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技术
[导读]毫米波、激光技术在无人车领域皆具有重要应用,目前尤以毫米波相关技术更为火热。无人车驾驶研发过程中,常以毫米波雷达作为无人驾驶传感器之一。原因在于,毫米波传感器相比较激光雷达以及摄像头而言,测量距离较远,且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情形下还能维持稳定工作。由此可见,毫米波技术在无人车领域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篇文章中,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毫米波雷达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将毫米波运用在无人车当中。

毫米波雷达市场概况

目前毫米波雷达技术主要由大陆、博世、电装、奥托立夫、Denso、德尔福等传统零部件巨头所垄断,特别是77GHz毫米波雷达,只有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TRW、富士通天、Hitachi等公司掌握。2015年,博世及大陆汽车雷达市场占有率均为22%,并列全球第一。

博世的长距离毫米波雷达产品是其核心产品,探测距离可以达到250米,是目前探测距离最远的长距离毫米波雷达,主要用在自巡航控制系统ACC中。大陆较为全面,其主力产品则为24GHz毫米波雷达。Hella则是以24GHz雷达为其核心,客户范围最广,24GHz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国外毫米波雷达厂商市场占有率

毫米波雷达的特点

在毫米波雷达的频率选择上,各个国家主要有三种波段——24GHz、60 GHz、77 GHz,而目前正在向77GHz靠拢。欧洲和美国选择的是对77GHz的集中研究,而日本则选用了60GHz的频段,随着世界范围77G Hz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日本也逐渐转入了77GHz毫米波雷达的开发。

目前毫米波雷达主要是以24GHz SRR(Short Range Radar)系统+77GHz LRR(Long Range Radar)系统的形式出现,24GHz毫米波雷达主要负责短距离探测,而77GHz毫米波雷达主要负责远距离探测。

1、77GHz雷达相对于24GHz雷达体积更小。77GHz雷达波长不到24GHz的三分之一,所以收发天线面积大幅减小,整个雷达的尺寸有效下降,对于追求小型化非常有利。

2、77GHz雷达可以同时满足高传输功率和宽工作带宽,同时满足这两点使得其可以同时做到长距离探测和高距离分辨率。

3、77GHz雷达在天线、射频电路、芯片等的设计和制造难度更大,技术成熟度较低,目前成本更高。

另外, ITU在2015年将79GHz划归为汽车安全领域应用,此频段可检测行人并可针对多个目标,未来可能替代24GHz成为短距离雷达,被广泛应用。

毫米波雷达的优势

毫米波雷达具有波长短、频带宽(频率范围大),穿透能力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毫米波雷达的优势:

1、穿透能力强,不受天气影响。大气对雷达波段的传播具有衰减作用,毫米波雷达无论在洁净空气中还是在雨雾、烟尘、污染中的衰减都弱于红外线、微波等,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毫米波雷达波束窄、频带宽、分辨率高,在大气窗口频段不受白天和黑夜的影响具有全天候的特点。

2、体积小巧紧凑,识别精度较高。毫米波波长短,天线口径小,元器件尺寸小,这使得毫米波雷达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容易安装在汽车上。对于相同的物体,毫米波雷达的截面积大、灵敏度较高,可探测和定位小目标。

3、可实现远距离感知与探测。毫米波雷达分为远距离雷达(LRR)和近距离雷达(SRR),由于毫米波在大气中衰减弱,所以可以探测感知到更远的距离,其中远距离雷达可以实现超过200m的感知与探测。

毫米波雷达的多项优势,其目前在汽车防撞传感器中占比较大,根据IHS的数据,毫米波/微波雷达+摄像头在汽车防撞传感器中占比达到了70%。

国外毫米波雷达厂商

国际巨头在毫米波雷达领域研究历史久,技术积累深厚,在全球市场占据支配地位。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研究主要在以德国、美国及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内展开。目前,毫米波雷达的技术主要由博世、大陆、电装、奥托立夫、德尔福等传统零部件巨头所垄断。下图所示为部分国外厂商关于毫米波雷达的相关情况。

 

 

那么,如何在无人车上成功应用毫米波技术呢?

毫米波雷达在无人车中的应用

1.雷达工作原理

对于人类及其他生物而言,眼睛与耳朵是获取外界环境信息不可或缺的设备。然而无人驾驶车辆要依靠机器来获取外界信息,因此其相关设备也就替换成了雷达。信息传播的载体也因此从光变成了无线电波。然而无论是光还是无线电波其本质都是电磁波,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尽管雷达的结构与种类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即都具备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部分以及显示器。

工作时,首先通过发射机搭载的天线将电波向某个方向发射,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而天线接受到此反射波后会交给接收设备进行处理,进而获取障碍物的相关信息,如通过多普勒效应计算障碍物的速度,通过发射与接受之间的时间差计算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等。

2.与无人驾驶车辆的关系

通常,车辆的驾驶员都是拥有驾驶证的人,其可以通过眼睛与耳朵对外界环境做出判断,从而驾驶车辆前进、转弯、躲避障碍。而无人驾驶车辆的驾驶员却从人变成了机器,所以相应的,获取外部信息的设备也就从眼睛与耳朵替换成了雷达。无人车通过搭载在其上的雷达设备获取外界信息,经过分析后做出对相应事件的回应。

在实际情况中,雷达的表现又如何呢?以通用Cruise无人车为例。通用Cruise使用了5个激光雷达和21个毫米波雷达,分别安置在车身的四周。21个毫米波雷达中有12个是由日本ALPS提供的79GHz雷达,4个ARS-408雷达两两安置在车身的前后,5个高分辨率雷达安装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其分辨率可达到4厘米。

12个79GHz毫米波雷达采用级联方式工作,即某个对象执行操作时判断被关联对象是否同步执行操作,这种工作方式可以让无人驾驶车辆清楚地感知到周围360°的信息,还可以同时跟踪上千个目标,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无人驾驶车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12个79GHz毫米波雷达构成了冗余系统,尽管会提高制造成本并且使得系统看起来稍显臃肿,但和其带来的安全性能提升得利益一比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诸多雷达构成的系统可以时时更新无人驾驶车辆周边的地图。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无人驾驶车辆要显得比人驾驶的车辆更安全。再老道的司机也不可能做到能够时刻关注前后左右各个方位的路况,但机器驾驶员则可以无差别的对四面八方的情况做出冷静的判断并作出最优解。

3.未来预期

目前无人车的研制已经取得了极大的突破。科技公司如谷歌、百度都已经结束了自己的无人驾驶车辆的路试,而我国北京市也于去年制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两个文件。不得不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的前途都是一片光明。而雷达作为无人驾驶车辆的眼睛与耳朵,也定然能够在此领域大放异彩。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在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领域,77GHz毫米波雷达凭借其高分辨率、强抗干扰能力及全天候适应性,已成为感知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高度依赖天线阵列设计,尤其是微带阵列在波束成形精度与旁瓣抑制效果上的突破,直接决定了雷达对复杂场景...

关键字: 毫米波雷达 天线设计

5G毫米波通信凭借其丰富的频谱资源,能够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未来高速率、低延迟通信的需求。然而,毫米波信号传播特性差,易受障碍物阻挡,路径损耗大,这给波束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和信道预测是...

关键字: 5G 毫米波 AI CSI

随着5G及未来6G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毫米波频段因其丰富的频谱资源成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关键。天线集成封装(AiP,Antenna in Package)技术将天线与射频前端集成于一体,有效减小了系统体积,提高了集成度。...

关键字: 毫米波 LTCC

在77GHz毫米波雷达天线设计中,PTFE材料凭借其低介电常数(Dk≈2.2)和超低损耗因子(Df≈0.0005)成为高频信号传输的首选,但其高昂的成本(单价是FR4的3-5倍)与加工难度限制了大规模应用。通过PTFE与...

关键字: 毫米波 雷达 混压板

上海 2025年6月20日 /美通社/ -- 6月18日,在MWC上海期间,移远通信携手岸达科技、上海点艺、恩通达宣布,共同打造开放协同的"毫米波雷达全链路生态",以"赋能...

关键字: 移远通信 毫米波雷达 汽车 5G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无人驾驶技术正从科幻构想逐步迈向现实生活。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作为无人驾驶的重要基石,利用各类传感器收集车内外环境数据,助力驾驶者察觉潜在危险,提升行车安全性。而在众多传感器中,毫米波雷达宛...

关键字: 无人驾驶 辅助系统 毫米波雷达

在下述的内容中,小编将会对毫米波雷达的相关消息予以报道,如果毫米波雷达是您想要了解的焦点之一,不妨和小编共同阅读这篇文章哦。

关键字: 雷达 毫米波雷达 超声波雷达

以下内容中,小编将对毫米波雷达的相关内容进行着重介绍和阐述,希望本文能帮您增进对毫米波雷达的了解,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字: 雷达 毫米波雷达

本文中,小编将对毫米波雷达予以介绍,如果你想对它的详细情况有所认识,或者想要增进对它的了解程度,不妨请看以下内容哦。

关键字: 雷达 毫米波雷达

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将为大家带来毫米波雷达的相关报道。如果你对本文即将要讲解的内容存在一定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关键字: 雷达 毫米波雷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