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器人提供高精度磁性编码器国产方案,昆泰芯TMR传感器 KTM5900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5年5月12日,第十五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在东莞市松山湖凯悦酒店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探讨集成电路技术的前沿发展。泉州昆泰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昆泰芯”)首席执行官武建峰先生发表了题为《KTM5900:智能磁性传感器赋能机器人与自动化》的演讲,分享了KTM5900智能磁性传感器如何以卓越性能推动机器人与自动化行业的发展,重点聚焦安全性、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
昆泰芯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景,其产品涵盖磁性传感器、光学编码芯片及信号调理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领域,并已实现头部厂商的量产应用。KTM5900基于隧道磁阻效应(TMR)技术,以±0.025°的超高角度精度挑战传统光学编码器,完美诠释了工业4.0时代“小传感器,大算力”的精神。
编码器是机器人的核心感知,KTM5900带来高速高精度角度感知
武建峰详细讲解了编码器芯片在机器人中的作用。编码器芯片通过磁性、光学或电感原理,将位置信号转化为可识别的编码,用于精确控制机器人关节的运动。磁性传感器通过检测磁铁的旋转或直线运动,计算位置变化,适用于轴端、离轴及3D应用。相比光学编码器,磁性传感器对粉尘、油污等环境干扰不敏感,因而在汽车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等场景中表现出极高的可靠性。
在人形机器人中,编码器芯片需求尤为突出。一个典型的人形机器人需要约14个编码器,每个旋转或线性关节各配备一个。武建峰强调,低延迟是当前机器人设计的重要趋势,因为关节感知的延迟可能导致动作失调,尤其在动态任务中。他将机器人的功能分解为三个核心部分:感知(传感器)、处理(计算)和执行(精准快速的动作)。KTM5900在感知环节表现出色,为机器人提供高精度、低延迟的传感支持。
据悉,KTM5900编码器具备快速自校准功能,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实现快速学习和自校准。它配备256点查找表,支持线性和非线性误差补偿,精度高达0.05%。此外,KTM5900还采用了TMR技术,确保系统可靠运行。该方案广泛应用于高精度领域,例如使用2M采样速率SAR ADC对高精度磁场进行提取。功能方面,它包括安全性特性(持续进行中),通过集成的芯片功能,确保满足安全性能要求。以上核心优势使得KTM5900成为高精度磁角编码的有效和适应性强的解决方案。
光学编码器因其高精度而广受认可,但易受粉尘、油污等环境因素影响,可靠性受限。KTM5900的磁性编码方案则兼顾了可靠性和灵活性,适应多种安装场景。昆泰芯还开发了适用于超高精度场景的光学编码器方案,通过改进设计提升了环境适应性,满足多样化需求。
机器人落地的关键:安全、可靠性、成本与可制造性挑战
武建峰通过类比,将机器人与人类或动物相提并论,指出机器人需要“敏锐的感知”、“灵活的头脑”和“矫健的执行力”。然而,安全性是机器人进入家庭等复杂环境的最大挑战。他播放了一段名为《机器人的暴怒》的视频,生动展示了不可靠的机器人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老人或儿童附近,可能导致严重后果。KTM5900通过双通道冗余、自诊断、实时监测和容错设计等功能,确保了功能安全,符合严格的认证标准。
武建峰强调,功能安全需要系统化的管理,单靠编码器厂商无法实现。他呼吁整个行业协作制定安全标准,以降低随机失效和系统性失效带来的风险,确保机器人成为可靠的工具而非潜在威胁。
成本是机器人普及的另一大障碍。武建峰指出,单个编码器(包括磁铁、芯片和结构件)的成本约为100至200元,对于多关节机器人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提出,机器人成本需低于两年普通工人工资,才能在工厂中具有竞争力。KTM5900通过自校准功能,解决了安装公差、热胀冷缩等问题,显著降低了生产复杂度和成本。其1MHz的采样率(1微秒数据输出)支持高速应用,适用于电机端编码器,同时通过自适应设计满足成本敏感场景,如机器狗。
结语
武建峰对机器人行业的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人形机器人短期内难以进入家庭,但在工厂或户外任务(如上山运水)中具有更大潜力。他提出了三个关键方向:安全性,需通过标准化认证确保;成本,需低于两年工人工资以实现规模化应用;可制造性,通过自校准、自适应技术提高生产效率。KTM5900正是解决这些痛点的创新方案。
最后,武建峰呼吁行业通力合作,制定统一标准,共同应对安全性、成本和生产效率的挑战。昆泰芯的KTM5900以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特性,为机器人行业的切实落地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