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
[导读]   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

  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GPS技术给测绘界带来了一场革命。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在实时处理两个观测站的载波相位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 测量精度高; 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 全天候操作;观测点之间无须通视;测量结果统一在WGS84坐标下,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 当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查、地壳运动、地籍测量等领域。本文介绍GPS在山区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并提出几点体会。

  1、GPS简介

  1.1GPS构成

  GPS主要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站及用户设备三部分构成。

  (1)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3 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在卫星中预存的导航信息。GPS的卫星因为大气摩擦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

  (2)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Monitor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Monitor Station)、地面天线(Ground Antenna)所组成,主控制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春田市(Colorado Spring)。地面控制站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之讯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3)用户设备部分即GPS 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就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 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 用户设备。GPS 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接收机一般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直流电源。设置机内电源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源时不中断连续观测。在用机外电源时机内电池自动充电。关机后,机内电池为RAM存储器供电,以防止数据丢失。目前各种类型的接受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其次则为使用者接收器,现有单频与双频两种,但由于价格因素,一般使用者所购买的多为单频接收器。

  1.2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是根据测量中的距离交会定点原理实现的[2].如图1所示,在待测点Q设置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tk同时接收到3颗(或3颗以上)卫星S1、S2、S3所发出的信号。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可求得该时刻接收机天线中心(测站点)至卫星的距离ρ1、ρ2、ρ3.根据卫星星历可查到该时刻3颗卫星的三维坐标(Xj,Yj,Zj),j=1,2,3,从而由下式解算出Q点的三维坐标(X,Y,Z):

  1.3GPS测量的特点

  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GPS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测量精度高。GPS观测的精度明显高于一般常规测量,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10-6,在大于1000km的基线上可达1×10-8.②测站间无需通视。GPS测量不需要测站间相互通视,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点位,使得选点工作更加灵活方便。③观测时间短。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在进行GPS测量时,静态相对定位每站仅需20min左右,动态相对定位仅需几秒钟。④仪器操作简便。目前GPS接收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智能化,观测人员只需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及开机后设定参数,接收机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和记录。⑤全天候作业。GPS卫星数目多,且分布均匀,可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续进行观测,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⑥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其高程精度已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2、应用实例

  2.1工程概况

  本文涉及的工程由某集团公司投资建造,是一个集休闲、娱乐、旅游、渡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工程位于城郊,占地66.7hm2多,属两山夹一沟地形,山地面积约占三分之二。最高处约90m.山上树木茂盛,地形复杂,通视困难,行走不便。为了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建立首级控制网。考虑到工程复杂,工期较紧,测区通视困难,地形起伏大等因素,决定采用GPS测量。

  2.2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1)设计依据GPS测量的技术设计主要依据1999年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1997年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及工程测量合同有关要求制定的。

  (2)设计精度根据工程需要和测区情况,选择城市或工程二级GPS网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网。要求平均边长小于1k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10000,GPS接收机标称精度的固定误差a≤15mm,比例误差系数b≤20×10-6.

  (3)设计基准和网形如图2所示,控制网共12个点,其中联测已知平面控制点2个(I12,I13),高程控制点5个(I12,I13,105,109,110,其高程由四等水准测得)。采用3台GPS接收机观测,网形布设成边连式。

  (4)观测计划根据GPS卫星的可见预报图和几何图形强度(空间位置因子PDOP),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卫星多于4颗,且分布均匀,PDOP值小于6),并编排作业调度表。

  2.3GPS测量的外业实施

  (1)选点GPS测量测站点之间不要求一定通视,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因此,点位选择比较方便。但考虑GPS测量的特殊性,并顾及后续测量,选点时应着重考虑:①每点最好与某一点通视,以便后续测量工作的使用;②点周围高度角15°以上不要有障碍物,以免信号被遮挡或吸收;③点位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电线等,以免电磁场对信号的干扰;④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交通方便、有利扩展、易于保存的地方,以便观测和日后使用;⑤选点结束后,按要求埋设标石,并填写点之记。

  (2)观测根据GPS作业调度表的安排进行观测,采取静态相对定位,卫星高度角15°,时段长度45min,采样间隔10s.在3个点上同时安置3台接收机天线(对中、整平、定向),量取天线高,测量气象数据,开机观察,当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时,按接收机的提示输入相关数据,则接收机自动记录,观测者填写测量手簿。

  2.4GPS测量的数据处理

  GPS网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采用随机软件完成。经基线解算、质量检核、外业重测和网平差后,得到GPS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见表1),其各项精度指标符合技术设计要求。

  3、结束语

  通过GPS在测量中的应用,得到如下体会。

  (1)GPS控制网选点灵活,布网方便,基本不受通视、网形的限制,特别是在地形复杂、通视困难的测区,更显其优越性。但由于测区条件较差,边长较短(平均边长不到300m),基线相对精度较低,个别边长相对精度大于1/10000.因此,当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避免短边,无法避免时,要谨慎观测。

  (2)GPS接收机观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且观测时间在不断减少,大大降低了作业强度,观测质量主要受观测时卫星的空间分布和卫星信号的质量影响。但由于各别点的选定受地形条件限制,造成树木遮挡,影响对卫星的观测及信号的质量,经重测后通过。因此,应严格按有关要求选点,择最佳时段观测,并注意手机、步话机等设备的使用。

  (3)GPS测量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采用随机软件完成,只要保证接收卫星信号的质量和已知数据的数量、精度,即可方便地求出符合精度要求的控制点三维坐标。但由于联测已知高程点较少(仅联测5个),致使的控制点高程精度较低。因此,要保证控制点高程的精度,必须联测足够的已知高程点。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共模电流与差模电流的本质区别,在理解共模电感的作用前,需明确两种电流模式的定义:共模电流:指在两条信号线上以相同方向、相同幅度流动的干扰电流。

关键字: 共模电流

电子系统中的噪声有多种形式。无论是从外部来源接收到的,还是在PCB布局的不同区域之间传递,噪声都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无意中接收: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

关键字: 寄生电容

传感器是智能冰箱的“感知器官”,它能够实时监测冰箱内部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状态,确保食物始终处于最佳储存环境。

关键字: 传感器

车规级传感器的电磁兼容性(EMC)成为保障行车安全与系统可靠性的核心指标。CISPR 25标准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公认的EMC测试规范,对传感器的辐射发射与抗扰度提出了严苛要求。本文从标准解读、测试方法、工程实践三个维度,系...

关键字: 传感器 EMC测试

在5G通信技术中,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提升频谱效率、扩大网络容量和改善用户体验的核心手段。作为大规模MIMO的典型配置,32T32R(32发射天线×32接收天线)阵列通过波束成形技术实现信号的定向传输,结...

关键字: 5G MIMO测试

模拟数据(Analog Data)是由传感器采集得到的连续变化的值,例如温度、压力,以及目前在电话、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中的声音和图像。

关键字: 模拟数据

电容是电路元件中的一种基本无源器件,其主要功能是储存电能并在电路中起着滤波、耦合、谐振、储能等多种作用。

关键字: 电容 无源器件

近年来,随着电源集成度的提升,多家厂商都推出了PFC和LLC二合一的Combo控制器,将两颗芯片独立实现的功能整合成一颗芯片,简化电源设计。

关键字: 电源集成

电路设计中,耦合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信号保真度与系统稳定性。AC耦合与DC耦合看似仅是电容的“有无”之别,实则涉及信号频率、直流偏置、动态范围等多维度的技术权衡。本文将从信号特性出发,解析两种耦合方式的适用场景,为工程师提...

关键字: AC耦合 DC耦合

高速数字电路向56Gbps PAM4、112Gbps NRZ等超高速率演进,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已从辅助设计环节跃升为决定产品成败的核心要素。传统“设计-测试-整改”的串行模式因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满足AI服务器、8...

关键字: 高速数字电路 EMC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