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技术
[导读]当国家计委说要用二到三年时间发射中国直播电视卫星 时,我们头顶上的天空每天已经有442套境外免费的卫星直播频道做着密集型轰炸。显然,近期 “第一颗直播卫星搁浅”一事涉及的并不仅是2000亿商机的被迫延迟,



当国家计委说要用二到三年时间发射中国直播电视卫星
时,我们头顶上的天空每天已经有442套境外免费的卫星直播频道做着密集型轰炸。显然,近期
“第一颗直播卫星搁浅”一事涉及的并不仅是2000亿商机的被迫延迟,文化安全恐怕才是直播卫
星电视系统在中国起起伏伏的深层根源。


搁浅


据广电总局科技司何瑾介绍:原定2003年发射的中国第一
颗电视直播卫星计划已取消,许多深层次问题尚待在原论证、再论证基础上做更深入的论证。而新
的电视直播卫星发射、播出时间表并未排出。国家关于电视直播卫星系统总的政策并没有改变。


去年8月,广电总局对直播卫星系统的态度可谓豪情万丈,
声称用6年时间发展6000万直播卫星电视用户——须知目前全世界直播卫星电视用户尚未突破6000
万。但话音落地不久,形势急转直下,“直播卫星系统”仿佛人间蒸发。


中国的电视直播卫星系统显然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问题
超出了技术和商业的层面,触及极为敏感的一些核心问题,因此,该系统的直接操作方——中国广
播影视卫星公司处事格外低调,其总经理管斌常以沉默应对各方询问。


虽然从外界看上去直播卫星系统陷入停滞,但北京广播学
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坚信中国一定会搞这个系统,而且就在“十五”期间。他给出以下
的理由:直播卫星系统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中国不可能排除在趋势之外;国家计委已明确将
其列入“十五”规划;中国已对世界作出承诺,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播出数字电视


胡正荣说,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发射直播电视卫星在
技术上已不存在障碍,以我国现有的技术能力完全可以发射与美国现运行的直播卫星同样参数、寿
命的卫星;来自广播电视系统的专家最担心的是节目源,以现有的中央台加各省一套综合台三十几
家唱一台戏的布局显然难以完成直播卫星电视的市场化运作。胡说,要实现良性运转就必须要上专
业台,这样才会有人肯花钱买设备,才能多花钱看节目。但专业台怎么上就不仅是一个产业链的问
题。


搁浅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隐忧——卫星直播
系统将直接涉及大陆10亿电视观众欣赏习惯及此后更为深远的整个民族社会文化心理行为方式潜移
默化的改变。


由于电视传媒本身在国际化浪潮中已超越了单纯意识形态
层面,成为国家利益均衡的一个重要参数和力量,有专家指出:对这一市场的开发、控制和利用,
对产业的调整、提升和转型,对社会文化观念的渗透和反渗透,对文化意识形态的入侵与反入侵,
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利益争夺的重要内容。国家文化主权已经具有新的技术形态和经济形
态。


2000亿的市场


业界大名鼎鼎的中广影视卫星公司(CBTV),在外界更像个
影子公司,恐怕90%以上的普通人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公司的存在。但中国的电视直播卫星历史却注
定由这家公司开笔来写。


早在1996年1月就成立的中广影视卫星公司,是由国家广电
总局所属的中央电视台、无线电台管理局、广播科学院共同组建,中央电视台控有87.6%的股份。
公司成立时明确规定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传送覆盖、卫星转发器租用业务、广播电视卫星直播试验平
台运营等。


中广影视卫星公司业务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租用卫星像
亚太1A、亚太2R、亚卫1号等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全国的31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视和广播节目进行传送和覆盖服务。


后期便是于1999年元旦正式试验播出运营的卫星直播系统
(英文简称DBS)。该系统是国内第一座——如不发生大的政策变化也将是惟一的一座——经国家广
播电视总局批准可使用直接到户方式的卫星直播实验平台。目前传送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40多
套电视节目及30多套中央和省级广播节目。2001年8月曾进行过基于直播平台的高清晰度电视卫星
直播试验。


该平台的诞生实际上是应对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
“村村通”工程。中国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居住分散,在城镇之外的边远地区用其他形式接收电
视广播信号耗资巨大,采用电视直播卫星系统接收成为最优选择——一套接收设备即便按利润惊人
的“官价”也才5000元。因此,中广影视卫星公司自成立至今,实际更应算作是一家政策性公
司。


去年8月10日广电总局科技司专门组织了“卫星数字家庭影
院传输实验系统技术方案论证会”。此前中国直播卫星系统(简称DBS)的有关论证也已通过专家验
收。参加专家论证会的胡正荣博士介绍说,方案定于2003年发射第一颗直播卫星,所需的16亿资
金除少部分国家投入外其余全部由中广影视卫星公司按市场化运作方式自筹。


胡说,如果按“论证”上说的1000万户算应该直接带动200
亿左右的商机。而如果按广电高层所言的6000万户计算,仅每户1500元的设备费用加起来就是900
亿,如果再加上每年的使用费及数字电视这个产业链的收入,2000亿的市场应不成问题。事实上
当时广电高层曾放言:数字电视(包括直播卫星电视)带动出来的是1.5-1.8万亿的商业机会。


争夺


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中广影视卫星直播平台近期将做重
大调整,调整后的平台传输包括经批准的22套境外频道。这一消息如被证实,可看作中广影视卫星
公司在不动声色地做着向市场转型的努力。


据美国电子和媒体研究机构战略分析公司近日公布的调查
报告说,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已有数字电视观众3440万户家庭,到今年年底预计将增加到5600万
户。


胡介绍说,美国休斯卫星公司于1993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
颗数字压缩直播卫星,此后DBS系统作为一个新兴的电视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至今直播
卫星系统以超过有线电视系统3-4倍的速度递增。其中DBS市场以美国发展最充分,休斯公司的子
公司Direc TV是美国最大的直播卫星公司,它与USSB、Echostar和Primestar三大公司共拥有8[!--empirenews.page--]
颗以上的在轨直播卫星,其中仅Direc TV公司一家就拥有225个频道。四家公司拥有用户近800
万。


另外一个超级大鳄就是默多克新闻集团。去年在美国与
EchoStar公司展开一场龙虎斗争夺Direc TV公司的股权;在英国,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Bsky公
司率先开播直播数字卫星电视,一出手便推出了140个数字电视频道和50个CD级的音乐频道。


日本已经悄悄成为世界上频道资源最多的国家。日本两家
最大的直播卫星系统就传送170多套数字电视和上百套数字广播节目,在日本,直播卫星电视用户
已超过100万。


当新闻集团及时代华纳等传媒巨头频频与中国官方接触的
时候,台湾一些频道商已悄悄潜入大陆大肆敛财。据国家广电总局内部的一份报告称,2000年的
统计表明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湖北及上海等地组装销售非法接收设备和收视卡的就有1万多
个窝点。4月12日深圳媒体报道,当地警方查获一起地下有线电视台案,有不法商人私自安装直播
卫星电视接收装置,以每户300元初装费的价格在小区内发展用户。


据了解,目前内地专门生产数字接收机的厂商有40多家,
其中不少厂商是随着台湾频道商在内地的渗透而发迹,例如有些厂商就是因销售可收看“成人频
道”的机器、特制的眼镜等而完成了资本积累。目前内地台湾节目的收视户估计在100万户左右,
历年总销售额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


现在在中国上空定点的境外直播卫星发送的免费频道现在
已超过442个。虽然一套接收设备不可能将其全部接收,但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


摘自《经济观察报》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4月25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航天局日前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关键字: 月球 卫星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被德国电信卫星 NB-IoT 早期采用者计划选中,成为其测试合作伙伴。是德科技将为该计划提供端到端窄带物联网(NB-IoT)非地面网络(NTN)测试平台,...

关键字: 物联网 卫星 NB-IoT

业内消息,近日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控股集团表示,该公司已经发射了 11 颗近地轨道卫星,这是该公司的第二次发射,旨在扩大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更准确导航的能力。吉利称这些卫星是从西南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关键字: 吉利 卫星 自动驾驶

利用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是卫星应用技术的重大发展。那么,通信卫星是怎样工作的呢?

关键字: 通信卫星 卫星 广播卫星

12月29日消息,日前,千寻位置发布业内首款单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BG1101BD。

关键字: 北斗芯片 卫星 半导体

激光,是利用单色光进行受激辐射后产生的光,特点是方向性强、亮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强。

关键字: 激光通信 卫星 通信

卫星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结合日本ARTEMEOCEIS星间激光通信试验和 GdOETS地激光通信试验,进行了具体说明,最后对我国发展卫星激光通信技术提出建议。

关键字: 卫星 激光通信 激光器

无论是在偏远地区还是在发展中的城市,卫星通信技术都能为我们提供稳定、高速、全球覆盖的通信服务,成为满足全球通信需求的核心技术。

关键字: 卫星 宽带 通信系统

最新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2月6日3时24分(今天凌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关键字: 卫星 互联网

业内消息,近日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了华为将发射 1 万枚 6G 移动低轨卫星的相关信息引发关注,本周华为官方账号发布声明称网传消息纯属造谣,造谣者毫无根据,无事生非,在多个平台、账号推送相同信息扩散,请勿信勿传,果断举报。

关键字: 卫星 华为
关闭
关闭