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信号如何转换为数字信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模拟数字转换器 (ADC)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四个步骤。ADC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些模拟信号可以是温度、速度、亮度等物理量,通常通过传感器将这些模拟量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由ADC进行转换1。采样:ADC通过在指定时间间隔内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获取其瞬时值。采样频率必须高于信号中的最高频率,以满足 奈奎斯特定理 ,以确保转换的准确性12。保持:在连续两次采样之间,采样-保持电路保存前一次采样的信号,确保在采样停止期间电压基本保持不变1。量化:将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出信号按照某种近似方式归并到相应的离散电平上,即将模拟信号离散化。量化误差的大小取决于ADC的分辨率1。编码:将量化后的结果用数字代码(如二进制数)表示,编码的本质是输出一串数字代码,这个代码会尽可能地接近当前采样到的模拟值1。
并联比较型ADC :输入的模拟电压同时与一组不同的基准电压相比较,通过编码器将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代码。这种电路转换速度快,但比较器单元电路较多,主要适用于要求转换速度高而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3。 逐次逼近型ADC :将输入的模拟电压不断地与 D/A转换器 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通过控制电路逐次修改寄存器中的数字量,使输出电压逐渐逼近输入电压。这种电路转换速度较慢,但电路规模较小,适用于一般转换速度的A/D转换器件3。 闪烁型ADC :采用并行比较结构,模拟输入同时与2^n-1个参考电压比较,只需一次转换就能得到n位二进制数字量。其转换速度快,但比较器和分压电阻的数量与分辨率成指数关系,适用于超高速但低分辨率的应用场合4。 积分型ADC :通过两次积分将输入的模拟电压转换成数字量,适用于需要高精度的应用场合4。
ADC广泛应用于 数字音频 、 图像处理 、 传感器数据采集 、 数据记录系统 以及 通信设备 等场景中。在这些场合下,模拟信号需要被转换为数字形式以供处理和存储2。模拟数字转换器即A/D转换器,或简称ADC,通常是指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通常的模数转换器是将一个输入电压信号转换为一个输出的数字信号。由于数字信号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仅仅表示一个相对大小。故任何一个模数转换器都需要一个参考模拟量作为转换的标准,比较常见的参考标准为最大的可转换信号大小。而输出的数字量则表示输入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的大小 [1]。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转换器或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转换的作用是将时间连续、幅值也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时间离散、幅值也离散的数字信号,因此,A/D转换一般要经过取样、保持、量化及编码4个过程。在实际电路中,这些过程有的是合并进行的,例如,取样和保持,量化和编码往往都是在转换过程中同时实现的 [2]。
这种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是把输入的模拟信号按规定的时间间隔采样,并与一系列标准的数字信号相比较,数字信号逐次收敛,直至两种信号相等为止。然后显示出代表此信号的二进制数,模拟数字转换器有很多种,如直接的、间接的、高速高精度的、超高速的等。每种又有许多形式。同模拟数字转换器功能相反的称为“数字模拟转换器”,亦称“译码器”,它是把数字量转换成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装置,也有许多种和许多形式 [3]。
在仪器仪表系统中,将模拟量通过取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四个步骤转化为数字量,便于计算机处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将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流量、速度和光强等,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离散数字量,我们需要借助模数转换器(ADC),简称A/D。这一转换过程通常包含四个关键步骤:取样、保持、量化和编码。首先,取样环节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转换为时间离散的模拟量。其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快照,捕捉模拟信号在特定时刻的值。接下来,保持阶段则确保这些离散样本的稳定,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随后,量化步骤将模拟信号的连续范围划分为若干个离散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个数字值。这种转换使得模拟信号能够以数字方式表示,从而适合于计算机处理。最后,编码环节将量化后的数字值转换为二进制或其他数字格式,以便于计算机的存储和处理。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取样信号S(t)的频率越高,经过低通滤波器处理后的信号越能精准地还原输入信号。但这一优势的背后,是数据量的显著增加。为了确保适当的取样频率,我们必须遵循取样定理。取样定理指出,设取样信号S(t)的频率为fs,而输入模拟信号v1(t)中最高频率分量的频率为fimax,则两者必须满足关系:fs≥2fimax。在实际工程中,通常取fs>(3~5)fimax,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
在将取样电路获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给后续的量化编码环节提供一个稳定的模拟信号值,每次取得的信号都会通过保持电路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持。通常,取样与保持过程是通过取样-保持电路来协同完成的。采样是将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的过程。根据奈奎斯特定理,为了无失真地还原模拟信号,采样频率至少应为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ADC芯片通过内部的采样电路,在特定的时间间隔(采样周期)对模拟信号进行瞬时值的捕捉。例如,对于一个音频信号,其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kHz之间,为了确保音频信号的完整采样,ADC芯片的采样频率需达到至少40kHz。
量化是将采样得到的连续模拟值转换为有限个离散数字值的过程。由于数字系统只能处理有限精度的数值,因此需要将模拟信号的连续取值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一个数字值。量化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量化误差,即实际模拟值与量化后数字值之间的差异。量化误差的大小与ADC芯片的位数(分辨率)密切相关,位数越高,量化区间越小,量化误差越小,转换精度越高。例如,一个8位ADC芯片将模拟信号的取值范围划分为2^8=256个量化区间,而一个16位ADC芯片则可划分为2^16=65536个量化区间,显然16位ADC芯片的量化精度更高。编码是将量化后的离散数字值转换为特定的数字编码格式,以便于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二进制编码、格雷码编码等。二进制编码是最直观的编码方式,直接将量化后的数字值表示为二进制数;格雷码编码则具有相邻码之间仅有一位变化的特点,可有效降低在编码转换过程中由于多位同时变化而引起的误码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