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发展10强城市榜单,哪些城市成功上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AI产业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区或者城市与城市之间生产力的对比结果,它已经上升至了重要的国家战略计划。据悉中国计划要做世界的AI大国,已经吹响了发展人工智能的冲锋号,各省市间的发展便是最大的动力。近日亿欧智库发布AI产业发展10强城市,快来看看你的家乡是否上榜。
亿欧智库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10强城市榜单,从企业规模、政策基础、学术基础、产业基础、资本环境五个维度客观评判AI在不同城市的发展情况。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排名前五,南京、成都、天津、合肥、武汉分列六到十位。
2016年,谷歌的Alpha Go将人工智能带入主流视野。2017年,百度提出“All in AI”的口号,将自动驾驶汽车开上北京五环。度过空中楼阁的想象,人工智能正在步入商业应用阶段,无论是坐拥千亿资产的巨头企业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初创企业,均不肯放过这一重要机遇, 推动AI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随之各省市吹响了发展人工智能的冲锋号,就人工智能产业给出整体性规划意见,抢占新一代风口,建设科技高地。
作为实体经济和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间的连接器,亿欧一直将人工智能摆在重点关注位置,在长期的企业走访、调研和合作中把握人工智能发展动向,同时还与各地政府和组织机构积极互动,真切感受到创新洪流在全国范围内的涌动。
在此背景下,亿欧智库发布“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从城市的企业规模、政策基础、学术基础、产业基础、资本环境五个层面测评城市发展人工智能的实力和前景。
简单而言,企业规模基于城市的AI企业的类型(初创企业、成熟企业)和数量进行统计,政策基础来自亿欧智库对各地出台文件和具体举措的整理以及专家据此给出的测评分数,学术基础参考了其他机构的研究结果,并结合高校AI相关专业及实验室情况进行评测,产业基础是根据城市的主导产业与AI主要落地的产业间的匹配度来考量,资本环境基于当地发生的AI相关投资频次以及投资金额统计得出。
确定指标架构后,亿欧智库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五个指标的权重,分别是:企业规模占33%,政策基础占19%,学术基础占15%,产业基础占17%,资本环境占16%。
通过数据集计算、公开资料整理以及专家评测等方式,最终对各项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十分制的形式展现得分结果,根据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排行榜中,北京在各项指标的优异表现使其得分远超其他城市,稳居第一;上海排名第二,当地成熟的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的迅速跟进为培育人工智能打下了坚实根基;深圳和杭州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公司,业已积淀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分别排名第三、第四。广州排名第五,伴随IAB计划的出台,以及南沙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的建设布局,其发展速度有望加快。
南京、成都、天津、合肥、武汉分列第六到第十位。其中,南京经开区、合肥声谷、武汉光谷等片区都制定了专门的AI培育行动计划。这批城市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本着因地制宜的策略,结合本地独有优势切入人工智能,正在迅速跟进这项新兴技术。
从分项指数来看,北京无论是AI成熟企业数量还是初创企业数量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达到上海的两倍。北上深杭广均占据前五位置。
从资本环境来看,北京位居第一,其AI相关的投总频次达到620次,投资金额总量达550亿元。上海深圳位居其次,前后城市间差距悬殊。
政策层面,上海、北京、南京均推出市级的专项规划,在区一级也有相关政策,杭州并未出台专项政策,但在其他文件中多次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广州、深圳等市政府也在积极牵头制定人工智能实施方案。
学术基础、产业基础方面,北京、上海凭借雄厚的高校资源和完善的产业经济,占据前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