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传感器技术原理与应用解析(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结构组成与类型划分
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由其结构设计决定,不同的硬件配置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从功能模块到物理形态,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始终围绕 “提升测量精度” 与 “适应环境干扰” 两大核心目标。
核心功能模块
完整的超声波传感器系统包括发射器、接收器、驱动电路、信号处理单元四大模块:
发射器:由压电晶体与锥形辐射器组成,锥形结构可聚焦声波能量,减小波束扩散角(如 15° 波束角的传感器比 30° 的探测方向性更强,适合检测特定方向的目标)。
接收器:采用高灵敏度压电元件,配合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与发射频率一致),可有效抑制环境噪声(如人声、机械振动产生的低频噪声)。
驱动电路:负责生成高频交变电压驱动发射器,输出功率通常在 5-50 瓦之间,功率越大,探测距离越远(但功耗也越高)。
信号处理单元:由 MCU(微控制单元)实现时间测量(精度可达 1 微秒)、距离计算和数据输出,部分高端型号内置温度补偿电路和通信接口(如 I2C、UART)。
类型划分与特性对比
按结构形式,超声波传感器可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类:
一体式传感器:发射器与接收器集成在同一壳体中(如 HC-SR04),结构紧凑(直径通常 20-50mm),成本低(单价约 5-20 美元),适合近距离(0.1-4 米)、低精度(±3mm)场景,广泛用于家庭机器人、倒车雷达。其缺点是发射与接收元件距离近,可能存在串扰,需通过软件延迟消除。
分体式传感器:发射器与接收器分离安装(间距 10-50cm),避免串扰问题,探测距离更远(可达 10 米),精度更高(±1mm),但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约 50-200 美元),多用于工业液位检测、大型设备避障。
按输出方式可分为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模拟输出传感器通过电压信号(如 0-5V)反映距离(电压与距离成线性关系),适合简单控制系统;数字输出传感器直接输出距离数据(如通过串口发送 “256mm”),或输出开关信号(如距离小于阈值时触发高电平),便于与微控制器对接。
信号处理与抗干扰技术
超声波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易受多路径反射、环境噪声、目标特性等因素干扰,需通过信号处理算法与硬件优化提升测量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