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人工智能AI
[导读] 回望2019,是中国AI芯片创企发展较为关键的一年。在过去五年里,中国芯片创业热潮爆发,芯片设计创新成为了国内芯片创企自主可控技术创新突围的重要突破口。由此,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AI芯片创企入局厮

回望2019,是中国AI芯片创企发展较为关键的一年。在过去五年里,中国芯片创业热潮爆发,芯片设计创新成为了国内芯片创企自主可控技术创新突围的重要突破口。由此,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AI芯片创企入局厮杀,试图在这个潜力深不可测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截止中商产业研究院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IC设计行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IC设计企业已超过1500家。而其中,中国的AI芯片创企超过20家。

在这数据背后的,是当下AI芯片市场的混战局势,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定型。无论是开荒拓土者,或是后来居上者,野心勃勃的玩家们时刻都在蓄势待发,欲在研发和落地战场中拔得头筹。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AI芯片行业在狂飙突进的同时,也逐渐影响着全球科技浪潮的发展风向。

随着中国AI芯片创业迎来热潮,智东西发现过去一年中有10家企业表现得异常活跃。它们之中,有的拿下了数亿美元的大额融资,或一举推出重磅级产品,或潜心研发创新架构……

这批活跃的玩家,不仅成为了我们观察2019年AI芯片产业走向的一个窗口,也成为了2019年中国AI芯片的创新势力。基于此,智东西通过记录这10家创企在过去一年的成长轨迹,从中窥见中国AI芯片行业在时代浪潮下的一隅变化。

布局云/边/端三大领域,行业三大趋势突出

智东西经过深入调查今年中国AI芯片创企的发展状况,并以尚未IPO、融资情况、市场估值,以及过去一年在AI芯片市场有新动向等作为主要参考维度,来比较今年中国AI芯片创业发展格局,有10家AI芯片创企从中涌现了出来。

在这10家企业中,既有矿机厂商出身,随后跨界AI芯片市场的比特大陆;也有学术背景深厚的寒武纪与清微智能;也有神秘得创始人信息都未曾过多透露的熠知电子。还有一些公司,它们的创始人拥有多年国外大公司工作背景,如地平线、天数智芯和欣博电子;或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一二十余年的芯片老炮儿,如启英泰伦、黑芝麻智能,以及探境科技。

与此同时,我们在深入调查这些AI芯片新势力公司时,也发现AI芯片产业已进入了三个大趋势:

1、AI芯片产业经过了最初的萌芽期,步入了发展和市场检验阶段。同时,整个市场投资风潮和市场预期也逐渐趋于理性。

2、随着AI芯片的应用场景进一步释放,越来越垂直化和细分,AI专用芯片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除了CPUGPU之外,FPGAASIC等新架构的研发增多。其中,在深度学习领域,类脑芯片的创新研发在过去一年也有了重大进展。

3、各行业公司合作更加密切,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趋势明显。芯片公司与算法公司的合作逐渐增多,同时芯片企业逐渐往产业链上游布局与合作。

中国AI芯片创业2019,十大新势力奋起角逐

诚然,这10家公司不仅代表了中国AI芯片创企在过去一年中的创新性发展,也成为了中国AI芯片市场在2019年发展狂潮中的一个缩影。

同时,它们对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也为未来中国AI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商业样本。

1、比特大陆:高调跨界,入局智慧城市战场

今年9月,比特大陆的算丰第三代AI芯片BM1684姗姗来迟。这颗采用了台积电12nm工艺的芯片,能够在典型功耗仅16瓦的前提下,FP32精度算力达到2.2 TFLOPS。

比特大陆创始人詹克团表示,BM1684不仅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全定制的特点,还是一款城市大脑专用芯片,主要用于云端及边缘应用的AI推理,且性能较上一代芯片提升了6倍。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大陆新发布的BM1684芯片,也将与福州市“城市大脑”计划合作,将芯片进一步打入到智慧城市领域。

比特大陆成立于2013年,由吴忌寒和詹克团联合创办。他们花了五年时间,将比特大陆发展成为全球大矿机供应商。虽然期间经历了一波三折,但该公司也决定从2015年底开始启动造芯计划,至今已发布三款云端芯片,主打AI推理。

与此同时,随着比特大陆进一步开拓AI芯片市场,其创始人也开始有了各自的专攻业务。

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双学位的吴忌寒主攻比特币,而有着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学术背景,以及多年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经验的詹克团,则主攻AI芯片。

不过最近,两位创始人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成为了行业话题,一时令人唏嘘。詹克团被吴忌寒单方面解除一切职务,并禁止进入办公区域,禁止员工继续听其指令。在这场内斗之后,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到底如何,比特大陆的AI芯片发展节奏是否就此放缓,这些问题目前已变得扑朔迷离。

2、欣博电子:专攻SVAC2.0标准,百度“鸿鹄”已量产

今年7月,欣博电子与百度合作研发的百度“鸿鹄”芯片正式亮相。

鸿鹄是一款低功耗车规级远场语音交互芯片,采用台积电40nm工艺,并拥有双核HiFi4架构,可支持远场语音交互核心的阵列信号处理和语音唤醒能力,能广泛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硬件等领域。

此外,鸿鹄芯片作为百度首个在智能语音芯片上推出的解决方案,现阶段已实现成功量产。

欣博电子成立于2015年,那年AI热度涨潮,在这场技术风暴的边缘,中国公安部悄然开始准备SVAC2.0的安防监控国家标准。毕业于清华大学,然后在中科院微电子所工作多年,并曾多次创业的梁敏学嗅到了商机,随即成立欣博电子。

欣博电子主要与安防摄像机的上下游厂商合作,并逐渐布局金融、电力以及公安等行业。发展至今,该公司也将主攻的研发战场转移至AI芯片,以及部分算法服务中。

目前,欣博电子已拥有一支30人的研发团队,并在去年10月自主研发了第一颗量产芯片SC6235芯片,是一款超低功耗SVAC2.0 AI芯片。

3、地平线:物联网/自动驾驶双管齐下,车规级芯片剑指Mobileye

今年的地平线不仅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打得火热,同时也在物联网领域刷了把存在感,相继推出征程2.0和旭日2.0两款芯片,分别主打自动驾驶和AIoT。其中,征程2.0为已量产车规级边缘AI视觉芯片。

这两款芯片就连部分性能参数也如出一辙,它们均采用自研二代BPU架构,集成双核Arm Cortex A53处理器,等效算力达4 TOPS,典型功耗为2W,算力利用率超过90%。若配合高效算法,它们在同等TOPS下可处理的帧数均可达GPU的10倍以上。

地平线同样诞生于2015年的AI芯片创业小高潮。

创始人余凯不仅有着德国慕尼黑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西门子中央研究院高级研究科学家等学术科研背景,并在2012年回国后就加入百度并创建百度研究院,带领团队搭建了百度的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等突破性项目。

但在2015年的风口来临时,余凯意识到,想要撬动AI技术的变革,关键的不在于上层软件,而是底层提供高效算力和功耗的处理器架构。于是,他选择了辞职创业。

创立之初的地平线,主要以搭载在终端设备的AI芯片为主,同时也是一家软硬结合的公司。但事实上,在正式推出自家芯片之前,地平线还是主要通过售卖软件来实现营收。

直到2017年12月,它才推出征程1.0 和旭日1.0两款AI芯片,正式开始攻入自动驾驶市场。如今,地平线已与多家车企合作,将重心转移到车规级芯片并实现量产,剑指Mobileye。

4、启英泰伦:深耕语音AI芯片,收割超50项应用专利

语音AI芯片一直是AI芯片创企们激烈角逐的一大战场,而今年9月,启英泰伦发布的2代AI芯片CI110X系列给这片战场添了一把火。

CI110X系列芯片内置ARM Cortex-M4F处理器,最高运行频率为160MHz,内置512KB SRAM(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同时,CI110X系列芯片集成的自研BNPU也升级到了2代。与第一代相比,BNPV v2拥有更高的灵活度,不仅可以支持远场本地语音识别和单麦回声消除,还支持语音检测和声纹识别等更多功能。

启英泰伦的创始人何云鹏,是一名在芯片行业摸爬滚打十八年的老将。自2001年从新加坡回国后,他相继加入了海信、长虹,分别担任信芯技术副总裁和IC部门总经理。

直到2015年,在中国家电市场存在语音交互技术缺口,以及深度神经网络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他毅然选择了辞职创业,成立启英泰伦,专注开发AI设备端语音芯片和AI算法研究。

至今,该公司已拥有包括BNPU处理器在内的50多项应用专利。其AI语音识别芯片也已经和美的、苏宁和海尔等企业达成合作。

何云鹏曾向智东西爆料,启英泰伦的第三代产品将会加入图像处理模块,进一步打开智能家居外的其他市场,深入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

5、天数智芯:集结芯片老兵,猛攻国产GPGPU

天数智芯在今年10月15日发布的Iluvatar CoreX I芯片,无疑为中国国产GPGPU阵营增添了新鲜血液。

Iluvatar CoreX I是一款高性能边缘端AI推理加速芯片,采用16nm制程工艺,单芯片算力达4.8 TFLOPS。另外,该芯片与竞品相比,物体分类性能约提升2.1倍,能效比约提升8倍;物体识别性能约提升1.9倍,能效比约提升7.2倍。

与此同时,天数智芯也表示,他们下一步将发布两款云端AI芯片,分别主攻AI推理和AI训练两大方向。

天数智芯创立于2015年,那年,李云鹏接到老友的一通越洋电话。

这通电话让已进行半年多创业思考,并至少筹备了三个月的李云鹏立刻下定决心,卸下百万高薪的甲骨文核心数据库部门技术总监一职回到中国,在南京正式成立天数智芯,定位AI全算力系统平台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

如今,天数智芯也已成为了一家拥有400人团队规模的公司,并还拥有一支分别来自AMD、甲骨文以及Fujitsu等知名芯片、软件公司的技术团队。

此外,在今年6月,天数智芯成功斩获斯坦福大学新发布的DAWNBench深度学习推理榜单图像识别性能冠军。其中,华为、寒武纪和阿里云分别位列第二、三、四名。

6、寒武纪:脱胎中科院,剑指英伟达

今年5月,知乎上悄然流出的一张PPT引起了芯片行业的广泛关注。

PPT展示了当时寒武纪新一代AI芯片的性能数据,它采用台积电16nm制程工艺,单芯片峰值算力达256 TOPS,理论峰值比上一代MLU100提高4倍,几乎要与英伟达Tesla T4相媲美。

同时,该芯片还支持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传统机器学习等多样化的AI应用,在低精度训练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而这款芯片也终于在今年6月得到了寒武纪官宣,正是第二代云端AI芯片思元270(MLU270)。

思元270的发布,是寒武纪在2016年创立之后的一个重要突破。

这一切也都源自于寒武纪优良的学术基因。它脱胎于中科院计算所,并在中科院长期的投入和支持下,成为中国AI芯片行业中当之无愧的独角兽。

不仅如此,寒武纪的两位创始人——陈天石和陈云霁两兄弟亦是少年天才,双双二十出头就取得博士学位,并在中科院计算所担任研究员。

此前,他们打造的两代智能处理器IP,均被分别搭载于华为麒麟970 SoC、麒麟980 SoC中,帮助华为Mate 10、Mate 20旗舰机成功打出了“真正的AI手机”口号。

寒武纪执行董事罗韬曾表示,公司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将业务扩大至家用智能服务机器人芯片领域,打造智能终端处理器IP授权和智能云服务器芯片之外的第三条产品线。

这个月,该公司还将发布思元220边缘AI芯片。

7、黑芝麻智能:火拼车规级芯片,对标特斯拉

黑芝麻智能则是今年在车规级AI芯片战场与地平线展开竞争的另一名对手。

8月29日,黑芝麻智能在上海抢先一步推出其潜心三年研发的“华山系列”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A500(HS 1)。

华山A500采用28nm制程工艺,算力为5-10TOPS,算力利用率可达80%。与其对标的特斯拉自动驾驶芯片相比,算力利用率提高了25%,且成本也只有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FSD)的三分之一。

黑芝麻智能的创始人之一单记章出身于湖北黄冈,曾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微电子专业,1997年硕士毕业后,他赴美加入豪威科技(OminiVison),一干就是20年。

直到2016年AI视觉的风口到来,图像处理应用越来越被行业所看好。单记章便找上当时已在博世BOSCH)工作14年的老友刘卫红,两人先后辞职,共同创立黑芝麻智能。

具体来看,该公司定位为视觉感知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商,主攻嵌入式图像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并提供一系列图像处理、计算图像解决方案,以及基于AI的嵌入式视觉感知计算平台。

8、熠知电子:低调神秘,联合依图入局安防市场

与高调跨界的比特大陆不同,今年5月,一直低调神秘的熠知电子与依图联合推出了一款名为求索(questcore)的视觉云端AI芯片。

求索芯片采用16nm FinFET工艺,最高能提供每秒15 TOPS的视觉推理性能,是市面现有主流同类产品的2~5倍。同时,其安防摄像头单路功耗仅为英伟达GPU P4的30%。

此外,它还是一款深度学习云端定制SoC芯片,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并针对该领域的不同运算进行加速。

熠知电子为何神秘?

从公开信息来看,成立于2017年2月的熠知电子,由来自芯片设计、软件算法、系统开发领域的资深专家创立。在天眼查上,该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显示为徐如淏。除此之外,再无更多信息。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7月19日,熠知电子的股权悄然变更,依图以28.92%的持股比例正式成为该公司的新股东。同时,该公司的董事,正是依图科技的创始人兼CEO朱珑。

9、探境科技:两年落地,语音AI芯片潜力股

语音AI芯片的战事在今年9月打得实属火热,与启英泰伦同一天,探境科技发布通用型语音AI芯片“音旋风611”。

音旋风611基于探境自主研发的存储优先架构,并采用创新音频阵列算法,拥有高能效、低功耗的特性。同时,它支持200条唤醒词,且命令词识别率高达97%。而一般语音AI芯片在离线状态下,支持的命令词为20条左右。

目前,音旋风611已实现量产和供货,搭载这款芯片的智能家电预计在今年年底正式亮相。

探境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鲁勇是个在半导体行业专研15年的老兵,他不仅有着Marvell芯片研发总监的行业背景,同时也与清华大学有着不浅渊源,是清华本、硕、博连读的“三清”毕业生,曾在清华微电子所进行研发。

2017年,鲁勇看到了AI芯片热潮背后,存在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落地场景,便辞职创立了探境科技。该公司的核心创始团队约有7人,近一半为博士毕业,分别负责芯片设计、系统设计、软件、算法等领域。

10、清微智能:清华科研基因,CGRA架构技术加持

学院派出身的清微智能,在AI芯片研发和落地上的势头十分强劲,接连在今年6月和9月推出TX210和TX510两款AI芯片。

TX210为可重构超低功耗语音AI芯片,采用台积电40nm ULP工艺,其工作功耗不超过2mW,主要面向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

TX510是一款可支持视觉、语音等多模态智能处理的多模态智能计算芯片,其能效比比CPU高1000倍,比FPGA高100倍,比GPU高10倍,面向AIoT、智能安防和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成立于2018年7月的清微智能亦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其CEO王博为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通信专业硕士。不过,该公司脱胎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Thinker团队,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教授带领研发。

不仅如此,清微智能的首席科学家尹首一、CTO欧阳鹏亦是清华出身,前者担任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副教授、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后者则是清华大学Thinker芯片主架构师。

与此同时,清微智能的核心技术——动态可重构计算架构(CGRA,Coarse-grained Re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作为一种全新的芯片架构技术,也由清华大学Thinker团队历时13年研发而来。

重构三大商业场景,垂直化和碎片化明显

基于此,我们仔细分析了这10家公司在今年的活跃动向,发现它们主要集中在云计算、物联网和自动驾驶三大领域,同时一家企业还会涉及多领域战场。

其中,自动驾驶领域有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竞相角逐;云计算领域则有比特大陆、寒武纪、熠知电子赛跑,同时天数智芯在未来也将加入这一赛道;而庞大的物联网战场则有比特大陆、地平线、启英泰伦、探境科技、清微智能以及欣博电子的割据混战。

1、云计算:AI推理市场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实际上,这是AI芯片创企们争相入局厮杀激烈的战场。

近年来,云计算市场不断扩大,各行各业对算力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不仅要“上云”,同时还要和AI结合起来,形成“云计算+大数据+AI”的产业布局。

基于此,以英伟达、谷歌、英特尔赛灵思为首的科技巨头强势入局,为服务器和数据机房等厂商提供云计算AI芯片。

目前,全球的云计算AI芯片市场以英伟达一家独大,尤其在AI训练领域。而在这片几乎被巨头蚕食光的市场中,中国的AI芯片创企又该如何从中挤压属于自己的领地?

据艾瑞咨询《2019年AI芯片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球AI服务器将迎来大幅度增长,由53.6万台增长至193.4万台,其中,AI推理服务器将达到105.9万台。

不难看出,现阶段智能服务器的渗透率还较低,同时,随着应用场景的细分和丰富,未来AI训练市场的增速和空间都将高于推理市场。

因此,比特大陆、寒武纪等AI芯片创企要是能迅速抓住云计算领域中AI推理市场的缺口,兴许能拿到更多市场的“入场券”。

2、物联网:碎片化程度高,智慧安防和智能家居两大派别

物联网是一个碎片化的庞大市场,同时也是终端/边缘端AI芯片重要的落地场景。其中,AI芯片在这一领域主要分为视觉AI芯片和语音AI芯片两类。

一方面,在视觉AI芯片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落地场景在智慧安防。低调且巨大的智慧安防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内的华为海思占了整个安防终端芯片的大半壁江山。

但即便如此,国内也有地平线凭借自研的旭日1.0,一方面给前端摄像头带来低功耗、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可实现更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打入安防AI芯片市场。同时,比特大陆主打视频图像加速处理的的BM1682芯片,也可应用于安防后端市场。

另一方面,在语音AI芯片领域,智能家居同样是一个具有海量落地场景的市场。

面对功能和应用场景更细分化的智能家居市场,国内如启英泰伦、清微智能等AI芯片创企也仍然有机会在不断涌现的场景需求中收割红利。

IDC数据预测,2019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到7450亿美元,与2018年的6460亿美元相比,增长15.4%。

如何随着市场热潮迎风而上,进一步深入市场,逐步扩大物联网产品布局,也成为了这些创企在未来一较高下的关键。

3、自动驾驶:市场尚未成熟,高技术壁垒的边缘计算平台

AI芯片是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提供视觉算法处理,进行逻辑运算、图像特征提取、目标识别和追踪等任务。但是,自动驾驶对AI芯片设计的算力和功耗要求都极高,同时还需满足车规级电子产品的设计标准。

然而,这并不妨碍巨头们对这一市场进行提前的布局和瓜分。目前这一市场中主要的力量来自英伟达的Xavier,以及英特尔的Mobileye等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它们打造出软硬结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推动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中国AI芯片创企如何在这些巨头们的夹缝中生存?

从市场角度来说,目前自动驾驶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随着政策、技术和基础设施等各要素的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汽车起码在2025年至2030年后真正落地普及。而这,也将为AI芯片带来足够的发展空间。

对AI芯片创企而言,在科技巨头林立的蓝海市场,选择与主机厂和设备制造供应商合作组成战线联盟,提供AI芯片以及与之配套的软件工具平台,亦是一个集结力量跨越巨头壁垒的重要思路和方式。

在这一方面,地平线正在和全球四大汽车的一级供应商,以及主机厂保持着稳定合作,同时黑芝麻智能也在进一步加强与展讯、闻泰和中兴等厂商的合作。

就目前竞争局势来看,如何用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进一步打开自动驾驶市场的大门,从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也成为了现阶段AI芯片创企们的关键赛点。

中国已进入芯片创业第二个黄金时代

实际上,自新世纪以来,中国曾有过一波IC创业小高潮,诞生了如中兴微电子、汇顶科技和兆易创新等一众IC设计巨头。

十几年后,随着AI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产业迎来新一轮爆发,芯片创业也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智能手机、自动驾驶以及IoT这一巨大碎片化市场的不断深耕与开拓,以及5GWi-Fi 6等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带来了大量的AI芯片市场需求,也为AI芯片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当下的中国AI芯片市场存在的巨大行业需求,加之国家政策的扶持与驱动,中国以AI芯片为技术载体的半导体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变革和崛起。

但同时,中国在IC人才方面存在的大量缺口,也阻碍着AI芯片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中国对半导体人才的培养力度正逐渐增大,以及国外人才的持续回流,都在慢慢补全行业的人才缺失。

1、市场规模潜力大

据赛迪顾问在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整体AI芯片市场规模已达到80.8亿美元,同比增长50.2%。

同时,Gartner也曾预测,AI芯片在2020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46亿美元。

而这些数据,也以资本的影子为创业者和投资者们描绘了一副深不可测的市场蓝图。

2、国家政策扶持

AI芯片产业的发展也逐渐被提到了国家层面,与国家战略进一步接轨。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并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分别明确了2020年、2025年、2030年三个阶段的战略目标。

其中,该规划在第一阶段重点扶持神经网络芯片的发展,以推动AI芯片实现量产且规模化应用。

不仅如此,自该规划印发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也紧锣密鼓地出台相关扶持方案,争相要发展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据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中国已有超过20个省份发布了30多个AI专项扶持政策。

今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发布《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其中支持企业围绕AI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当下卡脖子的领域,进行先进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并对实现重大突破的项目最高给予2亿元资金支持。

3、资本市场蜂拥而上

除了政策投资外,以华登国际、北极光创投和中信证券等各大投资机构也逐渐看好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AI芯片企业融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其中有3家企业融资总金额超过2亿美元。

▲截至2018年底中国AI芯片行业按融资总额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4、人才稀少,但呈逐渐回温之势

但在人才方面,中国AI芯片行业依然存在人才匮乏的现状。“中国‘芯痛病’的病因是人才病,而缺少头部的架构设计人才,是病根。”针对中国芯片行业的人才问题,探境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鲁勇曾这般说到。

当然,除了目前稀少的架构设计人才外,中国AI芯片行业的前端设计、SoC设计,以及后端设计等人才也十分紧缺。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数据显示,2020年前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而现有人才存量为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达32万人。

可观的是,随着国内中科院、清华微电子所等科研机构长期以来对半导体人才的不断培养,以及近年来国外高学历人才的不断回流,中国AI芯片产业的人才实力也将逐渐提升。

结语:中国AI芯片产业时代爆发的缩影

2019年,既是AI芯片创企抢滩登陆,争先落地的一年,也是中国AI科技力量在当下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局势下,接连面临挑战、检验的一年。

而这一年,随着AI芯片落地战的激烈角逐与发展,我们也看到了这10家中国AI创企活跃的身影和过硬的技术实力。实际上,在拼设计、拼能效、拼落地之后,真正等待它们的,还有未来市场的长期考验,而这也将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虽然,中国AI芯片行业仍然面临着自主可控技术、芯片设计和制造、人才等卡脖子的问题。但不可否认,近年来AI芯片行业暗涌的背后,不仅是一次市场的焕新与洗牌,同时也是中国先进技术创新爆发时在芯片行业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得益于国家与行业佼佼者们的推动,芯片架构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加速,中国的AI芯片设计行业也进入繁荣的阶段。

相信在未来,随着这些AI芯片创企和巨头们的不断较量与比拼,有朝一日,中国AI芯片行业也将真正赢得世界重要的科技话语权。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