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找准人工智能产业着力点的几点建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会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思维和决策方式,其发展和应用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是人工智能落地场景化最好的国家之一。以下是寻找人工智能赛道的一些建议。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科学与应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人工智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未来方向,是必须紧紧抓住的战略性产业
(一)国际环境和国家战略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其产生具有坚实的多科学理论基础,由日益海量化的基础数据、持续提升的运算力、不断优化的算法模型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四大要素共同驱动。算法是机器实现人工智能的核心,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迄今为止,“人工智能”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后的62年内经历了寒冬与高潮交替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1980)人工智能诞生;第二阶段(1980-2000)人工智能步入产业化;第三阶段(2000-至今)人工智能产业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1:人工智能的三个发展阶段
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和传感器的大量普及,全球产生并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加,为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来训练人工智能提供了良好的土壤。2016年,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掀起了第三次人工智能热潮。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迎来爆发。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达到一个高点,提升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在金融、交通、安防、医疗等领域的渗透率:例如人机对战下棋;计算机视觉替代人工应用于安防、公安、刑侦、工业生产等领域;语音识别技术用于机场、车站、银行等领域的自动应答服务;源于网格式分布计算的云端服务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基于专家系统的远程医疗等等。这些成功的应用,为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赋予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发挥空间,也大大加强了产业界对大规模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应用的信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会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思维和决策方式,其发展和应用意义重大而深远。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科学与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700亿元,而2018是人工智能爆发的元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接近1000亿元。政策方面,多项国家政策的出台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各种“AI+”或“+AI”场景正在逐步落地。2017年07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展规划》提到“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并制定了人工智能“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随后,2017年12月14日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了从培育智能产品、突破核心基础、深化智能制造以及构建支撑体系的发展规划。
(二)以史为鉴知兴替,“人工智能时代”不能重蹈“信息化时代”覆辙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暂不讨论第一产业成就),在快速信息化的时期成就了很多的全球巨无霸企业(例如中兴通讯),带来了几十年的经济指标高增长;但是在直面西方贸易战的2017-2018年才发现,我们在信息文明时代的第一波(信息化)产业发展机遇期存在思维上的惰性,仍然固守工业文明思维、以物质生产为主要目标,整个信息化产业主要还是专注在快速低成本生产制造,而并没有认识到信息文明的本质不再仅仅是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人类知识的逻辑性总结和产权垄断,从而,在战略核心上受制于人、在贸易战中处处被动。
这里面,产业结构认知值得反思,应当再次检验“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说,在信息文明第一波(信息化)时代,知识产权问题只在进入法律程序时觉得有用;在信息文明第二波(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其存储和运算都是基于云端,机器人能理解什么、能做什么都是远在云端某处的“知识逻辑大脑”通过SaaS服务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予以规定,一旦失去这些知识和逻辑支撑,家里用的、路上跑的、银行用的、天上飞的、医院用的等等所有机器人都可能瞬间退化成“婴幼儿能力”或“智障”,有视觉、有听觉、甚至嗅觉、能跑能跳,但是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
当前在信息文明时代的第二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期,我们担忧地看到学界和实践界普遍还在延续工业化早期的“一窝蜂、短频快”的做法,这种在科学版图“一叶障目”的情况下“一路狂奔”的情况,可能使整个健康智能产业重蹈“信息化时代”覆辙,让一代人在十到二十年的周期性时间中迷失方向,进而造成国家层面的资源浪费、并处于被动局面。
鉴于上述,有必要及时看清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全景和结构,站在未来看现在,明晰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重点和核心。
二、明晰产业结构和战略核心,是找准人工智能产业着力点的前提
(一)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整体落后、畸重发展,亟需产业链结构思维的明晰
图2:人工智能企业分布情况
(二)厘清思路,人工智能产业链划分为“基础层”、“中间层”和“应用层”
根据上述情况,为了我国能在未来占领人工智能产业机遇的制高点,我们提出把人工智能产业根据价值流重新定义和划分为“基础层”、“中间层”和“应用层”3个产业子领域:
1.“基础层”主要以感知芯片和动力传导等硬件和数据资源为主导,解决人工智能“替代和发展人的感知和行为能力”的问题;
2.“中间层”尤为重要,解决人工智能“替代和发展人的知识”的逻辑问题,使其能像领域专家一样思考和生产;
3.“应用层”是和各个传统产业领域相结合,整合基础层或中间层的能力实现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转化,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式的应用改造,解决“高效满足人的更高需求”的服务问题。
因此,明晰人工智能产业机构、充分认识人工智能产业“中间层”的存在和重要性,是找准产业“抓手”的前提。然而,目前业界现状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