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统一规划电网优化资源配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北极星电网在线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电网需要承担跨省区优化配置资源的任务,电网统一规划意义重大。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和委员建议,应将发展特高压电网纳入国家电力规划和电网专项规划,尽快出台电网规划,以解决能源和电力发展中的矛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尽快出台电网专项规划 推动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华北分部主任朱长林
当前急需以电网规划指导项目建设,并建立客观、公正、透明、高效的评估机制,从而推动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电网规划是电力规划的核心,关系电力发展全局,关系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华北分部主任朱长林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电网规划并改进电网项目评估机制。他说,“十二五”已过去3年多,风电、太阳能、水电、可再生能源等16项能源领域的“十二五”专项规划陆续发布,但电网专项规划迟迟不能出台,能源和电力发展中累积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朱长林说,我国电源布局不合理,东中部负荷中心大量建设煤电,雾霾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地区,2013年火电装机1.3亿、1.5亿千瓦,分别占全国的15%和17%,单位国土面积火电装机分别为西北地区的13倍、26倍。据统计,“十二五”以来,东中部核准在建煤电达4880万千瓦,获得“路条”的常规煤电2632万千瓦,其中京津冀鲁720万千瓦、长三角732万千瓦、华中东四省1180万千瓦。这些项目建成后,东中部每年电煤消耗还要增加20%左右,空气质量势必进一步恶化。
其次,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主要体现在“有网无电送”“有电送不出”。朱长林说,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容量800万千瓦,目前已投运,而哈密能源基地核准和已获“路条”煤电项目仅660万千瓦,今年8月第一台机组才能投运,既无法满足直流投产后的送电需要,也无法保障直流满功率送电,工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四川水电“丰余枯缺”矛盾突出,明后年丰水期电力富余500万千瓦左右,但外送通道能力受限,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一直未获核准。
此外,新能源开发面临瓶颈。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风电年发电量突破1400亿千瓦时,超过核电,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风电开发高度集中的“三北”地区装机容量已达6363万千瓦,但由于当地用电负荷小,风电消纳空间不足,跨区外送通道能力有限,大风电无法融入大电网,导致弃风。
朱长林说,由于缺乏电网规划,国家对特高压工程的核准建设,采取了“一事一议、单个评估”的做法,但电网项目评估机制还不完善。目前电网项目评估机构仅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一家,而铁路、石油、石化等行业均有多家评估机构。在特高压项目评估中,因为个别不同意见,导致工程评估推进困难、久拖不决。这种局面客观上阻碍了特高压发展和工程建设。
朱长林强调,电网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电网需要承担跨省区优化配置资源的任务,这就要求电网要统一规划。当前急需以电网规划指导项目建设,并建立客观、公正、透明、高效的评估机制,从而推动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朱长林建议,健全电网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电网企业为主编制、中介咨询机构评估”的电网规划管理机制,实现电网规划与电网安全和管理责任主体的统一,职责清晰、权责对等,保证电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尽快出台国家电网规划,重点明确特高压交直流输电通道,加快西部和北部能源煤电和风电基地开发,扩大西电东送规模,严格控制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华中东四省煤电项目建设,着力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解决雾霾问题。改进评估工作机制,根据电网的系统性、网络性特征,重点加强对电网规划的整体评估,不再具体评估单个项目;电网规划批复后,规划明确的项目原则上直接进入核准程序;并增加电网项目评估机构,增加在职专家、一线专家和责任单位专家比重,使专家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发展特高压电网应纳入国家电力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顾问毛日峰
应将发展特高压电网纳入国家电力规划和电网专项规划,尽快核准和启动建设涉及湖北及华中“两交两直”的特高压工程,加快形成坚强智能电网。
华中电网供电范围覆盖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六省(市),供电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约3.91亿人,是我国供电人口最多的区域电网。华中地区一次能源资源基础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5%,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储采比低。预计“十二五”期间,华中地区能源消费大于能源生产,是能源净调入地区,且能源产消差不断扩大,能源对区外依存度越来越大,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顾问毛日峰认为,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建设美丽华中、美丽湖北,客观上要求电网的发展既要满足区域用电需求,又要能实现跨区跨省资源优化配置,迫切需要转变电网的发展方式。
毛日峰说,近年来,我国能源开发加速向西部和北部转移,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一般都在1000~3000千米,这决定了我国能源输送必须走远距离大规模输送道路。加之,全国各地出现的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决定了只有加快建设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优势的特高压电网,才能满足能源需求,适应大气污染治理需要。
湖北省煤炭储量不足全国的1%,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占全国的0.8%,天然气地质储量仅占全国的1.2%,水能资源基本开发完毕,且大型水电按国家统一计划大量外送其他省份。华中地区电煤运输几乎完全依赖铁路,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用电负荷持续增长,对电煤需求量不断增大,电煤需求与电煤采购难、运输压力大的矛盾仍然长期存在。
毛日峰认为,华中地区电力生产和供应的特性,要求电网的发展既要满足大量吸收区外电力资源,又能在丰水期向区外送出富余的清洁水能资源,同时远景还要将西北、蒙西输送过来的大量清洁能源转送华东、南方地区。电网电压等级越高、网架结构越强、规模越大,输送和配置资源的能力越强,技术经济优势越明显,只有充分发挥华中电网处于国家电网“枢纽”,湖北电网位于华中电网“中心”的地理优势,加快建设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优势的特高压电网,才能满足跨区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毛日峰建议,应将发展特高压电网纳入国家电力规划和电网专项规划。尽快核准和启动建设涉及湖北及华中“两交两直”的特高压工程,加快形成坚强智能电网。尽快核准并建成“雅安—重庆—长寿—荆门—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充分发挥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丰水期将四川水电直接送入湖北及华中电网负荷中心,在枯水期将蒙西及东部四省火电送入川渝,更好地满足地区用电和水火电调剂运行的需求;尽快核准并建成蒙西—湖北武汉±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落实送端电源,有效解决湖北缺电问题;尽快核准并建成“蒙西—晋中—晋东南—南阳—荆门—长沙”交流特高压通道工程,充分发挥内蒙古等地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将火电资源远距离输送到湖北和华中电网负荷中心,减轻湖北及华中地区电煤的采购、运输压力,拓宽湖北及华中能源输入渠道;尽快核准并建成准东—四川±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形成新疆煤电转送大通道,将西北清洁能源输送至华中地区乃至华东地区。进一步加大对特高压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赔偿、拆迁和民事协调等方面,完善相应政策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