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被抄袭加速苹果创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苹果与各大公司的专利纠纷
北京时间8月21日消息,最近三周,苹果、三星两大科技巨头的专利诉讼案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日前哈佛商业评论网站发表博文,讨论抄袭对于创新产业的影响——抄袭并没有让创新者停下脚步,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革新。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最好的防守并非来自法庭,而是源于创新本身。就像苹果一直在做的一样——“保持高速的创新,让那些企图抄袭的竞争对手们望尘莫及。”
以下是文章具体内容:
过去几周的时间里,苹果、三星专利诉讼案紧张进行,众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细节在法庭曝光。两大科技巨头的专利诉讼案,让同行们有机会看到他们在幕后是如何运作的。尽管诉讼案本身在寻求一个答案:三星究竟有没有抄袭苹果?但这次诉讼案却给创新技术产业的未来带来了新的挑战:抛开法庭最终的判决结果,人们应当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默许,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科技公司间相互抄袭。
历史背景对深入了解苹果三星专利诉讼案非常重要,因为这已经不是苹果第一次卷入高风险的“抄袭”案件了。将时间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苹果就曾经因“外观和感觉”纠纷与微软打起专利官司。
苹果当时与微软的案件,与目前正在进行的与三星的诉讼非常相似。苹果认为,“我们发明了图形化用户界面,微软抄袭了我们。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永远都只是简简单单的复制我们的创意,那么我们不可能继续创新。”然而最终苹果打输了那场官司。
但是之后发生的事情却是令人着迷的。
苹果并没有停下自己创新的脚步。而相反,他们在输掉专利诉讼案之后,推出了令人震惊的iMac电脑,之后又推出了OS X操作系统(当年苹果对微软的讽刺仍然让人记忆清晰——“微软,打开你的复印机吧”),然后是小巧精致的iPod,紧接着是颠覆智能手机市场的iPhone,接下来便是再次改变世界的iPad平板电脑。
既然苹果当初进行专利侵权诉讼,是为了让公司能够继续自己的创新,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抄袭会阻止创新,那么为什么上次苹果被抄袭以后没有停下来?因为事实是,被抄袭并没有让苹果停止,甚至都没有能减缓苹果革新的脚步。如果一定要去讨论抄袭究竟给苹果带来了什么,那么似乎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抄袭加速了苹果的创新。因为苹果并不可以真的停止创新而坐吃山空,为了让公司保持盈利、保持自己在高新技术产业头把交椅的位置,苹果能做的只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革新,让那些抄袭者疲于奔命。
在知识产权保护中,这一点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上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摘录了Kal Rausitiala和Chiris Sprigman的着作《仿冒经济:模仿如何刺激创新》(The Knockoff Economy: How Imitation Sparks Innovation)的部分内容,将抄袭与创新的关系阐述的非常清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创新产业都会有一个类似的假设,那就是:没有专利保护,创新就会停止。但是事实却与人们的直觉大相径庭,Raustiala和Sprigman向人们证明,这些抄袭并没有扼杀行业创新,有很多例子似乎都指向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抄袭让行业蓬勃发展,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断的复制。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伟大的创新往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要求抄袭的自由。”而这在苹果的身上甚至也得到了验证,日前流出的苹果高管艾迪?库伊(Eddy Cue)的一封邮件显示,他曾主张为苹果平板产品带来一个新的成员——7英寸的iPad,而那时三星的7英寸产品已经投放入了市场。
有人会指责这是抄袭,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又似乎是非常正常的市场竞争。
使用苹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是当专利制度并没有真正保护专利拥有者利益的时候,创新也没有被扼杀。苹果在创新的路上也同样曾遭到质疑,因为有些时候他们也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并不拥有必要的专利,而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诺基亚对苹果iPhone(参数 图片 样张 评测)的专利诉讼。
很多时候,似乎当这些公司不能继续在市场竞争的时候,就返回寻求专利系统保护。
如果苹果最终赢得了与三星的专利官司,或能够停止三星在美国市场发布涉嫌侵权的手机、平板电脑,或是被允许对三星收取高额的专利使用费。难道真的有人会认为市场会因此而突然之间变得更加具有创新精神么?而同样,如果三星获得了胜利,你会真的相信苹果会减缓其iPad和iPhone的积极发展么?毕竟苹果曾经打输过类似的官司。
这些科技巨头们在法庭上唇枪舌剑的争辩“究竟是谁抄了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的。这些飞来飞去、让人应接不暇的专利诉讼,似乎让所有人都做好了抄袭的准备。那么更好的解决方案究竟是什么?就让这些公司在市场上一决高下吧——那里对创新作出“裁决”的是消费者,而非陪审团。在当今世界中,对抄袭最好的防守不是法律诉讼,而是用发动马达全速创新,让你的创新速度快的令对手来不及抄袭。这似乎不仅仅对消费者,对那些真正的创新者,也同样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更多信息请关注:21ic网友杂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