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系统产品 EMC 的三大思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开关电源系统以其高效、紧凑等诸多优势,成为各类设备不可或缺的供电部分。然而,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EMI)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本文将围绕开关电源系统产品 EMC 展开三大方面的思考,深入剖析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案。
电源噪声:EMC 问题的核心源头
开关电源工作时,内部的功率开关管高速通断,会产生复杂的电源噪声。从原理上看,当 MOS 管开通时,L,N 回路中变压器电感的电流线性上升;MOS 管关断时,L,N 回路电流迅速关断,此时回路的电流波形为三角波,而高频的三角波电流的谐波分量形成系统的差模干扰。在传导骚扰频段(<30MHz),开关电源骚扰的耦合通道可以用电路网络描述,但由于实际元器件存在杂散参数,使得开关电源的等效电路极为复杂。
在实际案例中,某通信设备的开关电源在工作时,对附近的射频模块产生了严重干扰,导致信号传输出现误码。经排查,发现是开关电源的差模噪声通过电源线传导至射频模块。解决此类问题,可在电源输入输出端添加合适的滤波器。例如,采用 π 型滤波器,通过合理配置电感和电容参数,可有效抑制差模噪声。同时,优化 PCB 布局,缩短功率回路的走线长度,减小差模电流的环路面积,能从源头降低差模噪声的产生。
电源复位: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电源复位对于开关电源系统产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瞬态干扰(EMS),如静电放电(ESD)、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等,可能导致电源电压瞬间波动,使系统出现异常复位,进而影响产品功能及性能。
以一款工业控制设备为例,在进行 EMC 测试时,发现设备在遭受 EFT 干扰时频繁复位。深入分析后,发现是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不足。对此,可在复位电路中增加滤波电容和 TVS 二极管。滤波电容能够平滑电源电压的瞬间波动,TVS 二极管则可在出现过电压时迅速导通,将电压钳位在安全范围内,有效防止异常复位。此外,合理设计复位信号的布线,使其远离噪声源,也能提高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电源输出:保障稳定供电与抑制干扰的双重挑战
开关电源的输出环节既要保证稳定的电压和电流输出,又要防止输出信号受到内部及外部干扰的影响。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会产生高频噪声,影响输出信号质量。而且,若输出线缆较长,还容易成为辐射天线,将内部干扰辐射出去,影响周围设备。
对于输出噪声问题,可选用反向恢复时间短的整流二极管,并在二极管两端并联 RC 吸收电路,抑制反向恢复电流产生的尖峰电压。针对输出线缆的辐射问题,可采用屏蔽线缆,并确保屏蔽层良好接地。在一些对 EMC 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中,还可在输出端增加共模电感,进一步抑制共模干扰。
开关电源系统产品的 EMC 问题涉及电源噪声、电源复位和电源输出等多个关键方面。通过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优化电路设计、合理布局布线、选用合适的元器件等,能够有效提升开关电源系统产品的 EMC 性能,使其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可靠地运行,满足日益严格的 EMC 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