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电子 > 医疗电子
[导读]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能通过采集脑电波或利用脑成像技术来“读取”思想,也能够用“意念”来命令机械做简单的动作,还能够通过无创的磁刺激、电刺激来“控制”人的行为……这些成就昭示着,人类所渴望的心心相通、意念交流也许已经不远了。本文介绍了一项能让两人直接用脑电波交流的技术,真正实现了脑与脑之间的直接通信。对此,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神经科学专家洪波认为,这几个研究在科学上没有新进展,只是把现有技术整合起来,但这些研究具有象征意义,虽然实验中只传递了一个比特的信息,但演示了大脑之间通讯的可能

拉杰什·拉奥(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感知运动神经工程中心主任)

安德烈·斯托科(华盛顿大学心理系和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沃森先生,请到这里来。”138年前,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第一次用电话说出了这句话,一场通信革命从此掀起。如今,人们即使身居不同大陆,也能够通过手机、互联网毫无障碍地通话、通信及视频交流。

但语言交流仍有局限。一些抽象概念和情感并不容易通过文字表达。一部分残疾人无法和他人正常交流,尽管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常人无异。

数十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一种叫做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的技术逐渐成熟,可以让瘫痪病人用脑信号控制电脑光标或假肢。BCI用一些数据处理技术,从病人的脑信号中提取出移动的意图,并将该信息传达给病人希望控制的装置。

多年前,拉奥想到:或许,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实现人脑与人脑之间的通信。想象下,教师可以直接把数学证明传入你的大脑,而不用口头教授;医学系的学生可以从导师的大脑中直接学会复杂的手术技能。这类想法一直是科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比如《星际迷航》中瓦肯人的心灵融合,以及《阿凡达》电影中的截瘫者控制阿凡达等。

我和拉奥在多次对话中(我们均在华盛顿大学任教)认识到,实现这种技术的最基本的设备已经有了,尽管能实现的功能十分初级。和其他科学家一起,我们正在寻找可以让大脑直接交换思想的技术,使人类突破传统交流手段的桎梏。

让老鼠的尾巴抬起来

我们的想法是使用脑电图技术(简称EEG),即在人的头皮上安置很多电极,记录人的脑电波。记录到的神经活动看似充满噪声,但实际上包含了人类思维的信号。我们希望可以提取出这样的信号,并通过网络发送给第二个人。也就是说,这个信号决定了我们要给接收信号的人的大脑施加怎样的电刺激。因为神经元通过电信号互相交流,我们可以施加电流或磁场(或是用其他技术),以特定方式影响大脑内部的信息传导过程。

简单来说,我们根据一个人的大脑信号,让另一个人的大脑产生特定的神经活动模式。

 


在用脑电波玩游戏的实验中,一个人想象做一个动作。EEG可以检测到对应的神经活动。这会触发电脑,向第二个人的运动皮层发送一个刺激,让他抬起手按下按钮。

当我们开始测试这个想法时,已经有另外两个神经科学研究组实现了大脑间的信号传输,不过他们的研究不是在人脑上做的。到目前为止,包括我们的研究在内的所有实验均是对这个概念的简单验证:一方扮演发送者,另一方扮演接收者。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实现大脑间的双向通信,但我们相信这两个阶段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杜克大学的米格尔·尼科莱利斯(Miguel Nicolelis)率先实现了大脑间的通信。2013年上半年,他发表了一项研究,成功地在身处不同大陆的两只大鼠之间传递了一些简单信号。不多久,另一项用人作为信号发送者的研究也成功了。这项研究中,6个受试者通过EEG装置各自向一只麻醉的大鼠发送命令。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柳承世(Seung-Schik Yoo)和同事还使用了一项新技术——向特定脑区发送穿透颅骨的高度聚焦的超声波。

当人类受试者决定移动大鼠尾巴时,他的脑电波信号会触发超声波装置,向大鼠大脑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这个350kHz的脉冲对准了大鼠的运动皮层,因此两秒后,老鼠的尾巴会抬起来再放下。

另一个大脑

和柳承世的工作类似,我们的实验也是用EEG提取控制信号。拉奥实验室有着从EEG信号中提取控制意图的丰富经验,所以这一步很简单。问题在于提取出神经信号以后,我们该如何把它“输入”另一个大脑。幸运的是,本文的另一位作者斯托科和钱特尔·普拉特 (Chantel Prat)当时正在研究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简称TMS)。这是一项已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技术,可以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这种技术是利用磁场脉冲,诱导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元放电。

实验时,研究人员会在受试者头部附近放置一个绝缘线圈来产生脉冲。线圈通电时,线圈附近的神经元周围会有磁场形成。线圈断电后,磁场就会消失。磁场的突然变化将会使磁场内的神经元产生微弱的电流,促使神经元放电。当这个区域的神经元放电时,与之相连的一系列神经元也会被激活。

当线圈放置在合适位置时,特定的磁场变化会让人做一些不自主的运动。虽然使用TMS的目的通常不是为了让人做不自主的运动,但我们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受试者做一些简单动作。在我们的研究中,斯托科的左侧运动皮层上方置有TMS线圈,这里的神经元控制着他的右手动作。经过一系列参数调整,我们找到了刺激控制斯托科手腕的神经元的合理设置,可以让他的手抽动。

我们决定用一个双人电子游戏测试我们的脑脑接口(brain-to-brain interface)。实验室的学生们花了数月时间编写程序、整合各种技术,终于在2013年8月12日,我们成功开展了这个实验。拉奥扮演信息的发出者,斯托科则是接收者。

游戏中一艘海盗船正在向城市发射火箭。玩家需要发射火炮,拦截每发火箭。只有拉奥可以看到游戏画面,但只有斯托科可以按下发射火炮的按钮。所以拉奥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形成“发射”这个想法,然后几秒种后斯托科则会收到这个信息,并按下按钮。

拉奥头上戴了一个贴得很紧的帽子,上面嵌有32个电极,可以测量头部不同位置的电活动变化。在任意时刻,大脑中不同的神经元群的电活动可能都会以不同的频率发生波动。当拉奥想象着移动自己的手时,EEG电极会记录到一个可以被软件检测到的信号。该信号的特征是,电活动的低频波动会有明显下降。一旦检测到这种特征的信号,我们就会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指令,刺激斯托科的大脑。

斯托科自己并不会意识到这个刺激,尽管如此,他的右手还是会运动。刺激会导致他抬手,当手落下时会敲击键盘并在游戏中发射火炮。成功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直接把自己的意图传达到另一个人大脑中,让两个大脑协作完成任务。随着实验进行,我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越来越好,最后我们几乎可以100%拦截海盗的火箭。拉奥学会了如何以同一种方式来想象移动自己的手,使电脑可以从EEG数据中找到规律。斯托科同时还发现,除非他感觉到或看到自己的手在动,否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手腕在动。

我们后来又在其他几组人类受试者身上重复了这个发现。虽然不是每次结果都很完美,但总体来讲,只要发送者的意图被EEG系统准确检测到了,它就可以通过TMS直接传入接收者大脑中。在这些实验中,每个受试者都知道各自扮演的角色,并且愿意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每次海盗的火箭被击中时,发送者就知道对方成功接收到了自己的意念,并按下了开火按钮。我们认为这种有意识的合作是脑脑通信的真正目标,这一特点在动物实验中很难实现。

然而这个简单的实验有一个缺陷:接收者的角色是被动的,他本质上只是借了只手给发送者用而已。接下来我们将设计新的实验,对接收者的其他脑区发送信号,产生有意识的、主动的想法。例如,我们可以向另一个大脑发送视觉信号,而不再是运动信号。接收者会突然看到——比如说一片绿色,然后明白应该做相应的行动。一个研究组已经用和我们相同的技术,在人脑间发送了简单的视觉信息。

这些简单的实验看上去离电影中传输复杂思维的“心灵融合”还差很远,但我们相信,弄清楚如何传送感觉信息和运动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大脑如何传输感觉和运动信号,我们已经有很多认识,而关于大脑如何产生复杂思想和想法,比如怎样解微分方程、判断哪座城市是拉脱维亚的首都等,我所知尚少。而且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感觉和运动信息是构筑更复杂知识的基本要素。只有掌握了传送简单信号的技术,我们才能去尝试传送更复杂的概念。

脑脑通信

我们畅想了该技术在未来的几种应用。例如,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病人可以从治疗师那里直接接收加速恢复的方法。不能说话的残疾人可以用这种技术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传递给他们爱的人。

当然,用技术提高大脑能力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用汽车和飞机增强了运动能力,用书籍和网络扩大了记忆容量,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提升了分析和交流能力。脑脑通信技术增强的可能会是人类社会性的一面——和他人分享想法的天然需求。

假若科学家和工程师真的有一天实现了真正的脑脑通信,这种技术一定会在道德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技术是把双刃剑,小到厨房的餐刀,大到基因工程均是如此。

脑脑通信也不例外。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有坏人将大脑植入技术滥用在邪恶目的上的情节。现在的世界中各个装置高度互联,安全和隐私被人们高度重视,而在大脑可以互联的未来,这两个问题只会变得更加关键。神经安全研究者需要开发出高度安全的通讯协议,把脑脑通信的风险降到最低。政策制定者也需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最大限度减少技术的滥用。

我们必须扪心自问:脑脑通信带来的好处能否抵过它的风险?这种技术会如何改变人类进化的轨迹?社会会因为它变得更好吗?我们的实验提醒人们,或许现在就该开始讨论这些问题了。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什么是脑电波?脑电波能来干嘛?怎么采集脑电波?脑电波采集有什么难点?

关键字: 脑电波 干电极

摘要:根据对脑电波信号的采集与分析,结合LabV1Ew虚拟仪器设计,研发了基于脑电波信号控制的意念可控灯,利用Mindband脑电波传感器采集脑电波信号,再通过内部的ThinkGear芯片对采集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经蓝牙模...

关键字: 意念可控灯 脑电波 脑机接口

对于生物而言,死亡一般是指其一切生命特征的丧失且永久性的终止。那么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类的大脑都会想写什么呢?

关键字: 脑电波 生命

摘 要:针对目前智能家居系统二次升级难度大、控制功能有限以及无法顾及特殊人群等问题,提出了一个集嵌入式 BOA服务器搭建、脑电波控制、物联网RFID等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家居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通辻Web页、语音...

关键字: 物联网 RFID 脑电波 智能家居

  如果你的翅膀不能飞,就藏好他;如果你的技术撑不起你的野心,就静下心来好好学习。LED散热市场已是群雄割据、百家争鸣,万景华的技术翅膀凭什么能在LED行业腾飞,市场的野心靠什么在这里得到释放&

关键字: 脑电波 人脑控制汽车

  无人机竞赛近年来比较常见的玩法是FPV(第一人称视角飞行),而在近日,一场特殊的无人机竞赛在佛罗里达大学篮球场馆内上演,因为参赛选手不是靠遥控器让无人机起飞和飞行,而是意志力。

关键字: 无人机 脑电波 fpv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用意念或手势操控物体这些科幻电影中的桥段正在成为现实。近日,神经科学公司EmoTIv打造了一款EEG脑波感应头盔,体验者可以在这个头盔的帮助下通过脑波控制无人机飞行。

关键字: 意念 脑电波

据报道,中国一些公司利用能读取脑电波的头戴装置来探测员工是否感到疲劳、走神和有压力,希望以此提高生产力。这种把无线传感器隐藏在安全帽中的监控装置实际上是利用采集的不同脑电波来解读员工的生理和心理

关键字: 无线传感器 脑电波

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中,除了传统的手机、相机、耳机等数码产品外,汽车科技的看点也是颇为吸引人眼球。丰田、日产、现代、博世、采埃孚等企业都带来了自家最新的汽车“黑科技”。“脑电波控制车辆

关键字: 日产 汽车电子 脑电波

谈起生物识别技术,我们也不在陌生。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我们的脑洞开的不小了。不过科技就是令你不断惊喜,脑洞打开停不下来,脑电波识、基因识别技术汹涌袭来。 指纹识别技术

关键字: 生物识别技术 脑电波 魅族 指纹识别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