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是如何感知周围信息的?自动驾驶未来是怎样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动驾驶可以解放人类的双手,驾驶过程中完全无需人类的介入。为增进大家对自动驾驶的认识,本文将介绍自动驾驶是如何感知周围的信息的,并介绍专家对自动驾驶未来的展望。如果你对自动驾驶具有兴趣,不妨一起来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自动驾驶是如何感知周围信息的
车辆之所以能够实现某种程度的自动化,主要是靠各类传感器,它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等感官一样,为车辆感知周围环境提供重要信息,以下是几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 激光雷达:它通过发射激光束,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来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和位置。就像用无数个激光“尺子”在测量周围环境,每秒能发射和接收大量的激光点,快速生成周围环境的三维点云图,让车辆清楚了解周边的路况、障碍物等信息。
激光雷达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但成本较高,且在恶劣天气下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 摄像头:类似于我们的眼睛,通过拍摄图像,再利用图像识别算法来识别道路标志、车道线、车辆、行人等物体。不同类型的摄像头,如前视、后视、环视摄像头,覆盖不同的视野范围,为车辆提供全面的视觉信息。
摄像头提供的信息丰富,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受光照条件影响较大,在黑暗或强光下性能可能下降,对一些复杂场景的识别准确率也有待提高。
3. 毫米波雷达: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来检测目标物体。它不受恶劣天气影响,能穿透雾、雨、雪。通过发射毫米波并接收反射波,分析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目标物体的速度、距离和角度,为车辆提供实时的运动信息。
毫米波雷达对运动目标的检测能力强,而且也不受天气影响,可靠性高,但它对静止物体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分辨率不如激光雷达和摄像头。
4、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信号,当信号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感器接收反射信号并根据时间差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主要用于近距离检测,比如在停车时检测车辆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辅助驾驶员完成停车操作,也可用于检测车辆周边是否有小动物或小型障碍物。
它的成本低,近距离检测精度较高,但检测范围有限,一般只能检测几米以内物体,且容易受环境噪声等干扰。
二、专家展望自动驾驶未来
问:未来几年内,您认为自动驾驶行业将迎来哪些重要的技术突破?如何推动自动驾驶行业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
答: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对自动驾驶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随着大模型的发展,车辆数据收集会不断丰富,加上算力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自动驾驶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问:特斯拉FSD系统的最新进展对整个行业有哪些影响?
答: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是最早开始做的,对行业具有引领作用。让大家对自动驾驶的信心逐步增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动驾驶发展的方向。
问:未来,自动驾驶将如何重塑交通出行?是否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
答:自动驾驶对交通出行的影响,最主要的在于它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同时解放人的双手,让人去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此外,它也能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例如,共享经济模式可能会更加成熟,上游产业链中的传感器、车路云协同等也会被带动发展。
问:自动驾驶的哪些场景最具商业化潜力?
答:目前来看,自动驾驶技术会在一些相对简单的封闭场景中率先得到应用,例如矿山、码头、封闭的园区等,已经取得了商业化效果。未来会逐步过渡到比较简单的道路场景,包括物流场景等等。最终要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
问:未来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要实现领先,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投入和创新?
答:现在中国处于一个相对领先的位置。未来,需要在算力技术、软件的操作系统等持续创新突破,加大投入。未来三到五年,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与美国的距离会进一步缩小。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实现全球领先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以上便是此次带来的自动驾驶相关内容,通过本文,希望大家对自动驾驶已经具备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喜欢本文,不妨持续关注我们网站哦,将于后期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最后,十分感谢大家的阅读,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