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阻抗匹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什么是阻抗?
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阻抗由电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组成,但不是三者简单相加。如果三者是串联的,又知道交流电的频率f、电阻R、电感L和电容C,那么串联电路的阻抗。
阻抗的单位是欧。
对于一个具体电路,阻抗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在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中,电路的阻抗一般来说比电阻大。也就是阻抗减小到最小值。在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中,谐振的时候阻抗增加到最大值,这和串联电路相反。
什么是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是高频设计中的一个常用概念,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信号源内阻与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或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所接负载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分别称为传输线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处于阻抗匹配状态,简称为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主要用于确保信号或能量高效传输至负载端,避免反射损耗和信号失真。其核心目的是最大化功率传输效率,同时保证信号完整性。
阻抗从字面上看就与电阻不一样,其中只有一个阻字是相同的,而另一个抗字呢?简单地说,阻抗就是电阻加电抗,所以才叫阻抗;周延一点地说,阻抗就是电阻、电容抗及电感抗在向量上的和。在直流电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有电阻,只是电阻值的大小差异而已。电阻小的物质称作良导体,电阻很大的物质称作非导体,而最近在高科技领域中称的超导体,则是一种电阻值几近于零的东西。
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意即抵抗电流的作用。电容及电感的电抗分别称作电容抗及电感抗,简称容抗及感抗。它们的计量单位与电阻一样是奥姆,而其值的大小则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系,频率愈高则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频率愈低则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此外电容抗和电感抗还有相位角度的问题,具有向量上的关系式,因此才会说: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
当激励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含有电抗成份时,为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负载阻抗与内阻必须满足共扼关系,即电阻成份相等,电抗成份只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扼匹配。
01信号传输与阻抗匹配阻抗匹配,这一在信号传输与设备互连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涉及负载阻抗与信源内阻抗之间的特定配合。它确保了器材在连接负载后仍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避免了不良影响。
△ 阻抗匹配的重要性
在电子设备互连中,如信号源与放大器、前后级之间的连接,只要后一级的输入阻抗高于前一级的输出阻抗5-10倍或以上,即可视为阻抗匹配良好。对于放大器与音箱的连接,电子管机需选用与其输出端阻抗相符或相近的音箱,而晶体管放大器则无此严格限制,可与任何阻抗的音箱相接。阻抗匹配确保了设备稳定工作,并避免信号反射。
△ 阻抗匹配条件
当负载阻抗与信源内阻抗相等,且它们的模与辐角均相同,此时负载阻抗上能实现无失真的电压传输。若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的共轭值,即两者模相等而辐角之和为零,则可在负载阻抗上获得最大功率。这种匹配条件被称为共轭匹配。在纯阻性电路中,当负载电阻与信源内阻相等时,输出功率达到最大,此时称为匹配状态,否则为失配。这种情况下,条件是当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或其共轭值时。
△ 阻抗匹配的本质
阻抗匹配在微波电子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用于确保高频微波信号能高效传输至负载点,避免信号反射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在信号传输线上串联或接地电容或电感,可以调整负载阻抗值,从而实现匹配。阻抗匹配的本质在于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以确保传输过程中无反射,从而确保所有能量都被负载完全吸收。
△ 传输线中的阻抗匹配
传输线中的阻抗匹配可以通过改变阻抗力或调整传输线长度和附加元件实现。如将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可调整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这样的操作会使点沿着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移动。若将电容或电感接地,图表上的点会先以图中心为轴旋转180度,随后再沿电阻圈移动,并再次旋转180度。如此反复,直至电阻值降至1,此时即可将阻抗力降为零,完成匹配。当在负载点与来源点之间增加传输线的长度时,图表上的点会逆时针方向移动,直至抵达电阻值为1的圆圈。此时,可以通过添加电容或电感来进一步将阻抗力调整为零,从而完成匹配。
△ 特征阻抗与实际应用
特征阻抗,亦称特性阻抗,是由传输线的结构和材料决定的,与传输线长度、信号幅度及频率等因素无关。例如,闭路电视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通常为75欧姆,而射频设备则常采用特征阻抗为50欧姆的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与通常理解的电阻不同,它不随传输线长度变化,也无法通过欧姆表测量。为避免反射,负载阻抗应等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这称为传输线的阻抗匹配。若阻抗不匹配,会导致反射、效率降低、驻波形成、功率无法发射及设备损坏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需确保特性阻抗与负载阻抗相匹配,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阻抗匹配的必要性
减少信号反射
当传输线阻抗与负载阻抗不匹配时,高频信号会在接口处产生反射波,导致能量损耗和波形畸变。例如驻波现象会降低传输效率并可能损坏器件。
优化功率传输
阻抗匹配可使负载吸收全部入射能量,避免反射波返回源端。在通信系统中,这能显著提升接收灵敏度(如低噪声放大器前级匹配)并减少馈线损耗。
保障信号完整性
高速PCB设计中,阻抗不匹配会引起过冲、振铃等失真现象,尤其在射频电路(如天线设计)中,反射会直接影响信号质量。
阻抗匹配的实现方法
解析法
通过计算网络参数(如电容、电感)实现匹配,适用于低频场景。
谐振法
利用谐振电路调整频率响应,适用于特定频率范围的匹配需求。
微带线法
在高频电路中,通过微带线结构实现阻抗连续性,可有效减少反射。
标准阻抗应用
高速PCB设计中常采用50Ω单端阻抗和100Ω差分阻抗作为行业标准,这些值基于电磁理论折中优化结果(如50Ω为30Ω与77Ω的几何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