各输出间去耦设计;通过ISO 16750-3规定的汽车电源扰动测试。
5、DER-1045Q:16W四路输出门极驱动电源。单变压器实现四路隔离输出,其中一路为14V应急电源(EPS)输出,三路分别有+18V/-5V输出电压的门极驱动输出;输入电压为200-1000VDC;门极驱动输出提供基本绝缘;简化多IGBT驱动的电源架构。
据王晓戈介绍,这些参考设计不仅提供了完整的电路原理图、BOM清单、PCB布局和Gerber文件,还附带了详细的性能测试报告和变压器规格,工程师可以直接用于产品开发或作为设计起点进行修改。
据悉,新款1700V额定耐压InnoSwitch™3-AQ开关电源IC基于10,000片的订货量单价为每片6美元;参考设计套件的价格从每套5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设计工程师登录PI官网,即可获取相关资源。
行业价值:从芯片到整车的系统级设计优势
实际上,PI的InnoSwitch™3-AQ系列IC及其参考设计带来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单个电源模块层面,更为整个电动汽车系统创造了多重优势:
一是,空间与重量的节省。通过高度集成和平面变压器技术,PI的方案可将电源模块体积减少40%以上。以RDK-1054Q为例,其功率密度达到8.2W/cm³,是传统设计的2倍。对于空间受限的电动汽车来说,这种紧凑设计意味着更灵活的布局可能性和更优的重量分布。
二是,可靠性的提升。1700V SiC开关的采用大幅提高了电压裕度,即使面对1000V的瞬态高压也能游刃有余;同时,集成化的设计将元件数量减少50%,直接降低了故障概率。根据PI提供的测试数据显示,基于InnoSwitch™3-AQ的电源模块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超过100万小时,完全满足汽车行业对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要求。
三是,能效优化。同步整流技术和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使得这些设计在全负载范围内保持高效率。例如,RDK-1054Q在800V输入、满载条件下的效率可达92.5%,即使在10%轻载时也保持在88%以上。这种高效的能源转换不仅降低了热管理负担,还延长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四是,功能安全支持。InnoSwitch™3-AQ IC内置多重保护功能(输入欠压/过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等),并支持故障状态报告,可无缝集成到整车的功能安全架构中。对于ASIL-D等级的系统,这种内置诊断功能大大简化了安全认证流程。
展望未来:重新定义800V电动汽车电源设计标准
总之,PI推出的五款面向800V汽车应用的全新参考设计,不仅可以解决高压隔离、空间限制和可靠性等核心技术挑战,帮助汽车制造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更是通过创新的封装和变压器技术,重新定义了汽车电源的密度和效率标准。
“在电动汽车领域,电源模块虽小,却关乎整车系统的安全和性能。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高度集成的IC设计和全面的参考方案,帮助客户快速开发出满足800V平台要求的电源系统,加速全球汽车电气化进程。”王晓戈表示。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主要车企加速部署800V平台,高压电源IC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这对于正在向800V平台过渡的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来说,PI的InnoSwitch™3-AQ系列IC及其参考设计无疑提供了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系统风险的理想选择,并有望成为推动下一代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