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18B20 温度传感器:原理、特性与应用解析(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封装与引脚定义
以最常用的 TO-92 封装为例,DS18B20 的 3 个引脚功能如下:
VDD(引脚 1):电源端,可接 3.0~5.5V 电压,在寄生模式下需接地。
DQ(引脚 2):数据输入 / 输出端,通过单总线与 MCU 通信,需外接 4.7kΩ 上拉电阻至 VDD,确保总线空闲时为高电平。
GND(引脚 3):接地端,为芯片提供参考地电位。
SOP-8 封装则增加了 NC(空脚)和其他辅助引脚,但核心功能引脚(VDD、DQ、GND)定义一致,适用于表面贴装工艺的批量生产。
工作原理:从温度测量到数字输出
DS18B20 的测温流程可分为温度采集、A/D 转换、数据存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内部控制器按指令协调工作,最终通过单总线将数字温度值传输给 MCU。
温度测量与转换机制
当接收到 “温度转换” 指令(0x44)后,DS18B20 启动测温流程:
传感单元输出模拟信号:温度变化导致 PN 结正向压降改变,通过运算放大器放大为 0~1.2V 的模拟电压(对应 - 55℃~125℃)。
A/D 转换:16 位 ADC 对模拟电压进行量化,转换结果为 16 位二进制补码(符号位 + 7 位整数位 + 8 位小数位,12 位分辨率时小数位取高 4 位)。例如:
温度为 + 25.0℃时,转换结果为 0x00FA(二进制 0000 0000 1111 1010),计算为 25.0℃;
温度为 - 10.125℃时,转换结果为 0xFFF1(二进制 1111 1111 1111 0001),通过补码运算得 - 10.125℃。
数据存储:转换完成后,16 位结果存入 RAM 的温度寄存器(第 2、3 字节),同时置位内部 “转换完成” 标志,等待 MCU 读取。
值得注意的是,A/D 转换的分辨率可通过 “配置寄存器”(RAM 第 4 字节)调整。配置寄存器的高 2 位(R1、R0)决定分辨率:
R1=0、R0=0 → 9 位分辨率(温度增量 0.5℃)
R1=0、R0=1 → 10 位分辨率(温度增量 0.25℃)
R1=1、R0=0 → 11 位分辨率(温度增量 0.125℃)
R1=1、R0=1 → 12 位分辨率(温度增量 0.0625℃,默认值)
寄生电源模式的工作原理
在寄生电源模式下,DS18B20 无需外部供电,而是通过 DQ 线获取能量:
空闲状态:DQ 线通过上拉电阻保持高电平(3~5V),芯片内部电容(约 800pF)充电储能。
通信 / 转换阶段:当 DQ 线拉低时,电容放电为芯片供电;转换期间(尤其是 12 位模式需 750ms),MCU 需将 DQ 线强制拉高,确保电容持续充电,避免因供电不足导致转换失败。
该模式的优势是减少一根电源线,适合长线测温(如地下管道测温),但需注意总线长度不宜超过 50 米,且总线上传感器数量不宜过多(通常≤8 个),否则会因负载过大导致电压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