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分享
[导读]工业自动化、医疗电子及精密测试领域,微弱信号的精准采集与处理是系统性能的核心挑战。以24位Σ-Δ ADC为核心的高精度数据转换系统,结合激光修调电阻阵列的微弱信号调节器,通过动态元件匹配(DEM)技术与激光微纳加工工艺的协同优化,实现了信号链的动态范围扩展与噪声抑制能力的突破性提升。本文将从技术原理、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三个维度,解析这一技术组合的创新价值。

工业自动化、医疗电子及精密测试领域,微弱信号的精准采集与处理是系统性能的核心挑战。以24位Σ-Δ ADC为核心的高精度数据转换系统,结合激光修调电阻阵列的微弱信号调节器,通过动态元件匹配(DEM)技术与激光微纳加工工艺的协同优化,实现了信号链的动态范围扩展与噪声抑制能力的突破性提升。本文将从技术原理、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三个维度,解析这一技术组合的创新价值。

一、动态元件匹配:破解高精度ADC的元件失配难题

24位Σ-Δ ADC的分辨率要求其内部元件(如DAC电容阵列、PGA输入阻抗网络)的匹配误差小于0.0001%。然而,传统固定元件匹配方案在温度漂移、长期老化等因素影响下,会导致有效位数(ENOB)随时间衰减。动态元件匹配技术通过实时轮换元件使用顺序,将静态失配误差转化为高频噪声,再经数字滤波器滤除,从而提升系统鲁棒性。

以圣邦微电子SGM58201为例,其内置的DEM引擎可对PGA输入端的电容阵列进行动态重组。在每10ms周期内,系统自动切换电容组合方式,使元件失配误差的频谱分散至20kHz以上,而数字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设定为5kHz,有效抑制了失配噪声。实测数据显示,在-40℃至+125℃温度范围内,SGM58201的恒流源匹配精度保持于0.02%以内,较传统方案提升10倍。

动态元件匹配的另一关键优势在于降低对元件初始精度的要求。在LTD2532的电路设计中,通过DEM技术使16位DAC的线性度要求从±0.5LSB放宽至±2LSB,同时通过三阶Sinc滤波器将有效位数提升至22.3位。这种“算法补偿硬件”的设计哲学,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与工艺复杂度。

二、激光修调电阻阵列:微纳加工赋能信号调理精度

微弱信号调节器的核心挑战在于实现纳安级偏置电流与微伏级失调电压的控制。传统厚膜电阻网络因印刷工艺误差,初始阻值偏差可达±30%,需通过激光修调技术进行精密校正。该技术利用高能激光脉冲选择性气化电阻膜层,通过控制切割路径与能量密度,实现阻值的亚欧姆级调整。

在医疗电子领域,AD620仪用放大器配套的激光修调电阻阵列,采用双刀切割法实现0.02%的阻值精度。其工艺流程包含三个关键步骤:

初始阻值预测:基于电阻膜层厚度与材料电导率的数学模型,计算理论切割量;

闭环动态修调:通过16位DAC实时反馈修调后的阻值,结合PID算法调整激光脉冲能量;

热应力补偿:在切割路径周围预置玻璃熔覆层,消除气化产生的局部应力,确保阻值长期稳定性。

实验表明,采用L型刀口切割法的电阻阵列,在1000小时高温老化试验后,阻值漂移量小于0.005%,较未修调元件提升两个数量级。这种微纳加工精度,使得调节器输入偏置电流降至0.1nA以下,满足生物电信号采集的严苛要求。

三、系统协同优化:从元件级到系统级的性能跃迁

将动态元件匹配与激光修调技术融合设计,需解决两大工程难题:

时序同步控制:激光修调后的电阻阵列会引入寄生电容(约5pF/电阻),需在ADC采样窗口内完成信号稳定。SGM58201通过集成可编程建立时间控制器,将PGA输出稳定时间压缩至200ns,较传统方案缩短60%;

噪声耦合抑制:激光修调过程中的电磁干扰可能通过电源路径耦合至ADC输入端。LTD2532采用电源退耦电容阵列与磁珠滤波器组合方案,在100kHz至10MHz频段实现40dB以上的噪声衰减。

在工业称重系统中,基于上述技术组合的信号链方案展现出显著优势。以24位ADC为核心的称重变送器,通过DEM技术将温度漂移系数从20ppm/℃降至2ppm/℃,结合激光修调电阻阵列实现的0.001%桥路匹配精度,使系统非线性度优于0.0005%FS。在10吨量程下,重复性误差小于10g,达到OIML R60 C6级标准要求。

四、未来展望:智能化与集成化趋势

随着AI算法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24位ADC系统正向智能化方向演进。动态元件匹配技术将引入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历史数据预测元件老化趋势,实现自适应补偿。激光修调工艺则向三维微纳结构加工发展,通过飞秒激光实现亚微米级精度控制,进一步降低电阻阵列的寄生参数。

在医疗电子领域,集成激光修调电阻阵列的24位ADC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该器件将PGA、电阻网络与ADC核心集成于0.8mm×0.8mm封装内,通过片上激光修调单元实现全自动化校准,将生物电信号采集模块的体积缩小80%,功耗降低至5mW以下。

高精度数据转换系统的创新,本质上是算法、材料与制造工艺的交叉融合。动态元件匹配与激光修调技术的协同优化,不仅突破了传统信号链的性能瓶颈,更为工业物联网、精准医疗等新兴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量子传感技术的突破,这一技术组合将持续推动测量精度向皮安级、纳伏级迈进,开启智能感知的新纪元。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