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启动的“引航员”:跳转执行与启动流程控制
当程序成功加载到内存后,
Bootloader的最后使命是“交接控制权”——通过一条跳转指令,将处理器的执行权交给操作系统内核或应用程序,完成从“启动程序”到“功能程序”的过渡。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涉及处理器模式切换、中断向量表重定位等关键操作,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系统启动失败。
处理器模式切换是权限交接的“安全门”。Bootloader在运行时通常工作在最高特权模式(如ARM架构的SVC模式、X86架构的实模式),以便配置硬件资源。而操作系统内核需要在特定的模式下启动(如ARM的EL1模式、X86的保护模式)。Bootloader会通过修改处理器状态寄存器(CPSR),切换到目标模式,并关闭不需要的中断和异常——例如屏蔽未使用的外设中断,只保留系统时钟中断,确保内核启动过程不受干扰。
中断向量表重定位是系统稳定运行的“指南针”。中断向量表是处理器处理中断和异常时的地址索引表,Bootloader使用的向量表通常位于ROM中,而操作系统需要使用自己的向量表(位于内存中)。Bootloader会将内核提供的中断向量表地址写入处理器的向量表基地址寄存器(如ARM的VBAR),确保系统在后续运行中能正确响应中断——例如当用户按下按键时,处理器能准确跳转到内核中的按键中断处理函数。
启动流程控制体现了Bootloader的“灵活性”。在复杂嵌入式系统中,Bootloader通常支持多种启动模式:正常模式下直接加载默认程序;升级模式下通过UART或USB接收新程序并写入Flash;恢复模式下加载备份程序以修复系统。这些模式可通过硬件引脚(如特定GPIO电平)或用户输入(如按键长按)触发。例如,开发板上电时若检测到“升级按键”被按下,
Bootloader会进入等待状态,通过串口接收新的固件并更新,大幅简化程序调试与升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