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软件
[导读]2013年LED专利发展三大猜想

寒来暑往春夏秋,从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性可见光谱发光二极体(LED)诞生到现在,LED行业已经度过了50个春秋。在2012年10月由GE举行的LED发明50周年纪念会上,LED的开山祖师Holonyak表示,LED正处于“婴儿期”。可见,LED技术创新的空间广阔,获得原创性发明专利的机会仍然很多。那么,在2013年,中国的LED企业能否有机会冲破国际大厂的专利封锁?LED行业又将会有什么样的专利突破?

猜想一:专利到期,LED封装企业或迎新契机

众所周知,全球LED行业的技术专利一直牢牢地把握在科锐、飞利浦、欧司朗、日亚化学以及丰田合成的手中。这5家大厂商为了维持竞争优势、保持市场份额,申请了几乎涵盖原材料、设备、封装、应用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多项专利,可谓一手遮天。

不过,风水轮流转,这种专利壁垒并非坚不可破,而是出现了松动迹象。按照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也即是从1990年开始提出的LED相关专利,已从2010年起逐渐到期,而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还涉及重要的白光LED。换句话说,在今后的2~3年中,会有一批上世纪90年代的核心专利陆续到期。另外,涉及荧光粉的相关专利也将在2012—2014年间逐渐失效。

所以,小编猜想,LED封装企业的发展将迎来新机遇,有望在无荧光粉白光LED照明技术上斩露头角。

猜想二:壁垒升温,“山寨版”专利埋隐患

近年来,国内LED企业关于LED专利的申请层出不穷,但是仔细研究,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的专利都不是原创,它们或者是拾人牙慧,在国际LED巨头原创专利的基础上做一些修补,或者是投机取巧,在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上兜圈,专利“山寨化”的程度颇高,含金量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一旦遭遇国际巨头引发的全球大范围诉讼,国内或将有70%以上的专利失效。

目前,出口海外市场的LED企业已频繁遭受专利围剿。与此同时,随着大陆LED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国际照明巨头纷纷凭借核心技术,抢滩中国市场。中国LED产业虽然在产量和价格上占据优势,但是就技术而言,很难与国际一线品牌并驾齐驱。届时,洋品牌大军压境,挟专利自重,LED行业有可能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甚至有专家预测,未来2~3年,很有可能将会出现国外巨头集体控告本土中小照明企业专利侵权的事件发生。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有些企业已开始未雨绸缪,例如,真明丽,众明就分别在2012年的2月及4月,与飞利浦签订了专利合作协议。11月,晶电与日本东芝相互授权AlGaInPLED技术专利。另外,台厂璨圆也于12月宣布与丰田合成进行专利交互授权。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专利纠纷将成为常态。为防患于未然,小编建议,企业在缺乏王牌专利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争取购买一些技术专利,或由多家企业联合出资以得到许可授权,同时,通过成立专利联盟,加强专利战略研究,大胆地采用“专利池”的方法,把许多专利权人的专利整合在一起,交叉授权,相互许可,最终以抱团的方式应对国际LED巨头的“围剿”。

猜想三:细分市场或现专利“新宠”

诚然,绝大多数的LED核心技术,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国际大厂手中,不过,LED屌丝们,也不必望洋兴叹。纵观LED的发展史可知,LED的应用领域开发可谓推陈出新,从最初的手机背光,到现在的照明,由幕后走向台前,而未来更会朝着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对于LED专利的发掘,无论是创新发明,还是实用新型,抑或外观设计,都有极大的空间:

尽管以欧美,日系大厂为首的“高富帅”坐拥芯片专利大权,我们也可以独辟蹊径,挖它山之石,以攻其玉:

1)硅衬底专利有望再创佳绩:2012年,中国厂商晶能光电推出的发光效率超过120lm/W硅基大功率LED芯片产品,让我们彻底扬眉吐气了一把。LEDinside认为,在蓝宝石衬底LED的领域里,中国的LED企业几乎没有核心技术专利,且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但是,矽衬底LED芯片方面,中国LED企业可以和国外厂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有望冲出重围,再创硅衬底专利,以争夺市场话语权。

2)人工智能LED或成新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家喻户晓,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与LED应用相结合已成为趋势。近期,Philips发明了可通过Android和iOS技术程序控制的Huelights。而美国室内照明公司ByteLight,研发出了一个基于LED灯光的定位服务,使得程序能在一秒时间内计算出当前位置,精确度可以达到一米之内。这套LED灯具发出闪烁信号,再由用户智能手机照相机接收并进行检测,而且用户不需要将手机相机对准摸一个特定方向,亦可以接收到反馈过来的直接光源信号。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既然智能移动设备已广受消费者喜爱,那么LED照明与移动智能设备技术的结合,势必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普及。大家可以考虑从移动设备与LED技术之间寻找一个合作的连接点,进行技术钻研和专利攻坚,以引发新一轮的LED技术风暴。

总而言之,专利是一场持久战,要专攻技术,厚积薄发,才可能一鸣惊人。2013年,纵使做不了世界前三,我们也要凭借正能量推翻专利大山,或独立研发,自主创新,或交叉授权,抱团突围,无论何种方式,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季,播种一种信念,相信春暖花开的季节定会离我们不远。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的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RK3576芯片拥有4核Cortex-A72以及4核Cortex-A53提供基础算力,6TOPS算力NPU来模型推导运算。使用YOLOv8...

关键字: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YOLOv8模型

广州2025年9月9日 /美通社/ -- 在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  2025)上,来自中国的清洁能源科技企业,广州疆海科技有限公司(征拓)以其前沿的...

关键字: 新能源 消费电子展 人工智能 清洁能源

上海2025年9月9日 /美通社/ --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赋能百业作用,8月29日,以"AI智领 HR智链 静候你来&quo...

关键字: 智能体 AI BSP 人工智能

深圳2025年9月9日 /美通社/ -- 2025年9月3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ÜV莱茵&q...

关键字: 研讨会 汽车行业 ISO 人工智能

9月9日消息,今日,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英富曼(Omdia)发布《中国AI云市场,1H25》报告。

关键字: AI 人工智能

面对市场对更智能产品、更短设计周期以及更高效灵活生产流程的需求日益增长,设计与制造企业纷纷借助人工智能,推动业务流程迈向新高度。凭借处理复杂数据的卓越能力与传递智能洞见的便捷性,人工智能已准备好在工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承担...

关键字: 人工智能 工业物联网 传感器

重庆2025年9月6日 /美通社/ -- iChongqing新闻报道: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于9月5日在重庆开幕,550余家企业参展,展示了从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AI)座舱到扩展现实(XR)影视和机器人咖啡厅的30...

关键字: 人工智能 新能源汽车 AI 机器人

北京2025年9月5日 /美通社/ -- 9月4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经开区对外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q...

关键字: 人工智能 模型 开源 AI

二十余项改革全国全市推广,700余事项100%全程网办 北京2025年9月5日 /美通社/ -- 9月4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经开区对...

关键字: DIY 人工智能 加速器 机器人

"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6%,每年安排产业发展资金超百亿元 北京2025年9月5日 /美通社/ -- 9月4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

关键字: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集成电路 4S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