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智能应用
[导读]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正经历从设备出口到标准制定的战略升级。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技术实力的跨越,更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深化国际标准合作,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正以“技术+标准”双轮驱动模式,为沿线国家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提供解决方案。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正经历从设备出口到标准制定的战略升级。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技术实力的跨越,更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深化国际标准合作,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正以“技术+标准”双轮驱动模式,为沿线国家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提供解决方案。

设备出口:技术落地的第一块基石

中国智能电网技术的海外布局始于核心设备的规模化输出。以国家电网为例,其依托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先技术,在巴西、沙特、埃塞俄比亚等国承建重点电网项目,累计合同额超500亿美元。在巴西,国家电网通过投资运营切昆塔公司和CGE公司,将智能电网管理经验与设备技术深度融合,使切昆塔公司供电服务质量连续十年位居智利大型配电企业榜首。在沙特,500万只国产智能电表覆盖该国西部、南部9个城市,带动国产通信计量芯片等高端产品出口超6亿美元。这些项目不仅实现了设备出口的规模化,更通过本地化运维团队培养、技术培训等方式,为后续技术输出奠定基础。

设备出口的突破性案例集中于高端技术领域。在德国,国家电网中标BorWin6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项目换流站EPC工程,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直流换流阀首次进入西方市场。在埃塞俄比亚,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采用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建成当时非洲输电线路最长、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工程,标志着中国超高压输电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标准输出:从技术采纳到规则引领

设备出口的规模化积累为中国标准输出创造了条件。国家电网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起创立8个技术委员会,主导编制国际标准203项,建立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在境外应用中国标准606项,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与美、德、日并列为世界四大标准体系。这种从技术采纳到标准输出的转变,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

标准输出的实践路径呈现多层次特征。在菲律宾,国家电网帮助该国电网公司建立标准体系,使台风后电网恢复时间从一两个月缩短至一两周;在土耳其,通过培训37个团队、200余名专家,助力其培养直流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标准正从单一项目应用向系统性规则渗透。例如,埃塞俄比亚500千伏工程采用全中国标准,其工程质量获世界银行及多国认可,被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技术标准与文化认同的双重输出。

全产业链协同:技术、标准与服务的深度融合

技术输出的升级离不开全产业链协同。国家电网建立“投资-技术-装备-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带动电工装备、控制保护设备、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出口至83个国家。南瑞集团在泰国邦瑟变电站工程中,通过本地化团队完成GIS设备安装,推动中国标准与当地需求的深度融合。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项目附加值,更通过技术培训、运维支持等服务,构建了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服务延伸是技术输出的重要维度。以柬埔寨鄂尔多斯鸿骏电厂为例,其采用中国科远智慧提供的机网协调系统,在电网崩溃前实现毫秒级解列,成为金边大停电中的“孤勇者”。该系统通过“主动防御+智能响应”架构,建立微网安全运行的“五道防线”,使电厂在20分钟内恢复供电,显著缩短区域电力恢复周期。这一案例证明,中国技术不仅能输出硬件设备,更能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弱电网韧性,为沿线国家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样板。

标准制定的战略价值:重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

标准制定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智能电网技术输出进入新阶段。国家电网主导推动成立的IEC可持续电气化交通系统委员会(SyCSET)秘书处落户中国,这是中国主导的首个IEC系统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在特高压、大电网、新能源等领域实现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通过将风电场异常检测、虚拟电厂运营等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中国正推动全球能源治理规则的重构。

标准制定的战略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在技术层面,中国标准通过“软联通”降低跨国电网互联互通成本,例如推动中俄、中蒙等10条跨国输电线路建设,累计交易电量超440亿千瓦时;在经济层面,标准输出带动国产高端装备出口,如智能电表项目拉动通信计量芯片产业升级;在地缘政治层面,标准主导权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议程设置能力,例如通过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参与国际规则竞争。

从设备出口到标准制定,中国智能电网技术输出的升级路径清晰可见。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技术实力的跨越,更通过标准引领重构了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中国智能电网技术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技术、标准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欧盟碳边境税(CBAM)的推出,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正加速向低碳化转型。作为全球首个针对进口商品隐含碳排放的调节机制,CBAM通过将碳成本纳入商品价格,倒逼非欧盟国家加速绿色转型。对于中国智能电网技术出口企业而言,这一政策...

关键字: CBAM 智能电网

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传统加密技术依赖数学难题的复杂性保障安全,但量子计算机的崛起可能使RSA、ECC等公钥加密算法在短时间内失效。在此背景下,量子加密技术凭借其基于物理定律的“...

关键字: 量子加密 智能电网

随着6G通信技术的加速演进,其与智能电网的深度融合正成为能源领域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向。作为6G核心频段之一,太赫兹(THz)频段凭借超高速率、超大带宽和低时延特性,为电力无线专网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从电力设备实时...

关键字: 6G通信 智能电网

电力鸿蒙(PowerHarmony)凭借其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与场景化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电网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该系统由南方电网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联合研发,基于开源鸿蒙及开源欧拉系统深度定制,首次实现跨品牌、跨类型电力...

关键字: 智能电网 电力鸿蒙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加速构建的背景下,智能电网正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自主化演进。电力鸿蒙操作系统(OpenHarmony for Power)作为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凭借其分布式架构、统一标准接口和安全可控特性,成为推动...

关键字: 电力鸿蒙 智能电网

Nordic在Distributech International 2025展会上演示了 nRF9151 SiP 模组在915 MHz 频段的 NR+ 运作,配合1.9 GHz 功能,为开发人员开辟了全新的智能电网和公用...

关键字: 智能电网 5G 网状网络

在智能电网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场景的无线通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巡检机器人、移动作业终端、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的接入,对网络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自主研发的WAPI(WLAN Auth...

关键字: WAPI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作为核心发展方向,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电力系统的格局。而在智能电网的框架下,微电网与虚拟电厂技术宛如两颗璀璨的明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功能,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字: 智能电网 虚拟电厂

智能电网作为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架构,正引领着电力行业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智能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而在智能电网的构建与运行过...

关键字: 智能电网 大数据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对高效、可靠、安全的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Wi-SUN(Wireless Smart Utility Network)作为一种基于IPv6的网状网络技术,凭借其远距离通信、高安全性、低功耗和...

关键字: Wi-SUN 智能电网 自组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