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铅酸蓄电池有哪些充电禁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天,小编将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带来蓄电池的有关报道,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对它具备清晰的认识,主要内容如下。
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普通蓄电池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过程。当蓄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向外供电时,称之为放电过程。当蓄电池与外界电源相联而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时,成为充电过程。
1.电动势的建立:正极板上二氧化铅电离为正四价铅离子和负二价氧离子,铅离子附着在正极板上,氧离子进入电解液中,使正极板具有2.0V的正电位;负极板上的纯铅电离为正二价铅离子和两个电子,铅离子进入电解液中,电子留在负极板上,使负极板具有-0.1的负电位。因此,正、负极板间有2.1V的电位差。
2.放电过程: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灯泡流回负极,使灯泡发光。正极板上的正四价铅离子与电子结合生成正二价铅离子,进入电解液再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铅(附着在正极板上);负极板上,正二价铅离子也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铅(附着在负极板上)。
3.充电过程:充电时,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接蓄电池的正极板,电源的负极接蓄电池的负极板。当直流电源的电动势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时,电流将以放电电流相反的方向流过蓄电池。
正极板上,正二价铅离子失去2个电子成为正四价铅离子,再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铅,附着在正极板上,电位升高; 负极板上,正二价铅离子得到2个电子生成一个铅分子而附着在负极板上; 从正、负极板上电离出来的硫酸根离子与水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硫酸。
二、铅酸蓄电池充电禁忌
1.不宜骑过就充电:电池的寿命是由充放电循环次数决定的,应该对充放电的次数正确把握,充放电次数越多寿命衰减越快,铅酸电池组的循环寿命次数,一般一两年更换一次,所以,不应该只要骑过电动车就充电,应该掌握在电池放电深度的时再充电。
2.充电时间不宜过长:许多电动车用户认为充电时间越长电池电量越足,这是非常错误的充电时间一般以充电器变灯后延长 以内为最佳长时间的过充容易导致电池变形失水等现象,从而直接危害电池寿命。
3.严禁亏电行驶:有的用户一直到电动车骑不动时再充电,这样就严重伤害电池性能,多次深度放电会极大缩短电池寿命,如果在途中电量不充足最好提前蹬踏助力,避免深度放电,一次充电一定要充满,不充满就使用,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平时尽量避免到快充站充电。
4.不要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充电:充电过程中电池本身会产生少量热量,在 过高的温度下充电,会使瓶体温度升高,损害蓄电池性能;温度过低,电池接受能力差,活性减弱,电池电量不足,充放电次数增加,缩短电池寿命。
5.不能超载行驶:特别是不能在上坡段超载,因为突然加大电流,会对电池造成伤害,容易造成电动机控制器烧坏。
6.禁止亏电的情况下长时间停放:当你将有一段时间不使用电动车的情况下,先将其充满电放置;相隔1个月补充1次电。
经由小编的介绍,不知道你对蓄电池是否充满了兴趣?如果你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不妨尝试在我们的网站里进行搜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