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子 > 汽车电子技术文库
[导读] 每家新兴势力都有不同的造车愿景,而从李想所讲述的每一个理念都紧贴消费者的立场。 比起前几年的概念阶段,还留在赛道上的新造车势力现已进入量产冲刺期,不断有融资合作、生产交付等重磅信息震动着

每家新兴势力都有不同的造车愿景,而从李想所讲述的每一个理念都紧贴消费者的立场。

比起前几年的概念阶段,还留在赛道上的新造车势力现已进入量产冲刺期,不断有融资合作、生产交付等重磅信息震动着本不平静的市场。近期引发热议的是,战略性低调了三年之久的车和家,即将在几天后(10月18日)迎来品牌与新车发布的高光时刻。我们对车和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进行了一次深入访谈,以此了解车和家的产品计划和重新定义出行的战略路线。

很多之家的网友对李想应该不会陌生,正是他在2005年创建了汽车之家网站,直至2015年6月卸任汽车之家总裁,然后全身心投入造车新战场。十余年的互联网从业及汽车媒体平台积累,李想被公认为是最懂用户和最懂车的创业者。我们每次与李想交流,几乎任何一款热门车型的功能设计、性能体验优劣他都洞察于心,而且十分注重细节,甚至路边一辆车都能随时蹲下来观察并点评到位。在车和家研发中心外面就停放了不少公司买回来的车,这都是给工程师们来“练手”的,因为在李想看来,只有开过才知道好车是什么样的,从而研究学习和改进。

正因为如此,当“阅车无数”的李想去定义制造一款车时,必然会先经得起自身“挑剔”的眼光,从用户角度出发,这也是车和家首款量产车型理想智造ONE的令人期待之处。我们对数万字的访谈实录加以整理,以李想自身的角度阐述车和家的产品理念和业务战略,除此之外,汽车行业变局的预兆和创业者不断进化的方法论也浓缩其中。

核心信息点一览:

1、首款新车理想智造ONE定位豪华中大型SUV,车身长度超过5米,提供6座/7座两种布局,均为顶配。预计新车将在2019年四季度正式交付。

2、动力方面,新车采用大容量电池组和高功率增程发电系统解决里程焦虑问题,NEDC综合续航超过700km。性能对标新一代奔驰GLE(新一代可选配第三排座椅)、奥迪Q7等3.0T产品。智能化方面,新车采用了多屏幕与全车语音结合的智能交互方式,并配备Level 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

3、商业模式方面,车和家将采用直营模式进行销售,通过App即可完成购车、交付、维修、保养等所有环节的操作,目前正在建设服务渠道。

4、就整体业务而言,车和家规划了两条战略主线,对C端消费者零售业务的定位类似于苹果,对B端出行业务的定位是波音。

5、车和家采用科技公司的管理方式,企业价值观是创造用户价值和追求极致效率。李想以企业成长加速度作为未来竞争的关键点。

李想的“理想”:用科技改变出行

问:您创立车和家的初衷是什么?

李想:过去的十多年里,数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比如出行打车叫滴滴,支付用手机就能实现。我们同样期望数字科技给汽车带来进化和改变,但十几年来没有一个汽车厂商真正做到,到今天为止,我们在车上导航时还要举着个手机,听音乐还要连手机的蓝牙

现在也会有很多人说,汽车就是一个代步工具,从A点到B点,但这个功能在50年前就完成了,难道真正的技术进步就是因为A厂商出了四门Coupe,所以B厂商也紧接着出个四门coupe吗?这对于整个汽车发展没有太多意义。我们看到交通事故、拥堵等各种问题,其实可以通过技术解决,但个人感觉许多厂家还是在想怎么降低成本,怎么在一个平台上出尽可能多的车型。如果厂商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数字科技跟车的智能、安全设计融合,这个世界将会完全不一样。

回过头来,为什么创办车和家?因为我坚信数字科技能够改变整个出行行业,还能让更多的人受益,而不是今天的消费者和汽车厂商互相博弈,这是我们创办车和家真正的使命,就是用科技改变出行,让更多人受益。

问:车和家想造什么样的车?为谁而造?具体有怎样的战略规划?

李想:我们的战略是两条线,一条线面向零售,也就是理想智造品牌,主要针对家庭用户和中产阶级,定位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像奥迪Q7、奥迪A8这样尺寸的产品,提供给中国和未来全世界中产阶级的家庭用户。往后看哪怕到了2030年,车都实现了L5级无人驾驶以后,我们认为家庭用户仍然有持续购车的旺盛需求。我们会出消费者最需要的、最合适尺寸的产品,如果拿奔驰比就是一款GLE(新一代GLE提供第三排座椅)这样的七座SUV,一款奔驰S级这样的五座轿车形态,但是长的肯定不像轿车了,应该是智能电动车应该有的形态。

理想智造ONE测试谍照

另一条线,出行业务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同样希望通过技术有效改善出行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成本。基于这个定位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出行全方案的供应商,不会亲自去运营,但是我们提供专有的车辆。尤其到了自动驾驶时代,对整车安全性要求级别很高,不是每个车队都能够自己来做自动驾驶系统,因为这是几十上百亿的投入,而我们来做给他们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跟滴滴合作,上市车型的标配是L2级,先从减少追尾事故开始,然后慢慢成长为L4,最终实现L5无人驾驶。

这两条业务线会并行开展,因为是相互促进的。但其实我们车型很少,我们认为三款车就可以实现这两个定位,一个最好的家庭购买的七座车,一个最好的家庭购买的五座车,一个最好的网约车和未来自动驾驶出租车。

问:创业造车的三年多时间里,您关注到中国新能源车市有哪些需求和变化趋势?

李想:我们关注的不是什么东西在变化,更关注什么是真正的用户需求。新能源市场之前卖得最多的是六七万元用来占号牌的车,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例如当年“中华酷联”手机合约机时代,办一个号码送你一个手机。今天相当于买一个牌照送一辆车,但这到底是不是消费者需要的?“中华酷联”里除了华为真正成为高端手机以外,剩下的几乎全淘汰了。这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局面其实一样,电动车市场刨去占牌、分时租赁、网约车等部分,大家最关注的还是高端车型,就跟一开始智能手机起步的时候,三星Galaxy和苹果iPhone扮演的角色一样。抛去所有的表象,我们更深度思考的是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消费者想要的车能不能解决里程问题?别说两三百公里就够用了,汽车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扩大半径、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到了电动车时代反而倒退。包括充电、冬季用车、二手车残值、电池置换等很多问题都要去思考解决。

第二,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级别的车?最重要的不是看眼前什么火,而是判断未来消费者内心真正的需求。有很多人说以后的车会更加个性化,像旅行版、跑车等一个人要买多辆车。但实际上现在的城市1个车位1个号牌就已经不容易了,所以更多人需要的不是车个性化,而是一辆车发挥更多的功能,开车上班的时候有面子,周末可以带着全家出去玩儿。

第三,关于车的智能化,车必须要成为人类的第三个终端。人类的第一个终端是个人电脑,人类的第二个终端是智能手机,人类的第三个终端一定是车。在自动驾驶来临之前,在车里唯一被解放的只有嘴和耳朵,而车是全世界最好的语音控制环境,这个时候就会变成嘴和屏幕的交互。到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时候,它会变成人的第三个空间。

理想智造ONE的产品攻略

问:在解决电动车续航和充电的问题上,车和家首款车型采用了大容量电池的增程式技术路线,为什么选定了这个路线?

李想:我们纯电和增程是同时进行的。因为我自己也是电动车车主,所以很清楚电动车的普及面临续航里程、充电、二手车残值等各种问题。To C业务我们初期没有选择纯电路线,因为这么大一款车按纯电路线续航不到400公里,而我们认为任何一款To C产品都要做到600km以上续航。纯电平台用在了给滴滴做的网约车上,因为网约车有固定的充电场景,是一个纯粹的To B业务。同时我们还在储备未来的超快充纯电平台。

另外从增程的角度而言,始终也是纯电驱动形式,我们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套增程发电系统。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现实条件,都希望家家都装上充电桩,但是现实是80%车主连固定车位都没有,别说装充电桩了。即便有人说充电桩现在到处都是,跑长途也没有问题,但是现实中高速上充电桩要等两到三个小时。我认为电动车应该是个更好的车,绝不是更差的车,或者是个残疾的车。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增程发电系统相当于给车装上了一个重量更轻、成本更低、没有充电焦虑的超大电池。

问:车和家研发增程式技术时有哪些难点?突破了之后是否具备核心优势?

李想:我们做这款产品的时候希望它的性能向3.0T中大型豪华车看齐,对标奔驰GLE、奥迪Q7这样3.0T产品的性能。这其实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增程从来没有做过那么大的车,我们用了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采用大型电池组,从而保证输出的功率,也保证有更多的冗余让增程器始终有效地控制在3000转以内,整个车的体验就会变得非常好。此外,加大电池组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市区内只要有一个慢充或者快充桩,都可以做到纯电动行驶,但却没有了里程焦虑。

其实车的热管理系统、VCU控制、电机、整车布置,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我们自己还是非常有信心,目前做出这款产品是全世界综合表现最好的一款增程电动车,它是从零开始设计,而不是拿一辆现成的燃油车改出来的结构,电池非常平整地铺在了底盘上,所有的电机、电控都是最优化的布置。

问:往更长远来看,未来的技术方案还是纯电,没有增程器?

李想:我们要打造的电动车,必须满足没有里程焦虑,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只有增程电动和支持超快充的纯电。增程电动我们在2019年就能够量产交付,而超快充的纯电的成熟我们预计在3~4年后,并且我们已经开始储备。我们对电动车的判断是,到2030年,新能源市场会是超快充纯电和增程电动各50%的市场。还有公司比我们估计的还要激进,马自达刚刚公布了未来的产品战略转型计划,在2030年,95%的车型为增程,5%车型为纯电。

问:除了解决技术方面的难点以外,是否也有一些驾驶和驾乘方面的对标考虑?是趋向于保时捷那种运动式的驾驶体验,还是趋向于豪华品牌的舒适?

李想:有考虑,新车的定位很清楚,豪华中大型SUV,为家庭用户打造,否则我也不会做成六座版和七座版。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驾乘体验能够超过像沃尔沃XC90、奥迪Q7同级别同尺寸的七座SUV,因为电动车整体布局会使得空间更大,这是我们最开始设定的关键性目标。

问:车内人机交互体验会有哪些亮点?这也是新品牌造车能吸引很多初期用户关注的点。

李想:这个是我们很好的优势,最核心的是通过全车三排语音的方式实现交互。我们自己天生就是汽车用户,坐在后排的是我的孩子,坐在副驾驶的就是我的老婆。我们去想想这些人现实中的需求怎么解决,怎么来设置这个车的布局,所以没有把车做的很复杂。我们采用了全车语音配合四屏交互的方式,并用了高通820A和德州仪器的J6双芯片处理器来实现整车的完整交互,这是目前为止性能最高的芯片。底层的系统也都是我们自己来写,后面用户应用的扩展性将非常好。

问:解决了人机交互系统问题之后,车和家对于自动驾驶方面怎么考虑的?在之前您的采访中也表达了着重于L2和未来的L4,直接就跳过L3了,这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李想:我把开车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完全由人在开;第二种是你对车负责,对车是指令性的控制,它变道需要你给它拨个杆,这是L2,控制权和责任在驾驶员自己的手里;L4、L5的整个控制权就回到了车上面,责任已经归属到车而不是驾驶员了。只不过L4没有办法做到全场景,L5能做到全场景。

但L3是一种反人类的设定,它让你坐在车里又划清不了责任,Uber当时出现的事故就是典型的L3,就是车也在开,驾驶员自己也在盯着,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场景让人去接管,但是车失职的时候人是不可能跟上的。所有拥有L4团队的车企都会直接放弃L3,比如通用有自己收购的L4团队,只做L4不做L3。

构成车和家自动驾驶系统的四大平台

问:您也是特斯拉的深度用户,车和家的自动辅助驾驶水平能做到特斯拉那种驾驶体验吗?

李想:第一我们能对标的是高级辅助驾驶,就是特斯拉现在已经开放的功能。第二我们针对中国的路况和驾驶习惯会做大量的实际道路场景训练,已经超过40万公里,所以在中国道路上的表现,我们会更有优势。

问:我们再回到一些传统车企看似对新车企比较有质疑的点,比如新车企造车的时候怎么实现跟传统车企一样的动力性能,怎么样才能保证跟传统车企一样的工艺配置的品质,还有整车的安全性能,您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团队来保证作为车辆最基本的一些要求?

李想:第一是选择最专业、高要求的团队,并且信任团队,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动性。第二是在所有的供应商投入上一分钱都不要节约,这是整个安全质量、性能的有效保证。

我们的碰撞是按照2018年新的更严格的法规设定,必须达到五星级。目前在做的摸底测试里是非常好的完成了五星级别所有碰撞的要求,甚至在目前所有的国产车里我们都是排在前三的,国产车也包括奔驰、宝马这样的国产车,我们是拿第一批工程样车测的,在各个重要的指标上都能做到前三了。另外我们工厂所有项目都是对标沃尔沃,而且大约有30%以上的指标会比沃尔沃要求还高。

问:在明年量产前还有哪些工作要做?我们已经看到车在跑路试了。

李想:第一我们要开发布会,因为大家还不知道我们的产品。第二我们的直营的销售服务体系,包括零售中心、交付中心、维修中心都在陆陆续续的拿店和建设过程中,开始交付的时候整个服务渠道都必须到位。还有我们的工厂建设,我们会在自己的工厂投产自己的车型,投产是复杂的工作,新工厂、新工人、新产品、新供应链,这四个“新”放在一起,预计产能爬坡到非常稳定、质量非常好基本也要三个季度的时间,这些东西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反正我们不是最快发车的了,所以就扎扎实实,之前大家犯的错误我们就不要再犯了。

车和家的进化方法论

问:作为一个新的企业如何塑造品牌价值,怎样才能让消费者信任全新的品牌和生产出来的第一台车?

李想:首先我会做第一个假设,无论我们的品牌叫什么名字LOGO什么样子,也不管李想过去创过什么业,品牌新出来的时候价值为零,所以我们核心的一点是从零开始。消费者对品牌到底会认知成什么样子?由三个东西组成,第一我们解决了消费者什么问题,第二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第三我们是以什么样的质量来兑现产品。这三方面经过了市场的验证和用户的认知才会形成我们的品牌。

用户要买了产品满意了我们才有品牌,有十个用户满意了我们品牌就是十分,要一万个我们就是一万分,有一个不满意的减十分,一个满意的加一分。

问:对于新车企来讲,IPO是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呢?

李想:不是。汽车行业里经营最好的一家公司是没有IPO的,叫博世。汽车行业的技术60—70%掌握在博世手里了,如果他IPO,市值可能比丰田还要高很多。我觉得这还是看企业自己的实际需求。

问:您说到数字科技会改变产品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以及组织模式,具体会有哪些创新的表现?

李想:数字科技生产力其实由三个层组成,中间层就是系统,上面那个层是应用和服务,而且可以不断扩展,下面层是闭环的数据,当这三个层面同时出现时,无论是硬件产品、汽车网站还是APP,还是滴滴那样的出行服务平台,都可以形成不断成长的循环,而且会越变越强大,就像今天阿里已经大到这种程度,但还是50%的增长,因为他掌握完整的数据闭环生产力,他就变成自生产的方式了。这是我们看到的整个生产力的核心。今天所有的汽车厂商对数字科技不知道怎么做,因为他们完全不掌握用户,没有帐号系统,也不知道这些数据,甚至连车辆数据都不知道,这是最大的问题。当然,请大家放心,我们对数据隐私和安全非常重视,而且做了很大的投入。

所有的科技应该是温暖的,带给我们的一切都是便利。你原来去银行转帐需要两个多小时,今天一分钟搞定。你原来一个结算需要等5分钟、10分钟,今天几秒钟搞定,这是科技真正带给生活的东西,但是恰恰这种东西只能体验没法讲,而最终会长成什么样我们不知道,因为增长应用服务是不断扩展的,你想象不到,最开始大家认为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功能是视频通话,但最后发现它变成你的钱包、游戏机、电影院,但是你要有一个体系的基础才能有后面所有的东西,我们最重要的是把智能车的整个系统架构基础扎扎实实的做出来,功能由生态去做,让腾讯、QQ音乐、爱奇艺视频、喜马拉雅等各种应用服务在这里发光。

另外整个商业模式上我们也会完全不一样,我们的车只提供顶配,因为不想算计用户,从低配到高配很多车看着差了20万,但对于车厂的成本可能在2万元之内,我干嘛不直接送给用户?而且智能化以后,如果车型各款各样,软件是没法升级的,功能没法拓展的,库存没法管理,没办法直营。所以我们每个车都是顶配,以后卖二手车也方便,既不用羡慕别人的配置,也不用再费大力气改造。这个让我们来做成本很低,座椅通风才几百块钱,但是如果用户去选就是几千上万了。我们提供非常好的完整LED灯没有多少钱,但是如果让用户一看想要的灯六七万块钱,这不是抢劫吗。这是我们真正的为用户着想,又保证我们企业效率的方法。

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我们商业模式就变成自己控制了,去掉经销商这层既跟用户博弈又跟厂商博弈的群体,任何用户在一个App上能完成所有的环节,包含购买车、交付、维修、保养、预约等。这是商业模式上的转变,App都有记录,不需要再查什么保险车什么时候买的,还款可以在App上还,保养只要做个预约就有人上门取车和还车,中途不放心还可以通过App直接看车在哪里,用摄像头调取信息。这种IT技术可以让我们整个效率变得非常高,然后也让用户的成本急剧下降,便利性大幅度提升。

包括内部组织也是非常高效,我们人员组成的多样性远远高于互联网公司,最好的管理方式仍然是科技公司的管理方式,就是对人充分的信任、对人充分的授权,而不是像传统车企那样一个箩卜一个坑,每个人在自己的一个深井里工作。另外,传统汽车公司都得等老大做决策,起码得等半个月以上,而我们很多时候都交给工程师自己来做决策,大家一讨论15分钟一个决策做下去了,并且在系统里同步,供应链、制造、研发等部门就都看到了,这是我们整个管理方式完全不一样的地方,给团队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法论和系统工具,让他们自己更好的做决策,更好的把东西执行下去,更好的跨团队进行协作。

问:在团队搭建上您是如何挑选人才的,怎样把自己的团队打造到最优状态?

李想:我们挑选人时有两个最重要的核心。首先,我们是个价值观驱动的企业,必须符合两条价值观,一是创造用户价值,二是追求极致效率。我们团队一定不能看到别人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团队一定要自己学会思考这是不是用户真正关心的和对用户有价值的。对于效率方面,我们的要求非常高,比如我们的零售中心面积会控制在200到300平米左右,同时还能比五百平米的店营业额还要高10倍,这是每个人发自内心去想的。这是我们的价值观。

第二,要招最专业的人。我们目前是1400人,整个的工程师团队大概1000人。我们几乎没有招汽车行业的大明星高管,但是仔细看工程师团队、研发团队都是各个领域数一数二的,招了大量的非常好的传统汽车厂商、互联网造车企业的总监和部长级的人,是真正以技术研发为基础,无论是硬件、三电、软件的、系统的都是这样。

我们更有优势的一点是知道一个创业团队如何能够成功,而不是像很多人明明在经营一个创业公司,但是在按照一个成熟企业的方式去做。创业公司就得有创业公司的范儿,当年宝马、丰田起来的时候不是像今天这种做法,特斯拉是为数不近期能看到的创业公司。怎么以创业企业的方式成长,让自己先活下来然后胜出。其实企业跟企业之间比拼的就是成长速度。

总结

每家新兴势力都有不同的造车愿景,而从李想所讲述的每一个理念都紧贴消费者的立场,如果理想智造的功能品质、服务体验等规划最终都能落地,将是市场上强有竞争力甚至颠覆性的选手。从现阶段来看,李想的造车之路已经走到了一个阶段性节点,理想智造ONE的研发工作从2015年启动至今历时近40个月,已完成两轮工程试制, 即将亮相等待检验。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Ansys、Cadence、Hexagon、微软、罗克韦尔自动化、西门子、Trimble采用Omniverse技术帮助客户设计、模拟、构建和运行符合物理学的数字孪生

关键字: 数字孪生 机器人 自动驾驶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到自动驾驶汽车,从虚拟助手到智能家居,其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人工智能不仅引领着科技创新的方向,更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未来的...

关键字: 人工智能 智能手机 自动驾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汽车,从医疗诊断到金融投资,其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的一些常见应用,...

关键字: 人工智能 智能家居 自动驾驶

3月1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已正式对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全球速卖通展开深入调查。

关键字: 阿里巴巴 马云 自动驾驶

加利福尼亚州 坎贝尔 – 2024 年 3月 13 日 – Arteri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IP)是一家领先的系统 IP 供应商,致力于加速片上系统(SoC)的创建。Arteris今天宣布了其与 Arm...

关键字: CPU 激光雷达 自动驾驶

要实现全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整合来自多种传感器的信息,其中摄像头的信息可能是最重要的。这些摄像头必须能够在各种条件下连续捕捉最微小的细节,以确保车辆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本文将探讨在选择图像传感器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特性...

关键字: 自动驾驶 CMOS 图像传感器 视觉感知

业内消息,近日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控股集团表示,该公司已经发射了 11 颗近地轨道卫星,这是该公司的第二次发射,旨在扩大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更准确导航的能力。吉利称这些卫星是从西南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关键字: 吉利 卫星 自动驾驶

在智能汽车的发展道路上,安全性始终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艾迈斯欧司朗在对光学和传感技术的不断创新中,也密切关注着驾驶安全技术的进步。其中,HOD技术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关键字: 自动驾驶 汽车电子

为增进大家对自动驾驶的认识,本文介绍自动驾驶普及仍需的配套措施予以介绍。

关键字: 自动驾驶 指数 毫米波

为增进大家对自动驾驶的认识,本文将对自动驾驶需要破解的5大难题予以介绍。

关键字: 自动驾驶 指数 ADAS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