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3P 之 interconnection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文 章 导 读在本公众号前面一期的文章中,本文作者首次提出一个新的概念:Si³P,用于加深对SiP含义的理解,其目的是为了使读者更为深入,更为全面、更为系统化地理解SiP中包含的相关技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Si³P中的interconnection做详细解读,是为深入解读Si³P的第二篇文章。
在首次提出Si³P 概念后,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肯定,但也有人认为是在玩文字游戏,具体情况到底如何呢?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Si³P 中的第一个i,integration进行了详细阐述,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
下面,我们就对Si³P 中的第二个i,interconnection进行详细解读。interconnection中文翻译为“互联”,在这里我们理解为互联以及通过互联进行信息或能量传递的含义。
对于一颗SiP来说,互联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领域:
- 电磁互联(interconnection of EM)
- 热互联(interconnection of Thermo)
- 力互联(interconnection of Force)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用比较多的比拟手法来说明问题,虽然在严格物理意义上来说未必精确,但却比较形象化,具有一定的画面感,便于形象记忆,也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要积极开动大脑,充分发挥您的想象力哦)!
1 电 磁 互 联(interconnection of EM)
电磁互联,研究的对象是信号。信号的传递,是需要特定的路径的,这些路径就是SiP中属于不同网络的的导体,这些导体包含Die pin、键合线、芯片的Bump、基板中的布线、过孔、封装引脚等。那么,如何做到每个网络的导体互联最佳呢?在SiP设计中,电磁互联的第一步就是互联关系的网络优化,这是和IC设计及PCB不同设计所不同的。因为在SiP设计中,无论封装引脚是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都是需要设计师来对每个引脚的功能进行定义的。那么,如果能做到最佳的定义呢?这就是网络优化需要关注的内容,网络优化的基本原则就是交叉最少,互联最短。有些EDA软件中有专门的网络优化工具,也可以通过软件自动交换引脚来优化互联关系。


信号的传输是伴随着信号所产生的电磁场一起传输,信号在导体中进行传输,它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在其周围的介质中和信号一起在传输。信号有两个"速度",一个是其传递的物理速度,另一个是指其变化的速率。信号传输的物理速度很快,在真空中和光速相同3x10^8m/s,在基板中约为光速的1/2(有机材料)或者1/3(陶瓷材料),即使这样也是很快的,一秒钟,在陶瓷基板中传输的信号至少绕地球2圈半了,有机材料中的则超过3圈半了。此外,信号传输的物理速度和信号的频率无关。信号的变化速率则是有慢有快,并且是可以控制的,通常以从低电平变化到高电平的时间来衡量,称之为上升时间。上升时间一般来说,信号上升时间并不是信号从低电平上升到高电平所经历的时间,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信号上升时间通常有两种:第一种定义为10-90上升时间,即信号从高电平的10%上升到90%所经历的时间。另一种是20-80上升时间,即信号从高电平的20%上升到80%所经历的时间。

特征阻抗信号沿着导体进行传输,导体通常被看作传输线。分析传输线时,一定要考虑其返回路径,单根的导体和其回流路径一起构成传输线。传输线的特征阻抗是指信号传输过程中,传输线中某一点的瞬时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用Z0表示:



我可以用一个现象来比拟串扰,当我们乘坐高铁飞驰时,遇到迎面有高铁通过,车身会受到一股巨大的扰动力,这个扰动力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1车速、2车间距、3车身长度,这个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串扰,因为串扰也主要是由三个因素造成:1信号的上升时间,2两个信号线的间距,3信号线并行的长度。



电源和地(Power and Ground)了解完信号传输的相关内容,我们再来看看电源和地。电源和地也是一类特殊的信号,一般以平面层的形式出现,并作为信号的参考平面,传输线的回流路径通常是信号在参考平面上投影。如果参考平面不完整,信号的投影被切断,回流路径出现问题,同样会产生信号完整性问题。
电源完整性PI(Power Integrity),和信号完整性SI相对应。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电源轨的增多以及对电源要求的提高,电源平面通常要分割成很多小块,出现了电源完整性PI的概念。PI研究通常包括直流DC(Direct Current)分析和交流AC(Alternating Current)分析。

SiP中,电磁互联(interconnection of EM)的目的是为了信号的传递,其关键如下:首先要规划好行车路线(网络优化),然后把路修平整(阻抗控制布线),其次要控制好车速(降低信号上升时间),还要考虑行车间距(防止串扰),规范行驶不干扰他车也不受他车干扰(EMI/EMC),如果组队出行相互距离不要拉的太大(控制同组网络的延时差),另外,还要考虑其它因素,例如加满燃油,充满电,天气不能太恶劣等重要因素(供电电源、地平面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信号传输成功)!
2 热 互 联(interconnection of Thermo)
和电磁互联需要关注特定的网络布线不同,热互联则需要有更为概括的视角。在SiP设计中,热互联一般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导热材料来实现,当然,有时候也需要设计特定的热通道。热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在SiP中,热传递的方式以传导为主。
在SiP内部,裸芯片Bare Chip是主要的发热源,此外,大电流在传输的过程中也会使得导体发热,是次要的发热源。关于SiP热量的传递方式,我们可以想象成泉水涌过大地。泉眼就是发热源,水从泉眼涌出向四面八方流动,水更容易流向地势低的地方(热阻小),流过的地面有:水泥地,草地,沙地等(代表不同的导热层)。有的地面水流的快(热阻小),有的地面水流的慢(热阻大),有的地面存的水多(热容大),有的存不住多少水(热容小),最终,水会流入大海(热容无限大)。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代表热阻和热容的曲线,称之为热结构函数曲线。

热结构函数曲线的横轴代表热阻,是由不同层的热阻叠加,纵轴代表热容,是由不用层的热容叠加。
因为不同材料的热阻和热容的不同,热结构函数曲线的斜率会随材料变化而不同,曲线上的拐点则是不同材料的分界点,这种特性可以帮助我们分析SiP封装结构中出现的缺陷,例如,某个SiP的热结构函数曲线和大样本值发生了明显偏离,则说明在这一层出现了空洞、接触不良等缺陷。有了热结构函数曲线,我们就可以通过特定的测试方法(人为制造结构函数曲线分离点的方法),得到芯片或者SiP的结壳热阻(Junction to Case),以及结到空气的热阻(Junction to Air)。有效控制热传递过程中不同材料层的热阻和热容,就可以解决SiP中的热互联和热传递问题。
SiP中通常有多个芯片(发热源),我们就可以想象成有多个泉眼,一起涌出泉水并流过不同类型的地面,这比单个发热源的传热情况要复杂一些,但其道理是相通的。
特别散热通道
在SiP中还有一种情况,个别芯片的功耗非常大,需要有专门的散热通道,这可以在结构设计中设计特殊的散热通道,如下图所示:

3 力 互 联(interconnection of Force)
力互联,需要考虑来自SiP封装外部的力和内部产生的力。对SiP设计来说,考虑力互联主要的关注点是在不同器件或者不同材料的接触面。外部的力主要来源于冲击、震动、加速度等。内部的力主要来源于相对的变形,产生相对变形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外部力首先我们来看看外部力的影响,当一枚手机从高处跌落到地面,手机受到的冲击会传递到电路板进而传递到SiP及其内部的裸芯片;




还有,SiP封装的引脚类型的选用也要充分考虑其承受力的情况,越是重量大的SiP,越需要强有力的引脚来支撑和固定。例如,重量和尺寸比较大的SiP,一般多采用插针式的PGA安装在PCB板上,表面贴装如BGA或者CGA由于PCB表面的承载力有限而不建议使用。
内部力
内部力主要来源于相对变形,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有热涨冷缩的特性,但不同材料的热涨冷缩的程度不相同,热膨胀系数CTE(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就是用来描述单位温度变化所导致的长度量变化的参数,CTE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会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相对变形从而产生相互的力。此外,不同的部分也会由于温度本身的不同也导致其变形的不同,从而产生相互的力,例如下图,器件发热导致膨胀,而安装基板并未发热,因而器件相对尺寸变大,导致产生热应力,在引脚处引起变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温度的变化一般是反复的、长期的,即使短期内的物理变形并没有损坏器件,而长期的疲劳变形会导致器件损坏,所以设计时需要考虑足够的余量。在SiP内部,由于热而产生的相对变形很常见,因此,对于芯片和基板的接触面,Interposer,倒装焊凸点等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同时,要考虑SiP本身和其安装的PCB板也会由于CET不同而导致SiP引脚的变形和产生应力。通过键合线进行电气连接的芯片一般通过胶或者胶膜固定在SiP基板上,其固定胶或者胶膜,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热冲击和热循环试验。对于倒装焊芯片,为了缓冲应力集中,在倒装焊芯片的底部,需要填充underfill 填充胶。



SiP中的芯片通过胶 (Bond Wire Chip)或者引脚(Flip Chip)固定在SiP基板上,SiP本身也通过引脚固定在PCB板上。我们可以将力互联想象成这样一种情景:芯片的引脚或者SiP的引脚固定后是不能移动的,就如我们双脚站在粘性很大的地面上。如果受到外力的拉扯(例如有人在推或者拉你),我们腿部和身体都可以承受一定的变形,但如果外力太大,我们的脚就可能从鞋子中脱离(芯片引脚和基板分离)。所以,除了鞋子要结实(引脚强度),鞋带要系好(焊接强度),我们的腿和身体承受的变形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器件体和引脚承受变形的能力),太大的变形或者力,再结实的鞋子也会脱落(引脚脱落)!
4 总 结(in a nut shell)
对于一颗SiP来说,互联interconnection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领域:电磁互联(interconnection of EM)热互联(interconnection of Thermo)力互联(interconnection of Force)这里,每一种互联都足够重要,都是SiP成功的关键因素!最后,我们用形象的语言总结一下,对SiP中的互联interconnection来说:电,如城市繁忙车流——四通八达;热,如泉水涌过大地——有缓有急;力,如双脚踩着黏泥——站住了别挪窝!
最后,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集成-Integration是SiP技术发展的基础(Foundation),互联-interconnection是SiP技术发展的关键(Hinge),后面我们要继续讨论Si³P中的 intelligence智能,同样是SiP技术的精髓所在。请关注本公众号后面的文章!
一定要读的相关文章:
概念深入:从SiP到Si³P
Si³P 之 integration
- 电,如城市繁忙车流,四通八达
- 热,如泉水涌过大地,有缓有急
- 力,如双脚踩着黏泥,站住了别挪窝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