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机电信息》

所属频道 工业控制
  • 基于改进YOLO v3的飞行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飞行目标往往呈现为十几个像素点的小目标 ,对其准确检测是黑飞反制、管控等应用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3的方法提高飞行目标的检测能力。首先为避免梯度消失 ,增强特征的复用 ,在特征检测层引入残差网络;其次为提高小目标的检测能力 ,增加对4倍下采样特征的检测;然后通过数据集对未改进YOLO v3和改进后YOLO v3进行训练获取模型;最后将Faster R-CNN、未改进YOLO v3和改进后YOLO v3进行实验对比 ,数据显示改进后YOLO v3的准确度提升14个百分点以上 , 能较好地检测出飞行目标。

  • 基于二维码的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以华南某国际机场为案例 ,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二维码技术与信息管理平台对大型公共建筑机电设备从设计 、生产、安装、调试、验收到使用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通过整合机电系统的信息与资源 ,实现了数据共享与资源优化配置 , 为构建机电大数据平台和推动数据驱动的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预测方法研究

    为预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 , 以LZC38. 3—6. 9/[0. 6]/1. 35/565/[265]型单缸 、双压非再热、单抽凝汽式汽轮机为例 , 明确其转子损伤与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 ,对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进行预测。结果表明:LZC38. 3—6. 9型汽轮机在常规操作下 ,预计约30年后转子首现微裂纹 ,适时大修与裂纹修复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该预测方法针对汽轮机转子的寿命损耗预测精度均在98%以上 ,具备极高的预测稳定性 ,有助于确保转子在达到其寿命限制之前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换 ,避免潜在的安全事故和停机损失。

  • 一次风机变频-工频无扰切换改造后问题分析及对策

    某厂1 000 MW机组一次风机变频-工频无扰切换技术改造后 ,针对正常运行中一次风机变频运行存在的问题 , 重点分析了一次风机容易发生失速 、一次风机变频器电源开关QS1合闸失败以及特殊工况下一次风机无扰切换控制逻辑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可为同类型设备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 气浮设备在水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及自动化控制研究

    针对孔室絮凝斜管沉淀池存在的问题 ,采用气浮法改造工艺进行升级改造 ,并加装气浮设备 ,将其升级改造为一种具备双重功能的可切换气浮沉淀池 , 与气浮设备自动化程序配合 ,在高藻低浊度时开启气浮设备 ,利用气浮工艺除藻;在洪水到 来浊度提高时关闭气浮设备 , 关闭排渣口 ,恢复传统沉淀效果 ,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出厂水水质。该升级改造技术 ,投入资金少 , 除藻效果佳 , 自动化控制降低了人工及操作失误率 , 能实现增效降耗的效果。

  • 高桥水电站冲砂闸门动水关闭不严问题分析与处理

    随着水电站冲砂闸的使用年限增加 , 闸门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钢丝绳断裂 、动水关闭不到位的现象 ,严重威胁到 冲砂闸的正常运作和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 ,结合具体工程案例 ,对可能导致钢丝绳断裂、动水关闭不到位的原 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参考闸门各部件的设计安装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通过该措施的有效实施 ,冲砂闸动水关闭不到 位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确保了水电站的稳定运行 ,可为同类水电站解决冲砂闸门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 风光储发电系统多级无功补偿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风能和光伏发电技术不断改进和成熟 , 随着发电效率的提高 ,装机容量逐渐增大 ,有效减少了碳排放量。然而 ,风能 和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和间歇性 ,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考验 。风光储发电系统以其互补互济、发电灵活的特点成为未 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因此其无功补偿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电压稳定性考虑 ,提出一种多级无 功补偿协调控制策略 ,采用储能 、风机 、光伏与SVG的协调控制策略 , 实现风光储发电系统中有功 、无功联合调压 ,保障电网运行 稳定 , 改善系统的电能质量。

  • 电子单机板卡在轨维修设计研究

    随着中国空间站建成并转入运营阶段 , 空间站的维修问题已逐步凸显。空间站使用寿命10年 , 恶劣的空间环境与飞 行器寿命之间的矛盾对空间站的运营提出了严峻挑战 ,特别是电子单机受影响最为显著 ,延长电子单机在轨运行寿命的问题亟 需解决 ,开展单机的精细化维修研究势在必行 。现以电子单机为例 ,开展电子单机板卡在轨同构化、精细化维修技术研究 ,综合 考虑板卡的物理性能检测 、维修和维修后基本性能测试等全周期维修工作 ,构建单机维修系统 , 实现了电子单机的板卡级精细 化维修 ,提升了电子单机空间维修和维护的能力 ,从而保障了航天器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 自来水厂矾花拍摄装置设计与应用

    自来水厂的混凝剂投加工艺 ,通常是根据人工观察判断絮凝效果 。鉴于此 ,对矾花图像拍摄装置展开研究 ,设计了 一套可全天候拍摄 、自主控制 、自适应光源亮度调节且成像清晰的矾花图像拍摄装置 。介绍了拍摄装置的硬件设计 ,如相机镜 头、机械装置 、光源、控制板设计;软件开发 ,如微处理器控制程序、相机控制程序和人机界面 。最后对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 总结 ,对拍摄装置的测试效果进行了图片展示。

  • 电梯门机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介绍了运用DSP作为主控制器件的电梯门机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运用开关电源产生直流稳压电源,运用DSP作为主控制器,运用IPM模块作为逆变器桥,产生变频三相交流电源,带动电机运转,驱动门机系统运行。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双向输送圆管状带式输送机在钢铁厂的应用实例分析

    双向输送圆管状带式输送机具有密封环保 、输送线可沿空间曲线灵活布置 、输送倾角大 、适应复杂地形条件 、单机 运输距离长、承载段及回程段可同时输送不同物料等优良特点 ,被某钢厂选用于原煤及焦炭的输送 。现介绍该项目双向输送管 带机的基本设计、输送物料特性、限料装置及翻带装置等。

  • 空气集水仿生功能表面制备及冷凝效率研究

    以非洲纳米布沙漠甲虫为仿生对象 ,研究其亲/疏水表面间距分布形成的鞘翅表面集水原理 ,探究不同亲/疏水间 距对冷凝集水的影响 ,确定制备超疏水仿生功能表面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激光刻蚀、化学修饰等方法制备疏水仿生功能表面 , 分析激光刻蚀参数和亲/疏间距参数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规律 ,搭建基于太阳能驱动的半导体制冷片冷凝集水装置 ,在恒温恒 湿环境下对不同亲/疏水间距的仿生功能表面进行冷凝集水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激光刻蚀速度和线间距能够获得具 有不同接触角的疏水表面 , 亲/疏水相间分布时 ,疏水部分比例越大则整体接触角越大 ,经过化学修饰 , 最大接触角为154. 51° , 当亲/疏间距尺寸都为1. 5 mm时 ,仿生功能表面冷凝集水效率最高 ,分均集水量为0. 86 mg/cm2。

    工业控制
    2025-02-17
  • 扬尘条件下带电污秽颗粒对绝缘子电位和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

    XP—160绝缘子是高压传输系统中保证输电线与杆塔保持电气隔离的关键零部件 ,其绝缘性能直接影响电力线路的 安全可靠运行 。电场分布是衡量绝缘子电气性能的重要指标 , 线路运行环境对绝缘子电场分布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扬尘 条件下带电污秽颗粒对绝缘子电场分布的影响 , 以XP-160绝缘子串为研究对象 ,搭建了静电场、流场、带电颗粒相互作用和带电 颗粒运动的多物理场耦合风洞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扬尘中的带电颗粒对带电运行绝缘子串的电位和电场分布有较大影响 ; 当 绝缘子完全处于扬尘中时 ,伞裙表面电位达到最大值 , 最大电位相较于洁净时的绝缘子电位增大了13. 82%;扬尘条件下 , 带电颗 粒对绝缘子伞裙表面的电场影响大于对金具电场的影响 , 电场变化最大位置在靠近低压端伞裙根部 , 最大时刻为绝缘子完全处 于扬尘中时 , 变化量为37. 14%。

  • 智能电厂三维设计平台的成品生成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智能电厂的发展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趋势。在智能电厂的设计阶段 , 三维设计平台可以优化设计过程 ,实现多专业的设计协同 。鉴于此 ,对平面布置图、管道轴测图、系统流程图和管道材料汇总表 的成品生成进行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使用三维设计平台生成的成品能够提高设计精确度 ,节省设计时间 ,有利于数字化移交和 智能电厂建设的数据处理、分析和使用。

  • 一起工矿企业供电系统短路电流超标案例计算分析

    工矿企业中的用电负荷中存在大量的电动机负载 ,且随着近些年装置规模的逐渐增大 , 电动机负载在供电中压系 统中的占比显著增加 , 也促使企业中压系统容量不断扩大 , 主变压器从常见的16 MVA增加到31. 5 MVA甚至50 MVA。此时 , 系统的 短路电流就成为限制系统无限制扩容的最大阻力。随着电动机能耗等级要求的不断提高 ,这一问题更加凸显。鉴于此 ,通过实际 案例分析计算 ,来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简介
《机电信息》杂志社自2001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服务机电行业为己任,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积累,已形成了完备的信息市场服务网络和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论坛 更多
关注他的人
  • 什么时候能搞钱

  • a768125575

  • liqinglong1023

  • mzz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