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劳动力成“香饽饽” 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只卖力气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①简单体力劳动者成“最紧缺”人员
“就是搬搬抬抬,不要什么技术,肯出力气就行,怎么总也招不到人了?”李运来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小型搬家公司,今年春节后,他有一半的老员工没有回来,而他即使抬高工资至每月近2000元并包食宿,也只招到两名新员工,且年龄都在40岁以上。
对比前几年,李运来更想不通。“七八年前我刚做这行时,招农民工,给1000元都干得挺开心,第二年春天还会带老乡来,央求我多招几个。”他坦言,如果过几个月还是招不到人,可能就得考虑停业了。
“用工荒”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此前紧缺的主要是技工以及生产线上的青年熟练工,而现在,简单体力劳动者似乎变得同样紧俏起来。北京市职介中心春节后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北京也显现出“用工荒”的苗头,其中简单体力劳动人员缺口最大,其他短缺的岗位还有治安保卫人员、餐厅服务员、清洁工等,这些职业多数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事实上,这种状况并非北京独有。此前,南京市搬运工供求比也一度达到1∶39;“棒棒军”扎堆的重庆,搬运工、包装工供求比曾达到1∶3;哈尔滨2010年人力资源市场的一项“供求分析”显示,连续数月当地体力工人、服务员、销售人员、生产工人都高居供不应求岗位的前几种;杭州市一家职业中介的工作人员直言,现在体力工人是缺口最大的岗位。
脏活累活重体力活,即使劳动力市场价格节节攀升,依然乏人问津。这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怪现象”,正在蔓延,让许多人看不明白。“不是说我国是第一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至少1亿吗?那1亿人都哪儿去了?”“我们这工作不要求任何技术,只要识字就行,怎么也没人干呢?”“大学生刚毕业,许多人月薪才2000元,现在干点体力活,给2000元怎么还没人来呢?”一些企业很怀念过去劳务市场上一大堆农民工、喊一嗓子就有人跟着走的情形。
②农民工也想选份不太辛苦、有发展前途的工作
简单体力劳动者为何忽然变得紧俏起来?
王欣在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一家柜台卖服装,40多岁的她出来打工已有近20年。“我们当时,只要有钱赚,根本不挑活儿、不惜力气,现在的年轻人可不一样。”王欣的孩子也已出来打工,她一边抱怨孩子总是三天两头换工作、对什么工作都不满意,还要和父母讨生活费,一边又坚决反对孩子去干保安、快递等简单的力气活。“他怎么说也上过高中,最好去学点手艺,比如理发什么的,干点有前途的工作。力气活儿,他从小就没吃过那个苦。”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截然不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前简单劳动力的紧缺。现在,“80后”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劳动岗位大量依赖这些年纪轻、体力好的农民工。但这部分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也是独生子女,在城市长大,不愿意像自己的父母、兄长一样再去干那些“只卖力气、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