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带动助听器的音频革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助听器行业也因 AI 技术的融入而迎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音频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为听障人士带来了全新的希望,更重新定义了他们与声音世界的连接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助听器在帮助听障人士获取声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复杂环境下,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比如在热闹的餐厅中,周围的嘈杂声、人们的交谈声混杂在一起,传统助听器很难精准地将目标声音,如对面交谈者的话语,从众多干扰声中分离出来,导致听障人士难以听清关键信息。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攻克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
以索诺瓦集团旗下峰力品牌推出的太极 AI 超算力助听器为例,它通过突破性的双芯片技术 —— 超响应 ERA 芯片和超算力 Deepsonic 芯片,搭载深度神经网络 DNN 的超强听觉认知声音处理算法,实现了在嘈杂环境下声音处理速度和解析能力的大幅提升。其每秒运算速度高达 77 亿次,整体算力是现存芯片的 53 倍。这种强大的算力使得该助听器能够基于 450 万个神经连接、2200 万个真实声音场景样本进行训练,从而在复杂环境下从各个方向剥离出言语声,将降噪效果提升至 10 分贝。相比之下,行业平均的助听器降噪普遍在 4 - 6 分贝左右。这一技术突破让听障人士在噪声环境中的语音清晰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使噪声不再成为沟通的巨大障碍。
飞利浦助听器也在 AI 技术应用方面成果显著。其 HearLink50 平台新品内置第三代 AI 助听芯片,搭载智能动态辨识技术(SoundGuide)。该技术能够实时动态捕捉用户头部运动及所处环境的细微变化,精准感知用户想听的声音,进而无缝调整听觉支持。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当用户在散步、跑步等运动环境中时,助听器可通过四维动态感知声学环境,自动调整方向性麦克风与 AI 智能降噪系统,减少环境噪声,重点突出语音,为用户提供清晰、自然的动态听觉体验。同时,飞利浦 HearLink50 平台的 AI 数据库涵盖数千万种声音场景,AI 助听芯片每秒每个频率段进行数十万次的高效识别、对比、自主学习,持续优化用户专属的个性化降噪规则,显著提升了声音处理的实时性和精准度,信噪比提升可达 12 分贝。
国内企业在 AI 助力助听器发展方面同样表现出色。讯飞医疗的讯飞智能助听器采用了智能 32 通道技术,针对不同频段听力损失量身定制补偿方案,实现了更精准的言语理解度和更佳的听感舒适度。其自研的 AiScene 场景识别系统能够实时追踪用户所在环境,通过均衡通道降噪调节,自动切换 6561 种降噪模式,为用户带来自然的聆听体验。此外,该助听器还具备 APP 自主验配功能,用户在家中仅需 5 分钟,通过内置的多频点测听和人性化 APP 进行听力检测,即可得到适合自己的听力补偿方案,大大优化了验配流程,减少了配机等待时间及往返门店调机的麻烦。
AI 技术在助听器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降噪和声音识别能力,还在其他方面带来了变革。例如,一些助听器新增了耳鸣掩蔽功能,通过精选特定频率的声音来掩蔽耳鸣声,并可根据患者的耳鸣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减轻了耳鸣患者的痛苦。在连接性方面,借助全新的蓝牙技术,助听器能够更快速、稳定地直连 iPhone、iPad 等 iOS 设备以及安卓系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将视频、音乐、电话等音频直接传入助听器中,为用户带来便捷的多媒体聆听体验。同时,远程验配功能也得以实现,用户能够与听力专家进行视频通话,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助听器的验配和调试,这对于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听障人士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地带动着助听器的音频革命,为听障人士打开了一扇通往清晰、丰富声音世界的新大门。从提升复杂环境下的聆听效果,到实现个性化的功能定制,再到优化用户的验配和使用体验,AI 技术在助听器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未来助听器将更加智能、高效,为全球数以亿计的听障人士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