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新闻
[导读]闫成印:德仪收购成芯有助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最近,接连传出德仪收购成芯,美光欲收购武汉新芯的消息,震动和影响了整个中国半导体界,同时,“政府出资,企业代管”的这种中国特色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也再一次成为了焦点。赛迪网记者就此采访了贝叶思通信事业部总经理闫成印,他认为“代管模式”并未走到尽头,而是应反思如何去改进,来保证项目的成功率。同时,他还认为,德仪收购成芯不一定是坏事,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代管模式”应力求改进

据悉,成芯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体是一条8英寸半导体生产线,成都市政府下属的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是其主要投资方,中芯国际则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管理。作为中西部第一条8英寸生产线,成芯半导体的成立,开创了晶圆代工厂“代管模式”,一度备受业界瞩目。而根据中芯国际与成都政府当初达成的合作协议,中芯国际除了向该工厂输送技术、人才、设备,还承诺在工厂建成后的若干年内优先对公司股权进行回购。

闫成印对记者表示,政府出资、企业代管的发展模式是国家培养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从这种合作模式本身来看,是符合中国培育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的,并且,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发展模式就到头了,反而,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这种发展模式应该如何去改进,如何从项目建设的源头到运作的全程进行把控,保证项目发展的成功率。

德仪收购成芯不一定是坏事

据了解,作为“代管”方的中芯国际,一直在积极游说成都政府,希望接盘成芯半导体。但是中芯国际近年曾经持续亏损,虽然最新的季度财报扭亏,也不能改变这一形象,加上与台积电的诉讼纠纷等原因,让成都政府对中芯国际接盘更是心存疑虑。
闫成印认为,即使成芯最终被德州仪器收购,也不证明武汉新芯也一定会被外企收购,如果非要这么假设,而且假设成立的话,我们只能对于中国半导体而言,不会是一件坏事的,因为一是目前外资收购的条件还没有最终水落石出,二是即使被外资收购了,短期来看,可能会是对本土半导体企业的一种威胁,但是从长期来看,德州仪器全面进入中国发展是迟早的事情,即使不是通过收购,也会以别的形式进入,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对于这样的高科技行业而言,只能是加速了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的格局重整,德州仪器等所注入的新技术、工艺、管理等对于整体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会逐渐显现出来。

半导体“国字号”具备成功基础

目前,除了成芯“企业代管”这种模式,我国还有像中星微这种海归回国创业的发展模式,华虹、大唐这种国有控股整体竞争力较大的发展模式,同时还有华为海思半导体的这种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的发展模式。
“一招鲜吃遍天”的经营模式往往在海归创业的企业中较常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也注定不可能长久。财报显示,中星微2010年第二季度净亏损为430万美元。同时,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星微只有三年实现了微薄盈利。
华虹、大唐微电子等类型的国有控股企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强,资金雄厚,在一些政府项目的建设中都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如在公交IC卡、世博会门票中都有其身影。

而海思其前身则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随着公司整体的发展及战略需要,海思认为仍在华为旗下不利于其自身发展,而需要与终端产品脱离,单独成为一家fabless公司。

闫成印分析说,从经营效果来看,中星微这种海归发展模式其实在近年来还是在“中国芯”的旗帜之下,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与成芯这样的“企业代管”模式相比较,这种产权结构相对清晰的组织与管理架构,加之以企业充分利用海归的种种资源优势与注重研发的战略,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未来能否取得更多的成功,目前还不能断定,只有当企业表现出更多核心优势与爆发点来,才能断定。

华虹与大唐这样的国有控股企业发展模式,在中国目前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还是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借助于其深厚的国企背景,他们在未来还是具备成功的基础的。
华为海思半导体是作为华为纵向产业链沿伸的发展模式也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发展模式,但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华为能否坚持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它,还是将核心竞争力放在其它方面,从目前来看,华为在研发投入方面向来不吝啬,但是其不确定性在于华为能否对华为海思持续投入,如果这样,海思未来成功的机会将会更多。

华为还需将核心竞争力向上游延伸

闫成印最后表示,华为这种大型的ICT企业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是有成功的先例的,但是基本上是在跨行业的领域当中,比如,三星电子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然而,从通信设备企业来看,全球真正能够实现在产业链上下游通吃的企业也不少见,比如爱立信与意法半导体合资成立恩智浦,总体来看,像华为这样的大型ICT企业由于具备强大的企业实力和成功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文化的积淀,加之以产业链内部整合的优势,这种发展模式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的,但是能否很好地处理产业链整合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将核心竞争力向上游延伸,还有待于未来时间的考验。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6月12日消息,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显示,2024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季减4.3%至292亿美元。

关键字: 中芯国际 半导体 芯片

5月24日消息,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中芯国际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晶圆代工行业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以6%的市场份额升至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

关键字: 中芯国际

2024年5月9日晚,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厂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销售收入为17.5亿美元,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9.7%;毛利率为13.7%,均好于指引。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芯国际的季度营收首次超...

关键字: 中芯国际

4月9日,据中国侨网报道,美国著名华人创投家、慈善家徐大麟(Ta-Lin Hsu)日前因病在中国台北去世,享年81岁。徐大麟博士一生传奇,横跨科技研究、创业投资及慈善事业,取得非凡成就。

关键字: 中芯国际 徐大麟

近日,研究机构Canalys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SoC出货量及销售收入排名。其中,依靠华为Mate60系列、Mate X5以及nova 12系列的优秀表现,华为海思在该季度出货680万颗,同比暴增5121%。...

关键字: 华为海思 SoC

业内消息,近日中芯国际发布了 2023 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业绩财务报告,数据显示三季度公司销售收入为 16.2 亿美元,同比减少15.0%,环比增长 3.9%,处于指引的中位。毛利率19.8%,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同...

关键字: 中芯国际

据业内消息,国内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近日发布了 2023 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均有较大幅度下滑,其中净利润同比腰斩。

关键字: 中芯国际

(全球TMT2023年8月11日讯)国际主要半导体代工制造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综合经营业绩。2023年第二季的销售收入为1,560.4百万美元,2023年第一季为1,46...

关键字: 中芯国际 半导体 集成电路制造 MT

8月13日消息,日前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发布了Q2财报,营收15.6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03亿美元,同比下降21.7%,环比大增74.3%。

关键字: 中芯国际 半导体 芯片

所有货币以美元列账,除非特别指明。 本合并财务报告系依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 上海2023年8月10日 /美通社/ -- 国际主要半导体代工制造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00981;上交所科...

关键字: 中芯国际 BSP PS IC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