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训练让 AI 变笨?强化学习与监督学习的差异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往往认为更多的训练、更复杂的数据能让 AI 变得更加智能。然而,近期一些研究却揭示了令人意外的现象:对小型 AI 语言模型进行数学训练时,过度训练可能会导致其表现急剧下降,甚至出现 “变笨” 的情况。与此同时,强化学习与监督学习这两种主流学习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大相径庭,它们的差异值得深入探讨。

  • AI 的过度应用是否让你的企业深陷洞察泥潭?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AI 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为企业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机遇。从数据分析到决策制定,AI 似乎成为了企业提升效率、获取竞争优势的利器。然而,随着 AI 应用的日益广泛,一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AI 的过度应用是否会让企业深陷洞察泥潭?

  • 5G-A:重塑无线感知能力的技术跃迁

    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5G 的广泛应用为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而如今,5G-A(5G-Advanced)正崭露头角,作为 5G 技术的演进与增强版本,5G-A 不仅继承了 5G 的优势,更在多个维度实现了突破,尤其是在重塑无线感知能力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跃迁,开启了通信与感知融合的新篇章。

  • 线数多带来的优势

    从直观效果来看,线数越多,垂直分辨率越高,对物体轮廓的描绘也就越精确。早期产品多使用 16 线激光雷达,这种低线数产品仅适合低速环境。随着技术发展到 32 线、64 线,逐渐适用于中低级别的 ADAS 系统。如今主流车规方案是 128 线激光雷达 ,例如禾赛科技的 Pandar128,在 10% 反射率前提下,能探测到 200 米的距离,角分辨率达 0.1°×0.125°。像极氪 9X 首次搭载的 520 线激光雷达,相比 128 线产品,垂直分辨率提升近 3 倍,可在 300 米外识别长宽超 75 厘米物体,能提前应对高速行驶中的风险。高线数激光雷达能清晰分辨 200 米外车辆轮胎纹理,而 16 线雷达仅能勾勒出模糊轮廓。高线数雷达在复杂场景中的优势也十分显著,识别路肩、低矮障碍物(如锥桶、宠物)的准确率提升 40%,误判率降低至 0.3% 以下。在极端天气下,高线数雷达的性能优势也能得以凸显,搭载 192 线激光雷达的车型在雨天仍能探测 250 米外行人,而低线数雷达在同等条件下探测距离可能缩水 60%。

  • 数字电源模块:FPGA 供电设计的理想之选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凭借其开发时间短、成本效益高以及灵活的现场重配置与升级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领域。从通信设备到工业控制,从汽车电子到航空航天,FPGA 的身影无处不在。为了充分发挥 FPGA 的高性能,其供电设计至关重要,而数字电源模块正逐渐成为满足 FPGA 供电需求的理想选择。

  • 雷达感应与在线语音合成技术重塑场景化交互新体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场景化交互体验的升级成为众多领域关注的焦点。雷达感应与在线语音合成技术宛如两颗璀璨的新星,正携手重塑这一体验,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场景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 AI 边缘计算网关:开启智能新时代的钥匙

    在当今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高效性以及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AI 边缘计算网关,作为融合了人工智能(AI)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创新产物,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各行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的关键力量。它如同开启智能世界大门的钥匙,为众多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变革。

  • 低功耗蓝牙 / 蜂窝物联网智能手表:远程护理与 SOS 警报的科技守护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穿戴设备不断迭代创新,低功耗蓝牙 / 蜂窝物联网智能手表以其独特功能,在远程护理和 SOS 警报领域展现出巨大价值,为人们的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

  • 人工智能技术带动助听器的音频革命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助听器行业也因 AI 技术的融入而迎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音频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为听障人士带来了全新的希望,更重新定义了他们与声音世界的连接方式。

  • UPS 供电异常致多台服务器关机数据丢失的解决办法

    在企业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中,UPS(不间断电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数据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供电突发状况时为服务器争取宝贵的停机准备时间。然而,当 UPS 供电异常导致多台服务器突然关机,进而引发数据丢失时,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助力企业快速恢复数据、排查隐患并构建长效防护机制。

  • RFID 技术助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溯源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被誉为 “21 世纪高性能材料之王”,以其卓越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强度是优质钢丝的 15 倍,密度却仅为水的 0.97 倍,且具备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海洋产业、军事装备、安全防护、纺织、建筑、体育器械等领域。在国防军工领域,更是逐步取代传统金属和芳纶,成为新一代防护装备的核心材料。随着市场对其需求的不断增长,保证产品质量和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溯源变得愈发重要,而 RFID 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AI 融合智能防护:开启安全防御新篇章

    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规则和特征库,面对日益复杂多变、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威胁,往往力不从心,难以做到及时且精准的识别。AI 技术的融入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对海量的网络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自动挖掘其中潜藏的威胁模式和异常行为。以中国电信安全公司推出的威胁情报查询平台为例,该平台依托强大的大网数据底座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 DeepSeek,能够实时捕捉全球威胁动态。通过对多维度 IP 特征数据与 PDNS 数据的分析,构建起亿级高活跃情报库,并借助智能分析引擎实现情报的智能化、多维度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威胁识别的精准度与效率,即便是非专业的 “技术小白”,也能借助该平台获取专业级的安全辅助决策 。

  • 芯片架构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哪些?

    可以把芯片架构理解为建筑设计图,它描述了整个芯片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模块,类似于房屋设计图描绘了房间布局和各个功能区域。

  • Ansible驱动内核调优:动态加载sysctl模块与实时配置验证

    在超大规模云计算环境中,内核参数的合规性直接影响系统性能与稳定性。某头部互联网公司通过Ansible实现万级服务器集群的sysctl参数动态调优,将参数合规率从78%提升至99.97%,单次全量检查耗时从12小时压缩至8分钟。本文深度解析这一技术实现的关键路径。

  • Bash脚本参数解析:从getopts到自定义函数的命令行工具开发指南

    在Linux系统管理中,Bash脚本是自动化运维的核心工具。据统计,GitHub上超过60%的开源项目包含Bash脚本,而其中75%的脚本存在参数解析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将系统讲解从基础getopts到高级自定义函数的参数解析方法,结合生产环境实践,提供一套完整的命令行工具开发方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