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教程
[导读]基于DSP/BIOS的外设驱动开发模型及DSP视频驱动程序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DSP技术在远程监控、可视电话、工业检测等视频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不同的视频处理系统,会使用不同的视频设备,所以有必要为视频没备设计驱动程序,为高层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接口来操作底层硬件。只要是遵循此驱动程序接口标准开发的高层应用程序,都可以在具有相同接口的不同硬件平台上运行,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同时高层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只要会使用设备驱动程序提供的API接口,就不必了解底层硬件的具体实现,可以大大提高整个视频系统的开发效率。

对于视频设备,TI公司也提出了对应的视频设备驱动程序模型,但这些模型主要是针对6000系列高端DSP,甚至是DM64X这样的视频处理专用DSP设计的。而TMS320F2812(简称F2812)DSP这样的低端处理器,内部存储空间较小,且没有DM64X那样专用的视频接口。本文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了对TI视频驱动模型进行简化和改造的方法,使视频设备驱动程序占用尽量少的系统资源,来完成对视频硬件设备的操作。这种视频驱动模型的裁减方法,对于使用低端处理器的视频处理系统具有借可鉴性。

1、基于DSP/BIOS的外设 驱动开发模型

TI公司为开发DsP的外设驱动程序,推出了DSP/BIOS Device Driver kit,定义了标准的设备驱动模型,并提供了一系列的API接口。如图1所示,外设驱动程序分为两层:

①类驱动(class driver)。类驱动程序用来为应用程序提供接口。这部分程序与设备无关,主要功能包括维护设备数据缓冲区,向上提供API接口供应用层程序调用,并协调应用程序对外设操作的同步和阻塞;向下提供适配层与迷你驱动层相连,实现API接口函数到迷你驱动层程序的映射。类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只要外设驱动模型选定了,类驱动程序就定下来了,不需要做多少修改。

②迷你驱动(mini driver)。迷你驱动程序与设备相关,所以设计迷你驱动程序是外设驱动开发中的重点。迷你驱动程序与类驱动层的接口格式是统一的,但迷你驱动程序对底层硬件的操作是根据硬件平台的不同而变化的。迷你驱动接收类驱动层发出的IOM_Packet命令包,决定对底层硬件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外设驱动程序模型又可以分为以下3类:

①PIP/PI0模型。基于数据管道的I/O模型,每个管道都在维护自己的一个缓冲区。当数据写入缓冲区,或从缓冲区取出数据时,便会激发notifyReader和notifyWriter函数实现数据的同步。

②SIO/DIO模型。基于数据流的I/O模型,一个数据流是单向的,要么是输入,要么是输出,而且SIO/DIO模璎使用异步方式来操作I/0,对于数据的读写、处理可以同时进行。

③GI0模型。通用的I/O模型,灵活性很强,且没有适配层,直接操作迷你驱动程序,主要用来设计新型的设备驱动模型。

2、视频处理系统硬件平台

硬件平台如图2所示。系统以TI公司的F2812 DSP作为中心处理器,以模拟摄像机进行视频信号采集,再使用SAA7111视频解码芯片将其转换为BT601格式的数字视频信号。DSP将数字视频信号处理后,再写入输出帧缓存AL422中,并控制视频编码芯片ADV7177,将其转换为模拟电视信号输出。整个系统以l片CPLD——IspMachLC4128来协调各个芯片之间的时序关系。

3、视频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3.1 设备驱动程序模型的选择

如上文介绍,常用的驱动程序模型包括3类:PIO、SIO和GIO。比较这3种模型可以知道:PIO支持更底层的通信,适合设计比较简单的外设驱动程序。例如在TI公司的6X11DSK板上实现的音频采集和回放,一般都是基于PIO模型的。而SIO模型具有很好的缓冲器分配回收机制,比较适合描述视频设备,但是SIO的很多功能在本系统中使用不到,而且GIO模型设计的目的就是针对特殊硬件的新型设备,所以最终考虑使用GIO设备驱动模型。

TI公司最初设计的GIO模型其实是有缺陷的,主要在数据缓冲区管理的问题上,应用程序在取得缓冲区进行数据处理之后,却无法将缓冲区返回设备驱动程序。于是TI公司在推出DM6北这一款主要用于视频处理的DSP芯片的同时,对GIO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专门针对视频设备的FVID模型。FVID模型是建立在GIO模型之上的,以FVID_alloc、FVID_exchangc、FVID_free函数对GIO模型中的GIO_submit函数进行封装,解决了GIO模型中驱动程序不能回收缓冲区的问题。 [!--empirenews.page--]

此外FVID模型还专门设计了FVID_frame结构。此结构中包含了常用的视频信号的信息,如行数、列数、YUV结构、场频等,很适合描述视频数据帧。但FVID主要是针对DM64X系统设计的,DM64X的很多功能在F2812 DSP上都不具备。所以本设计针对F2812 DSP视频处理系统,对FVID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简化,保留类驱动程序,而重写了迷你驱动层程序。
 
3.2 视频处理程序运行流程

在设计完成的视频驱动程序基础上,开发一个典型的视频处理应用程序,其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使用FVID_create函数建立GIO_capture和GIO_play两个视频通道.再以GIO_capture通道的FVID_control函数发出cmd_start,采集到1帧视频数据。应用程序以GIO_capture通道的FVID_alloc函数向驱动程序申请采集到的数据帧,进行处理后再以FVID_exchange函数将修改后的数据帧返回驱动程序,最后再调用GI0_play通道的FVID_control函数发出cmd_display命令将数据帧输出。由图3可以看到,应用程序调用的这些FVID_XXX接口函数会自动由类驱动程序层层向下映射,到达迷你驱动层程序;而迷你层程序可以直接操纵底层硬件设备,来完成整个视频的采集、处理和显示的过程。

3.3 迷你驱动程序的设计

迷你层驱动程序足整个设计的重点所在,下面详细介绍其实现方法。迷你层驱动程序主要由表1所列的几个函数组成。

对各个函数的具体实现如下:

①mdBindDev函数。在应用程序建立设备接口(如FVID_create函数)时被调用,完成对外部设备的初始化。而与其对应的是md_UBindDev函数,使用nadUBindDev函数会使设备处于无效状态,不能再使用。

②mdCreateChan函数。使用此函数为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建立通信通道,同时为每个通道申请缓冲区。在TI公司发 布的FVID模型中,为每个通道都分配了3个缓冲区,轮流与外部设备交换数据,每个缓冲区对应1帧视频数据,这样的设计在DM642这样可以外扩大容量SDRAM的系统中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对于本系统,F2812DSP外部只扩展了512K×16位的SRAM,既要做视频输入的帧缓存,义要存放一部分程序,这样存储空间就不够了。所以本设计中进行了简化,对视频输入设备采用两缓冲区轮转的机制,如图4(a)所示。而对于视频输出设备,以AL422 FIFO作为硬件帧缓存,而不在SRAM中再为其分配缓冲区。与mdCreateChan对应的是md-DeleteChan函数,用于删除设备通道,释放缓冲区资源。

③mdSubmitChan函数。负责管理缓冲区。分别接受应用程序发出的FVID_ALLOC、FVID_EXCHANGE、FVID_FREE三个命令并进行处理。其中FVID_ALLOC命令对应图4中(a)到(b)的过程,应用程序从两个缓冲区中取出最新的一帧视颧数据,埘其中的数据做处理,而只剩下一个缓冲区用来接受外部设备输入的数据。FVID_EXCHANGE对应图4中(b)到(c)的过程,应用程序处理完1帧数据,将这1帧数据返回驱动程序,准备用来显示,同时再读入新的l帧数据进行处理。FVID_FREE对应图4中(c)到(a)的过程,应用程序将处理完的数据帧返回驱动程序,而不再向驱动程序申请新的数据帧。以上3个命令足针对视频输入接口GIO_capture而言的,而对于输出设备接口GIO_play,在SRAM中没有分配缓冲区,所以其nldSubmitChan函数内部设为空函数。[!--empirenews.page--]

④mdControlChan函数。用来操作外部视频设备,完成对视频数据的采集和输出。对于GIO_capture和GIO_play这两个设备接口的mdControlChan函数接受的命令是不同的:

视频输入GIO_capture接口的mdControlCham函数只接受cmd_start命令,完成1帧视频数据的采集;而视频输出GIO_play接口的mdControlChan函数只接受cmd_display命令.完成视频信号的输出。

3.4 视频驱动模型裁剪的一般方法

TI公司设计的GIO/FVID视频设备驱动原型相对复杂,且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要使其可以应用于更通用的低端处理器系统,就必须进行改造和裁减。在改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阻塞的I/0操作。TI公司6000系列的DSP具有FDMA功能,传输数据不需要CPU的干预,而DM64X还具有专用的视频接口,传输数据不会占用外部扩展总线,所以视频数据的处理和输入输出是可以并行的。而低端处理器是不具备这样功能的,视频设备一般都是通过外部扩展总线连接的,所以对视频设备的操作必须设计为阻塞型的I/O操作,视频数据输入/输出的过程是由CPU来完成,且要保证对视频设备的操作不会被其他操作中断。

②对视频数据缓冲区的管理。GIO/FVID视频设备驱动原型中使用的3缓冲区模型,虽然功能很完善,却占用了太多的存储空间,所以对于实际的视频处理系统就要进行调整,改为两缓冲区甚至是单缓冲区模型。对于具有独立硬件缓存的输出设备,可以考虑不再为其分配动态缓冲区。


③对视频设备的操作。mdControlChan函数主要用来操作外部视频设备,只要保留对实际系统有用的操作就足够了,而GI0/FVID视频设备驱动原犁中定义的很多操作都可以省略。

4、小结

本文介绍了基于DSP/BIOS的外设驱动程序模型,并针对基于F2812DSP的视频处理系统这一具体的硬件平台,重点介绍了开发GIO/FVID设备驱动的流程和针对低端处理器系统的视频驱动模型裁减方法。本视频驱动程序为开发各种视频处理应用程序(如JPEG图像EPA控制网络中ZigBee压缩、MPEG视频压缩、视频监控程序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介绍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对于同类视频处理系统,特别是对于使用TI2000系州DSP这样系统资源比较有限的视频处理系统,具有很好的可借鉴性。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DSP技术在远程监控、可视电话、工业检测等视频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不同的视频处理系统,会使用不同的视频设备,所以有必要为视频没备设计驱动程序,为高层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接口来操作底层硬件。只要是遵循此驱动程序接口标准开发的高层应用程序,都可以在具有相同接口的不同硬件平台上运行,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同时高层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只要会使用设备驱动程序提供的API接口,就不必了解底层硬件的具体实现,可以大大提高整个视频系统的开发效率。

对于视频设备,TI公司也提出了对应的视频设备驱动程序模型,但这些模型主要是针对6000系列高端DSP,甚至是DM64X这样的视频处理专用DSP设计的。而TMS320F2812(简称F2812)DSP这样的低端处理器,内部存储空间较小,且没有DM64X那样专用的视频接口。本文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了对TI视频驱动模型进行简化和改造的方法,使视频设备驱动程序占用尽量少的系统资源,来完成对视频硬件设备的操作。这种视频驱动模型的裁减方法,对于使用低端处理器的视频处理系统具有借可鉴性。

1、基于DSP/BIOS的外设 驱动开发模型

TI公司为开发DsP的外设驱动程序,推出了DSP/BIOS Device Driver kit,定义了标准的设备驱动模型,并提供了一系列的API接口。如图1所示,外设驱动程序分为两层:

①类驱动(class driver)。类驱动程序用来为应用程序提供接口。这部分程序与设备无关,主要功能包括维护设备数据缓冲区,向上提供API接口供应用层程序调用,并协调应用程序对外设操作的同步和阻塞;向下提供适配层与迷你驱动层相连,实现API接口函数到迷你驱动层程序的映射。类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只要外设驱动模型选定了,类驱动程序就定下来了,不需要做多少修改。

②迷你驱动(mini driver)。迷你驱动程序与设备相关,所以设计迷你驱动程序是外设驱动开发中的重点。迷你驱动程序与类驱动层的接口格式是统一的,但迷你驱动程序对底层硬件的操作是根据硬件平台的不同而变化的。迷你驱动接收类驱动层发出的IOM_Packet命令包,决定对底层硬件进行什么样的操作。[!--empirenews.page--]

外设驱动程序模型又可以分为以下3类:

①PIP/PI0模型。基于数据管道的I/O模型,每个管道都在维护自己的一个缓冲区。当数据写入缓冲区,或从缓冲区取出数据时,便会激发notifyReader和notifyWriter函数实现数据的同步。

②SIO/DIO模型。基于数据流的I/O模型,一个数据流是单向的,要么是输入,要么是输出,而且SIO/DIO模璎使用异步方式来操作I/0,对于数据的读写、处理可以同时进行。

③GI0模型。通用的I/O模型,灵活性很强,且没有适配层,直接操作迷你驱动程序,主要用来设计新型的设备驱动模型。

2、视频处理系统硬件平台

硬件平台如图2所示。系统以TI公司的F2812 DSP作为中心处理器,以模拟摄像机进行视频信号采集,再使用SAA7111视频解码芯片将其转换为BT601格式的数字视频信号。DSP将数字视频信号处理后,再写入输出帧缓存AL422中,并控制视频编码芯片ADV7177,将其转换为模拟电视信号输出。整个系统以l片CPLD——IspMachLC4128来协调各个芯片之间的时序关系。

3、视频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3.1 设备驱动程序模型的选择

如上文介绍,常用的驱动程序模型包括3类:PIO、SIO和GIO。比较这3种模型可以知道:PIO支持更底层的通信,适合设计比较简单的外设驱动程序。例如在TI公司的6X11DSK板上实现的音频采集和回放,一般都是基于PIO模型的。而SIO模型具有很好的缓冲器分配回收机制,比较适合描述视频设备,但是SIO的很多功能在本系统中使用不到,而且GIO模型设计的目的就是针对特殊硬件的新型设备,所以最终考虑使用GIO设备驱动模型。

TI公司最初设计的GIO模型其实是有缺陷的,主要在数据缓冲区管理的问题上,应用程序在取得缓冲区进行数据处理之后,却无法将缓冲区返回设备驱动程序。于是TI公司在推出DM6北这一款主要用于视频处理的DSP芯片的同时,对GIO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专门针对视频设备的FVID模型。FVID模型是建立在GIO模型之上的,以FVID_alloc、FVID_exchangc、FVID_free函数对GIO模型中的GIO_submit函数进行封装,解决了GIO模型中驱动程序不能回收缓冲区的问题。

此外FVID模型还专门设计了FVID_frame结构。此结构中包含了常用的视频信号的信息,如行数、列数、YUV结构、场频等,很适合描述视频数据帧。但FVID主要是针对DM64X系统设计的,DM64X的很多功能在F2812 DSP上都不具备。所以本设计针对F2812 DSP视频处理系统,对FVID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简化,保留类驱动程序,而重写了迷你驱动层程序。
 
3.2 视频处理程序运行流程

在设计完成的视频驱动程序基础上,开发一个典型的视频处理应用程序,其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使用FVID_create函数建立GIO_capture和GIO_play两个视频通道.再以GIO_capture通道的FVID_control函数发出cmd_start,采集到1帧视频数据。应用程序以GIO_capture通道的FVID_alloc函数向驱动程序申请采集到的数据帧,进行处理后再以FVID_exchange函数将修改后的数据帧返回驱动程序,最后再调用GI0_play通道的FVID_control函数发出cmd_display命令将数据帧输出。由图3可以看到,应用程序调用的这些FVID_XXX接口函数会自动由类驱动程序层层向下映射,到达迷你驱动层程序;而迷你层程序可以直接操纵底层硬件设备,来完成整个视频的采集、处理和显示的过程。

3.3 迷你驱动程序的设计

迷你层驱动程序足整个设计的重点所在,下面详细介绍其实现方法。迷你层驱动程序主要由表1所列的几个函数组成。

对各个函数的具体实现如下:

①mdBindDev函数。在应用程序建立设备接口(如FVID_create函数)时被调用,完成对外部设备的初始化。而与其对应的是md_UBindDev函数,使用nadUBindDev函数会使设备处于无效状态,不能再使用。

②mdCreateChan函数。使用此函数为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建立通信通道,同时为每个通道申请缓冲区。在TI公司发 布的FVID模型中,为每个通道都分配了3个缓冲区,轮流与外部设备交换数据,每个缓冲区对应1帧视频数据,这样的设计在DM642这样可以外扩大容量SDRAM的系统中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对于本系统,F2812DSP外部只扩展了512K×16位的SRAM,既要做视频输入的帧缓存,义要存放一部分程序,这样存储空间就不够了。所以本设计中进行了简化,对视频输入设备采用两缓冲区轮转的机制,如图4(a)所示。而对于视频输出设备,以AL422 FIFO作为硬件帧缓存,而不在SRAM中再为其分配缓冲区。与mdCreateChan对应的是md-DeleteChan函数,用于删除设备通道,释放缓冲区资源。

③mdSubmitChan函数。负责管理缓冲区。分别接受应用程序发出的FVID_ALLOC、FVID_EXCHANGE、FVID_FREE三个命令并进行处理。其中FVID_ALLOC命令对应图4中(a)到(b)的过程,应用程序从两个缓冲区中取出最新的一帧视颧数据,埘其中的数据做处理,而只剩下一个缓冲区用来接受外部设备输入的数据。FVID_EXCHANGE对应图4中(b)到(c)的过程,应用程序处理完1帧数据,将这1帧数据返回驱动程序,准备用来显示,同时再读入新的l帧数据进行处理。FVID_FREE对应图4中(c)到(a)的过程,应用程序将处理完的数据帧返回驱动程序,而不再向驱动程序申请新的数据帧。以上3个命令足针对视频输入接口GIO_capture而言的,而对于输出设备接口GIO_play,在SRAM中没有分配缓冲区,所以其nldSubmitChan函数内部设为空函数。

④mdControlChan函数。用来操作外部视频设备,完成对视频数据的采集和输出。对于GIO_capture和GIO_play这两个设备接口的mdControlChan函数接受的命令是不同的:

视频输入GIO_capture接口的mdControlCham函数只接受cmd_start命令,完成1帧视频数据的采集;而视频输出GIO_play接口的mdControlChan函数只接受cmd_display命令.完成视频信号的输出。

3.4 视频驱动模型裁剪的一般方法

TI公司设计的GIO/FVID视频设备驱动原型相对复杂,且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要使其可以应用于更通用的低端处理器系统,就必须进行改造和裁减。在改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阻塞的I/0操作。TI公司6000系列的DSP具有FDMA功能,传输数据不需要CPU的干预,而DM64X还具有专用的视频接口,传输数据不会占用外部扩展总线,所以视频数据的处理和输入输出是可以并行的。而低端处理器是不具备这样功能的,视频设备一般都是通过外部扩展总线连接的,所以对视频设备的操作必须设计为阻塞型的I/O操作,视频数据输入/输出的过程是由CPU来完成,且要保证对视频设备的操作不会被其他操作中断。

②对视频数据缓冲区的管理。GIO/FVID视频设备驱动原型中使用的3缓冲区模型,虽然功能很完善,却占用了太多的存储空间,所以对于实际的视频处理系统就要进行调整,改为两缓冲区甚至是单缓冲区模型。对于具有独立硬件缓存的输出设备,可以考虑不再为其分配动态缓冲区。


③对视频设备的操作。mdControlChan函数主要用来操作外部视频设备,只要保留对实际系统有用的操作就足够了,而GI0/FVID视频设备驱动原犁中定义的很多操作都可以省略。

4、小结

本文介绍了基于DSP/BIOS的外设驱动程序模型,并针对基于F2812DSP的视频处理系统这一具体的硬件平台,重点介绍了开发GIO/FVID设备驱动的流程和针对低端处理器系统的视频驱动模型裁减方法。本视频驱动程序为开发各种视频处理应用程序(如JPEG图像EPA控制网络中ZigBee压缩、MPEG视频压缩、视频监控程序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介绍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对于同类视频处理系统,特别是对于使用TI2000系州DSP这样系统资源比较有限的视频处理系统,具有很好的可借鉴性。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济南2022年10月14日 /美通社/ -- 近日,浪潮新基建成功通过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三级认证并正式获得资质证书。继2021年组建后,仅一年时间就斩获全球软件领域最权威的认证之一,标志着浪潮新基建在技术...

关键字: 软件 新基建 智慧城市 模型

北京2022年10月13日 /美通社/ -- 近日,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寒武纪")的思元370系列智能加速卡与浪潮AIStation智能业务生产创新平台完成兼容性适配认证,...

关键字: STATION 加速卡 AI 模型

苏州2022年10月13日 /美通社/ --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3日,开拓药业(股票代码:9939.HK),一家专注于潜在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佳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其联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关键字: 模型 LM EMI PD

(全球TMT2022年10月11日讯)近日,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二代云端通用人工智能计算处理器昆仑芯2代AI芯片及AI加速卡与飞桨完成III级兼容性测试,兼容性表现良好。 产品兼容性证明 本次...

关键字: 人工智能 加速卡 处理器 模型

来见识下这位95后的手工大神。据媒体报道,山东青岛一女生耗时一个月,使用10斤巧克力,复刻了《武林外传》里的小院,堪称神还原。女孩介绍,大大小小的物件超过200件,每一个小物件都是用巧克力、翻糖和糯米纸做的,模型长度大概...

关键字: 模型

日前Intel的12代酷睿处理器BIOS源码泄露引发网络热议,网上信息显示文件容量高达6GB,主要用于创建及优化12代酷睿的UEFI BIOS。考虑到BIOS的重要性,这次泄露引发了很多人担心,不过Intel官方已经出来...

关键字: Intel 源码 酷睿 BIOS

北京2022年9月27日 /美通社/ -- 近期,为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承接"828 B2B企业节"成就好生意,成为好企业的愿景。软通动力着力打造了"917转型"企动日主题峰会,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新品和解决方案,面向多个...

关键字: DM 数字化 大数据 模型

济南2022年9月23日 /美通社/ -- 近日,浪潮城市信息模型( CIM)基础平台V1.0正式发布。该产品综合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5G、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治理各环节全程管控、智能协同,强化城市...

关键字: 模型 智慧城市 指挥调度 BSP

(全球TMT2022年9月23日讯)近日,浪潮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V1.0正式发布。该产品综合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5G、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治理各环节全程管控、智能协同,强化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助...

关键字: 模型 编码 大数据 区块链

深圳2022年9月16日 /美通社/ -- 针对联邦学习全局模型的版权保护问题,微众银行AI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学术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IEEE T-PAMI,IEEE Trans...

关键字: 模型 IP 神经网络 IEEE

嵌入式教程

6897 篇文章

关注

发布文章

编辑精选

技术子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