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13年来最大重组,从软件转型为硬件服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鲍尔默在致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此次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定位公司,把握好界定当前技术应用模式的移动设备和服务,创造出新的电脑运算体验。
微软的新组织架构包括以下职能:工程、营销、企业发展和宣传、现金战略和研究、财务、人力资源、法务和首席运营官办公室,而新的四大业务部门包括:操作系统、应用和服务、云计算和企业,以及设备和工作室,具体如下:
设备与工作室工程集团(Devices and Studios Engineering Group):以硬件为主,包括游戏、音乐、影像、娱乐等,由前任windows主管朱莉·拉尔森-格林(Julie Larson Green)负责。
应用与服务工程集团(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Engineering Group):负责办公、通信、搜索以及其他项目应用,由前任bing主管陆奇(Qi Lu)负责。
云计算与企业工程集团(Cloud and Enterprise Engineering Group):以企业数据库与云端服务为主,由塞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接手管理。
其他高管方面,skype部门前总裁托尼·贝茨(tony bates)将转而负责企业发展和开发者关系,以及微软的并购和产品宣传事宜。当前的企业解决方案主管基里尔·塔塔里诺夫(kirill tatarinov)将继续负责类似的部门dynamics,但产品、营销和销售职能都改为由微软从公司层面统一安排。
首席技术官埃里克·鲁德尔(eric rudder)将负责先进战略和研究集团;前windows部门财务主管塔米·莱勒(tami reller)将负责所有的营销活动,并与营销战略负责人马克·佩恩(mark penn)就广告和媒体职能进行合作;首席运营官凯文·特纳(kevin turner)将继续负责全球销售;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将负责集中的财务部门;法务主管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和人力资源主管丽莎·布鲁默(lisabrummel)的职责与当前类似。
微软同时确认,office业务总裁科特·德尔本(kurt delbene)将退休;微软高级顾问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将离开高级领导团队,转而为鲍尔默从事未公布的特殊项目。而微软研发主管里克?拉希德(rick rashid)将负责操作系统创新这一新工作。
对于此次重组,鲍尔默在备忘录中表示,微软将从公司层面制定统一战略,打破主要经营部门之间壁垒,各个部门不再各自为战,帮助微软更好地执行战略,从而发布帮助用户从事他们最希望活动的设备和服务,以及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企业产品和服务。
鲍尔默也因此加强了对微软的控制。根据重组计划,微软每一项关键计划都会有一个直接向鲍尔默汇报的人士。
《华尔街日报》猜测,在这份关键计划名单上的,包括Windows系统、Office、Xbox以及Bing搜索;而且,从新架构和部门负责人的安排上,无法看出谁会接替鲍尔默——这个鲍尔默看似不太愿意回答的问题。
盖茨传位给鲍尔默时,选接班人的意向可是很明确的
与索尼此前推出的“一个索尼”口号类似,微软称,未来公司只会有单一的策略,即根据不同的计划,从公司层面制定统一战略,不会再根据不同的部门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任何时候,一个微软。”鲍尔默写道,“一种体验,一个公司,一套Apps……微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横跨各个领域的统一体验。”
微软还称,计划开发一系列家用设备产品,包括电话、平板电脑、PC、2-in-1(PC、平板二合一产品)、电视连接设备相关产品,以及其他可以想象和研发的设备。
看来,微软将服务和硬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这也符合鲍尔默对于股东的承诺。鲍尔默曾在去年发给股东的公开信中透露了他的战略。他希望将微软从一家业务多样但相对独立的商业集团,转型为真正具有协作性的“设备与服务”公司。
服务和硬件为王?那潜台词就是“Windows你已经不是主角了”
有意思的是,《华尔街日报》援引微软消息人士的话称,鲍尔默在重组计划上曾向福特CEO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征求过意见,穆拉利擅长重组大型企业。
战略目标依旧不明
摩根大通认为,微软想更清晰地定义自己的战略,我们相信,新的重组架构正反应出微软在此方面的努力。但是,依我们之见,这个战略仍然不清晰。
摩根大通认为,今天的重组暗示微软试图简化组织和战略,尽管如此,战略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点不明确。可能,重组最符合逻辑的结论的是所有操作系统都由一个领导负责,考虑到微软要为所有设备提供通用平台,这点是必要的。另外,和所有重组一样,它可能会带来破坏性,使得原本计划好的转变在执行之前或者执行之时被破坏,尤其是转变不明确时更易破坏。
此外,多位消息人士还称,这些结构的改变意味着一套新的财务报告体系出炉,一改此前单独汇报的局面,华尔街再也无法轻易获知各个单项业务的盈亏情况。
此次调整还彻底改变了鲍尔默2005年确立的业务结构,当时他创立了一个由强有力并且高度自主的部门业务领导人所组成的经营框架。独立机构“微软方向”(Directions on Microsoft)的分析师罗勃·海姆(Rob Helm)指出,早前这种策略意在效仿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等公司所取得的成功,但导致微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世界时措手不及。 [!--empirenews.page--]
特别是,微软保护主要利润来源(Windows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愿望,长期被视为是拖累创新的一大因素。随着个人电脑的使用转向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并被苹果、谷歌等公司所开发的软件主导,Windows的影响力已经衰落。
根据鲍尔默的最新方案,微软的工程师们将被重新划入上述四个部门,例如将之前分属不同部门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以及Xbox游戏机等产品的操作系统开发工程师汇聚到一起。
就操作系统部门而言,整合的好处是微软可以统一分散的资源,统一开发硬件设备的操作系统,保证微软系列操作系统在各种设备上体验的统一。实际上,这也符合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此之前,谷歌已经将Chrome操作系统和Android系统划归为一个部门,更早前苹果也将iOS和Mac OS X系统的交由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y Ive)负责。
老爷车的架构与赛车比,微软这次大修的决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承认苹果的模式比自己强,赶紧跟上
分析师们指出,这项改革将有助于推动微软开发出可在所有设备上运行的单一软件平台,并使微软在面对苹果的iOS操作系统以及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时更具竞争力。
危机四伏
虽然有了很好的愿景,但目前还不清楚,简单的架构重组能否帮助微软更及时地开发出客户最需要的产品。仔细观察微软目前所处的商业环境,微软已经是危机四伏。
在微软最擅长的PC领域,由于更多的消费者转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整个PC行业已经出现了连续5个季度的下滑。据市场调查机构IDC和Gartner最新的报告,今年第二季度整体PC出货量的下滑超过10%。对于依靠授权操作系统而获得超额利润的微软而言,这绝对不是好消息。
在企业领域,云计算的兴起改变了以往软件服务的交付模式。很多企业用户不再购买单机版本的软件包,转而使用在线服务。同时,传统的服务器业务也在面临类似亚马逊AWS公共云计算业务的极大挑战。
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估算,目前使用云计算服务的企业客户当中,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为71%,而使用微软公有云Windows Azure的大概有20%。由于企业业务占据微软一半以上的营收,微软在这个领域退路已不多。
当然,外界之所以看衰微软前景的主要原因还是,微软未能赶上移动时代的大潮。缺席市场规模巨大的移动设备和服务市场,这才是微软的深层危机。
移动设备对于PC而言是一场革命,虽然微软寄望推出Surface这样的产品,一方面能够守住PC市场,另一方面又能在移动设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这种设备的销量非常一般,全球的市场份额不到2%。
目前消费者需要的是廉价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而微软惯有的出售软件授权的模式推高了微软阵营的产品成本,这导致搭载Windows系统和Windows Phone系统的移动产品未能成为市场主流,相关的应用和服务生态系统也因此远远落后于苹果公司和谷歌。
微软的深层危机是依然想用软件时代的商业逻辑在移动时代有所作为,但市场的反馈是这种模式并不可行。在微软未能作出实质性的改变之前,单纯的组织重组可能并不会从根本上扭转微软的困境。
投资银行UBS分析师布伦特(Brent Thill)说,微软重组不会在短期内造成很大影响,但重组是必要的。“微软需要摇摇这棵大树了。它们必须围绕云计算和移动重组,这次重组是正确的一步,但会花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