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机器人发布AI全能清洁机器人PUDU CC1 Pro,商用清洁迈入AI时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月27日,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普渡机器人”)正式发布AI全能清洁机器人PUDU CC1 Pro。该款机器人秉持清洁机器人PUDU CC1的领先产品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成实现了清洁全流程的AI智能化。从垃圾识别到清洁力度自调节、从效果监测到自清洁处理,PUDU CC1 Pro实现了清洁作业中各环节的AI自动化,标志着商用清洁机器人正式迈入了AI时代。
小身材,大场景:AI巡检让清洁更智能
PUDU CC1 Pro搭载了基于机器视觉的AI识别功能,能够在巡检过程中精准识别咖啡、酱料、积水等不同类型的湿污渍,并自动规划清洁路线,综合清洁效率提升2-3倍,达到了每小时1500㎡-3000㎡,媲美大型洗地设备的作业规模。通过AI巡检识别功能的加持,PUDU CC1 Pro将洗地清洁的单次有效面积扩展到了5000-8000㎡,将产品应用范围拓展到了商业综合体、医院、机场、工业仓储等大面积场景,实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力度掌控自如:AI自适应清洁
长期以来,清洁机器人无法针对不同脏污程度适配清洁力度,导致清洁力度与续航之间无法兼顾。针对上述痛点,PUDU CC1 Pro首创商用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机构AI自适应调节,能够根据脏污程度和地面类型智能调节洗扫清洁模式,例如:干净地面采用长续航清扫模式,脏污地面则切换强效模式;硬质地面采用扫吸模式,地毯地面则切换纯吸模式。如同清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实现清洁效果和续航之间的完美平衡。
通过清洁机构AI自适应调节,PUDU CC1 Pro将大大降低机器部署工作量,无需针对不同地面材质配置不同的清洁任务,免去了大部分繁琐的清洁机构调参和跑测过程,实现最佳清洁模式的自动适配。
二次污染检测:清洁更省心
当机器人缺少定期维护时,清洁机构的脏污堆积可能会在清洁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导致“越洗越脏”的副作用。 PUDU CC1 Pro是行业首款针对自身清洁组件和二次污染拥有自检功能的商用清洁机器人,从根源上解决了因维护不当导致的越洗越脏的副作用。PUDU CC1 Pro开创性的采用后视AI相机,实时检测是否存在因清洁机构脏污而导致的地面污痕和积水残留等问题,当检测到二次污染时会自动触发并适配通知、补扫或自清洁,实现全栈式自动清洁。
全场景智能感知:VSLAM+融合定位再升级
PUDU CC1 Pro秉持普渡机器人在定位导航方面的领先技术优势,搭载VSLAM+激光融合定位,免去贴码步骤,大大简化了部署流程并降低部署门槛。同时,伴随着视觉能力的提升,CC1 Pro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幅增强,能够实现防滑垫等多种类型障碍物的识别,可识别的障碍物类型也将随着持续的OTA升级不断优化,展现出了在多种复杂环境中的强大适应性。
AI实时监测与智能可视化:清洁效果尽在掌控
PUDU CC1 Pro首创运用后视AI相机实时检测地面清洁效果,能够对较脏的位置进行标记,生成清洁效果热力图并对较脏的位置进行自动补扫。基于AI识别生成的清洁效果检测热力图,可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清洁效果反馈,并且能直观地发现未清洁干净的顽固污渍,针对性的做人工补扫,实现高效的人机协作。
同时,在上述多种AI功能的集成下,PUDU CC1 Pro能够将垃圾识别分布、清洁效果检测、运行数据等多项数据生成为热力图和运行看板,帮助终端用户直观地检查和复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清洁作业的调整部署与查漏补缺,实现清洁作业的全流程数智化。
根据普渡机器人与德勤联合发布的《开放性全栈式智能服务机器人生态》白皮书,合规认证是服务机器人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对用户健康与安全的坚实保障。PUDU CC1 Pro具有基于EN IEC 63327标准的CE-MD机械指令符合性认证,该认证针对大重量、大体积、高速度的二类商用清洁机器人提出了多项严格的PL=d功能安全要求,认证产品需要兼顾安全基线与稳定的智能化功能,代表着行业领先的产品力与研发能力。
PUDU CC1 Pro的发布不是一次简单的产品迭代,更是一次针对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定义的重大革新。凭借着“以客户为中心” 的核心理念,通过AI等多技术栈的集成,PUDU CC1 Pro切实解决了客户在清洁场景下的多种痛点。伴随着PUDU CC1 Pro的发布,商用清洁机器人正式迈入了AI化的新时代。
关于普渡机器人:
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普渡机器人)是全球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导品牌,致力于使用机器人技术,创造真正有用的机器人产品,提升人类生产和生活效率。
普渡机器人专注于服务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具备“移动、操作、AI”三大核心技术,并率先在业内实现了专用、类人形和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完整布局。目前,普渡机器人拥有服务、清洁和工业三条产品线,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餐饮、零售、酒店、医疗、娱乐体育、工业制造和教育等十大行业与场景。公司的业务已扩展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货量超过9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