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号精选 > 鲜枣课堂
[导读]马上又到秋招季了,很多通信行业的单位陆续启动了校招宣传。 有同学问我,在各大企业的招聘岗位中,经常会看到“工服类”的岗位需求。这个“工服”,到底是干啥的?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工服出身的通信人,我今天就专门给大家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工服”,这


马上又到秋招季了,很多通信行业的单位陆续启动了校招宣传。


有同学问我,在各大企业的招聘岗位中,经常会看到“工服类”的岗位需求。这个“工服”,到底是干啥的?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工服出身的通信人,我今天就专门给大家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工服”,这类岗位值不值得去。


工服,当然不是指“工作服”,它的正确全称是“工程服务”,通常归属于营销体系。换句话说,就是专门和工程项目打交道,为用户提供服务。


因此,早期的时候,“工服”也称为“用服(用户服务)”。


很多人把工服单纯地理解为售后,其实并不完全对。


通信行业和传统零售行业有很大的区别,它通常是以工程的形式来交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工程项目的执行过程,就是服务用户的过程。这一点上,通信行业有点像建筑行业。


通信虽然卖得是也是产品,但产品的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技术含量高,组网复杂,所以算是一个系统产品。


这样的大型系统,设备商直接交给运营商使用,是不可能的。整个过程会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工作。例如土建施工、站址规划、设备安装,机房布线、设备调测等等。


这些工作,都需要乙方全程参与,联合甲方共同完成。直到设备割接上线,承载业务,甲方才会签字验收。即便是验收了,乙方可能还要参与运营维护。


工程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设备能不能正常工作,也影响了客户业务的安全运行。反过来说,也影响了乙方的合同交付、验收回款,甚至后续合同的签订。


所以说,工程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设备商的整体实力和品牌形象。


这和卖手机给你,手机坏了负责维修的那个“售后”,是两个完全不同层级的概念。


工服的人,从来不会把自己说成是售后,因为售后这种称谓确实是有点low,也会吓跑不明觉厉的年轻人。但从本质上来说,工程服务的大量工作内容,也确实属于售后的范畴。有时候为了方便外行理解,也会勉为其难默默接受。


工程服务岗位,负责工程项目执行的方方面面,为项目的顺利交付保驾护航。有时候,工程服务也会被称为“工程交付”。


要细抠的话,这两者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工程交付偏重新建项目的交付完成,而工程服务除了工程交付之外,还强调一个“服务”。


服务是和产品相关联的一个概念。说白了,服务是乙方为了扩大收入来源而重点强调的一个概念。


什么意思呢?


设备就是产品,以往卖设备,就是卖产品,一次性收钱,产品的安装、调测、维护,都算在产品合同价格里面,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客户需求无止境,有时候经常会提出一些“附加要求”,需要乙方增加服务。


因为这些服务其实人力和资源投入也很大,所以,乙方干脆将产品与服务进行剥离,明确区分,强调服务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对服务进行单独收费。


产品的基本开通和调测还好说,异厂家对接?增值服务,收费!新业务功能?增值服务,收费!割接扩容?特殊服务,收费!效率提升小工具?增值服务,收费!……


就这样,服务收费就变成了产品合同之外的另一个“创收来源”。


话说回来,收费也确实能够刺激厂商将这些提升效率的服务做得更好。厂商也要吃饭的,是吧?


工程服务和技术支持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区别就大了。一般来说,工程服务这边会分为两拨人,一拨人搞技术,叫工程技术支持(或技术服务),另一拨人搞工程,有时候也叫工程交付。


技术服务岗位的重点,是技术性的安装、调测、开通等工作。工程交付则关注工程整体进展,资源协调、外包人员管理、仓储物流和项目跟踪等非技术性的工作。


有时候现场项目人手不足,一个人通常身兼多个岗位,这个分工也就不是那么讲究了。


技术支持大家需要注意一下,除了工程服务这边有技术支持职位之外,售前(市场)也有技术支持岗位。你做技术方案、和客户开技术会议、技术细节澄清,总要有那么一些技术很强的专家,才能够压得住场面,不是么?只靠喝酒、应酬和尬吹PPT就想拿单,那是白日做梦啊!


最后,我再来说说工程服务这个岗位值不值得入坑。


很多人认为,工服、研发、售前(市场)这三大类岗位里,工服是最low最累最没前途的,应该尽量避免入职此类岗位。对于这种观点,说实话,我并不完全认同。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客观来看。


如果只是说累,其实研发和售前都累。具体有多累,还要看你所在的产品线,以及营销片区。


作为研发(售前)和客户之间的夹层,工服受气确实是要更多一些。产品质量上的一些不足,导致用户不满,这个锅通常都是工服来背。售前签单的时候,为了抢单,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这个锅也经常是工服来背。


工服具有很高的出差率,也有很高的加班率。


工期短,工服加班。出故障,工服加班。加需求,还是工服加班。作为公司和产品的最前线,工服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既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然而,压力越大,成长越快。工服岗位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锻炼最大的岗位,不管是技术水平、产品能力上,还是为人处事、工作方法上,都让人能够迅速成长。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干几年工服,整个人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当然,淘汰率也很高,水平不行的,心理素质差的,几个月就看出来了,然后就淘汰了。


工服这个岗位对技术基础要求不高,所以对学历要求不是很高。有时候,一些能力较强的本科生,都可以入职工服。这对于一些学校出身不错,但不愿考研的人来说,是一个求职选项。


需要注意的是,工服这个岗位,需要做好人生职业规划。这个岗位存在更为严峻的上升通道问题。它的上升通道,说实话,比市场岗位和研发岗位要窄一点。


一般来说,企业的高管从市场岗位里面出来的,更多一些。毕竟市场容易出业绩,地位更高,这是现状。工服干得好,被认为是应该的。干得不好,就出故障出事故,要背锅,所以比较难出头。


技术角度来看,工服技术岗位人员,技术能力更全面,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水平综合来看甚至比研发还高。但研发毕竟是研发,产品都是他们设计和开发出来的,所以,单个细分领域的技术层次肯定还是研发高于工服。公司撑场面的技术专家或首席科学家,肯定是来自研发而非工服。


工服员工,干个几年,干事麻溜的,就直接升管理干部,总监科长或项目经理了。偏技术型的,就是技术支持/高级技术支持。不愿出差的,就待在所里做远程技术支持。年纪大了想回家的,就回家乡办事处做一个技术经理。要么,就转售前或者市场,利用客户资源混口饭吃。


混到36岁以上,还在现场干项目(尤其是流动项目)的,比较少,毕竟年纪大了,总归是干不动了。


对于大学生来说,工服虽然不是首选项,但仍然是一个机会。


毕竟每个人如果有的选的话,都会选研发或市场,但迫于自身实力(学校或专业或成绩),有时候这类岗位进不去,你又想进这家公司,那么,就可以考虑入职工服。


一方面,工服岗位对自身锻炼大,另一方面,这类岗位其实也是一个跳板,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如果你工服都能干得好,一般会有慧眼识珠的部门领导把你挖去,曲线救国。


有些人特别喜欢和人打交道,特别喜欢在一线控场,特别喜欢全面性的技术挑战,那这种人就属于工服的料子,适合扎根这类岗位,在其中寻找乐趣。我们也应该予以理解和支持。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工服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而言之,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找到最适合的工作,才是成功的就业。


祝每个人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谢谢!



—— The End ——


“工服(工程服务)”到底是干吗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